1.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2.OPEC+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油价上演超级“过山车”!

3.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4.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油价成本深度分析_油价形成机制天花板价格

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WTI原油期货跌破1美元/桶,日内跌幅超过94%。我们又一次见证了历史。

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下降,据机构分析认为,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处在低位运行,难以重返高位。

油价大跌对于促进燃油车销售无疑是个好时机,但对于目前各大车企正在努力推行的新能源汽车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据咨询公司伍德曼肯兹(WoodMackenzie)最新一份研究显示,近期油价下跌和消费者的观望态度将导致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43%。

当然,油价只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一个因素,人们是否有足够的理由购买电动车,像补贴、更宽松的上牌和用车政策(不限购不限行)以及电动车本身的价格越来越接近汽油车等,才是更具说服力的理由。

4月23日,由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则再度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了“一把火”。

《通知》除了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之外,当中一句“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车型不再享受政策优惠”的表述,迅速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

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眼中,30万元门槛的设置显然是针对特斯拉而来。

近两个月来,国产Model?3月销破万的态势,意味着这家美国车企每个月将能取得2.5亿元的补贴。

不过,在人们以为特斯拉会立马调整售价之际,特斯拉隔天却把中国制造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和长续航版售价分别上涨4500元和5000元。

对成本一直有着高度考量的特斯拉来说,事实上目前并没有必要太快进行调价,毕竟目前大量国产Model?3的订单仍有待消化。等磷酸铁锂电池供应上来之后,或许才是特斯拉进一步“大开杀戒”之时。

根据此前宁德时代与特斯拉合作公告显示,宁德时代供货有效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补贴政策也是从7月23日开始正式实施。换言之,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20万元-30万元之间的电动车大战,才会真正拉开序幕。

众所周知,电动车的成本主要来自电池,为此,车企要增强产品在这一价格区间的竞争力,控制电池成本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

为此,大众汽车当下能否成功收购国轩高科,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企业自身,都受到着高度关注。

据?GGII?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22GW,同比增长?4%,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排在第三位。

虽然目前大众的动力电池在中国的供应商主要是宁德时代,但该项收购一旦成功,那么大众将第一次直接持有一家中国电池厂商的股份。这对其今后在华的电动化转型,无疑影响巨大。

事实上,从之前财政部等三部委对这两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再到如今补贴政策的出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正逐步加大。

虽然油价暴跌只是短期现象,但长期来看,石油的枯竭是不可逆的,全球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大方向也不会因此改变。

只是在转型的当中,要把握好技术路线的方向,才不至于做太多“无用功”。

懂得“及时止损”的戴姆勒就是一个例子。

最近戴姆勒宣布,正式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发。公司表示,氢燃料汽车制造成本太高,大约是同等电池电动汽车费用的两倍。

但不研发燃料电池乘用车并不代表连燃料电池商用车也放弃。毕竟在这一领域,未来的潜力仍非常巨大。

于是,戴姆勒宣布未来将于商用车竞争对手沃尔沃一起成立一家股比50:50的合资公司,研发量产重型商用车用燃料电池。

根据协议,戴姆勒将整合其燃料电池业务注入合资公司,VOLVO集团将以6亿欧元收购合资公司50%股份。

此次双方由“竞争”到“合作”,背后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大股东吉利所起到的作用。

事关吉利旗下也拥有远程商用车品牌,这一合作显然又将激起人们的各种想象。

与吉利或许要走的技术路线不同,比亚迪最近则选择与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联手,聚焦于合作开发纯电动商用车(BEVs)。

据悉,双方不仅将加快开发纯电动商用车进程,而且还将充分结合双方在纯电动商用车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在零售和其他相关业务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促进纯电动商用车的普及。

由此看来,中国品牌未来在新能源商用车这一领域的较量,或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战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新能源车市场火热

前言

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势如破竹,但即使是新能源车市场已如此火爆,目前仍有超过7成用户在购车时选择了燃油车。如现在就有新车购买需求,大家会买电车还是油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电车和油车的实际用车差异(由于PHEV和REEV同时具有电车和油车的特性,下文以纯电动汽车代表新能源车进行对析)。

目前新能源车的痛点

购车成本普遍较高。“油电同价”一词出现有点时间了,实际上只是部分品牌将插电或增程车型做到相当接近燃油车的水平;而纯电动车型普遍比同级燃油车卖得贵,主要原因在于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且占整台纯电动车大部分成本。

