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

2.我想知道油页岩的发展前景如何。

3.开车1.5排量河南到哈尔滨油价

4.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5.油页岩开利用工艺进展

抚顺中国石化油价今日价格_抚顺中国石化油价

甲醇可纯烧,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剂,比烧汽油环保

车改甲醇[双燃料汽车]双油箱、双油路、智能转换、控制、手动转换控制

关于车烧甲醇坏油表、液位器、油浮子、泵、发动机错误理解解答

内容:

广告做的好不如产品完善的好!只夸大某一方面的优点,不如让您全面综合的了解好!

GCM新能源让您全面了解,让您综合比较做无毁的选择!

控制器不好,不如换个GCM新能源——醇油泵,纯烧甲醇都能质保1年。车辆不能随便加个控制器,加个罐罐就是冷启动。需多了解车辆结构、安全等事项综合比较。SHANJIE山捷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 汽车双燃料油费省一半!不改发动机、不改气、比改气安全动力好跑的多等。

双油箱、双油路智能转换、控制;可手动转换、控制(转换、控制多种模式,可根据不同车况、需求、地域、任意设置),带新增油箱液位显示、温度显示、模式显示、新增油箱可加副油箱(或加强降温控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动力好、省钱低碳。

1、解决发动机燃烧纯甲醇时在10-15℃以下启动时不易启动,启动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2、解决发动机燃烧甲醇、汽油需要两种燃料供给转换问题,能智能、手动转换燃料,智能、手动控制供给,根据汽车发动运行状态、需求智能控制、转换,充分使用不同燃料,达到效果。实现汽车双燃料全面解决最佳方案,具有汽油(-20度到20度控制)和甲醇(约15度到55度)双控制模式;比用油电混合车(购、保、维修)成本低,环保。绿色新能源——醇油(甲醇)全年使用,不受季节温度变化影响纯烧。

3、控制系统集成化、模块化、超原车标准设计、生产,故障率低、运行稳定、可靠性好。

4、控制系统与原汽车控制中心电脑通讯并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双闭环控制,主机控制信号与控制、

执行信号电源独立并隔离,避免主机控制信号的损失和干扰,保护原控制系统。

5、控制系统带运行、状态、燃料使用等显示,运行、使用状况、数据一目了然。

6、控制系统在汽车发动机燃料转换、安装不破坏原发动机结构,避免双轨工作带来喷油嘴、油泵等故

障率高问题。可用于任何车辆加装第二套燃油系统。油箱标准带有进气、热膨胀、反车燃料泄露保护。

7、控制系统双燃料供油时,供油系统独立运行,减少工作时间,降低损耗、提高了燃油泵的使用寿命。

8、控制系统节能的同时,可提高、增强原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燃烧更清洁、对发动机更保护。

9、控制系统使用GCM新能源——醇油专用泵、电磁阀、液位器、高温线、高温胶带、中高档车装车用油管等。

控制器:液晶屏显示;处理器:铝压铸外壳;处理单元;燃料转换单元:电磁阀(德国GSR代工厂产)

带驾校专用强强降温功能!(避免减少出现气阻,因为甲醇超高标号汽油,汽油标号越高越,夏天越容易产生气阻)当遇到气组严重时可手动转换燃料,可以有效解决特殊天气,发动机暴晒或低速运行产生油路高温。

带一键关闭系统恢复原车控制系统,及无论哪个油箱装汽油,都恢复原车油箱加汽油!(当进入无法加甲醇地区,使用汽油燃料,避免改甲醇出现燃油高的问题,如同改气,使用汽油会比不改气时烧汽油费油)

燃料使用成本、购车、改车成本、动力上综合比较:

以出租车大众系列:济南市区行使

烧汽油百公里9升,

车烧汽油60元大约跑90公里

车烧天然气60元大约跑150公里

车烧甲醇60元大约跑180公里

出租车还没计算,一天需要多次加气,每次都需要排队(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带来很多不便。

