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锂离子电池龙头股(镁离子电池龙头股)

2.深度:从2019年的天齐锂业动荡,研判中国新能源全速展

3.“产能过剩、锂价下滑”青海的锂能春天还会来吗?

4.新能源—锂电池行业27家龙头公司(二)(5000字长文,建议收藏)

5.异常火热的跨界锂电生意好做吗?

中国锂油价值分析_国内锂价格走势图

2018年锂电池回收市场分析 潜在规模在百亿级别

锂电池回收的必要性

锂电池在结束其使用周期以后,需要进行回收处理,主要出于对环保性和经济性的考虑。锂电池里面通常含有较多有害物质,Ni、Co、磷化物生态毒性得分超过1000,被认为是高危物质。如果废旧锂离子电池取普通的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其中的钴、镍、锂、锰等金属以及无机、有机化合物必将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除了环保方面的考量,电池材料回收具备多重经济价值,包括能量价值再挖掘和材料再生价值。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虽然其中不包含钴、镍等高价的稀有金属,但废旧电池中的锂含量达到1.10%,显著高于我国开发利用的锂矿(锂矿山中Li2O平均品位为0.8-1.4%,对应到锂含量仅0.4-0.7%)。我国虽然锂矿丰富,但是因为幅员辽阔以及开难度等原因导致产出较少,锂供给有限,90%以上的需求都依赖进口。

总的来说,废旧锂电池环境危害大,但回收价值高,所含金属元素多为我国较为稀缺、进口依赖较高的金属。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废旧锂电的回收也蕴含着商机,经过有效的回收处理,能够为电池生产商约大量的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锂电池回收的政策环境

在电动汽车渗透率逐步提高的时期内,特别是2012-2018年间,国家层面陆续出台诸多电池回收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明确整车厂需作为回收的责任主体,并联合电池厂、再生厂共建回收体系。

总体来看,是新能源汽车回收行业的最大支持者,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多种政策扶持行业健康发展,地方也相应出台补贴和税收优惠。

在国家标准方面,消费锂电池的诸多回收体系从2005年已经开始建立,动力电池标准在2017年陆续出台,其中包括了余能检测、拆解规范和编码规则。?

锂电池回收的潜在市场

1990年索尼公司推出第一款锂离子电池—钴酸锂电池,标志着锂电池正式进入市场。因其工作电压高(3.7V)、能量密度大(175W?h/kg)、寿命长及环保性佳等优点,大量应用于消费电子类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摄录影机、数字相机、游戏机等。

经过电子产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消费类(3C)锂电池的年产量已经超过50Gwh。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锂电池逐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我国动力电池的年产量增速迅速攀升,从2014年的大约4Gwh扩张至2017年的4Gwh,三年的时间呈现十倍的增长。体量已经与消费类电池相当,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增速远远高于其他电池品种。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的统计,2016年电池类别中锂离子电池实现42%的高增速,而物联网和智能芯片的发展使得锂一次电池也有超过10%的增速,其余类别大多(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锌锰电池)呈现缩量趋势。因此,锂电池已经进入加速放量时期,回收市场未来也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锂电池作为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器件,内部一直发生着相对可逆的化学反应,而负极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则是其循环寿命的主要限制因素。通常消费类电池有类电池有3-6年的生命周期,根据用电器的功能和更换频率,一般报废周期在5年左右。动力锂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的寿命主要由充电频率决定。运营车辆如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通常充电频次为7次/周,而私家车通常在1次/周,总体考虑,动力电池的生命周期也在5年左右。以此估算,预计到2025年,锂电池报废量将达到150Gwh,锂电池回收潜在市场至少在百亿级别,未来发展前景大好。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锂离子电池龙头股(镁离子电池龙头股)

7月1日消息,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动力电池生产国,并和韩国、日本一起主导了锂动力电池市场。?

然而这一“盛世”表象之下,开发利用能力落后、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不高、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空白等隐忧,限制了产业竞争力。展望未来,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正在展开,欧美发达国家也可能进入产业,形成潜在挑战。?

锂电池是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业内专家认为,在各国加快动力电池产业布局的关键期,中国作为动力电池制造大国,必须摆脱现有瓶颈,加快标准化制度建设、健全回收再利用体系、掌握突破核心技术,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夺取优势。?

丰富利用欠缺?

论坛发布的《锂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锂丰富,但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作为动力电池重要材料的镍、钴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

中国锂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极不匹配的是,目前中国锂产品加工生产所需矿料依赖进口比例很高。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主任郑绵平团队估算,锂实际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青藏高原盐湖的锂丰富,但卤水中“镁锂比”极高,给锂的分离提取造成困难。虽然这些地区已初步形成从盐湖提锂到锂电池的产业链,但受技术水平限制、配套产业缺失等因素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缺乏有效对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30年产量将达千万辆级,届时开发技术瓶颈导致的供给问题将尤为突出,可使整个产业链成本压力陡升。?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已延伸至上游材料领域,掌握才能占据主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建议,中国应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重视勘察、评价、开和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从而降低安全的风险。

电池回收基本空白?

