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国内油价或迎国内首次上调?会带来什么影响?

2.物价大涨大跌有什么坏处

油价下调的好处坏处_油价降低有什么影响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油改气”?“油改气”就是主要将动力系统改装成天然气。

之前油改气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省钱,因为天然气的价格要比汽油低很多。之前是出租车使用油改气较多,后来一些私家车车主也开始纷纷效仿。

但是现在几乎不见油改气的原因是因为以下2点:

1.油改气的不必要性

虽然消费者们都不喜欢油耗大的汽车,而且很多车企在造车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加上现如今的汽车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最主要的是发动机技术也日趋成熟,所以车主们都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油改气”。

同时,“油改气”真正实施起来要花几千块钱左右,车主们还要想尽办法来应付检查。虽然无论是烧气还是烧油短距离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油改气最大的隐患之一就是,如果车辆油改气,一旦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比如自燃等,保险公司可以以“油改气”为理由拒绝赔偿。说白了就是一旦油改气,那么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只有自己承担风险!

2.车主的油改气几乎都是私装,而非原厂

因为各个改装点的技术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对于车主行车安全也是非常不利的!!

而之前的燃油车尾气污染排放严重这一问题,国家也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虽然还没有具体实施的时间,但是未来肯定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这种新能源汽车以环保和便利为主,只需要充电就可以进行使用,相比油改气的安全隐患可是低多了。

如何看待国内油价或迎国内首次上调?会带来什么影响?

说句实在话,对有石油是有好处的,仔细看看,开车的人并没有减少啊,买得起车的人有可能保养不起车,但觉得开得起车

这个上调油价对股票是有利有弊,中石油的股票都在是大盘的涨与跌下涨与跌的

物价大涨大跌有什么坏处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钦佩美国,它能成为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是有原因的。它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教育、科学和技术,还依赖于一系列军事和金融联合应用来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油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美国通过减税、吸引海外企业返回美国,带回更多资金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人民那里收集财富;美国通过提高利率吸引了海外资金的回流,从而刺破了一些国家不断上升的资产泡沫;美国通过许多军事行动和制裁打击了一些石油生产国,从而影响了石油价格;通过鲨鱼般的金融公司,美国无处不在,影响着世界经济。

伊朗已经受到制裁,但欧佩克国家没有足够的动力增加产量,原油价格将会上涨。显然,连续三次上涨只是一个过程,而连续五次上涨也并非意料之中。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汽车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在数量有限的城市,许多家庭为了方便只买两辆车。石油对外国的依赖从2008年的49.8%上升到现在的68%。既然我们如此依赖进口石油,为什么我们要出口两桶成品汽油?在这种情况下,是在室内吃东西,在室外捡东西,还是推高了国内油价?

油价上涨增加了国产汽车的成本,但最大的影响是整个运输系统的成本上涨,这导致了整体通胀,即整体价格上涨。不要责怪国际油价上涨。如果用国内原油作为平衡,会有多高?如果你必须出口低价石油,进口高价石油出售,人们能做什么?

经过多年对发动机的叫嚣,有没有企业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最创新的发动机?依靠进口致富、增收节支不可避免地会有隐患和受制于人,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抓紧时间研究和减少支出呢?当中国的国有汽车公司只关注进口零部件来快速赚钱时,有没有人想到明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些人只喊口号,不愿意喊。油价将会上涨,技术创新取决于私营企业的行动。

物价有涨有跌,就像潮起潮落一样,本很正常,无须大惊小怪。不过,放到当前的特定情形下考察,则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股市大热,转移了部分公众对涨价的视线,可对拎着菜篮子的当家人来说,篮子里面东西的涨价,远比股价更心惊胆战。粮价已涨了,食油价涨了,肉禽蛋价还在涨。而此前水电煤

气早已涨了一轮,“上去了就下不来”。

当然也有降价的。哪些东西降了呢?小轿车在降价,电脑、手机在降价,平板电视在降价。据说电信资费也在降,药价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

如此看来,当前的涨价套用专家常用的术语,叫做“结构性涨价”。具体的“结构”如何呢?据我的观察,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涨的越多,弹性越大跌的越多;性、基础性产品涨的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篮子涨的多,高档消费产品降的多。

这样的特点,与多数产品供给过剩相吻合,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涨的通胀。

但分析不能至此为止。我们还要看看,面对涨价,哪些人的承受力强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涨跌之中,谁的利益受损最大,谁的损失小些,谁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益呢?

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与穷人群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而他们对消费品涨价的承受力差别很大。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对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部分所谓的“中产”来说,其实也不轻松。

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相同指数,不同的人感觉截然不同的原因。统计部门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7%,但大多数人感觉涨价绝非两三个百分点那么“温柔”。他们看问题直观,猪肉从8元涨到10元,涨幅就是实实在在的25%。央行3月底进行的调查表明,近九成居民认为当前物价“过高或偏高”,这个判断也许更可信。

更值得注意的是,富人们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得益大大高于支出。比如他买了车,原价20万元现在只需18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可弥补多少个月家用的“额外”支出啊!相反,穷人们维持生计原已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马太效应: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富有的变得更富有,没有的更加一无所有。

价格的马太效应,是“看不见的手”铸成的,在一涨一跌之间,财富悄悄地不公平转移了。我们不能抱怨它的无情——它本来就无情;但不应袖手旁观,另一只手——“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须出手。

温总理曾说过要研究“穷人的经济学”,我想,穷人价格学应成为其中重要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