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花过上百亿的5个人聊完,我们找出了汽车圈值得投资的方向

2.特斯拉市值1600亿美元,超大众宝马之和,仅次于2270亿美元的丰田

3.十年内盈利,千亿美元市值,蔚来就是不承认自己是特斯拉

4.特斯拉市值突破千亿,马斯克:可能再也不需融资

5.特斯拉:奔向1万亿美元市值!

6.Master Plan 3:特斯拉的流浪地球

特斯拉5万亿美金价格是多少_特斯拉5万亿美金价格

自11月24日以来,蔚来、小鹏和理想股价分别累计下跌16.12%、24.82%和27.15%。

文丨左茂轩、宋豆豆

近日,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了11月的销售数据。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持续创造新的月销记录,中概股造车新势力“三剑客”继续稳居第一阵营。

不过,在12月1日公布销量数据之后,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股价下滑幅度却均超过了10%。美东时间12月1日收盘,蔚来股价下滑10.23%至每股45.36美元,市值跌至611.9亿美元,未能保持住中国车企市值第一的位置。小鹏汽车股价也已从高位时的74美元下滑至52.36美元,市值384.7亿美元。当天,理想汽车股价下滑3.14%至34.86美元。一夜之间,三家车企的市值蒸发了超过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亿元)。

12月2日,蔚来、小鹏、理想低开后大幅跳水,开盘仅10分钟,三家车企的股价就都下跌超10%。不过,低开高走,当天收盘,蔚来涨5.78%至每股47.98美元,小鹏汽车涨6.95%至56美元,理想汽车微跌0.32%,报收34.75美元。

高于预期的销量表现,似乎并未对三家造车新势力的股价带来足够的刺激效应。事实上,此前总市值冲破1万亿的造车新势力“三剑客”,在一路狂奔之后,股价在11月底已经开始回落。自11月24日以来的五个交易日,蔚来、小鹏和理想股价分别累计下跌16.12%、24.82%和27.15%,市值蒸发近2000亿元。狂欢不再,但泡沫仍存。

销量持续走高

12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蔚来汽车交付新车5291辆,继续蝉联造车新势力第一,这也是蔚来继10月后再次突破5000辆。其中,蔚来ES6销量为2386辆、蔚来EC6销量1518辆、蔚来ES8销量1387辆。

今年前11月,蔚来累计交付量达36721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蔚来今年的全年销量将突破4万辆。

小鹏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小鹏汽车交付量为4224台,同比大增342%;前11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21341台,同比增长87%。

从细分车型来看,11月,小鹏P7交付量为2732辆,环比上月增长30%,自今年6月底开启交付以来,小鹏P7已累计交付了11371辆;11月份,小鹏G3单月交付量为1492辆,这是小鹏G3今年最好的月度表现。

理想汽车方面,11月共交付理想ONE4646辆,环比增长25.8%。前11月,累计交付量为26498辆。由于目前理想ONE是理想汽车唯一在售的车型,从数据来看,理想ONE有望成为今年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最高的单一车型。

在渠道方面,截至11月30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5家零售中心,覆盖38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家,覆盖全国72个城市。

几家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11月的市场表现同样表现不俗。其中,威马汽车11月销量为3018辆,同比增长174.6%,前11月,威马EX5累计销量近2万辆;哪吒汽车11月销量为2122台,同比增长92%,前11月累计销量为13424台,同比增长44%;零跑汽车11月销售新车2032辆,环比增长17%。其中,零跑T03销量为1927台,上市以来累计销售7285台。

整体来看,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成长,以及新势力车企在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布局的完善,大多数已经量产销售新车的造车新势力在今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都取得了较好的增长,市场位置也在逐渐稳固。

资本市场缘何偏爱?

在魔幻的11月,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们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狂欢。

飙升的股价、狂奔的市值,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的青睐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日趋深化、不可逆转密切相关。一方面国内外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利好;另一方面,蔚来、小鹏和理想“扬眉吐气”的三季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2个国家、25个地区宣布或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其中欧洲表现最为明显。此前全国政协副、中国科协、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万钢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指出,首先,欧洲严格碳排放的法规倒逼企业的转型,车企如果不达标,每辆车每克罚款95欧元;其次,欧洲多国在恢复经济过程中率先提高新能源车补贴额度与补贴范围。

随着碳排放要求的日渐临近,欧洲电动化步伐进一步加快。11月18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发文表示,英国将在2030年停止新的汽油、柴油轿车和货车的销售,允许混合动力轿车和货车的销售。这比其2月份承诺的2035年提前了5年。此前2月,约翰逊曾宣布,现行销售新汽油或柴油车的禁令将从2040年提前到2035年,届时插电混动汽车也将被禁止。

此外有着“有史以来总统候选人中最大车迷”的当选,也为美股对新能源车企的追捧添了一把火。的一揽子中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增设购车补贴、购以及税收优惠等多个维度的新能源汽车刺激方案。

国内也释放多项利好政策。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20%,2035纯电动汽车成为销售主流。11月18日,院常务会议对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和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作出部署,其中指出,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此外,湖北、海口、合肥等地方也陆续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

政策风向让新能源车企一度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一时间风头无两。

市值神话何以延续?

11月份,美股三兄弟陆续发布三季报,销量提升、毛利转正以及营收同比大增,扬眉吐气股价飙升。

毛利率一直被视为判断造车新势力是否拥有造血能力的重要指标。2020?年第三季度小鹏首次实现毛利率由负转正,为4.6%,三兄弟均实现毛利率转正。蔚来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毛利率,三季度为14.5%;理想汽车毛利率达到19.8%,仅次于特斯拉。

不置可否,三家车企的毛利率转正与其交付规模相关。数据显示,蔚来、小鹏、理想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实现大幅增长,分别为1.22万辆、8578辆、8660辆。其中蔚来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销量破万。

值得一提的是,美东时间11月23日,造车新势力“三剑客”当日涨幅均超过10%,股价创历史新高。一夜之间,三家市值合计增加了超260亿美元。其中蔚来的市值达到754.4亿美元(约合4947.3亿元),超越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全球车企市值排名第5。小鹏汽车的市值也首度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到519.7亿美元(约合3410.3亿元),超越本田跻身全球车企市值排名前十。理想则以365亿美元(约合2395.2亿元)的市值,超越福特汽车位居全球车企市值排名第14,中国车企第5。彼时,三家造车新势力总市值突破万亿元。

或许这还不是最高点,高盛对几家中国造车新势力表示看好,在近期大幅上调了对蔚来和理想的目标价。高盛将蔚来汽车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中性,目标价从7.7美元大幅上调至59美元。高盛称,其低估了蔚来在动力系统上的突破、BaaS电池租赁服务以及监管部门激励措施等消息面的带动作用。另外,高盛将理想汽车目标价从20美元上调至60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但是,在行业内外,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市值“神话”始终充满争议。

电动车股票到底为什么大涨?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在一篇文章中称,对这种短时间内的股价涨幅十分吃惊,如果硬要寻找理由,那可能跟市场突然认可了电动车的远期潜力、中国和欧洲大力推行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美国下一任总统大力支持新能源、中概股越来越变成了一个外在的“科创板”等等因素有关。

此外,也有投资界人士认为,造车新势力的估值之所以高,很大的因素是对于他们的定位不是一家简单的汽车企业,而是像特斯拉那样带有浓重的科技属性色彩。

“今年低利率时代逼迫投资者追逐有限的优质标的,使得拥挤的交易变得更加拥挤,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正在非常夸张的前置。”张颖发文表示,“原本一家公司可能需要6年来建立完整的商业循环,利润开始释放,客户价值变厚,但现在整个市场的判断更加前置了,市场可能会提早行动,在公司发展到第3年的时候,基于预期就已经达到第6年时的估值水平。”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汽车股价集体飙升,市值分别再次创下新高。这不能不说与三家都是有较强互联网基因、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关。”11月2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也表明汽车产业进入了大变革时期,汽车企业的市场地位正在重新洗牌,给后起者提供了机会。”

国泰君安汽车首席分析师吴晓飞撰文称,造车新势力的高估值来自于新盈利模式的打造和成长的确定性。从盈利模式看,传统车企是制造类企业,利润来源是销量*单车净利,而造车新势力正在逐步改变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通过软件和出行等领域扩大单车盈利,同时盈利对象有望从增量市场延伸至存量市场;在成长确定性方面,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对于没有历史包袱和内部掣肘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未来有望持续受益新能源化浪潮。

股价回落之后,造车新势力的“神话”还能延续吗?