大众出租车原车油箱装甲醇一次巡航能力达到3-5百公里。

大众出租车通用气罐子一次续航能力是150公里。后背箱几乎无空间。车自重加大很大。

纯烧甲醇省的不是燃油数,而是燃油差价(纯烧甲醇要比烧汽油综合多50%的量,因为甲醇是汽油的1/3的价格,所以可以节省1半的燃油费。改SHANJIE山捷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双燃料甲醇&汽油,纯烧甲醇低速1500转以下,动力略损于汽油,自动挡车夏天开空调影响不大,可正常使用。比改改气动力效果好多了,改过气的朋友可以体验。

排量越大,油耗越大,车辆省钱越明显。每公里油费在2元左右的车辆,一次保养周期内5000——8000公里,将为您节约大约5000——8000元人民币费用。

新能源油电混合动力:

油电混合动力车(底端 抵挡车):油发动机结构简单,功率小,动力小,车速慢,故障率高等问题。

油电混合动力车(高端 中高挡车):现在主要掌握在国外几个大牌车厂,因为关系技术。这个车价位都很高,有一款日系叫200的在中国卖的价格低在30万,可那车你地盘隔音差,玻璃放下一点后,升燥比坐飞机还让人受不了,那款车他买国外去一定会告他声音噪音污染。而且过了质保以后的维修保养费很高,你省下的都会让维修费吃掉。(好比柴油高压共轨车,很多驾驶员把高压共轨改回原来,油泵供油。因为省的那点,不够一次检查维修喷油嘴和高压泵、轨的钱)因为就是一个省也没几个人能修好的。电喷车出现故障不是随便一个技术工都能搞好的,油电的就更不用说了

购买油电混合型车,购买成本增加很多,最佳节油时能达到节省油费30%(指市区)高速行使节省并不明显。

不锈钢铸造,密封材料耐醇油;检测控制单元;新增油箱(油箱、液位器为专利产品,液位器避免传统液位器,滑动触点接触燃料,通电后出现电解反应现象)容积26~48升可安装任何车辆含轿车、MPV商务车、SUV越野车隐蔽性好、安全美观。比改气安全、动力好故障少,使用成本底、燃料无忧。(市面所谓的改甲醇简单的加个控制器、冷启动罐,存在材料劣质、控制简单、安全隐患大、故障多、易损车等诸多问题)

新增油箱与原车供油系统互换工作又可独立工作,双燃料甲醇、汽油独立分装,可完全使用纯甲醇、汽油,使用甲醇油箱必须安装醇油专用泵、醇油专用液位器(原车油箱装甲醇可以续航3-6百公里)。

疑问解答:

1、关于烧甲醇对车不好、损坏发动机、燃油泵、油表(液位器)、腐蚀油管、堵喷油嘴?

关于甲醇燃烧比汽油燃烧温度高(甲醇含氧燃烧好、潜热好,燃烧效果超高标号汽油),甲醇是汽油吸热的3倍。使用甲醇、汽油、天然气综合比燃烧室内综合温度,甲醇最低,天然气最高。不能使用助燃剂、清洁剂(燃油宝商品名不同而已)等添加剂。燃料纯度影响燃料的成本,纯度不够添加助燃剂等因为最好的助燃剂是二茂铁——火箭可以使用,而我们发动机在缸室内燃烧,燃烧后形成铁当然损坏发动机了。所以请选择诚信商家。很多消费者被误导为坏发动机!燃油泵:鼠笼式电机(非传统有刷)稳定性好使用寿命最长,变频器外置安全,避免不同材料密封处理不彻底,长时间浸泡出现渗透等问题,寿命短,并会出现安全隐患,一个部件损坏需全部更换油泵,后期成本高。(内置、外置都为公司专利),不是随便用个无刷电机就是无刷泵,内部结构、材料、工艺、控制同样重要。油表(液位器)损坏的不是浮子、油表而是传统液位器的触点,普通油管只是不适合甲醇、很多低端车油管出厂就有龟裂。中高档车都没问题。喷油嘴原车的最好(中、高端车喷油嘴一个1千多也买不到原车的品质),堵、坏喷油嘴,是燃料滤芯不好,大多配件滤芯不过关,传统汽油滤芯又是真对汽油燃料开发,纸张胶粘不适合甲醇、乙醇。懂车的都知道更换不合格的滤芯还不如不更换,因为油泵有滤网,更换劣质滤芯反而起反作用,GCM醇油滤芯,可适用于汽油、甲醇、乙醇过滤效果好,解决堵塞喷油嘴问题。

2、甲醇控制器几百元,SHANJIE山捷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为什么和改气一样?