据专家介绍,新能源汽车淘汰的动力电池仍基本保持70%至80%的初始能量,而且电池中还包含一些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如不合理回收势必造成浪费。?

陈清泰表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太成熟,收购网络还不太完善,管理措施还不够健全,支持政策还不够到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他说,中国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开始进入退役期,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制定相关的技术、安全、环保标准,研究出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

北京赛德美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小勇说,中国是缺少锂电池原材料的国家,循环利用也是对的一种保护。他建议通过立法把电池回收变成企业的“必选项”。?

来源:澎湃新闻网

深度:从2019年的天齐锂业动荡,研判中国新能源全速展

锂离子电池龙头股(镁离子电池龙头股)是指在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和优势的上市公司。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本文将围绕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龙头股展开讨论,分析其市场地位、发展前景以及投资价值。

一、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市场地位

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主流的可充电电池技术之一,具有能量密度高、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势。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需求量不断增加。在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中,一些上市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迅速崛起,成为龙头股。

二、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电动化进程的加快,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电动汽车作为绿色出行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对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和效能不断提升。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三、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投资价值

作为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龙头股,这些上市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龙头股的股票,分享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红利。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这些龙头股的市值也有望持续提升,为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定的回报。

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的龙头股具有良好的市场地位、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高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在购买这些股票时应注意风险管理,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绿色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产能过剩、锂价下滑”青海的锂能春天还会来吗?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制定趋于平缓,车用动力电池的污染和回收问题及中国锂矿藏锂行业发展实际情况,锂电材料头部选手天齐锂业在2019年亏损28亿元,300亿元有息负债压顶,还出现股价大跌流动性紧张。

援引广州日报2020年3月31日发布的《天齐锂业去年亏损超28亿元》一文部分内容:天齐锂业还在跌!截至3月30日,天齐锂业股价跌至18.41元,跌幅超9%。而2017年9月,天齐锂业的股价曾站在61元的高点,如今最新股价不到巅峰时的三成。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综合多方琐碎信息研读分析,溢价收购智利SQM23.77%股权,按照171亿美元估值收购,估值按照7.42倍pb溢价收购,而2017年碳酸锂市场价格最高约为16万元每吨,目前碳酸锂市场价格不足6万元每吨。由于投资资产减值导致的溢价降低,资产减值22亿元。对应的溢价收购产生的各项成本以及澳洲以及智利的相关税收政策增加企业税收开支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作为中国锂电原材料龙头企业,控制全球优质矿产是最重要的工作,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51%股权,收购智利SQM23.77%股权,是基于长期看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领域发做出的决定。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制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度退坡(最高达75%)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速首度出现负增长;

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爆发,1、2月连续两个月平均增速超过90%以上,部分国家最大增速超60%,欧洲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已成定局;

受全球疫情影响,中国、美国两大新能源起车市场受短期疫情影响产销量受挫,欧洲3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停滞。但是疫情影响都是短期的,长期看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是必然的。

除去资产减值、税费、资金成本等短期问题,中长期看收购泰利森以及SQM对于持续稳定的控制全球核心锂,都是极具价值的。泰利森锂辉石矿提锂全成本不到4万元每吨,SQM盐湖提锂全成本仅不到3万元每吨,相较于国内部分企业(江西锂云母约6万元左右成本)成本优势极其明显。

当下,天齐锂业遭遇的亏损和债务等危机,就必须要与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和补贴政策整体研判:

首先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的问题,全球动力电池在以中国的宁德时代,南朝鲜的LG化学、SK、SDI,日本的Panasonic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一同努力下,以高镍8系列(NCM811)为主要发展、9系列(9:0.5:0.5)为前瞻探索方向的动力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2020年,宁德时代已经投入量产的高镍NCM811正极材料,用CTP无模组封装技术的三元电池系统重量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实现了乘用车最大NEDC工况续航里程超过800km,平均续航里程超过600km以上的水平,同时,由于钴金属比例的进一步降低,动力电池成本将降至700元/kwh以下。

备注1:搭载技术指数相对保守的宁德时代CTP三元电池系统首款车型为BEIJING品牌的EU5?R550系列最新改型。

2020年,比亚迪在3月召开线上发布会,真实对外推出超级磷酸铁锂电芯+CTP无模组封装技术的刀片电池系统。由比亚迪旗下独立的佛迪分公司负责动力电池和涉及新能源整车核心技术研发、量产及对外销售业务。这意味着将安全作为基础方向牵引的刀片电池,将面向全球范围主流整车制造厂商(比亚迪与丰田组建的合资公司首款车型获将应用刀片电池系统)。