生命周期内用车成本并不低。相信很大一部分用户是冲着低至1角几分超低用车成本增购或置换了电车。初期的成本骤降的确令人身心舒畅,但到换车时才发现,跑几万公里省出来的油钱在低保值率面前并不值得一提。除里程数足够大的商运用途外,里程数普遍不高的家用场景下,为降低用车成本而再去添置或置换一辆电车显然是不划算的。

续航焦虑、用车场景受限、便利度低。只要充电基础设施容量与新能源车保有量之间存在矛盾,续航焦虑将一直困扰电车用户。

实际用车过程中还将面对如城市公共充电站点离住所较远、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据、私有车位申请安装充电桩手续繁琐等影响电动车体验的问题;加上偏远地区要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难度较大,想一台车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电车基本难以实现;且就算快充能实现30分钟恢复300公里续航,与油车相比3分钟恢复700-800公里续航也还是有20多倍的速度差距;最后,造价高昂的换电站注定不可能遍地开花,且算上排队等候和换电耗时,实际体验并没有听上去美好。

电池损耗。纯电动车在使用了一定里程数后,难免会出现SOC容量下降的情况,虽然有电动车品牌公布行驶32万公里后电池平均损耗约12%,但也有不少车主在出保后出现故障或续航大幅降低而需要自掏腰包维修或更换动力电池。

跑高速、低温或使用暖气导致能耗升高及续航变短。从电机的效率MAP图可知,单档电机在高速行驶时并非工作在高效区间,导致能效降低。

低温会对动力电池放电容量产生影响,对酸铁锂电池尤为明显。在0℃、-10℃和-20℃的环境下,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容量分别相当于25℃温度下放电容量的88.05%、65.52%和38.88%,必需消耗自身的电量对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体验。

传统的PTC陶瓷加热器简直是新能源车的续航杀手,新型热泵空调的制热效率大幅提升,只是造价又不那么友好了。

零排放的纯电动车,暂时也说不上真正环保。不可否认,电机98.5%以上的最大效率的确是内燃机望尘莫及的,如果是清洁能源且电池得到合理回收,零碳排放的电动车无疑是相当环保的;但现实是我国如今仍以火力发电为主(2022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30.26%),加上电网的损耗,实际电车32%的能量利用率比燃油车40%左右的热效率还要低。

因电机工作特性与内燃机截然不同,电动汽车存在的诸多痛点,恰好是燃油车的优势所在,大概可以总结为:动力系统技术成熟,可靠耐用,维修成本较低;拥有更熟悉的驾驶感受,并可尽情享受动力性能和驾控乐趣;适合高速、远行和自驾游;冷暖气随心开,旅途更舒适;尚可接受的用车成本;快得多的续航恢复速度。

新内燃机技术

相比电驱技术的波澜不惊,逆势而上的新内燃机技术令人更感兴趣。受制铁损、铜损和机械损耗等,电机最大效率在达到96%~.5%后几乎再难有突破;而最大热效率只有40%左右的内燃机反而存在更大的潜力可挖。

在大部分用户仍选择燃油车的当下,不少车企选择继续发掘现有燃油发动机的潜力来提升旗下新车的产品力,如在本已足够优秀的1.4T发动机基础上更进一步,用多项新技术带来了全面的性能提升。

深度米勒循环。1.5T EVO II发动机用了进气门晚关的深度米勒循环代替1.4T的奥拓循环,以达到发动机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目的,从而实现更高的压缩比以提升燃效。

全新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可在不同转速和工况下提升进气效率,兼顾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通过自动调节蜗壳截面的叶片角度改变气流角度和速度,在低速时较窄的叶片开角更有助于进气气流于推动涡轮做功,改善涡轮低速响应,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中低转速工况下涡轮迟现象;高转时则以更大的叶片开角获得更大的进气流量。

350bar高压燃油喷射系统。1.5T EVO II发动机喷油压力提升至350Bar,单循环喷油次数也由3次增加至5次,可更精准地控制发动机喷油量,燃油雾化效果也更好,可有效减少湿壁现象,提升燃效。

基于MPA匹配电子水泵,配合电控旋转阀门,根据不同工况切换冷却液的大小循环:高速行驶和冷机工况下,使用小循环降低循环速度,快速热机,加快出暖风,并降低油耗和排放;在激烈驾驶或堵车工况下使用大循环降低发动机温度。