市面上的甲醇控制器、无论是所谓的智能的、遥控的、多挡的,都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喷油嘴脉宽放大,选用元器件、控制、制造简单,制造工艺非汽车标准。无GCM醇油泵(甲醇、乙醇、汽油、水等)质保一年,SHANJIE(GCM新能源——醇油泵)专利产品,大型油泵制造厂商都寻求技术合作,一个泵比他们3个控制器都贵;SHANJIE(GCM新能源——电磁阀)德国品质(要是帖德国牌子一个就需上千元);液位器用于水等液体中一样稳定使用时间长久;油箱:原车标准的油箱都需上千元;油管:原车标准油管几十元一米(需要15-20)米;控制器、处理器、转换器、线束等用户可以自己比对,全部属于自己专利专用产品。

改天然气:在进气管打孔攻丝、按装气阀,装一个压缩气体罐...。动力小,常堵油嘴,小排量、自动挡车很难正常行驶,一旦遇到气体泄漏遇到火花很容易爆炸,所以很多地区开始禁用。改甲醇双轨如同改天然气,低速都使用汽油,增加喷油嘴安装复杂属改发动机,后装喷油嘴与原车品质差异大,还容易出现一套工作另一套容易赌赛,供油系统不能独立运行等。

3、用户想体验烧甲醇怎么解决?好的产品为什么不急于推广销售?

电喷汽车用户可以先勾兑使用,低端车必须先换泵,无须加控制器:100元汽油+低端车排量小于1.5排量可勾兑13-18升甲醇(醇油)。中高档车可勾兑15-27升醇油(甲醇)。注意:原油泵不可长时间使用,油泵损坏是无法预测,中、高端车建议1-2周更换GCM新能源——醇油油泵。如果跑的多想纯烧甲醇请改SHANJIE山捷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双油箱双油路。让油费真正省1半。一个新产品新市场推广,要么不推广,我们推广一个元气件一个细节都要做的很完善,油泵保一年我们作到了,专利通过了,欢迎您的体验。当油价超8时&气价过5时,就是我们全国大规模推广时。每一个地区最早体验者,并有修车经验、场地&经济能力、市场推广能力,都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加盟站,欢迎甲醇燃料供、销、热爱甲醇汽车的团队、个人加入我们。

SHANJIE山捷 智能汽车双燃料控制系统:多项专利、商标保护在温度在12-15度左右及以上可以纯烧甲醇,双油箱双油路可独立运行(避免一套共油系统出现问题),可智能转换智能控制,也可手动转换智能控制,也可手动转换手动控制。专利:GCM新能源——醇油专用油泵(泵质保1一年,用我们醇油站燃料),专利:GCM新能源——醇油专用液位器,专利:GCM新能源——醇油专用电磁阀,专利:GCM新能源——醇油专用油箱等,高温线高温胶带,汽车配套油管等超汽车标准技术。保障安全,动力好:自动挡车,开空调,不加油倒车前进不受影响。可适合任何汽油电喷发动机,轿车、商务车、越野车、面包车等。冬天正常启动(油启动)。不占用空间,个别车型或占用很小空间。

优胜于其他改装优点:不改发动机、比改气安全跑的多、避免该双轨温度在50度以下及1500转以下或高速下使用汽油,节能效果差。避免大部分改装,改装简易,易出问题,容易坏燃油泵,安装所谓的冷启动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

GCM新能源——汽车水燃料——醇油:甲醇&汽油,温度15度左右及以上完全纯烧甲醇。冬季汽油热车,达到状态纯烧甲醇。车用甲醇必须 用 99。9%以上纯度的,不能添加任何添加添