市场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三家头部企业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造车新势力目前的实际情况与高市值并不匹配,未来的商业前景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当然,对于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来说,销量是检验的重要标准。特斯拉股价的飙涨,Model?3在全球的畅销是关键的推动力之一。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市值能够到达怎样的高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势,各自的规模增长能力,将格外重要。

蒙眼狂奔背后

成立短短五六年的国内新造车企业,市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超出人们想象。造车作为门槛极高、投入巨大、对资金和产业链要求极高的行业,稚嫩的造车新势力获得资本市场狂热的青睐,令人既惊喜又惶恐。三家造车企业近万亿的估值又是否合理?蒙眼狂奔的背后又藏着多少虚高的泡沫?

按照年销10万辆才能生存下去的标准,三兄弟的销量仅为传统车企的零头,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盈利方面,即使是志得意满的三季度财报,蔚来、理想、小鹏仍处于亏损状态。第三季度,三者净亏损分别为10.47亿元、11.48亿元、1.07亿元,距离盈利仍有很大距离。同样主打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比亚迪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45.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362.66%。

“资本市场肯定存在泡沫,因为其价格和价值背离,问题在于它能否通过自身的业务提升来消除泡沫。”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智库君访时指出。

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在接受智库君访时也表示,资本本身就是一个泡沫,是一个放大器,当下资本市场对新造车的热捧,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的前奏,最终这个行业真正有实力的会留下来。“按照目前电动车的发展方向来看,如果车企想要活下来,月销量至少要达到1000辆。”

一边是新势力的股价狂奔,一边是大佬们的隔空互呛。

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宣布2021年将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但这一举措引起了质疑,甚至引发何小鹏与大洋彼岸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隔空互呛,再度将大众视线拉回至二者关于技术剽窃的恩怨指责上。

马斯克指责“他们(小鹏汽车)有我们的旧版软件,但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之后还补充了一句,““这只是小鹏汽车的问题,其他中国公司没有这样做。”不久后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疑似回应“西边的某人”,“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值得一提的是,11月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估值也拉开巨大差距。作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领头羊,特斯拉今年销量持续攀升、股价一飞冲天。11月25日,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

月初,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公开表示“特斯拉并没制作出真实的东西”,丰田章男承认,特斯拉目前的估值超过日本七家汽车制造商估值的总和,但他认为特斯拉是一家仍在推广新颖菜谱的餐厅,丰田更像是一家已拥有大量客户的餐厅。“特斯拉认为他们的食谱将成为未来的标准,但丰田拥有真正的厨房和真正的厨师。”

不容忽视的是,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新能源股市一路走高背后,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频发。11月6日,理想宣布召回10469辆理想ONE电动汽车。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一共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

无独有偶,10月份威马出现多起自燃事故,10月底威马召回1282辆威马汽车以更换动力电池包。此前蔚来、小鹏均被爆出断网、起火冒烟,特斯拉也因Model?S在高速行驶时天窗脱落再度被推向风口浪尖。

近日来头部新势力们的股价出现震荡下调。海通证券认为,最近行业二级市场股价的调整,叠加香橼公司做空报告,无疑给行业降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或许是明确的,但是发展的过程是波折的,行业格局还会有很大的变化,中短期机会与风险凸显。前期新能源汽车板块火热,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经过此前的快速炒作多数个股均积累了不小的涨幅,短期估值处于相对高位,不少资金有获利了结的需求,短期价值回归趋势明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花过上百亿的5个人聊完,我们找出了汽车圈值得投资的方向

必超特斯拉,比亚迪放狠话了!

比亚迪放狠话,车界华为自称

自比亚迪汉上市以来,这台“网红车”就有着非常高的热度。

近日,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接受媒体访时表示,汉是比亚迪十年技术的结晶,也是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很好展现。

众所周知,比亚迪汉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特斯拉Model?3,与比亚迪汉的价格玩法不同,Model?3经过一系列价格调整,其最低售价已经达到了25万元级。根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Model?3在9月销量为11329辆,月销多月维持在万辆以上。

谈及特斯拉在不断降价,赵长江表示,“汉是肯定不会降价,因为产品价值超越价格,包括技术、用料和整个生产过程成本都很高”。

同时,赵长江还表示,包括丰田、大众、通用、福特等车企现在造不出来汉这样的产品,即便造出来了,消费者对他们也是有疑问的。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他对比亚迪的自信。

在交谈过程中,记忆最深的就是赵长江将比亚迪与华为类比。“我想作为汽车界的华为,比亚迪一样会有这样一个市场表现,只是手机的周期是一年,汽车可能是五年。”

此外,比亚迪更懂中国市场,赵长江表示,中国的消费者一定会对中国品牌越来越充满信心,并且会用脚去投票。

事实上,比亚迪的狠话也绝非空穴来风,因为在2020年,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值,比亚迪都交出来一份非常不错的答卷。

销量向上,比亚迪业务遍地开花

销量,是车企最值得讲的版块。数据显示,比亚迪在今年10月累计销量达到46560台,同比增长14.7%,环比增长13.8%。其中,新能源车型在10月的销量为22045台,同比增长83.1%,环比增长18.5%。

以比亚迪汉的表现为例,10月份,汉EV/DM的销量达到7545辆,环比增长34.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刀片电池的产能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比亚迪汉EV的实际交付量并没有追上销量的快节奏。

而随着弗迪重庆工厂生产线的开启,或许在不久之后,比亚迪汉的产能就能得到稳步提升。除此之外,比亚迪唐、宋、秦、元等家族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业绩方面,比亚迪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

需要说明的是,比亚迪刀片电池和半导体业务,还有望进一步拓展盈利。

以刀片电池为例,凭借针刺不起火、低温能保证90%以上的放电能力、续航动力性能提升数倍的能力,它使得比亚迪电池在业内很好地火了一把!

比亚迪副总裁何龙曾公开表示,“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

不难发现,在整车制造之外,比亚迪同样大有可为!

喜提5000亿,新能源再乘政策东风

时间步入到2020年,在政策与销量的双重刺激下,比亚迪的市值也呈现出了不错的上涨态势。

11月5日,比亚迪尾盘触及涨停板,收报184.83元,股价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比亚迪总市值达到5042亿元,成为A股第一家市值破5000亿的车企。

今天(11月6日),比亚迪收盘为190.44元/股,总市值约为5195.48亿元,涨幅为3.04%,目前市值超过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家之和。截至发稿,比亚迪自9月(1日股价开盘报86.99元)以来,股价已经实现了翻番!

有投行研究人员预测,比亚迪在“车+电池+光伏储能+半导体”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比亚迪未来市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以昨天的数据为例,比亚迪市值(5000亿元约合752亿美元)也已超过大众汽车(4日收盘市值为707亿美元),仅次于特斯拉(3990亿美元)和丰田汽车(1875亿美元)。

因此,有此前入股了比亚迪的网友甚至惊呼道,“比亚迪让他在有生之年体会到了月入十万的感觉”。

当然,在全球新四化进程中,获利的并非只有比亚迪,比如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新势力也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

以蔚来汽车为例,早前,花旗将蔚来目标价由此前的33.2美元上调40%至46.4美元。从年初算起,股价上涨幅度已超过800%,同时,李斌也成功摘掉了“最惨”的帽子。

原因不难理解,蔚来汽车订单较好,利润率能见度高;第三季度加工毛利率有望达到13-16%的水平,第四季度则有望进一步达到22-25%的水平;市场占有率提升等。

短短几天内,蔚来身价水涨船高,特斯拉CEO马斯克坐不住了,其在社交平台暗讽蔚来:"420是42的十倍"。从420和42(目前稍有下滑)数字不难看出,马斯克内涵的正是两个品牌的股价!