APS等离子缸体涂层,1.5T EVO II发动机取消了原有的缸套,并用APS等离子缸体涂层技术,可令机油储存在涂层和活塞环之间,进一步降低摩擦,发动机内阻降低有助于热效率的提升。

此外,结合连续可变排量机油泵、主动式油气分离器、排气门中空充纳,VVT可变正时系统等多项技术的加持,1.5T EVO II发动机都有多方面的实际性能提升:动力性能提升。最大功率提升7.3%,由1.4T的110kW提升至118kW;峰扭转速区间也由1750-3000rpm扩展至1750-4000rpm,更宽的扭矩平台提升了加速表现。

38%高热效率带来的燃油经济性提升。新发动机热效率比1.4T提升8.6%至38%,处于涡轮增压阵营中的领先水平;燃油经济性提升幅度同为8.6%,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6.7g/km。

可使用92#汽油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在油耗显著降低的同时,官方明确1.5T EVO II可放心使用92号汽油,且不会对动力体验有影响,也不会影响发动机寿命。经过粗略计算,以7.47元的92#油价,1.5T使用92#汽油每公里成本仅0.48元,与一台A0级掀背车相差不大,相比使用95号汽油的1.4T车型降幅达15.62%,相当于了打个85折,对喜欢德系大空间SUV但又精打细算的朋友来说是重大利好。

智能化程度是否是分水岭

不可否认,用户喜欢新能源车的一大原因是智能化程度普遍更高,包括智慧座舱和智能驾驶;但本质上智能化程度并非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随着用户需求的转变和传统大厂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力,燃油车在这方面并没有完全落于下风。以上汽大众23款途观L为例,就配备了功能全面的IQ. Drive L2级智能辅驾和MOS 3.X全新一代智慧车联系统,ACC、车道保持系统以及PLA智能泊车这些智能驾驶配置在生活中都足够实用,不会沦为买时心动,买后闲置的鸡肋配置。

总结

总的来说,电动车凭更科幻的外观、更迅猛的动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用户及喜欢尝鲜的用户;但因纯电动车未能显著体现全生命周期用车成本优势,并增加了续航焦虑、电池老化等潜在困扰,对像我这样的保守派车主来说吸引力其实有限。

相比之下,燃油车却能让我们活得更洒脱一些。我们看到传统车企正极力提升燃油车智能化程度以及降低其使用成本,如1.5T EVO II发动机的列装,就令它在强势的新能源车抗衡的过程中,多了一把反击的利器。

OPEC+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油价上演超级“过山车”!

2014年最出乎意料的,莫过于“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仅半年时间,原油价格遭到“腰斩”,从今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跳水至55美元,“三位数”油价的时代似乎已宣告终结。

油价暴跌的背后,是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大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沙特坚持不减产打响石油价格战,意图打压美国页岩油热潮,美国则有望趁机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委内瑞拉、伊朗感受着暴跌的切肤之痛;西方的舆论号角顺势响起,渲染油价将拖垮俄罗斯经济,正如他们在1998年看到的那样。油价的起起伏伏,也记录着国际政治格局动荡的这一年。

俄罗斯:油价暴跌,普京拿什么对抗西方制裁?

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再次唤起了俄罗斯人对1998年债务违约的记忆。那一年,卢布在几天之内崩盘,迫使俄债务违约。当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6年后,似曾相识的阴影再次笼罩俄罗斯。今年3月,克里米亚入俄和乌克兰危机掀起西方对俄的制裁战,以逼迫俄罗斯让步。以牙还牙,俄罗斯则“祭出”天然气这张王牌,以“断气”对抗西方的经济封锁。

然而,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令这张王牌黯然失色。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油价的严重缩水等于财路被掐断。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承认,“俄罗斯面临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

俄罗斯会重演16年前的经济崩溃吗?答案尚未揭晓,但不少西方媒体已吹响了“制裁胜利”的号角。就连本人都说,现在普京领导的国家要应对“卢布汇率的崩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证明了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做法是错误的。

俄罗斯将今年的油价下跌形容为美国的“陷阱”。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

面对油价大跌、西方制裁以及资本外逃构成“完美风暴”,俄罗斯如何逃出暴风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说,俄罗斯有很强的承受和回旋能力,经济不会“崩盘”。且俄罗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更能取有力的反制裁措施。