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

驾车路线:全程约2639.9公里

起点:哈尔滨市

1.哈尔滨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世纪大道行驶320米,进入世纪大道

2) 沿世纪大道行驶110米,在第1个出口,右转进入天翔街

3) 沿天翔街行驶900米,左转进入世茂大道

4) 沿世茂大道行驶4.1公里,左转进入松北立交桥

2.沿松北立交桥行驶5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哈尔滨绕城高速

3.沿哈尔滨绕城高速行驶25.4公里,朝双城/长春/沈阳/北京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810米,直行进入京哈高速

5.沿京哈高速行驶208.2公里,朝长春西环/松原/长岭/一汽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长春绕城高速

6.沿长春绕城高速行驶43.2公里,朝四平/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

8.沿京哈高速行驶255.1公里,朝通辽/锦州/北京/抚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家沟互通

9.沿王家沟互通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沈阳绕城高速

10.沿沈阳绕城高速行驶28.4公里,朝锦州/北京/G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北李官互通

11.沿北李官互通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

12.沿京哈高速行驶398.4公里,朝沿海高速/昌黎/乐亭/曹妃甸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沿海高速

14.沿沿海高速行驶158.1公里,直行进入海滨大道

15.沿海滨大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海滨高速

16.沿海滨高速行驶130.1公里,朝石家庄/黄骅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黄石高速

18.沿黄石高速行驶25.2公里,朝天津/滨州/G18/G2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1.5公里,过新黄南排干中桥,右前方转弯进入荣乌高速

20.沿荣乌高速行驶75.4公里,过大寨河大桥,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21.沿长深高速行驶55.5公里,直行进入滨莱高速

22.沿滨莱高速行驶118.9公里,过莱芜枢纽立交桥,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23.沿京沪高速行驶56.4公里,直行进入新泰枢纽立交

24.沿新泰枢纽立交行驶750米,过新泰枢纽立交约590米后,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25.沿京沪高速行驶436.9公里,直行进入正谊枢纽立交桥

26.沿正谊枢纽立交桥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27.沿京沪高速行驶120.8公里,过锡北运河大桥,朝苏州/上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无锡枢纽

28.沿无锡枢纽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29.沿京沪高速行驶44.1公里,过陆慕大桥,朝杭州/南通/苏州/G15W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苏州北枢纽

30.沿苏州北枢纽行驶1.3公里,过虎啸桥约920米后,直行进入常台高速

31.沿常台高速行驶77.2公里,朝绍兴/杭州/G15W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南湖互通

32.沿南湖互通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常台高速

33.沿常台高速行驶1.3公里,朝杭州东/G6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2号枢纽

34.沿2号枢纽行驶600米,过吴家桥约600米后,直行进入沪昆高速

35.沿沪昆高速行驶41.5公里,朝绍兴/温州/金华/G2501(东段)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沈士枢纽

36.沿沈士枢纽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沪昆高速

37.沿沪昆高速行驶72.9公里,朝温州/S26/诸暨北/东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8.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诸永高速

39.沿诸永高速行驶223.4公里,朝温州东/福州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永嘉枢纽

40.沿永嘉枢纽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温州绕城高速

41.温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温州绕城高速行驶440米,朝温州北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3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诸永高速

3) 沿诸永高速行驶7.8公里,过灰桥,直行进入诸永高速

4) 沿诸永高速行驶,过灰桥,直行

5) 行驶310米,过灰桥,左转进入黎明西路

6) 沿黎明西路行驶200米,过右侧的星河大楼D座约70米后,稍向左转进入黎明西路

7) 沿黎明西路行驶150米,过右侧的国贸大厦约70米后,在第1个出口,朝学院路方向,右转进入车站大道

8) 沿车站大道行驶1.3公里,左转进入锦绣路

9) 沿锦绣路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府西路

10) 沿府西路行驶520米,左转进入绣山路

11) 沿绣山路行驶2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温州市

我想知道油页岩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比较丰富”的国家,油气总的特点是总量丰富,品质一般,分布不均,油气比相近,石油总量略高于天然气。