日前,基于蔚来公布的10月销量数据来看,蔚来汽车交付车辆为5055台,与9月的4708台相比再创新高。不止如此,这也是蔚来交付量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蔚来,其上涨的势头都已经盖过了上汽集团、广汽集团这样的传统企业。作为中国产销规模最大的整车集团,上汽集团多年稳坐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整车企业的宝座。

而如今,伴随着新四化进程的开启,这种领先的势头似乎越来越弱。摆在传统车企面前的,必然就是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今天的汽车行业。

有人说,目前新能源的估值过高;也有人说,这样的表现符合大家对这个行业的预期。但从长远来说,新能源产业已经获得了资本的认可,这与曾经苹果颠覆特斯拉的案例很是相似!

写在后面的话

基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特斯拉面前,比亚迪的底气越来越强势了!伴随着业绩增长和政策层面的不断利好,比亚迪被投资者赋予了更好的市场预期。同时,新能源品牌的异军突起,也让中国制造可以顺利挺入世界前列。无论是昨天的比亚迪,还是今天的蔚来、小鹏,它们都是行业变革的见证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市值1600亿美元,超大众宝马之和,仅次于2270亿美元的丰田

撰文?/?温?莎

编辑?/?牛跟尚

设计?/?赵昊然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关键是,风口在哪?

人们总是在思考赚钱的机会在哪里。说来也简单,把握住了正确的趋势,就拥有了通向未来财富的密码。

2018年汽车市场走入拐点,几年前如火如荼的新势力正在完成一轮淘汰,疫情又加剧冲击了社会经济,这些不确定性对投资人的智力和勇气都提出巨大挑战,但危与机从来如影随形。

2020年,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等新词汇频繁出现在汽车领域。产业变迁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技术进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革。

今年5月,“新基建”被首次写入工作报告。以5G、特高压/电力物联网、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主的七大核心领域,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起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政策导向下,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全国各省陆续推出了总额超50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日趋成熟,汽车成为继个人电脑、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设备。今年,汽车行业跑步进入了智能化落地的元年。

汽车从A点到B点的简单交通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大号移动终端,在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电脑。虽然外形没有多大变化,但内在的升级却让汽车变得愈加聪慧,而智能汽车的普及,更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这其中就蕴藏了无限的商机。

事实上,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功不可没,但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大都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喷射、增压器、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子午线轮胎等等。

智能汽车新加入的“这台电脑”也遵循这一路线。芯片、传感器、电驱系统……“电脑”复杂的构造带来了一条新兴的产业链,上面正在也即将衍生出了数不清的企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曾指出,“智能汽车底层是智能零部件”。而从方向上看,智能汽车领域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是两条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新技术正在将汽车改造成一个新物种的同时,汽车的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新能源汽车产品之外,新出行,新零售,新科技,新应用等诸多领域都开始出现新的投资机会。

未来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驶来,在任何领域,资本都是推动技术变革和行业进步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些站在风口浪尖处,从大时代中寻找机会的投资人,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值得参考和借鉴。

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一天,在“自动驾驶”分会场,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刘卫红,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轶梵,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在汽车商业评论主编刘宝华的主持下,以“汽车业现在值得投资的方向”为题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

他们从整个国际局势、经济走向、政策、产业发展的趋势中,找出了自己认为最值得投资的方向。

余宁认为,汽车业最值得投资的方向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服务的场。“在5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面前,这里面有一多半都和车、路、场等智慧交通紧密相关”。他相信,当新基建碰撞新四化,当智慧交通遇上自动驾驶,当车、路、场相互叠加,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在余凯看来,新企业PK主机厂的能力就是在于软件能力,把下面的芯片、模组打造成一个软硬结合的方案,提供给主机厂。未来在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会出现一系列新型的以软件基因典型差异化特征这样的一级供应商。

参与过吉利多项重大投资的李轶梵希望能够为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要在产业链上通过上下游的关系,能力去打通一些通道,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明天是什么样,但他希望吉利汽车可以在里面,跟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虽然从基金的角度我们定位在一个非控制型财务的投资者的角色,但是和传统财务投资者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利用产业的力量,利用主机厂的去搭台,让创业者唱戏。”李轶梵说。

刘卫红则站在更高的角度给出了方向,他说,汽车产业是很大的,现在都是往“新四化”方向发展,一句话,顺势而为,谋势而动。从电池、能源管理、共享,从汽车本身、汽车电子、芯片,一定要顺着一个大势去做决定,时间窗口也非常重要。

“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面,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感知,做更多的融合,需要更多算力。”刘卫红说,尽管汽车领域的软件开发是确定的大势所趋,“但软的跟硬的一定要结合好,光软不硬不行。”

金治则从自身的平台出发,表示从古到今最具有生命力的有一件东西就是内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的大脑对于审美,对于好的内容都是有需求的。

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整理的此次讨论内容,此处略有删节。

两年已经有12、13倍左右的回报

刘宝华(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这是今天的最后一场,有可能是最最关键的一场,这一场的主题是投资,今天有很多公司的领导讲得很开心,但如果把他们的投资抽掉、融资抽掉也开心不起来,投资这个东西像人的血液,可能比工业中的石油还要重要,这是一个关键的话题。

这场人物搭配也非常奇妙,非常有意思。中国汽车业历史上最牛的并购投资项目,大部分是由几位嘉宾中的两位完成的,像吉利投资戴姆勒,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另外几位也有非常深的资历和资本。

下面按我们话题的逻辑来,首先资本方,然后主机厂,然后科技公司,然后内容公司的顺序。

余宁总,我们先把最主要的问题打个底,现在什么是汽车业?汽车业值得投资的方向在哪?您先给我们列一下,看后面的嘉宾能不能突破你的范畴?

在投资上坚持几个大的赛道和方向,然后寻找最聪明、最能干的团队,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回报。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

余宁(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我刚刚演讲过,一个是聪明的车,一个是智慧的路,一个是服务的场。聪明的车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动驾驶,包括L3级的卡车,好多人谈论的L4,最终可能会到L5,还有自动驾驶的芯片,都是非常大的万亿级的投资市场。

另一个智慧的车,包括里面的智能座舱;智慧的路,这里面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主要对标准的统一会加速进程。

特斯拉作为单车智慧是发展得非常快,中国实际上有一个不同于美国的非常大的优势,也就是制度的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上面通过车路协同更容易实现L4或者L5的自动驾驶。

最后一个就是服务的场,这是我提出来的。围绕服务的场,包括摄像头,换电这些东西。

在投资上坚持几个大的赛道和方向,然后寻找最聪明、最能干的团队,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现在投资的业绩,最好的投资两年已经有12、13倍左右的回报。

赚了还是赔了

刘宝华:第二个到主机厂代表。现在讲投资大多是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你们吉利为什么18年的时候投了一个老爷爷的企业,130岁的戴姆勒,你们的逻辑在哪?

李轶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我负责吉利的产业投资基金,从生态的角度可能会更关注初创型、技术型,代表着未来趋势的企业。另外从行业的角度,从主机厂的角度,从协同发展的角度,这也是我们当初投资戴姆勒的一个出发点。

130多年前,奔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之后,汽车的形态基本没有发生过改变,这就是我们李书福董事长说的,造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和两套沙发嘛。但是在未来10年、15年,整个车的业态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逐渐逐渐人就没了,驾驶员就没了,或者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这些会改变出行方式,出行方式又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都有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里面,主机厂之间的协同性就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很多新兴的技术也好,商业模式也好,光靠以前一家主机厂、一家公司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没有是一个人能做的。

我回忆一下,我们收购戴姆勒后面的两天,我陪李书福董事长在德国进行了路演,不是商业路演,是政治路演,见了德国所有的,包括联邦,州,从执政党、反对党、工会一系列都见了,我们反复阐述我们的理念,我们认为我们不是在竞争,也不在消灭竞争,我们是在协同。

当时我记得很清楚,那还是两年半以前,当时苹果的市值是6000多亿美金,谷歌的市值是8000多亿美金,现在苹果都已经奔2万亿美金走了。

当时我们说,要面对的是这些新兴势力,我开玩笑的说他们是门口的野蛮人,以后可能会呈现降维打击,等他们掌握了操作系统、算法等等的时候,现在所有的汽车厂,就像现在所有的手机厂一样,说到底就是一个代工厂。

我们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要联手起来共同做一些事情。回答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的出发点,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协同的时代。

刘宝华:那赚了还是赔了?