“俄罗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即便油价跌到40美元也没关系。俄罗斯经济也将克服当前的危机,这需要多久呢?倘若最糟糕的情况,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普京在今年年度记者会上仍信心满满。在油价动荡的2014,俄罗斯掀起了“卢布保卫战”。

欧佩克:为保市场,忍受“割肉”之痛

今年,一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和非OPEC产油国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战已经打响。抛弃了欧佩克通过限产来保持高油价的传统战略,沙特代之以一项新的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

“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说。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分析师认为,沙特是在向美国页岩油下战书,以求挫败对其市场份额的威胁。观察人士预计,全球油价持续下跌会快速打压美国的页岩油钻探活动,减慢产量增长并有助于支撑油价。

同时,“阴谋论”也在蔓延—沙特把低油价视为对伊朗与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的良机。伊、俄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而阿萨德是沙特的死对头。

但无论“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那些以原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切肤之痛”。海湾产油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他们有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冲击。而那些家底薄弱的成员国,就只能咬牙挺住了。

失去高油价的支撑的委内瑞拉,未来高和高补贴将遭遇麻烦。现在,委内瑞拉深受通货膨胀、消费品短缺、犯罪率持续上升的困扰,这些直接影响到马杜罗。

伊朗一方面饱受国际制裁和货币下跌之苦,另一方面油价走低令收入锐减,5%的GDP就此流失。总统鲁哈尼摩拳擦掌搞经济重建之际,却被国际油价的重挫束缚住了手脚。在伊核谈判的关键时期,失去了高油价的支撑,谈判底气恐怕也减少三分。

不过,今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攻城掠地,却并未引发原油价格动荡。分析师认为,投资者们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会给供应构成燃眉之急。从另一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的动荡,不再仅仅受地缘冲突的影响,这一次,经济逻辑战胜了国际政治逻辑。

美国:页岩油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13年,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造成油价暴涨,令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直接促使其转变了对中东的外交政策。自那时起,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美国页岩油如今终能在能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也试图跟沙特分庭抗礼。2009年之前还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美国,到2020年却有望跃升全球最大产油国。

新能源会令北美洲成为新的中东吗?如果这一猜想成为现实,美国对中东的依赖和影响会下降、美国在防范地球变暖上的兴趣会下降、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也会下降。随着对石油短缺的担心减弱,美国也会开始探寻新的外交。

《纽约时报》的文章称,随着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的降低,华盛顿在当地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愿自然也会降低,至少在这个财政拮据的年代,这种意愿就显得更缺乏依据了。

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将成为美国与其他产油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欧佩克而言,东亚和南亚的需求或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预计到2035年,产自中东的近90%石油将被吸纳到亚洲。

为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应运而生。美国前任防长帕内塔说,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这意味着,美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未来一旦扼住重要海峡,亚洲的石油运输就会面临危险。

种种利好,已经令美国媒体将能源视为的一项外交“武器”。《纽约时报》的文章甚至断言,二战结束后,“短缺”这个理由一直是塑造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今,由于美国油气行业的技术知识和大胆开拓,世界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4月9日,市场经历超级星期四。

众所周知,4月9日是境外复活节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在这一天里,不仅美国会公布4月4日当周的初请失业金报告,OPEC+也在当日召开紧急会议,再次协商深度减产问题。此外,当日美联储再次发力,宣布推出2.3万亿美元举措支持地方和中小企业。

4月9日,OPEC+终于在减产问题上达成初步协议。在一份声明中,OPEC+表示,自2020年5月1日起OPEC+将减产1000万桶/日,为首轮减产,为期两个月。同时OPEC+还确认自2020年7月起减产800万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减产600万桶/日至2022年4月。

这是OPEC成立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减产协议,但只是初步协议,正式协议未达成。目前尚不清楚此次减产协议是否以美国周五在G20会议上承诺减产为前提,不过据一位代表透露,OPEC+希望OPEC+以外的G20国家额外减产500万桶/日。

G20能源部长将于北京时间周五20:00举行在线会议,沙特阿拉伯为国,美国和其他国家有机会考虑并可能参与减产行动。

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尾盘跳水,OPEC+减产会议谈判进程令投资者有所失望。截至收盘,WTI原油主力合约跌9.29%,报22.76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约13%,最高触及28.3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跌4.14%,报31.48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超10%,最高触及36.40美元/桶。