2.1.1 勘探投入增长,成果显著

2007年全国石油天然气勘查投资大幅度增长,达541.89亿元,较2006年的447.02亿元增加了94.87亿元,增幅达到21.2%,约为“十五”年均勘查投资的2倍。从各石油公司勘查投入的比例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占57.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27.9%,中国海洋石油占10.8%,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2.2%,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占1.2%。

2007年各石油公司遵循油气并举的勘探思路,加强岩性地层、前陆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等复杂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成果,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和准噶尔等盆地获得重要发现,落实了一批油气储量,实现了油气储量的高位增长。

冀东南堡油田是2007年油气勘探的最大亮点,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5亿吨,油气地质储量油当量油达到11.80亿吨。长庆苏里格气田新增基本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652.00亿立方米(此前已提交探明储量5336.52亿立方米),初步形成了我国第一个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的巨型气田。

2.1.2 油气储量稳定增长

2.1.2.1 石油

2007年全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31亿吨,较2006年增加了2.82亿吨,增幅29.8%,比“十五”年均增长25.1%,是继1961年(20.60亿吨)、2004年(12.65亿吨)之后的第3个高峰年。全国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2.47亿吨,较2006年增加了0.74亿吨,增幅42.8%。

至2007年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77.40亿吨,同比增长4.6%,石油探明程度达35.0%;累计探明技术可储量76.72亿吨,同比增长3.4%;剩余技术可储量28.33亿吨,同比增长2.7%,储比15.2。

2007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盆地有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和塔里木,合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1.38亿吨,占全国总量的92.7%,同比增长58.2%;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2.2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92.1%,同比增长59.4%。其中,渤海湾盆地陆上由于冀东南堡油田的重大突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同比增长了151.0%,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同比增长了141.1%;渤海海域也有大幅增长,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同比增长了88.0%,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同比增长了82.9%;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盆地的新增储量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2.1.2.2 天然气

2007年全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119.03亿立方米,为历史上第2个高峰年,较2006年增加了487.48亿立方米,增幅8.7%,比“十五”年均增长14.1%。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2926.65亿立方米,较2006年下降了262.60亿立方米,降幅8.2%,主要原因是探明的储量中溶解气比例大。

至2007年年底,全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7.39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7%;累计探明技术可储量4.13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4%;剩余技术可储量3.27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

2007年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500.0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松辽、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渤海湾,合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902.4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96.5%,同比增长15.1%;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2831.0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96.7%,同比下降7.0%。其中,松辽盆地增长最多,2007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012.03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989.36亿立方米;由于冀东南堡溶解气储量增加了536.08亿立方米,从而使渤海湾陆上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649.89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149.52亿立方米;而四川、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盆地的新增储量较2006年有明显下降。

2.1.3 石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2007年,全国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累计生产石油1.86亿吨,比“十五”年均产量增长8.0%。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原油1.08亿吨,占全国的57.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原油0.41亿吨,占22.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生产原油0.27亿吨,占14.4%;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原油0.10亿吨,占5.5%,其他企业23.6万吨,占0.1%。

2007年全国石油产量大于1000万吨的盆地有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珠江口和准噶尔盆地,合计产量1.76亿吨,占全国总量的94.5%,同比增长1.47%。除松辽、珠江口盆地石油产量较上年减少外,其余均稳定增长。其中,渤海湾陆上2007年产量5315.41万吨,同比增长0.41%;渤海湾海域1417.22万吨,同比增长0.66%;鄂尔多斯盆地2505.02万吨,同比增长11.60%;塔里木盆地1179.26万吨,同比增长9.46%;准噶尔盆地1251.93万吨,同比增长3.66%。

全国石油产量由2001年的1.59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1.86亿吨,年均增加450万吨;其中2007年较2006年净增200万吨,同比增长1.1%,2006年较2005年净增300万吨,同比增长1.7%,可见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变慢。