至于说财务是赔了还是赚了,我想我可以负责的说,戴姆勒如果今天破产了,明天世界上就没有戴姆勒整个公司了,我们基本上还是全身而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轶梵

李轶梵: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是一个战略投资,不管赚和赔,我们一直会是戴姆勒的长期股东,我不能用永远的股东,在每年的股东会上也这样表态。事实上,在过去三年也是这么说的。至于说财务是赔了还是赚了,我想我可以负责的说,戴姆勒如果今天破产了,明天世界上就没有戴姆勒整个公司了,我们基本上还是全身而退。

我买了两支股票

刘宝华:投资老贵族是没错的,现在的新贵族也非常厉害,比如特斯拉。我们逻辑再往回转,先转到余凯总这边,去年和您交流,特斯拉,日本人不是拆了一辆Model?3吗,感觉和丰田差距是6年,您说对这个事印象特别深。您觉得,这件事对中国汽车有多大影响吗?

四个轮子上面的超级计算机,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件事情大概率跑不掉的,一定是比智能手机更大的产业。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余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特斯拉,尤其是Model?3的横空出世,其实可以对标当年苹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在智能手机出现前,功能手机对芯片、对操作系统都是无所谓的,这里面都是单独的厂家垂直写个软件而已,并没有软件和硬件分离,并且还有一个开放的生态,这么多APP。

过去的汽车很像一个功能汽车,芯片都是小芯片,大概100多个ECU,高度耦合在一起,不能够升级换代,功能也非常单一。软件跟硬件没有分离,所以也不能持续更新软件,提升用户体验,定义新的的能。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央电子电气架构、芯片、操作系统,特斯拉完整的把这个东西端到端的展现到了业界面前,无论是丰田还是大众看到了才觉得,哇,原来是这样!

德国博世在好多年前就讲了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家认为一直到2025年都不会大规模的实现,包括软件定义汽车,他们认为这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特斯拉在2019年把这件事完整、完美地做成了。况且,这里面,芯片是他们自研的,操作系统也是自研的,这很像苹果。从硬件、软件再现了苹果的打法,对所有人是一个启示。

我们要思考的事情就是,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的趋势?我们的产品定义,组织、文化,人才是不是要跟上,我个人认为这是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我自己创业的时候。我是(20)15年的时候从百度离职,创立了地平线,因为我预见了这样一个未来,所以我们做车载智能芯片。

之前在百度的时候,我负责整个的自动驾驶,那个时候打开车后备箱一看,里面各种机器,线密密麻麻的,车开一段时间就得停到某树荫里去散热,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真正的智能汽车往前推进一定要从软件到硬件,为车载打造芯片。

今天的话题是投资,我在想跟投资有什么关系?5年前我创业的时候,就买了两支股票,一个是英伟达,一个是特斯拉,那时候特斯拉大概200多亿美元,现在已经是2600亿、2700多亿美元的样子了。包括我第一轮的投资人,也是因为听了我的故事,自己也去买,他后来跟我讲,幸亏当时买了。

四个轮子上面的超级计算机,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件事情大概率跑不掉的,一定是比智能手机更大的产业。今天这么晚,为什么大家还聚在这个地方,是因为大家都认同这个方向。特斯拉还是很了不起的,真的是汽车行业的苹果。

内容是最有生命力的

刘宝华:让余凯总分析来分析去分析到自己的公司上了。现在卫红总继续谈特斯拉,刚刚说芯片很厉害,还有一个电子电气架构,跟原来比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您原来是从整车做起的,现在又做科技公司,这方面应该是了解特别深的,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芯片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定位,还有决策,需要把控,需要一些算力的支持,还要低功耗。

——黑芝麻智能科技

联合创始人、COO刘卫红

刘卫红(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我应该是一个老的汽车人,之前工作过两家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和博世,在博世工作的时间比较长,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行业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往“四化”的方向去发展。

聊之前我顺便说一下,4年前我离开博世,创立了黑芝麻智能科技,公司可以贴上的标签是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四年期间我们推出了两个芯片,目前在行业里面是一个比较领先的地位。

非常的是,我们的芯片与两家头部的主机厂进入了落地合作阶段,另外跟一家全球顶尖的零部件供应商,在车路方面也有一个全方位的合作,拓展一个芯片的新领域。

我们觉得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芯片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定位,还有决策,需要把控,需要一些算力的支持,还要低功耗。

刘宝华:哪些领域有更好的成长前景和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空间,除了刚刚讲到的比较硬的技术之外,其实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不光是硬的这些技术、装备,还会接触到比较软的,比如说内容,这个内容往往跟汽车、跟硬件一结合会产生出来新的领域。金冶总,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知道你们在做这些?

我们可以不让你自己去选,根据个人轨迹的数据,根据时间环境在开车的时候会推送这样的内容,这是是我们的愿景。

——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

金冶(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在做的都是汽车界的大咖,我一做内容的公司在这掺和什么的?先说一下,我来自一点资讯,简单的说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通过算法将用户喜欢看的这些内容,无论是图文、音频、推送到他们手中。

我接一下上位嘉宾的话,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再加两个沙发,大概十几年前是这样的说法,现在我再给智能车加一台电脑。电脑产生之前,我们是如何获得内容的,以前通过报纸、杂志,后来通过电脑,之后是手机。

在车已经如此智能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车上的用户也可以享受到好的图文、音频、。刚才有人提到特斯拉,为什么体验好?就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从古到今最具生命力的一件东西就是内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的大脑对于审美,对于好的内容都是有需求的。

一点资讯想做什么事情呢?除了芯片,汽车设计之外,我们认为汽车里面用户能够想到的内容分发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我们除了有自己的APP之外,还给中国占有率达90%市场份额的四大手机厂商提供内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同样的算法给汽车厂商提供这样的内容。

通过算法,你在早上开车的时候想听郭德纲的相声,晚上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可能要放个动画片或者教育的东西,我们可以不让你自己去选,根据个人轨迹的数据,根据时间环境在开车的时候会推送这样的内容,这是是我们的愿景。

汽车的业态在变化

缝隙市场

投人,投技术护城河

更多精彩内容

详见《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十年内盈利,千亿美元市值,蔚来就是不承认自己是特斯拉

2月5日,特斯拉股价继续上涨13.73%,市值到达1598.88亿美元。特斯拉市值超过大众宝马之和,仅次于市值2270亿美元的丰田汽车,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车企。其大股东巴伦资本创始人罗恩·巴伦认为,特斯拉10年后的收入将达到1万亿美元。

(发往火星的特斯拉Roadster)

不过最终在今天收盘时,股价定格在887.06美元,上涨13.73%,市值为1598.9亿美元。

就在几天前,特斯拉刚发布2019Q4财报时(当时已经收盘),股价才仅为580美元,市值约为1050亿美元。也就是说仅仅5个交易日,特斯拉市值上涨超过500亿美元,而去年特斯拉还每天面临着各种“被破产”的情况。

特斯拉股价破百的速度越来越快:

$300 to $400: 6天

$400 to $500: 25天

$500 to $600: 18天

$600 to $700: 4天

$700 to $800: 1天

$800 to $900: 4小时

2019年6月,由于特斯拉2019Q1财报显示的亏损状况和诸多不利消息,特斯拉的股价从年初的347美元,一路跌至178美元,期间摩根士丹利曾对外声称,或将特斯拉的股价预期从美元下调至10美元。(详情:特斯拉国产又怎样,十个月后就完蛋)

随后,特斯拉召开了“股东大会”,向外展示了特斯拉的销量、产能、未来等多个方面的情况,股价逐渐开始回升。不过即便在2019Q2财报中亏损有所下降,股价一度回升至260美元左右,但特斯拉仍受到众多资本做空和负面消息的影响,股价一直在230美元徘徊。(详情:特斯拉年度“吹牛大会”?)

2019年10月,特斯拉2019Q3财报发布并终于实现了盈利,向外展示了其充沛的市场需求和盈利潜力,并公布了上海超级工厂的诸多细节(此时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完成生产验收),股价开始迅速回暖,从254美元一路上涨至354美元。(详情:别闹了,你们打不过特斯拉)

随后在2019年11月,特斯拉召开了电动皮卡Cybertruck发布会,虽然现场的演示翻车了,但之后非但没有使得股价下跌,反而股价一路上涨至430美元,并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曝光度,仅马斯克公布的数据,已经有超过25万人交付了定金。(详情:赛博朋克皮卡,马斯克式疯狂)

时间来到2020年1月,上海工厂开始向车主大规模交付国产版Model 3,兴奋的马斯克在现场还表演了一段舞蹈,紧接着特斯拉股价继续上涨,一路飙升至580美元。(详情:马斯克:感谢中国!)