周四美股连续第二日收高。截至收盘,道指涨285.80点,涨幅1.22%,报23719.37点,纳指涨0.77%,报8153.58点,标普500指数涨1.45%,报2789.82点。

OPEC+减产协议达成,油价上演超级“过山车”

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尾盘跳水,OPEC+减产会议谈判进程令投资者有所失望。截至收盘,WTI原油主力合约跌9.29%,报22.76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约13%,最高触及28.3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跌4.14%,报31.48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超10%,最高触及36.40美元/桶。

4月9日,OPEC+终于在减产问题上达成共识。在一份声明中,OPEC+表示,自2020年5月1日起OPEC+将减产1000万桶/日,为首轮减产,为期两个月。同时OPEC+还确认自2020年7月起减产800万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减产600万桶/日至2022年4月。

此前,一度有消息称,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已就大幅减产达成协议,减产幅度可能高达2000万桶/日。

特朗普上周表示,他期待并希望沙特和俄罗斯削减石油产量1000万桶—1500万桶/日,占全球总供应量的10%—15%。特朗普没有承诺美国公司取任何行动。

“油价的第一阶段的底部支撑已经出现,但未来进一步的上行空间取决于疫情何时得到充分控制。在无其他利好推动的前提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布油将在30—40美元/桶的区间内运行。”李婉莹认为。

国投安信期货原油分析师李云旭表示,本次减产协议对原油市场的信心大于实质,按照近期全球原油需求同比下滑可能高达2000万桶/日比对,减产很难扭转疫情影响下全球油品的累库局面,但供应压力大幅减轻、累库速度放缓为等待疫情好转提供时间差十分重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3月的增产氛围已经是供应端预期最为悲观的时候,OPEC+对此后长期保持减产的预期管理大幅减弱了油价的下行压力。

对于后市,李云旭认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现货及近月合约的疲软将对油价与月差持续形成压制,疫情对原油需求的打击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但供应端主动及被动减产对本已较低估值的油价将有所支撑,油价底部宽幅振荡的概率偏大。此外也应注意到,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近1个月来已下降100余台且还在持续 ,页岩油新井贡献暴跌叠加旧井衰减可能使二季度产量环比减少达到200万桶/日以上,供应端大幅缩减的背景下,近期如果能看到需求预期有所改观,油价向上的弹性可能有所放大。

海通期货能源化工研发负责人杨安认为,只靠减产是不能改变目前需求坍塌造成的过剩局面的,因此,即使减产协议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其带来的影响也只能是短期的,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无法支持油价长期上行。

对此,李婉莹表示认同。她认为,市场需重点关注美国方面的动向,减产的实际落地情况以及全球疫情的走向。具体来说,美国方面,众所周知,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较常规原油偏高,一般在35—55美元/桶,也正是因为如此,当Brent原油价格跌破30美元/桶后,美国方面就开始敦促OPEC减产。此次美国虽然并未直接参与OPEC+会议,但在会议前,该国曾对沙特等国释放出强制减产等刺激信号。而会议后,美国很快对OPEC+减产协议表示欢迎。另外,还有消息称,美国白宫社交媒体主任斯卡维诺表示,特朗普在会议后开始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沙特王储讨论原油协议。

叠加低油价的持续,将会使得全球石油行业被动进行“供给侧改革”,一些高成本如油砂,深海油项目将首先面临被叫停风险;另外页岩油方面参考前两年的“价格战”,预计也会遭到打击。

实际上,最新EIA数据就曾显示,本周美国的原油产量下滑60万桶/日至1240万桶/日,贝克休斯活跃钻井数量也呈现大幅下跌。不少独立的页岩油生产企业受到冲击明显,甚至已有个别公司申请破产。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婉莹认为,尽管美国尚未表态减产,但在未来数月中,低油价环境将倒逼相关企业关停一部分成本高,出油率低的老旧钻井。根据估算,设该国的页岩油钻井关停一半左右,美国将有200—300万桶/日的产出下降。当然,这一部分的产量无法立即显现出来,仍旧需要1—3个月的时间,届时还需要考虑油价的整体水平。“结合减产协议情况,我们认为油价的阶段性底部已经形成。”李婉莹说。