备注2:搭载能量密度160Wh/kg的刀片电池系统首款车型,为比亚迪6月推出的“汉”车族(包括EV和DM)。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有理由认为:

截至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较于全球汽车产销量不到2%。在2020年晚些时候至2021年中,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紧凑级车型成本将基本与对应燃油车型成本区域一致,全球新能源汽车爆发即将到来。

随着三元锂动力电池成本进一步下探,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至最高800公里以上,符合最新中国国标350千瓦快充技术(车载端)逐步普及,以及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上(充电桩端)的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将会大幅度的提升。

由于补贴政策的弱化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再次回归,安全性更出众的“铁电池”出货量反弹,成本优势凸出性能不足,中国及全球范围新能源整车发展趋于更加理性和平稳,具备与传统车直接抗衡的根本。

2020年预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左右的水平,增长率超过50%。2021年增长率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以及全球范围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将正式开启。

因此,与中国及全球新能源行业正转入良性且全速发展息息相关的天齐锂业于2019年遭遇的危机,不必过多解读。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锂电池行业27家龙头公司(二)(5000字长文,建议收藏)

3月29日,有媒体报道在西宁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中,相关发言人表示,西宁市的锂电池产能已达到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同比去年增长17%。一时间“西宁锂热”成为舆论口中的焦点,青海也被人们视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区。

坐拥“盐湖提锂”的优势,让青海省成为世界范围内锂业发展的核心地区。从2015年开始,西宁就进入了锂开、储能与锂电池生产的快车道。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西宁市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可达6万吨/年,配套相应的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电材料产能;动力及储能电芯产能达到20GWh,并配套6万辆电动汽车。到今年年底,锂电全产业链条将基本形成,西宁市的锂电产业总产值将达到70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不过,在这场用锂代替石油的能源革命中,锂的价值虽然得到明确,但“盐湖提锂”却因技术瓶颈制约行业多年。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再遇下滑,青海这座“白色石油王国”又该如何前行?

1

“西宁锂热”

不得不说,锂的备受重视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得到政策助推,带动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数据显示,同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的年产量飙升至78亿只,同比增长高达40%。全球锂离子市场规模近也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截止2016年12月,全球锂电池产业的规模达2158亿元,2011-2016年复合增长率21%。这让诸多咨询公司将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目标定在了5年/4500亿元,在整体占比中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就接近3000亿元。

在对锂电池产业细分后,人们发现与其他能源行业的发展如出一辙,几乎都是围绕原产地进行布局的。据了解,锂电池上游是锂电池材料所需的矿产;中游为锂电池生产厂商,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导电剂和粘合剂的生产等;下游则主要是锂电配套应用领域,目前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与工业储能。

此时,为了助推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发改委在《全国矿产规划(2016—2020)》中,将18处产业规划与锂挂钩,并把锂作为9个需要“储备和保护矿种”之一、24种战略性矿种之一。

行业专家指出,全球汽车业的电动化大浪潮刚刚到来。如果按照各国的燃油车退出机制看,锂电池的需求量将会是目前市场预期的数十倍之多。按照2025年电动化率达到30%估算,设备行业市场空间将达到7000亿元,年均需求1000亿元

作为我国锂的“根据地”,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青海被外界关注。数据表明:青海盐湖丰富。青海省储量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2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6个;初步探明盐湖氯化锂2400多万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已探明锂占世界盐湖锂储量的1/3,占据全国锂储量首位

为了发展该产业,青海省委、省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碳酸锂产能达到12万吨左右的规划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青海省“十三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响应上级,西宁市也在同一时间出台了《西宁市建设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希望通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增强锂优势转化能力。并将锂电产业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综合基地的建设纳入规划之中。

材料的地缘优势加上地方政策的助推,锂电产业的相关企业开始将布局西宁作为既定战略。一时间,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城、美都能源…上百家国内外企业相继在西宁布局。

短短两年,西宁就拥有了正负极材料—隔膜—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条。这期间西宁还引进了比亚迪锂电、北捷新材料等12家正极材料生产、电池生产与上千家配套企业。“西宁锂热”成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2

盐湖提锂终获突破

储备得天独厚,产业布局也逐年完善,然而青海的锂电行业发展却没有呈现出势不可挡的优势,这其中原因就与锂的提取过程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目前全球开发利用的锂分为盐湖卤水型和硬岩型两类,不过两者现阶段的占比却不是均等的。行业专家指出,硬岩开的使用率比盐湖提取的方式高出4成。资料显示,全球锂总量虽然丰富,但分布却不均匀,主要分以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为主,其中高度集中在智利、中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四国。

中国则是以卤水型锂矿著名,其中卤水锂矿约占国内总量的67%,锂辉石矿和锂云母矿等硬岩型锂矿约占33%,锂辉石矿集中分布在四川和新疆,锂云母矿则主要在江西。

由于锂在自然界中常存在于锂矿石和盐湖卤水两种范式,所以相应的提锂工艺也就分成两大类,两者在提取过程与提取结果也各有千秋。锂矿石虽然杂质含量少,但是开成本高,储量也少;而盐湖卤水储量大,但若是盐湖卤水中镁锂比含量一般较高,杂质多,不好提取。