特斯拉的利好消息并没有停止。2020年1月底,特斯拉2019Q4财报发布,再次实现盈利和大量现金储备,让众多犹豫不决的资本看到了特斯拉展现出的实力,股价再次起飞,仅一天就让做空资本亏损近25亿美元。

但是2019Q4财报带来的上涨,还可以理解,那么近5个交易日的连续疯涨,又是为何呢?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市值突破千亿,马斯克:可能再也不需融资

听说有三部大部头的让人难以读下去,分别是《追忆似水年华》、《2666》和《尤利西斯》,这其中,据说世界上只有35个人读懂了《尤利西斯》,也难怪有人说“《尤利西斯》在有趣的中它是最难懂的,在最难懂的中它是最有趣的。”

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中,你觉得蔚来是最像特斯拉的,但又是最不像特斯拉的。后来又觉得理想像特斯拉,其创始人李想也是一名特吹,直到小鹏P7出世,小鹏在某些点又是那么像。好在这三家都上市了(小鹏预计最早8月美股上市),至少这一点,与特斯拉如出一辙。

过去的一周?,对于造车新势力,销量和资本市场双双回暖,最大的消息是,小鹏汽车即将美股IPO?。不过问题来了,江湖打拼,不论是旧势力还是新贵,都讲究一个座次排名,中国造车新势力TOP1无疑是属于蔚来的。

六年快要过去,对于蔚来,我们有几个最关键的问题要问。

蔚来离年销10万辆还有多远?

跨过10万辆销量大关,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对于蔚来,从能不能活下来变为活的更好。

2018年ES8交付总量为11,348辆(全年只有一款车型ES8在售,2018年6月启动交付);2019年全年交付20565台,同比上涨81.2%;(2018年11月,蔚来第1万辆车下线,2020年7月,蔚来第5万辆车下线。)2020年1-7月,蔚来汽车累计交付达到17702辆。

留给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越来越短,大致在2-3年,传统车企大规模量产和交付集中在2022年前后,李斌曾说过,2021年是蔚来最重要的一年,这与李想曾经所说“我们只有一次出牌机会”的意思差不了多少。

截止到现在,蔚来已累计完成交付49615台,近5万台。车型方面,包含在售ES8、ES6、算上今年9月交付的EC6、以及2022年的交付轿车ET7,从积极角度预计,蔚来有望在2022年实现年销量10万辆目标。

如果单纯对比特斯拉历史上首次实现10万交付量的时间,其实蔚来的表现并不差。历史上,特斯拉在2017年全年实现了101312辆的交付数据,与2016年同比增长幅度到达33%。

2017年特斯拉成立14年,2022年蔚来成立8年。两家公司在造车和交付这条路上同样磕磕绊绊,最终走上正轨。

截至2020年8月3日,蔚来汽车已在全国开设136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114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87座城市。线下销售网络的拓展仍在进行中。与此同时,蔚来持续布局换电站,已建成141座,覆盖64个城市。

接下来,蔚来还将继续扩充NIO?SPACE和NIO?HOUSE,汽车产业是规模经济,实现年销量10万以后,才有资格和机会与即将或已经到来的传统合资和自主车企比拼。

离毛利率转正和盈利还有多远?

蔚来董事长李斌和媒体沟通时,谈到“特斯拉成立14年才慢慢开始盈利,外界对于蔚来的盈利能力还是低估的,蔚来实现盈利,需要10年就可以了。”

蔚来总收入包括两部分,汽车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2016年至2019年期间,蔚来亏损金额(可以理解为归母净利润)逐年攀升,蔚来2016年亏损25.2亿元、2017年亏损51.5亿元、2018年亏损96.6亿元、2019年亏损114.6亿元,加上2020年一季度亏损,四年多亏损金额已达303.18亿元。

随着交付提升,亏损额逐步扩大。

这其中,研发费用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蔚来研发支出44.32亿元。2018年,蔚来研发支出39.98亿元。2017年,蔚来研发支出26.03亿元。2016年,蔚来研发支出14.65亿元。

其次是运营费用。众所周知,蔚来被誉为汽车界的海底捞,不是没有道理。

按此前预计2022年实现年销量10万台目标,规模经济效益一定会显现无疑。

第一步:实现超过5%的整车毛利。

蔚来财务副总裁曲玉曾表示,”我们到今年年底,会实现两位数的整车毛利,我们会实现一些物料成本的减少,包括电池包成本的减少,同时我们也会促进高毛利产品组合的销售和持续优化我们的制造成本。”

第二步:实现两位数毛利率。

李斌对今年完成毛利率超过两位数的目标非常有信心。李斌说:“随着季度交付量的爬升和电池包及其它物料购成本的下降,制造费效的改善,以及平均价格的稳中有升。毛利率将得到大幅改善,预计Q2的整车毛利率将超过5%。”

第三步:实现盈利。

蔚来9月份交付新款车型EC6。据媒体报道,新车EC6会和ES6共用大量零部件,而100千瓦时电芯成本有望下降20%。再加上2022年交付轿车ET7,至此,蔚来在售车型达到4款,实现毛利率转正在望,实现盈利也有望在2024年成立十年前完成。

此外,与特斯拉一样,除了整车销售带来的毛利率转正和实现盈利,软件售卖同样重要。据测算,特斯拉仅靠软件每年就能营收近百亿人民币(14亿美元)。比如,在特斯拉的软件中,基本的驾驶(Autopilot)为标配必选,以?2000-3000?美元的价格包含在特斯拉的售价里,主要实现自动直线行驶和自动跟车两项功能。

完全自动驾驶(FSD,Full?Self-Driving)属于可选项,主要功能包括:自动进出停车位、自动换线、识别并执行红绿灯、智能召唤,以及可以执行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能力等。

这一部分,同样会为蔚来贡献利润。

离千亿美元市值还有多远?

2019年,特斯拉在经历近5年震荡之后,其股价终于再次创出393美元新高(前纪录是2017年6月创下的385美元),同时市值突破700亿美元,一跃跻身世界第3大车企!进入2020年,特斯拉股价一路狂飙,早就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不但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还在朝着苹果的市值前进。

蔚来汽车(NYSE:NIO)2018年9月13日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在第二个交易日中股价暴涨75%,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达119亿美元。

蔚来两个交易日内股价暴涨超93%,大涨之后股价一路向下,期间最低跌至1.19美元,较6.26美元的发行价跌超80%。

与特斯拉一样,进入2020年,蔚来也开启了股市开挂模式,今年7月,蔚来市值突破150亿美元。外加蔚来或将在国内上市,“我们具备在中国市场IPO的可能性。”李斌在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坦言。

市值带有很大不确定性,难以预计蔚来何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大生意:赌赢换电模式

“哪怕一个用户一年花1万块钱租电池,设中国的2亿多辆车是电动车,光电池租用这件生意是2万亿元。”在李斌眼里,电动车行业里电池资产管理是最大的生意。

你是愿意为软件花钱还是为换电花钱?事实上,对于成年人,两个都要花钱。这才是李斌眼里的大生意,而且目前来看,他赌赢了。

2020年,“建设充电桩”被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换电设备被首次写入工作报告中。?前不久的院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了换电模式的七大优势。这被认为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换电进入到国家积极鼓励的范畴中。

为此,李斌秘密造车,一刻也没忘记发大财。从一开始,他就打算让蔚来汽车实现“车电分离”。目前,蔚来的架构包含整车厂(蔚来)、电池服务运营公司(NIOPower)和电池资产管理公司。

据知情人士称,蔚来汽车正在规划的电池公司将推动车电分离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推出BaaS产品。对此李斌也曾表示:“如果把电池当成一个Software(软件)去看,让大家按需去使用,很多东西就通了。重要的是按需升级,两个词——按需、升级,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件挺大的事情”。

目前蔚来为客户提供了公共充电桩、移动加电车以及换电站三种补能模式,其中一键加电的服务对象也已经拓展到了20多个其他品牌电动车。

显然,电池资产公司或将成为新的营收渠道。放开想象,的确是大生意。

自然,看上这门大生意的不止李斌,鼎鼎大名的软银也在积极布局。

8月4日,Softbank日本软银集团旗下子公司——软银能源与奥动新能源达成战略投资合作。双方未来将在换电模式和电池回收领域展开合作,奥动新能源可能迎来了史上最有钱的投资人。曾经默默无闻的奥动新能源,因为软银名声大噪,其实奥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网络平台,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了17年。

此外,北汽新能源也是早期布局换电技术的企业之一,而奥动新能源同时也是北汽新能源换电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方。

总结:尽管蔚来从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的特斯拉,但在这条特斯拉开创的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道路上,代表中国的蔚来目前走的更稳,更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奔向1万亿美元市值!