至于减产落地情况,在她看来,即便将美国可能贡献的供应缺口考虑进去,对比全球2000—2500万桶/日的原油消费下滑,二者仍旧存在一定差距。换言之,在后面一个月的全球抗“疫”重要时期中,供应端暂时缺乏进一步的利好提振。

实际上,李婉莹认为,此次会议后,油价的上行动力取决于全球疫情拐点何时到来。而在观察境外一些行业专家的模型后,她发现疫情拐点可能要等到二季度末,在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不考虑地缘政治冲突等潜在的“黑天鹅”,油价重心上行较为乏力。因此建议投资者理性对待此次会议结果,谨慎关注疫情情况。

同时,她也表示,在当前的时间点,从囤油的持续性上来看,前段时间的深度contango曲线提振全球低位囤油需求,然而伴随时间推移,曲线有所修复,且可用储罐与浮库数量越来越少,仓储价格也不断创新高。设油价短期内迅速上行,则大型企业将重新考虑囤油布局。“因此,我们认为运费继续上行空间不大,建议投资者逢高止盈。”李婉莹说。

至于能化方面,考虑到最近一段时间减产预期带来的油价上行,以及国内疫情好转形成的利多,燃料油、PTA等能化品种纷纷重拾上行信心。然而,目前伴随OPEC+会议的结束,李婉莹认为油价带来的利多支撑将呈现边际递减。因此,在利多出尽后,市场仍旧需要重点关注需求端受到的冲击。

以聚酯产业链为例,纺服出口占据我国终端消费的重要比例,而对口的国家如美国等大多仍旧深陷疫情困境。根据CCF消息,当前外贸赖单状况时有发生,新订单也十分清淡,鉴于此,6月底前的外需大概率比较悲观。因此,在成本炒作相对告一段落之后,她认为,各能化品种也将回归自身供需基本面,建议投资者近期把握好仓位,可能会面临短期的高波动风险。

美联储推出新一轮刺激举措

周四美股连续第二日收高。截至收盘,道指涨285.80点,涨幅1.22%,报23719.37点,纳指涨0.77%,报8153.58点,标普500指数涨1.45%,报2789.82点。

周四(4月9日)北京时间20时0分,美联储宣布新的举措:将取措施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市政(债券)流动性措施可提供至多5000亿美元的。主体街(Main Street)便利措施可提供至多6000亿美元的。

据了解,美联储的措施包括有关主要商业的细节,以及为支撑摇摇欲坠的美国经济而取的其他几项举措。此外,美联储还提供了更多有关其市场干预措施的细节,包括以投资级水平购买公司债券以及购买高收益债券(即垃圾债券)的。

根据首次概述的条款,这些将面向2019年雇员人数不超过1万人、收入不超过25亿美元的企业。本金和利息的支付将推迟一年。

美联储表示,这些总计将达到2.3万亿美元,其中包括薪资保护和其他旨在向小企业提供资金的措施,以及通过5000亿美元的提振市政财政的措施。

这些措施加强了美联储为保持市场运转和支持经济而取的本已积极的举措。由于防控冠状传播,美国经济已经被束缚住手脚。

“美联储的大胆举措帮助抵消了就业市场上更可怕的消息。我想说的是,美联储今天取的有力行动,突显出美联储拥有无限的火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本周市场的平静。”Western Union Business Solutions驻华盛顿的高级市场分析师Joe Manimbo表示。

美联储鲍威尔周四表示,在美国经济开始从新型冠状疫情造成的伤害中全面复苏之前,美联储将继续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尽管他承认美联储权力有限。

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发布至4月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报告称,至4月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660.6万,预期500万,前值664.8万。

加上过去两周的数据,过去三周美国的初请失业金人数超过了1600万。若将这一数据与上一月份就业报告中的1.51亿就业人口相比,不难发现,3月以来,在疫情的影响下,美国三周内失去了10%的劳动力。

对于今天的数据,有评论认为,过去三周,美国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已超过1500万。而截至4月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约为660万,较前一周上修后的687万略有下降,但仍连续两周录得超过600万,因美国依然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导致经济陷入停滞。

纽约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学家Gregory Daco称,就业市场已进入创伤期,预计4月份失业率将飙升至14%。