吸附提锂

美国国家地理下属的研究机构就曾指出,全球锂约为?3950?万公吨,而具备商业开价值的锂储备量则仅为?1351.9?万公吨。在目前的产业状况下,这样的锂用上超过?300?年不成问题,但如果出现爆炸性的需求成长,在一年?80万吨的使用情况下,17年内锂就会用尽。

锂矿石

因此世界范围内的锂行业都将锂的提取寄托在“盐湖卤水”上。不过,盐湖中的锂一般都是从生产过钠、钾以后剩下的老卤中提取。虽然不同类型的盐湖提锂步骤一致(经过蒸发、除镁、浓缩后提取锂离子制取碳酸锂)但由于中国的盐湖普遍镁锂比较高,需要额外进行锂富集步骤,这也让技术难度被大大升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和专家在前后30年的时间里,想方设法寻求突破,甚至有企业不惜以公司股权为代价,掌握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希望能从中国青海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取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纯度锂产品。

柴达木盆地盐湖

几经试验后人们发现,适用于国外盐湖卤水的提锂工艺,仍无法从高镁锂比的青海盐湖中成功分离出高纯度的锂制品。就在青海大力发展锂电产业的初期,由于低成本的提锂有一定技术瓶颈,让青海锂电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青海盐湖的锂当时也被人们比作成被埋藏在沙漠里的楼兰宝藏。

3

西宁的锂电春天还有多远?

好在盐湖提锂在去年迎来产业升级。2019年6月,青海省工信厅表示青海省盐湖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针对柴达木盆地盐湖镁锂比值普遍过高,镁锂分离技术难度大问题,青海省科研人员通过用吸附法、萃取法、煅烧法等工艺,有效解决了从高镁锂比盐湖中提取高纯锂和硼的世界性难题,使得青海盐湖卤水提锂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液态锂在技术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随后,省内多家龙头企业的产品开始进入特斯拉、三星、大众、比亚迪等国际新能源产业厂商的供应链。为此行业预计,随着盐湖提锂技术的不断突破,碳酸锂的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到2022年,盐湖提锂的市场占有率将突破50%,行业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然而,锂在此时的价格与产能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大波动。

2017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12.6万元/吨一路上涨至10月的17.1万元/吨,最高涨幅达到了47.54%,工业级碳酸锂的涨幅也达到52.73%。但2018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一路下滑。截至2019年,国内碳酸锂价格均价为12.5万元/吨,较去年高点已下降26.9%。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出现变化。受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别下降2.3%和4.0%。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别下降22.5%和14.5%,不及预期让锂的需求也收到影响。

动力电?

不得不承认,由于锂的需求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所以当车企相应地削减了对锂电池订单,上游锂需求的减少也就成为必然。毕竟锂供给端受到前几年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巨大释放的影响,导致产业链的最上游的锂精矿、原矿等锂大涨,加上产业资本加大投入,使得相应产能开始释放。如今需求降低,锂源头的利润也就出现了危机。

如果按照之前行业人士的预测,2016年全球汽车保有量11.2亿辆,如果到2025年10%的汽车为电动车,将有1.12亿辆,按每辆车50--70公斤碳酸锂计算,1亿辆电动车消碳酸锂500万吨到700万吨。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十年,汽车每年的增长率均会超过10%,到2025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会翻翻到22亿辆,累计消耗碳酸锂1000万吨到1400万吨。可短期来看,由于疫情影响致使行业受挫、民众消费欲望下滑,加之补贴退坡、原油价格下跌等多种因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预期必将打打折扣,这也让青海渴望多年的“锂电春风”又变得遥遥无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异常火热的跨界锂电生意好做吗?

上篇文章介绍了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上下游及电池细分行业的概况(详见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行业浅析),本篇文章将从2021年1季度销量,电池原理分类对比,个细分行业三个大的维度来深入探讨挖掘电池行业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1,国内电动车:

根据中汽协数据,1-4月新能源车产量为75万辆,同比大增266%。1-4月销量为73.2万辆,同比增长249.2%。

电动车Q1销量大超市场预期,于是修正了2021年销量预期至240-260万辆。若是2021年达到了这样的销量,那么在上篇文章提到的的规划到2025年销量400-500万辆,肯定会提前到来。,

2,欧洲电动车:

21年1-4月欧洲共销售52.92万辆,同比高增135%,全年维持200万辆预期。

3,美国电动车:

21年1-4月美国电动车共销售16.61万辆,同比增长77%,全年销量有望超55万辆。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2021年1季度都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原因有以下3个:

1,碳排放考核。

2,2020年1季度疫情, 汽车 机会停摆。

3,各国政策的支持。

在电动车需求如此猛增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对电车销量进行了预测:

预计21年全球电动车销531万辆,同比增75%,其中海外销281万辆;22年将持续高增长,预计全年电动车销731万辆,同比增38%。

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约1677万辆,较20年复合增速40%,其中国内/海外分别约699/8万辆。对应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约1005gwh,其中国内/海外分别379/626gwh。

上篇文章我们提到,现在电池被三元和铁锂所掌控,2020年这两种加在一起占比99.5%。

在蔚来的搅局下,出现了更加适合的电池——固态电池,预计蔚来将在2022年4季度交付。为什么又出现了固态电池?三元和铁锂不好吗?让我们从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起。

1,电池工作原理

电池由四大块组成,正负极,电解液,隔膜。

我们把这四个模块做个比喻,正极是“工厂”,负极是“公寓”,隔膜是“检票员”,电解液是交通工具“公交车”。我们还缺少一个重要的“员工”——锂离子。

电池工作模型是“员工”——锂离子奔波于工厂和公寓之间,乘坐的是电解液交通工具“公交车”,每次上车下车都需要隔膜“检票员”的检查。

充电的过程:员工工作了一天累了,需要下班回到公寓睡觉补充能量。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导,穿过隔膜到达负极。隔膜有效防止了电子的通过,只让锂离子通过。

放电的过程:员工在公寓休息好,补充完能量,乘坐交通工具来到工厂上班。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导,通过隔膜,到达电池正极。

那为什么电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池会没有以前耐用呢?

这是因为在电池的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员工老龄化退休即锂离子减少;工厂效益不好,公寓破损无法入住即正负极活性材料减少;公共 汽车 年久磨损失修导致交通瘫痪即电池欧姆阻抗增大,导电性能下降。

2,固态和液态对比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区别在于液态电池电解液是液体,同时有隔膜防止电子通过。而固态电池的电解液是固态的,同时取消了隔膜。

固态电池的优点:

A:安全性好。液态电池易燃易爆,而固态电池可以抑制锂枝晶,没有电解液走漏,从而提高安全性。

B:能量密度高。液态锂电池不管是铁锂还是高镍能量密度不可能达到300wh/kg,一般在200wh/kg左右,而固态电池可以达到300-400wh/kg。主要是因为固态电池不用石墨负极,直接用金属锂做负极,是整个电池密度提高。

C:循环寿命长。

固态电池缺点:

A:界面阻抗过大。电解质是固态的,离子在固态中传输动力低,造成界面阻抗过大。

B:技术不成熟造成成本过高。

固态电池趋势格局:目前已经有企业进入固态电池的试阶段,而未来固态电池是趋势,液态电池解决不了高里程的问题,而固态电池可以。

目前依旧以液态电池为主,关注固态电池发展。

1,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三元(NCM)和铁锂(LFP)两大块。三元又有镍5,镍6和镍8。

在正极材料中三元和铁锂分成,而在三元中,镍8渗透持续提升,目前依旧是镍5和镍6的主场,随着时间推移,镍8必将是市场主流。

正极材料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价格与上游金属价格强相关。正极材料是电池材料的核心环节,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近4成。

正极材料同时面临技术迭代与降本压力,高镍无钴、固态电池是下一代技术的重点。目前三元高镍产线的投资在6亿元/万吨,国内一线正极材料企业的产能规模在4万吨水平,多在推进10万吨级别基地的建设,资金需求较大。

正极材料全球出货量从2013年的不足10万吨,到2020年的60万吨,年复合增长30%。预计2025年全球正极材料规模超过2000亿元,2020年国内正极材料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NCM三元材料占比46%,磷酸铁锂占比25%。

正极材料是锂电四大关键原材料环节中最为分散的,当前CR3仅为20%-30%,CR5仅为30%-40%。主要原因是下游电池厂出于供应链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考虑,普遍会自产部分正极产能,而上游矿产企业凭借优势也会取向下游延伸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独立正极材料企业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正极材料企业的毛利率多低于20%,以下游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材料企业,其毛利率持续承压,而以当升 科技 为代表的出海型企业,毛利率则整体保持稳定。

总结:1,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不高,主要是上下游的挤压与技术迭代。

2,高镍化,无钴化是目前的趋势,未来固态电池是趋势。

3,正极材料行业前五的公司:德方纳米,容百 科技 ,贝瑞特,国轩高科,天津巴莫。

三元材料前五公司:容百 科技 ,天津巴莫,长远锂科,当升 科技 ,杉杉能源。

4,正极上游原材重点关注:镍,锂,钴。代表公司:盛屯矿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

2,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好坏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性能等环节有较大的影响,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6-8%。

目前负极产线的投资2-3亿元/万吨,国内一线负极材料企业产能规模7-8万吨,产能的扩张和一体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负极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电池厂较少布局该环节。