疫情贯穿整个春节的微博热搜话题,从最开始关注新增病例,到后来陆续出现的封城封路、捐赠物资不到位、领导免职、口罩抢购、三黄连口服液抢购以及抗疫英雄无私奉献等话题,让每一个人的心情都起起伏伏。

而此次疫情,也为本就阴晴不定的车市增加了更多未知数。在充满悲观论调的市场中,我们也不妨多关注一些好消息,稍稍消除心情阴霾,以更好的状态打好接下来的硬仗。

近日,一直不缺话题的特斯拉便是喜报连连。刚刚过去的一月份,特斯拉的股价上涨了56%,增幅回到IPO十年中较高的水平(最好的一个月是2013年5月,彼时股价涨幅为81%),随着股价上涨,特斯拉的市值也水涨船高。

01

连续盈利、股价上涨,特斯拉再迎高光时刻

回看两年前,即2018年初,特斯拉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股价几近腰斩,但从2019年中开始,无论是在财报还是股价上,特斯拉的数字都开始逆转。继2019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之后,特斯拉2019年第四季度也取得了十分亮眼的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第四季度营收73.8亿美元,净利润为1.05亿美元,第四季度减去资本支出后的运营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达10亿美元。

1月29日财报数据发布之后,特斯拉的股价盘后上涨13%至655美元。1月31日,特斯拉股价收盘股价达到650.57美元,总市值达1172.62亿美元,成为美国首家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的上市汽车公司,超越福特、通用等美国传统车企。

马斯克此前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在10年时间内,特斯拉将会成为一家市值万亿美元的公司。照目前来看,市值刚刚突破千亿美元的特斯拉才刚刚开了个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持续上升的曲线,让马斯克非常兴奋,他甚至对投资人表示,特斯拉当前没有继续融资的意图,而且很可能永远不再需要融资。对于马斯克个人来说,特斯拉市值飙升,自然也获得了不菲的奖励。

和马斯克人逢喜事精神爽不同的是,在这场股价大涨中血亏的空头们可就笑不出来了,据悉超出预期的股价大涨,甚至让做空特斯拉股票的空头们在一天内损失了超过15亿美元。

特斯拉IPO十年以来,它的身影在资本市场上就一直很活跃,或者说资本市场常常被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公司弄得昏头转向。特斯拉超前的创新技术吸引着投资者不断入坑,但这也造就了投资者将投资特斯拉当作了一场资本游戏,有人在其中从千万富翁变成亿万富翁,有人在其中从亿万富翁变成千万富翁。

那么,经常性“超出预期”的特斯拉未来又会如何出牌呢?接下来不得不看的是中国市场。

02

进入中国市场是最正确的决定

特斯拉股价飙升完全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空头们也没有想到2019年初还是麻烦一大堆的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还出现了巨额亏损的特斯拉,在第三季度竟意外地盈利了,并持续到第四季度,到了2020年1月,股价更像是反弹般飙升至高位。

特斯拉在资本市场有如此“反常”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第四季度交付量创下了纪录,2019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共交付近11.2万辆,产量也近10.5万辆。2019年全年,特斯拉共交付约36.75万台,比前一年增长50%。其中,Model?3的交付量为9.26万辆,ModelS、Model?X的综合交付量为1.95万辆。

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一年后,特斯拉在已建好的上海超级工厂中开启大规模交付,目前该工厂已达到了每星期3000台以上的生产速度。在交付首批Model?3同日,上海超级工厂还启动了制造Model?Y汽车项目。

这座从一片荒芜的农田拔地而起的超级工厂,吸引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这种超乎想象的速度,也让投资者们看到了特斯拉的实力和决心。众多利好消息的推动,让特斯拉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03

产能、新产品都已到位,特斯拉或将飞速发展

马斯克兴奋的原因不只是目前的财报盈利和股价上涨,还有特斯拉未来向好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市场,上海超级工厂的落成投产已为特斯拉打响了头炮,缓解了特斯拉一直以来最头疼的产能问题,不断上涨的订单量、产量、交付量,都预示着特斯拉将会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沃土上生根发芽。

另外,目前Model?3已成为特斯拉最主要的销量增长和利润增长来源,虽然利润没有Model?S、Model?X那么高,但一切正朝着马斯克希望的方向发展着。在新产品方面,Model?Y的量产和交付正在加快提前,今年1月在弗里蒙特工厂开始实现量产,部分预定车主在3月便可以提车,而在中国市场,Model?Y预计将会在2021年正式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据悉Model?Y的利润相比Model?3更高,在SUV市场利好推动下,这款放大版Model?3或将会成为特斯拉的下一个爆款,是特斯拉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的重要动力。这也是特斯拉对2020年销量有超过50万辆的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最新消息,受新型冠状影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暂时关闭,国产Model?3的生产将推迟一周半时间,不过特斯拉方面表示,这个举措并不会对特斯拉的财务造成打击。?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马斯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随着市值的不断提升,这家公司的兴与衰,不仅仅会对汽车市场造成巨大影响,更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但无论如何,1月份开了个好局的特斯拉也算是为阴霾密布的2020年车市带来了一些阳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Master Plan 3:特斯拉的流浪地球

在美国当地时间12月10日,特斯拉股价来到了历史新高654.32美元(一拆五后),市值接近6200亿美元,这也是首个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的车企,距离1万元美元市值,似乎也不远了。对于疯起来的特斯拉来说,一个月时间都不需要!

引发特斯拉这一轮股价暴涨(从11月16日的408美元,不到一个月股价暴涨到654美元,涨幅超过60%)是契机是特斯拉被纳入标普500指数,根据游戏规则,部分基金需要被动配置标普500指数成分股。?

借着新一轮股价的暴涨,特斯拉在12月8日向SEC(美国证监会)提交文件,显示与高盛、花旗等银行达成股权分配协议,预计增发至多50亿美元的股票,而在今年2月份和9月份,特斯拉已经分别增发了23亿美元和50亿美元的股票,三次增发累计募集了123亿美元的资金。

特斯拉的这一轮增发,引发了特斯拉股价的暴跌,跌幅一度超过9%,收盘跌幅为6.99%。不知道这是特斯拉市值奔向1万亿美元的小回调,还是会造成遥不可及的结果。不过,对特斯拉来说,重要的是,123亿美元通过发发股票这样几乎零成本方式(代价可能会更大)就到账了,简直不能更爽。

关于特斯拉能不能到1万亿美元市值、到底值不值1万亿美元市值,这些问题都已经不需要讨论了,因为都有一百种、一千种理由支撑能和不能,值和不值的观点。本文更想从另外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特斯拉市值1万亿美元,会发生什么?——带飞的是特斯拉的中国学徒。

趁着股价暴涨增发股票募集资金的,除了特斯拉,还有特斯拉的中国学徒——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

1、12月2日,理想汽车(NYSE:LI)发布公告,拟增发拟增发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净筹资额约16.020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理想汽车将最高募资约18.405亿美元;

2、12月9日,鹏汽车(NYSE:XPEV)发布公告称,拟增发4800万美国存托股份(ADS),定价为45美元/ADS。以此计算,小鹏汽车此次拟募资总额达21.6亿美元,创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首次股票增发。?

现在,整个市场可能要等的就是蔚来汽车啥时候增发股票募资了。此前,蔚来、理想和小鹏,包括尚未上市的威马,都通过今年超级友好的市场环境,通过pre-IPO、IPO或者债转股、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每一家都手握着接近200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

随着股价的暴涨,理想和小鹏的一次增发,就募集了超过100亿、甚至是150亿人民币的资金,这样的募资机会可能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蔚来这个时候不应该犹豫,趁着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多募资,保证研发军备竞赛、营销推广的的粮草才是王道。

是的,无论是理想,还是小鹏,都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希望完成这一轮增发。?