截至2007年年底,石油累计出量48.20亿吨,2007年石油产量列世界第5位。

2.1.4 天然气产量快速增加

2007年全国天然气产量大于30.0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松辽、渤海湾、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合计产量593.13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85.58%,同比增长21.46%。天然气增幅较大的盆地有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和松辽盆地。其中,松辽盆地2007年产量30.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9%;四川盆地产量172.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77%;鄂尔多斯盆地124.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75%;塔里木盆地163.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69%;柴达木盆地34.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86%。

2.1.5 煤层气勘探开发刚刚起步

1996年以来,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起步,10多年来先后在30多个地区进行了钻井评价,在沁水、鄂尔多斯、阜新、准噶尔等10个盆地和地区取得勘探进展;国家级沁南潘庄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晋城寺河煤层气开发项目、沁南枣园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和阜新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等4个项目先后进入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示范阶段;同时,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也取得进展。

截至2007年年底,探明地质储量1130.30亿立方米。通过钻探和试评价,目前已确定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2个重点勘探盆地。沁水盆地晋城潘庄煤层气先导试验项目6口多分支水平井的排,达到了国内日产煤层气的最高水平,其中单井最高日产量达到9万立方米,总日产气量达30万立方米。2007年,煤层气累计产量约2.93亿立方米。

2.1.6 油砂勘探开发还没有真正起步

我国油砂尚处于普查与初步研究阶段。近几年,随着油价的不断升高,石油公司、科研院所、民企等许多机构也开始了油砂的调查、勘探和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3年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于2006年开展了准噶尔盆地红山嘴红砂6井区油砂水洗工艺小试,完成了红山嘴红砂6井区1万吨产能油砂中试厂可行性论证。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油砂水洗工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提出了油砂水洗分离4大机理,为新一代高效、低成本水洗配方的优选缩短了研发周期。研制了日处理能力10吨的油砂水洗分离装置,对西北缘油砂进行为期3个月的分离实验,水洗效率85.0%以上,实现18.5吨油砂可分离出1吨油砂油良好效果。进行了日处理200吨油砂的水洗分离放大工艺方案设计,初步确定用2条生产线,单条生产线日处理200吨油砂,按照18.5吨产1吨油的效果,2008年2条生产线可以实现5000吨油产量。

此外,内蒙古图牧吉地区可供开的含油10.0%以上的油砂储量为1.04亿吨,可供开的油砂量为1350万立方米(含油量357.5万吨),该区油砂储量大、品质高、赋存浅、油砂层厚,宜于露天开。恒源矿业公司已在图牧吉建成了油砂分离的生产线,并进行了试生产。

2.1.7 油页岩勘查开发再度升温

我国油页岩勘查程度较低,只有近39.0%的油页岩含矿区勘查程度达到勘探和详查程度,大部分处于普查和预查阶段。油页岩查明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农安、登娄库、长岭,辽宁省抚顺、朝阳,广东省茂名、高州、电白,海南省儋州等地。

地质、煤炭、石油、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都进行过油页岩勘查工作,工作水平基本停留在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致使油页岩提炼成本相对较高,勘查工作基本停滞。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油页岩评价项目的开展,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吉林省和内蒙古区的3个矿点开展了初步勘查工作。

我国开发利用油页岩已有7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油页岩开发利用的繁盛时期,页岩油产量曾占我国整个石油产量的一半。抚顺页岩油的产量从1952年的年生产页岩油22.61万吨,到1959年年生产页岩油达到72.00万吨,成为我国第1个人造石油生产基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基地;20世纪60~90年代为我国油页岩发展的停滞时期;2004年以来,油页岩开发利用再度升温,吉林桦甸、辽宁抚顺、广东茂名、吉林罗子沟、山东黄县等油页岩相继投入开发。

2007年全国共生产页岩油35.00万吨,产自辽宁省和吉林省。其中,辽宁抚顺2007年页岩油产量30.00万吨,吉林桦甸2.00万吨,吉林汪清3.00万吨;大庆油田在柳树河盆地完成了3.00万吨页岩油的中试。山东龙口也准备引进日本的炼油设备,开展油页岩的炼制。广东茂名开的油页岩主要用于发电,目前电厂正在建设当中。