国内负极材料产量从2014年的5万吨规模增长至2020年36.5万吨,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人造石墨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84%。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行业规模400亿。

负极材料集中度较高,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CR5占比78%。贝特瑞、杉杉、江西紫宸为中国传统负极三强。东莞凯金近年来出货量快速提升,主要受益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增长,已开始跻身一线负极厂商的行列。

负极上市公司行业集中,盈利能力好,毛利率介于25%-40%之间。负极石墨主要是外协生产,成本占比40%,目前负极厂商开始自建石墨化产能,未来负极生产一体化是行业趋势,整体行业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碳硅是行业普遍看好的下一代负极材料,金属锂是负极材料的终极方案,也就是固态电池。

总结:1,负极行业集中度,负极产业一体化是未来趋势。

2,石墨—碳硅—金属锂是负极发展趋势。

3,负极材料前四公司: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东莞凯金。

3,隔膜材料

隔膜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8-10%。隔膜成本中,原材料和制造费用占比较大,因此企业的规模化效应较强。

目前隔膜产线的投资4-5亿元/亿平,国内一线隔膜企业产能规模30-35亿平。隔膜的技术壁垒较高,是四大电池材料里面最晚实现国产化的环节。除比亚迪和SKI等少数电池企业外,其他电池厂都以外购隔膜为主。

国内隔膜产量从2014年的5亿平规模增长至2020年37亿平,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湿法隔膜占比较高,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70%。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隔膜行业规模效应较强,龙头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20年国内湿法隔膜CR5占比93%,其中恩捷股份并购了上海捷力。

隔膜企业的毛利率普遍较高,在40%左右,但近年来有逐步下滑的趋势。隔膜是四大材料中降价预期最强的环节,企业需要依靠不断降低制造成本来维持高盈利水平。

锂电四大材料中,隔膜单位产能投资高,且需在掌握工艺基础上进行设备购及调试,安装后仍需较长时间爬坡才可保证较高良品率。技术、资金密集型特点限制新进入者进入。

一线电池厂认证周期往往在2-3年,之后才可批量供货,从产能规划到实现收入间的长周期保证了龙头的先发优势及规模优势。

总结:1,隔膜材料行业新进者难度很大,行业将进一步向龙头靠拢。

2,湿法+涂覆是行业发展趋势。

3,负极材料龙头公司: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4,电解液材料

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通道,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6-8%。锂盐、溶剂和添加剂原材料占电解液环成本的90%左右,为降低成本,布局原材料产能已成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电解液产线的投资不到1亿元/万吨,国内一线电解液企业产能规模5-10万吨。原材料是影响电解液价格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拥有原材料产能的企业具有较大的盈利弹性。

国内电解液产量从2014年的4万吨规模增长至2020年25万吨,年复合增速超过35%,其中动力电解液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62%。预计2025年全球电解液行业规模近450亿元。

2020年国内电解液市场CR5占比74%,天赐、新宙邦、东莞杉杉和国泰华荣属于第一梯队。

天赐材料和新宙邦电解液业务的毛利率水平长期维持在25%以上的水平;天赐材料自产部分六氟磷酸锂,新宙邦溶剂产能也即将投产。未来电解液厂商向上游延伸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结:1,行业集中度高,厂商为保利润将向上游延伸。

2,电解液的添加剂是重中之重。

3,电解液行业前3公司: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

4,六氟磷酸锂龙头:多氟多

5,锂电上下游端

A:新能源热管理:格局分散,但国内企业加速全球替代。代表企业: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奥特佳。其中, 三花智控 是热管理龙头, 银轮股份 主在传统业务,布局新能源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B:锂钴镍行业:行业,周期行业,进入门槛高。国内占比较少,对外依存度较高。代表龙头: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

C:锂电设备:动力电池进入新周期,扩产加速,设备厂商迎来新机遇,龙头厂商明确收益。

锂电设备四道工艺:

1)电芯前段工艺: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模切等工序。该工艺段涉及的设备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制片机/模切机等。

2)电芯中段工艺:主要包括卷绕或叠片、焊接、注电解液等工序。该工艺段涉及的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焊接机、干燥设备、全自动注液机等。

3)电芯后段工艺:主要包括电芯化成、分容检测等。该工艺段涉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用于化成分容)、检测等设备。

4)模组及电池包工艺:主要包括电池组件组装、连接器组装、模块组装、密封性检测、最终测试等。该工艺段涉及模组生产设备、PACK设备等。

后到设备龙头: 杭可 科技 。前中后道全产业链布局龙头: 先导智能 。

D:电池企业国内前五: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 。

E:供应链

特斯拉供应链:预计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宁波华翔、华域 汽车 、岱美股份等单车价值量较大。