理想增发资金的用途:1、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2、下一个BEV(Battery?Electric?Vehicle)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3、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小鹏增发资金的用途:1、智能电动汽车以及软件、硬件和数据的研发技术;2、销售和市场推广以及销售和服务渠道的拓展和超级充电网络,以及拓展国际市场;3、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潜在战略投资;4、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

为什么说这样的募资环境,可能不再有呢?下面是造车新势力股价可能的潜在风险:

1、处于高位的美股,在新总统上台后,走势会是怎么样?会不会影响到包括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股价走势,毕竟,就销量、营收规模、增速等所有财务模型,都是失效的;

2、理想和小鹏必然要面临的解禁压力,对于VC来说,看着账面如此高倍数的回报,迅速回报LP才是王道,一旦犹豫,发生了类似蔚来从6块多暴跌到1块多的情况,GP就无法向LP交代了;?

3、小鹏的销量问题在发酵,理想的断轴质量问题、自动驾驶功能问题在发酵,这些都是自身的问题,一旦被放大可能会引发抛售,甚至是投资人的集体诉讼,从而可能会葬送现在的大好局面;?

在2021年,造车新势力遇到的挑战会更多,好在,在2020年,意想不到的疫情,导致各国央行大放水,然后推高了特斯拉的股价,从而让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都获得了大量资金的支持,储备了足够的现金。?

但是,未来的挑战会更大,并且可能的核心竞争力的大调整,没有积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能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掉队,这也是为何蔚来要去做芯片、要招募任少卿过来主导NIO?Pilot的开发;理想要招来CTO王凯全面主持技术研发;小鹏也在XPilot上投入了更多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挑战包括了:

1、特斯拉Model?Y的强势上市,中国人最喜欢的SUV车型,也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包括蔚来、理想、小鹏和威马主打的车型,将会遭遇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2、大众MEB,根据大众的规划,从2021年开始将会在中国投入更多的纯电动车型,vw.os获得了大量的投入,但这些软件和服务没有本土化支撑的话,大众真可能会失去中国市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3、有着非常强自研能力的比亚迪的挑战,比亚迪自研了刀片电池技术,并且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包括芯片制造、自动驾驶算法,还有就是服务的提供,比亚迪在技术上的投入不可小觑,今年股价的增长也反应了市场对其的期待;?

4、传统车企+科技公司的挑战,上汽+阿里的智己汽车,北汽+华为的ARCFOX,长安+华为的高端品牌,这些合作的车企,将会在2021年开始上市,或许能搅动一池春水;?

5、三年后的华为,是否会造车,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答案;还有就是苹果是否会造车,虽然苹果刚刚又调整了汽车业务的负责人,并且被媒体曝出正在搭建供应链,预计在2024-2025年推出Apple?Car,这个时间点可能是与华为同步,以苹果的能力,一旦发布,就是石破惊天!

最后,回到特斯拉市值是否会到1万亿美元,就目前的股价而言,只要特斯拉的股价再到1055美元,市值就是1万亿美元,相比而言,涨幅也就是50%而言,特斯拉疯起来,一个月的时间都不用,但这会发生吗??

如果特斯拉突破1万亿美元,蔚来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完全不在话下,能不能更多,就要看市场的情绪了,是的,就是要资金的炒作情绪,因为,任何的基本面都是不足以支撑的,包括特斯拉,也是不足以支撑的。

如果特斯拉市值1万亿美元,这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泡沫,还是特斯拉朝着10万亿美元市值的开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菲律宾国土面积为 29. 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0.2%。

据特斯拉计算,如果将这一面积的土地全部用于可再生能源建设,在上面投资 10 万亿美金铺上 30 亿千瓦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再佐以 240 亿千瓦时的电池储能削峰填谷,其产生的能源就足以支撑全世界的运转,从而让我们生存的星球实现能源层的「自我造血」。

「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是特斯拉长期以来未曾改变的愿景,也是特斯拉 2023 投资者大会最大主题。

特斯拉想拯救地球,然而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问题十分直接——你会因此购买特斯拉的产品吗

对我而言,答案是 NO。

特斯拉和拼多多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很擅长「砍一刀」。

2022 年特斯拉全年单车毛利率为 28.5%,国内新造车阵营中理想和蔚来这项数据分别为 19.1% 和 10.4%。另一组更有对比效果的数据是保时捷在 2022H1 的单车毛利率为 26.4%

结论很直观:特斯拉卖车很赚钱。

再看一组数据:保时捷的平均单车价格为 11.69 万美元,特斯拉是 5.44 万美元。补充结论:特斯拉很会赚钱。

特斯拉的赚钱绝技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降本

本次特斯拉投资者大会上和「降本」相关的话题有很多,值得消费者关注的结论只有一个——特斯拉下一代车型平台的降本目标为 50%

这里的「本」指的是全链路成本,包含但不限于:

车辆基础成本;电池 + 电驱系统成本;生产制造成本。

特斯拉通常不会写在 PPT 上但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其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数年时间逐步实现。这就好比工厂的规划产能不会在生产初期就达到,而是需要经历一段产能爬坡过程。

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个?

因为写特斯拉的这几年我发现了这家公司的一个规律:热衷于在实际执行中把事做绝,以及发布会上把话说满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看接下来的内容时保持一种「特斯拉大概率有能力把实现,但是做到的程度和时间可能会不如预期」的心态。

「把事做绝」的环节是特斯拉发布会里最吸引人的部分,你会看到这家公司持续在各种领域和指标中挑战自我极限、业界极限、甚至是物理极限。

在这个过程斯拉会在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上做出鲁迅式思考——从来如此便就对吗

比如在降本 50% 的斯拉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如今的造车方式是错的

汽车不该组装,应该拼装

一台汽车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汽车的制造装配过程复杂且繁琐。

汽车装配过程里最为繁琐的地方当属总装,到达总装环节的汽车白车身已经完成焊接,总装产线上工人需要把在近乎「空壳」状态的车身骨架上把各种零件安装好,包括各种车身的线缆、内饰件、座椅、车门、动力总成和各类底盘件。

总装线上的工人需要频繁进出车辆进行部件的安装、调试,此时已经焊接好的白车身就像是一个大号的笼屉,会限制工业机器人和工人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自由度。

特斯拉提高制造效率的方式有三个主要维度:

车身结构一体化,减少零部件总数;组装分布化,提升装配环节的「施工人数/部件」比;杜绝二次装配,全链路先装后拼,车辆一次拼完。

简单来说,特斯拉希望通过这样的改进,进一步打破流水线方式的造车流程,在后续的车型上实现最大化的并行制造 & 装配

这种思想的灵感源于积木,没有人会在积木内部去拼积木,但大家一直在车身内部组装汽车。

在执行端,并行就是效率,而思考上的并联也是如此。

只会造车的车企不是好车企

股东大会结束后特斯拉的股价跌了不少,投资人普遍认为这场发布会不不及预期。

除了「第三代平台」的新车没有亮相发布之外,不少外网分析师的共同感慨是特斯拉说了目标,但如何达成目标的细节阐述不够具体,很多概念都太虚了

对于这类看法我觉得要分章节,发布会中聊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部分我确实有这种感受,但是回归特斯拉主业的部分并非如此,例如特斯拉阐述自身的造车业务是如何进化的。

在初代 Model S 时期,特斯拉造车的流程大家并不陌生:先进行车辆设计,再思考工程实现,最后实施生产制造。

线性流程上不同阶段的团队严谨且泾渭分明地「各司其职」,这是工业时代线性组织的真实写照。

然而制造业里时常会碰到的这样的情况:设计师心中的最优方案有时是工程和制造团队的噩梦。

很快大家就意识到,当追求更大的规模时,一个好产品不仅要有出色的性能,还应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和成本控制。

于是 Model 3 开始,特斯拉新车的工程落地以及制造方案就和车辆设计一起并联行动,团队思考造车的维度从一个增加到了三个,在这种新思维下诞生的 Model 3 成了一台低成本、高性能、长续航的电动车。

但众所周知 Model 3 还是经历了几乎让特斯拉濒临破产的产能地狱。因为「自动化可行性」在设计阶段没有被充分考量,马斯克过于自信地期望 Model 3 实现包括总装在内的完全自动化生产,但当时不论是车辆设计、制造产线还是制造设备都不能满足这样的自动化率要求。

为什么自动化会诱人到让马斯克铤而走险?