此前有媒体报道表示,在这次疫情期间的失业情况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因为被解雇后可申领的失业救济高于他们的工资,因此很多美国人主动选择被解雇。对于这种明明可以拿工资,却要主动辞职,去蹭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专家表示不会加重财政负担,甚至有部分专家鼓励这种蹭补贴的行为。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有经济学家表示,这段过程中先让联邦预算支付工资而不是让企业承担,这样保证企业不会深陷债务,然后导致一场信贷危机。

受初请失业金人数结束三连升,美联储宣布新举措等影响,美元持续遭遇抛售,最低跌至99.35。

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高油价会导致经济增长的降低、引起通货膨胀、带来失业率的增加。

在相关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石油产业链相关行业及化纤行业等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油价的走高或降低将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运营及经济效益。另外,农业、纺织业以及一些替代行业也间接的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油价一直往下走,世界经济形势并未因此而好转。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仍旧面临下行风险。

油价的下降虽然会利好一定产业。当前世界增速放缓,生产需求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石油需求量急剧减少,石油需求量减少,石油价格就会下降。

扩展资料

石油经济学:石油经济学是研究石油产业的部门经济学科。在本质上,石油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经济学科,其次才是关于石油产业活动的学科;前者是石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后者阐述的是石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国内石油经济学目前还存在诸多困惑与迷茫,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百度百科-石油经济学

概要

本文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访实录源自庞广廉

俄乌局势一直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拉扯,昨天中午12时左右,俄罗斯和乌克兰终于爆发战争。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而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地区也发生了多次爆炸。纷繁复杂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政治情况背后,当然是乌克兰所代表的欧美西方国家利益和俄罗斯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那么俄乌爆发战争后对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供应链的影响是什么?随着战争爆发所导致的局部,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而当前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之际,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迷雾重重,多方因素交替叠加,中国能源化工行业所承受的压力也即将加大!

访实录

访谈对象庞广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外资委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

庞广廉:欧洲受损的肯定是能源 制裁下 北溪二线难以顺利投入使用 乌克兰过境的天然气管线也会大受影响 这些势必抬高欧洲天然气的溢价 引起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

欧美制裁俄罗斯 减轻中国的压力 促使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 如刚签署的油气大单,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和欧亚战略结合

庞广廉:这个肯定不会。

欧洲4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俄罗斯在2022年1月将经乌克兰运往欧洲的天然气量减少了三分之二, 欧洲天然气储存量低,冬季需求比今年其余时间高出30%,2022年迄今为止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LNG)的量创 历史 新高,欧洲液化天然气处在满负荷运行。如果发生冲突,英国天然气价格可能翻两番, 同时俄罗斯供应全球海运氨市场20%,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化肥和食品价格 , 油价飙升削弱了化工生产商的利润率,油价上涨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和需求,但化工企业将难以转嫁更高的成本,损害利润率。关闭Druzhba管道将削减高达11%的欧洲乙烯,12%的丙烯产能,亚洲需求增长下降,中国经济放缓,要知道亚洲的聚乙烯(PE)利润率已经为负值。

庞广廉:石化大宗产品上涨是肯定的,但最终双方会回到谈判桌上。

庞广廉:制裁是肯定的,估计从金融开始 军队 能源 等系统都会在制裁清单

俄罗斯自然整体情况

俄罗斯具有储量丰富的自然,且由于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工人经验丰富,境内基础设施完善,因此在对的开发利用方面,俄罗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截止2021年底,据相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原油出口占全球原油出口供应的12.1%左右,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天;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干天然气国家,每年生产超过22.5万亿Tcf的干天然气;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化、油气等能源产出国,仅次于沙特和美国。

因此,俄罗斯经济和 社会 发展也非常依赖自身的能源出口,丰富的能源对俄罗斯经济供应颇大,每年,能源出口及相关服务出口占俄罗斯GDP比重超过25%,且能源油气相关的财税收入贡献了俄罗斯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