F:LG电池供应链:正极:杉杉股份,当升 科技 ;负极:杉杉股份,贝瑞特,江西紫宸;隔膜:星源材质,恩捷股份;电解液:新宙邦,江苏国泰,天赐材料。

G:宁德时代供应链:正极:天津巴莫,振华新材,北大先行,贝特瑞;负极:杉杉股份,璞泰来;湿法隔膜:恩捷股份,中材 科技 ,星源材质,沧州明珠;电解液:新宙邦,

1,电池龙头:

宁德时代 。公司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接近50%,全球市场份额25%,现有产能近60GWh,欧洲工厂将于2021年建成。

比亚迪。 公司是电动车、锂电池行业龙头。

亿纬锂能 :公司是国内锂原电池龙头企业,在圆柱电池、TWS耳机电池领域持续获得国际客户拓展,和电子烟有很深过往。

2,上游矿龙头:

锂: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钴: 华友钴业,洛阳钼业

3,正极材料:

德方纳米,容百 科技 ,贝瑞特

当升 科技 :高镍技术领先。

4,负极材料:

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

璞泰来 :人造石墨龙头。

5,隔膜材料:

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6,电解液材料:

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

六氟磷酸锂龙头: 多氟多

7,热管理:

三花智控,银轮股份

8,锂电设备:

先导智能,杭可 科技

9,电机电控:

汇川 科技 ,卧龙电驱

总结:电池强相关21家,其他和新能源 汽车 相关6家,共计27家行业顶尖公司。

最后的话:以上内容就是锂电行业分析及行业龙头公司说明,涉及公司不作为推荐。

锂电行业现在太热,需要降温之后入场,现在只罗列,而后分析。

参考资料:

平安证券新能源行业报告/中信证券新能源 汽车 行业投资策略

全文完!

本文同步于公众号“韭菜书房”

11月23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59万元/吨,连续8个交易日未发生涨跌。这一价格,约等于2020年6月平均4.1万元/吨价格的14倍。

直线飙升的锂价,供需两旺的态势,引得竞争者蜂拥入局。今年以来,多家房地产、钛、服装纺织、珠宝、造纸等企业纷纷宣布跨界锂电,拓展业务至锂电材料、上游锂、锂电池等细分领域,斥巨资收购的案例屡屡刷新投资者的手机屏幕。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跨界进入锂电行业,以平均一个月3家企业进入的速度,助推锂电成为今年最热门的投资赛道之一。不过,市场反应却不尽然是积极。

11月中旬,萃华珠宝公告称,拟以现金6.12亿元收购交易对方陈思伟、思特瑞科技等持有的思特瑞锂业的51%股权。三天后,便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就8大事项作出认真核实并补充说明,包括本次交易标的公司估值增值率较高等。截至22日收盘,萃华珠宝股价距此前公告宣布跨界时的每股23.87元已跌至16.79元。

多位接受访的业界人士认为,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锂电产业的新旧更替是常有的事。一些企业寻求新的投资机遇,选择切换赛道跨界布局锂电产业,其行为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能忽略锂电产业的技术特点,以及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同时,某些地方不宜对锂电市场进行过多的外力干预,包括各种奖励、扶持手段,避免加剧上下游供需矛盾。

主要锂电池材料产能规划全部过剩

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21.4GWh(1GWh等于100万度电),同比增长60.1%。2022年累计装机量193.6GWh,同比增长99.9%。磷酸铁锂电池在短期内依然保持快速增长,10月铁锂电池份额超67%,环比增长5.3%。

鑫椤资讯分析师张金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锂电市场过热的核心逻辑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爬升太快。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5.8%,2021年渗透率是13.4%,预计今年可能到28%,明年甚至可能达到35%。这种局面使得锂电池的整条产业链都供不应求。

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大致可以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部分。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也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和制造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一辆新能源汽车,60%是电池成本,而电池成本40%是正极材料。

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融通高科”)是一家主营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回收循环利用的民营企业。券商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已达41.7万吨,同比增长142%。其中,排名前四的磷酸铁锂头部企业出货量占比超过50%,融通高科位列其中,市场占有率约10%。

尽管行业步入高速增长期,对于许多企业纷纷跨界锂电材料的“淘金热”,融通高科董事长何中林却并不看好。

“不同于互联网信息行业的可复制性强,锂电材料行业具有明显的制造业特点:产品质量受到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缺一不可。因此,建成一条稳定的产线通常要经历长时间的测试调试和技术沉淀。”何中林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他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目前带动锂电材料崛起的是下游的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的验证周期通常就要一年半。电池每充放一次电就是一次循环,能循环多少次构成了电池的生命周期,这项数值必须依靠实测。动力电池通常要测2000个循环,按照每天8次循环计算,至少需要250天。考虑到测试中可能出现的变量,这项工作极少能在一年内结束。再如,正极属于电子材料,而非化工材料,对于厂房的空气湿度和粉尘浓度都有严格要求,不同地区的经验都不能共用。以某些企业宣称的投建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计算,粗略估计要耗费120亿元现金。然而,等待一年多的时间验证,却不见得能供货,风险明显过大。