2.1.8 天然气利用不平衡

200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只占有3.3%,而全球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达到近1/4。随着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及产量的稳步增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稳步提升。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一份关于21世纪能源的研究报告认为,约在2040年,世界天然气供应将超过石油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51.0%,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能源”。但是,天然气的广泛利用,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以鼓励甚至强制天然气的利用。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能源发展目标是: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00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0%。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1%、20.5%、5.3%、0.9%、6.8%和0.4%。

煤炭、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下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稳步提升。在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油价高涨使我国石化企业承受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在预计未来几年油价继续高涨的情况下,降低石油在一次能源中消费比重,有助于缓解我国进口原油的压力。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相比,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点,在油价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天然气的优势得以显现。

2.1.9 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取得初步进展

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继续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开展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3500千米,在西沙海槽区进行沉积物取样及配套的地球化学异常探测35个站位及其他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测、海底电视摄像与浅层剖面测量等。

2002年1月18日,院批准设立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118”专项),执行时间为2002~2010年,承担单位是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118”专项自启动以来,先后组织调查船6艘共20个航次,重点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神狐、东沙及琼东南等4个海域,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评价,并在神狐海域实施了钻探工程,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2007年,主要在南海北部琼东南海域重点目标区、南海西部陆坡区,开展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完成多道地震、水深测量各5015千米,地质取样202个站次;在综合分析地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资料信息基础上,优选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目标区3个,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目标区2个;提出了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井位6个,神狐海域钻探井位8个。

2007年5月1日,在南海北部陆坡首钻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实现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战略突破,为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评价及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基础。据现场资料显示,钻井岩心中多个层段含水合物,含水合物的沉积层厚度达40多米,通过对钻探取样、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预测该区天然水合物总量大于100亿吨油当量。

开车1.5排量河南到哈尔滨油价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0年2月25日讯(郑言)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含有机质的沉积岩,为低热值固体化石燃料,可以用来炼油。油页岩是一种干馏后可获得页岩油的高灰分致密薄层状可燃有机岩。由于其内部含有固体有机质,可以用加热干馏技术炼制出页岩油,从页岩油可获得燃料油,可作为石油制品的代替品,因此被称为“人造石油”,可作为燃杆油或进一步加工制成汽油、柒油和下游石化产品,也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杆进行发电。

在能源紧缺、油价高企的时代,页岩油的开发与利用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8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4亿元,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启动了我国第一个颗粒油页岩干馏炼油“先导基地”项目。“该项目较之传统工艺技术先进,油页岩利用率高,油收率高,处理量大,它将是我国页油岩工业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有关专家对此高度评价。

油页岩是一种潜在的、储量巨大的能源,油页岩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石油的有益补充和替代。目前对油页岩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即将储存于地下的油页岩开出来,在干馏炉中将油页岩加热至约5000℃,使其分解产生页岩油,所剩余的残渣可以用于燃烧发电、制造水泥、砖等建筑材料。世界油页岩极其巨大,但油页岩分布区地质勘探程度低,所以很难对全球的油页岩量准确预刚。据美国《油气》公布的统计数字,全世界页岩油储量约11万亿-13万亿吨,远远超过石油储量。

我国油页岩储量很丰富。2004-2006年新一轮全国油气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油页岩为7199.4亿吨,可2432.4亿吨;页岩油476.4亿吨,可159.7亿吨;页岩油可回收119.8亿吨。2006年国土部、国家发改委委托吉林大学开展的全国油页岩调查认为,中国油页岩估计有7,000亿吨,若换算成页岩油,至少有300亿吨,是中国原油可储量的20几倍。未来油价高涨、趋紧的状况很难改变,相对于高油价,开发油页岩等非常规能源日益变得有利可图。油页岩遍布20个省和自治区、47个盆地和80个含矿区,主要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伦坡拉、羌塘、茂名、大杨树、抚顺等9个盆地。与常规石油相比,页岩油可回收量相当于全国石油可量的56.5%,未来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将成为常规油气的重要补充。