1、 原油

原油是俄罗斯最根本的利益,也是对国际油气市场影响最大的要素。目前全球原油市场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一方面,前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导致原油需求预期降低,国际油价经历了一轮暴跌,原油期货甚至跌成负数。这给以原油出口创汇为主的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比如俄罗斯和沙特。但与此同时,美国由于页岩油革命,产量出口量创纪录的增长,在低油价的空档期,成功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一跃成为世界原油第一产销国。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稍微缓和及欧美国家经济触底反弹,国际油价又开始了一轮上涨,这给原油进口国带来了附加的购买成本。如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叠加将继续对俄罗斯施加制裁,无意是雪上加霜的效果。那么,俄乌战争后,对我国原油供应链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油价的变化,对我国原油进口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我国原油长期处在高度对外依赖的情况,根据我们石化联合会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左右。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3.6%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每年进口原油需要花费高达1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因此油价的细化,对我国购买原油的成本而言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据刚刚的报道,布伦特原油价格短时突破100美元关口。

其次,可能影响我国炼化一体化项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2018-2022年,国内炼油能力将继续抬升,尤其是民营炼油能力的增长将非常明显,预计将有1亿吨左右的一次加工能力投产,预计到2022年,全国炼油能力将达9.8亿吨左右,年原油加工量将达7亿吨左右。如果抛除我国每年接近2亿吨的原油产量,也就是说到2022年这些项目建成后,我国每年多余的炼油产能为7.8亿吨左右,按照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亿吨来计算,全国炼厂满负荷运转的话,还需要再进口接近3亿吨原油。3亿吨原油?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外汇支出!因此对于国内目前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而言,原料端肯定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产品不同于传统的炼厂,他们主要是生产下游化工品,所以对下游化工品市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再次,油价的高涨,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有重大推动作用。降低对原油的依赖,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追求的能源战略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和环保能耗的压力,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外部地缘政治推高油价,很有可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的步伐,长痛不如短痛,促使国内企业向着清洁、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进步。

最后,不得不提的另外一个重要环境。这几年,疫情爆发之后,美国放水,导致通货膨胀加大,尤其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都在暴涨,那么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实际上是不希望看到油价暴涨的,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央行很有可能被迫加快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全球利率快速上升,对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造成强烈冲击。而我国2022年经济大环境本身就受到很大压力,能源化工行业经过2021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创出 历史 最好成绩,但2022年,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2、 天然气

据 Cowen的统计,俄罗斯每天出口约 230 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全球贸易的 25%,其中 85% 的天然气出口到欧洲。特别要注意的是,俄罗斯途径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网络可能会在军事冲突期间中断。Cowen 称,该管道网络每天满负荷向欧洲运输约4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但目前的流量只有满负荷的50%。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金额3601.0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56.3%。2021年以来,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整体呈大幅增长态势,进口管道气价格相对稳定,进口LNG价格涨幅明显。2021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为27个国家,比2020年增加3个国家。其中澳大利亚进口量仍居首位,占进口量的39%。美国占比11%,位居第二,其次依次为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2021年中国进口管道气来源国6个,分别为土库曼斯坦、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美国。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的管道气大幅增加,同比增长154%。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

首先,天然气价格基本与原油价格走势趋同,根据数据显示,2月23日,LNG价格为9327元/吨,而2月初,价格才为5200元/吨左右,俄乌局势的影响,近期LNG价格已经上涨接近一倍左右。由于欧洲是天然气使用最大的地区,一旦“北溪-2”停摆,俄罗斯断供,那么全球天然气价格毫无争议的将大幅度上涨,我国也必须面对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成本。但整体而言,我国天然气稳定局面可以控制,进口来源国渠道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其次,利好我国管道天然气谈判。众所周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管道天然气是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尤其与俄罗斯在东、远东、西有三条天然气管道。近年来,由于冬季一些国家对我国供应天然气量有较大波动,导致我国一些地区时常出现天然气短缺现象,但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人家占有主动权,因此我国一直比较被动。现如今,如果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出现中断,作为俄罗斯经济支柱的能源出口,普京必须考虑到完全切断输往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后,这些天然气下一个出口国家是哪儿,那么他将势必转头与我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消化输送欧洲的天然气量,这对我国进口管道天然气是非常有利的。

3、 能源化工贸易

根据我们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能源化工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美国家受到疫情影响后,进出口业务依旧没有恢复,一些市场被我国企业获取。再次,我国坚持稳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

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爆发,地缘危机越来越凸显,大宗商品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上涨,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继续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我国能源化工贸易的最直接影响应该就是美国加大加息的力度。加息肯定会利好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出口。

如今的全球经济,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具有全门类工业部门的国家,中国具备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在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对我国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拓展海外市场、激发国内市场的绝佳机会!

文章转载自: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