“如果少量投资建设产线,难以进入主流。如果大量投产,又很可能荒废。这是每个企业在入局时都会面临的两难选择。通常来说,行业内的做法是先建一个试验线,把产品验证了,做一些技改,再去扩产。我们从派能科技收购完融通高科的前身企业后,先经历了6年的技术积累,后来自己入主管理整机厂又花了6年时间,总计12年的技术沉淀累积到工艺和厂房设计里面,这才有了当前规模。”何中林说。

对于堪堪入局的跨界者而言,有了工厂不意味着能做出好产品,如何“站住脚跟”是不得不直面的生存考题。对于行业头部的资深玩家而言,有好产品不意味着就有广阔的市场和销量,如何在产能过剩的阴影中“活下去”,这个考验已经在路上了。

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主要锂电池材料到2025年的产能规划已全部过剩。负极材料到2025年的规划总产能相当于当年预计需求的5倍,磷酸铁锂为4倍,电解液、铜箔等均是2倍多,隔膜约1.5倍。

其实,这种隐忧在今年的行情中已有体现。今年前10个月,锂电材料中仅碳酸锂、硫酸镍价格上涨;6微米铜箔价格跌了20%。由于锂电材料每一个细分赛道都挤进了大量新公司,但下游电池厂集中度却越来越高,因此订单的竞争更加激烈。

张金惠认为,像过去的很多行业一样,这种大量竞争带来的“内卷”“杀毛利率”将从今年起持续下去。但他认为,产能过剩的问题应该不会像远期数据上体现得那么严重。“理论上说,目前国内规划的动力电池基本能够达到5000GWh,但这只是停留在PPT层面。就实际而言,每GWh电池投资约在3亿~4亿元,考验的是大家的融资能力,不能完全按照规划去计算实际产能。”

“全产业链都在为碳酸锂打工,为锂矿打工,这种利益分配不均才是当前最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主要是缘于我国锂矿的欠缺,在短期内几乎是无解的。”张金惠说。

电池回收,是新兴蓝海?

既然碳酸锂的价格飙涨,众多厂商于是开始思考:与其购从海外矿区出产的高价原材料,不如好好回收利用现有国内市场上的电池。一方面,能够节约原材料成本,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锂电池回收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服务网点和企业,其中80%左右的电池源于报废或者故障的汽车电池,应用于储能电站等场景。尽管从节约的角度而言,发展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作用明显,但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因为这些电池本身就是电容量不足被淘汰下来的,所以他们向电站输入剩余电量的时候,好比一滴一滴水流入大海,甚至输不进去就被退回来了。同时,还滋生了生产、消费等方面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当前政策一直强调要做好筛选和安全评估。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规范要求,必要时更换电池包里的组件,这又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高延莉说。

高延莉认为,目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产业漏洞的重要原因是,数年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行业经验不足、规范缺位,导致源头电池质量参差不齐,从而需要付出较高成本进行检测和改造。这一情况将会伴随动力电池规范不断细化,以及电池研发技术进步而得到改善。现阶段,企业可以针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包括提炼其中的贵金属,以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动力电池回收也是何中林看好的投资方向。“未来五年,我认为是铁锂动力电池回收的高峰期。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很多人的做法是回收拆解三元电池提炼贵金属,磷酸铁锂电池实际上没什么人回收,因为大概率是赔钱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回收磷酸铁锂,逆反应生成碳酸锂及其他物质,通过深度研发进行全物质回收循环利用。只要发展出了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内锂矿的短缺就不再会困扰锂电上下游产业链。”

不过,这片充满吸引力的蓝海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风险是碳酸锂价格暴跌。

对此,何中林表示,以目前的投资成本测算,只要碳酸锂的价格不跌破10万元/吨,动力电池回收生意基本就有利可图。结合现阶段的动力电池需求情况和南美的锂矿成本来看,跌穿地板价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偶然发生,一方面,上游原材料端会及时作出减产的反应,从而达到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国家可能会出台扶持政策,避免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张金惠认为,动力电池从装机到退役存在5到8年的时间差,从前两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动力电池回收的蓝海市场到来预计还有3到6年的时间。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机制,让电池更高效、更安全地流转。他建议,国家可设立类似烟草专卖机制,让部分企业专营电池回收或是严格管理回收企业白名单资质,以形成电池回收产业闭环。

11月18日,工信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国内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部分中间产品及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超出正常范围。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各地要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更好结合,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割裂,共同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市场广泛看好新能源发展潜力,各地正在加速布局相关产业链,给出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等一揽子综合政策。但是,这也容易滋长市场的不理性情绪。“如果降低甚至没有这些政策的吸引,企业会慎重考虑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这更有利于营造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今年年底,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面临取消的节点,这些产业激励政策是否延续也应酌情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