特斯拉做了一个直观的对比,通过引入特斯拉设计的自动化产线,特斯拉热泵供应商的生产工序从上 1,000 个缩减至 10 个,人工需求缩减了 99%。

如今「自动化可行性」已经成了设计、工程、制造之后特斯拉「并联造车流程」里的第四大因素,一体式压铸车身就是这一思考下的典型案例。

特斯拉在造车环节多维度、全链路的并联式思考和决策,本质上是在寻求最优解的路上减少内耗,对于特斯拉这种体量的企业,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降本。

特斯拉的降本文化

要说降本,减配是最容易也最常见的方式,但也是消费者最抗拒的方式。

如果你的老板哪天和你说,新产品成本要降,但产品性能不能降,甚至还要在降本的同时实现性能提升,那他大概率在 PUA 你,世界上哪能有这种好事?

但如果一家公司各个部门都这么想,且知行合一,那它就有实现的可能。

你没猜错,我说的就是特斯拉。

这家丧心病狂的公司甚至尝试将这种思维和「减配」结合,企图实现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减配降本。

下图左侧的功率模块电路板上有 4 颗微控芯片,为了提高电路能效用了不少 SiC 器件。而右侧的电路板上只有 1 颗微控芯片,同时 SiC 用量也更少,用料上属于典型的减配,这块板实际成本也仅需左侧电路板的一半。

右侧的这块电路板是 2012 款 Model S 上的充电机部件,特斯拉通过自行设计专用的微控制芯片实现了一颗抵原来四颗的效果,同时特斯拉定制设计的新电路板因为耐热能力翻倍可以降低 SiC 的用量,于是一次特斯拉式的减配就这么完成了。

特斯拉新平台的车型上「减配」仍在继续:

SiC 器件用量降低 75%;永磁电机内不使用任何稀土;电驱总成成本降至约 1,000 美元。

「减配式降本」可以视为特斯拉执行力的体现,但特斯拉的降本范畴远不止减配,特斯拉认为降本有七大关键点:

规模化效应提升生产力高效率的支出产品优化工程改良提高本土化率扩大供应链规模

这七点很好理解,特斯拉把「减配式降本」的执行力同时投入这七大环节的实际效果,从特斯拉车型的售价和单车毛利中已经可以清楚地感知到。

特斯拉如此不遗余力降本的目的很明确——降低车价,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特斯拉

某种程度上,特斯拉和拼多多吸引用户的方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砍一刀」的过程是由自己完成

特斯拉依旧想拯救地球,不过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问题变成了另一个——如果足够便宜,你会因此买特斯拉的产品吗?

特斯拉每次降价后的热销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考虑到这家公司为了让你能买到便宜的电动车付出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兴趣再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这家公司如何拯救地球的?

流浪地球前传:能源危机

人类在地球的存续有两大危机,一个是人口危机,另一个是能源危机。

第一个问题可以概括为地球在全球总人口不断增长下的僧多粥少,第二个问题在于人类社会运转所主要消耗的化石能源,是这颗星球有限的存款。

说得寒碜点,这么多年的人类文明是靠啃老才发展到现在的。

例如石油,按已经探明的存量和人类现在的消耗速度,比较有共识的结论是大概还能用 50 年——一个足以让全世界内燃机产生续航焦虑的数字。

化石能源的存款已经快见底了,但日子要过,钱还是得花。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咱就不能别啃老,自己赚钱吗?

好巧不巧,有一位陪伴人类文明多年的大老板其实每天都在向我们撒钱,它就是太阳。

太阳每天辐射给地球的能量大约为 1.5 × 10^22 焦耳,换算一下是 4.17 × 10^15 KWh,是全球一年能源消耗总量的 25.3 倍

所以只需把太阳输送给地球的能源收集并利用很小一部分就足以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从而摆脱对化石能源的啃老。

严格来说,太阳也有寿命,不过太阳的寿命大约还有 50 亿年,所以把各种方式收集的太阳能和变种太阳能叫做「可持续能源」也没什么大毛病。

马斯克的能源「逃税」教学

我们目前在能源端「自给自足」的进度不算快:如今全球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为 20%。

但剩下的进度在马斯克看来不是 80%,这中间有一道类似「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关系。

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就是其中「税」,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税率」高达 66.7%:消耗化石能源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有效功仅为其存储的 1/3。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汽车来说,将原油的开、加工、运输等环节算上的话,燃油车的全链路能源利用率只有不到 20%。

所以反过来倒推,在占总能源消耗 80% 的化石能源环节,人类真实的能源需求,即「税后」能源其实只要税前 1/3 的数量。

相比化石能源,电能「税率」低很多。在相同的「税后能源」需求下,电能的「税前」开发量可以大幅减少。考虑到各个环节的损失,如果全球所有能源消耗环节最终都切换为可再生能源,那么人类社会所需的总能源仅需目前的一半

于是特斯拉想到了一个拯救地球的宏大,让地球实现能源的 100% 自给自足,这个官方命名为「Master Plan 3」。

从结论的角度来看,这个其实可以简单分为两大部分:

建更多的可再生发电设施;让更多用电设备替代热机。

关于这个宏大的拯救地球,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说了多次「only」,上一个让我有类似感觉的时刻,是王健林谈自己的「小目标」。

人类的「小目标」有多大

第一个数字是 240 TWh,这是特斯拉计算中实现完全可持续能源社需的储能电站 + 新能源车带电量总和。

为了让你对这个数字有一个大致的概念,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685.3GWh,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142.7 GWh

第二个数字是 30 TWh,中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合计功率。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 + 风力发电为 220 GW

第三个数字是 10 万亿美元的总计建设投入。相当于 2022 年全球 GDP 总和的 10%,或者说按 2022 年特斯拉 5.44 万美金的单车价格,要卖 1.84 亿台车。

第四个数字是全球陆地面积的 0.2%,中可再生能源基建的总占地面积,大小和菲律宾整个国家相当。

这些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不过这种「惊讶」主要源于我们的角色和视角:我们是消费者,是投资人,有着作为一个普通人正常的基础行业认知、经济概念和时间观念。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想自己的角色是地球本球,那么你或许能理解发布会上说的「achievable」和「within reach」的思考只是源于特斯拉历来的第一性原理

例如最关键的钱的问题,马斯克认为,当把时间拉长到 20 年,这 10 万亿美元的投入就只占到全球 GDP 的 0.5%,并不夸张。

又例如人们经常会担心的,如此巨大的电池需下,我们的矿产到底够不够用

特斯拉直接列了一个表,走向完全可持续能源所需的矿产无一会超过地球现有的储备量,其中开占比最多的镍矿为 30%,不至于引发枯竭。并且随着电池回收产业的兴起,矿需求也会逐渐下降。

大家可别小瞧电池回收,前特斯拉联合创始人 CTO JB Straubel 的创业公司 REDWOOD MATERIALS 目前对废旧电池内主要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率已经超过 95%

这么一听,整个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离谱,所以不妨让特斯拉展开说说?

摆脱化石能源的五大措施

根据化石能源的消耗量,特斯拉列出了替代化石能源的五大关键领域:第一,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减少 35%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10 TW 的风能和太阳能,24 TWh 的储能,总投入 8 千亿美金;

第二,把燃油车换为电动车,可减少 21%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4TW 的风能和太阳能,115 TWh 的电池和储能,总投入 7 万亿美金;

第三,将家庭、商业与工业供暖切换至热泵(目前热泵在建筑供暖中仅有 10% 的应用),可减少 22%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5TW 的风能和太阳能,6TWh 的储能,总投入 3 千亿美金;

第四,工业高温领域用电热和清洁氢气取代,可减少 17%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6TW 的风能和太阳能,48TWh 的储能,总投入 1 万亿美金;

第五,让船舶和飞机实现电驱和清洁燃料驱动,可减少 5% 的化石能源依赖,需要 4TW 的风能和太阳能,44TWh 的储能,总投入 8 千亿美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42号车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