根据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中国2009年生产原油1.89亿吨,净进口原油达到1.99亿吨,这也就是说,中国使用的石油有一多半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1.3%,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都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2007年为47%,2008年为49%,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线。今后还有增长的趋势。因此发展页岩油等非常规能源以代替部分原油,有明显的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油页岩品质较好、矿层产状平缓、储量分布集中、沉积环境稳定,使得页岩油具有作为替代能源的巨大潜力。以吉林省为例,目前该省已探明油页岩储量为174亿吨,含油率超过7%,即便以含油率5%计算,也可开8.7亿吨页岩油。我国每年在煤炭开过程中产生的油页岩近千万吨,仅抚顺西露天矿油母页岩每年排弃量就已达800万吨。可见沉睡的油页岩一旦被唤醒,喷发出来的能量是难以估量的。我国油页岩的开发利用已有80年的历史,规模也比较大,在页岩油的提炼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经验,曾经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庆、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并投入大规模开发。生产成本较高的页岩油开发规模逐渐萎缩,勘察工作基本停滞,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也止步不前。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走高和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中国油页岩行业的发展又迎来转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抚顺、茂名、桦甸等油页岩矿,又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发油页岩。同时,一些新兴的油页岩项目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2008年国内年产页岩油约40万吨,其中抚顺矿业集团油页岩炼油厂是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最大的油页岩提炼厂,产量达到35万吨。据中国石油大学钱家麟教授等专家预刚,至2015年中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80万吨,爱沙尼亚页岩油产量达到200万吨,巴西30万吨,世界页岩油年产量增至约350万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在油页岩利用技术方面的投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页岩油是一种替代能源,由于页岩油中的烯烃等不饱和烃含量很高,所以它的不稳定性远远高于其他从原油炼成的油品。也就是说,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决定,页岩油只能直接用作燃料油的组分。如果要用于生产轻质油品如汽油、柴油等,则必须将页岩油进一步加工(如加氢等),这就另需加工的设备,增加投资,费时费力,因而当前在中国,生产出来的页岩油,不再加工而直接出售了。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油页岩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关健技术与集成技术,油页岩炼制、低热值煤发电技术也日趋成熟,技术上的障碍越来越少。针对现有抚顺炉单台装置处理能力小、油收率低、污染环境等缺点,抚矿集团于2006年成立了“辽宁省抚矿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油页岩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开发大型油页岩干馏新工艺和相应的生产装置,研发页岩油生产过程的废水、废渣的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中煤集团支持所属的龙江哈尔滨煤化工公司开展油页岩流化干馏炼油的中试(日加工油页岩50吨),已取得初步成功,日加工油页岩2000吨的工业试验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初步通过。

我国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石油供不应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好在我国还有丰富的油页岩。因此,我国及早做好准备,迎接世界油页岩大开发的到来。通过油页岩大开发,接替部分常规油气,缓解我国能源压力。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业内建议开展全国新一轮油页岩调查和评你制定油页岩勘探、开发技术标准及规范;牵头组织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尽快形成适合我国实际的干馏、燃烧新技术新工艺;制定类似煤层气的油页岩勘探开发产业扶植政策;积极发展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适度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坚持“以我为主”的勘探开发原则。

油页岩开和干馏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正是为了解决环保问题,所以提出了综合利用的思路。

在开环节,由于油页岩埋藏在地下,需要不断抽出地下水,这与开煤炭等矿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一致。由于煤矿行业对于这个环保问题有许多自己的解决办法,钱家麟认为不是油页岩开利用的主要环保问题,主要问题仍然在干馏环节。由于在页岩油气的冷却环节必须直接使用大量的水,所以会使水被污染。国外对于污水的解决办法一般是用生物处理,培养细菌分解水中的污染杂质,但成本较高。目前解决办法是,改进工艺,尽量少用冷却水,并取循环供水的办法,少量水的排放,可用于种树,或者焚烧掉。

环保问题是油页岩开发利用中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不仅会污染土壤、水源、空气,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油页岩开发利用项目的前期规划中,需将总投资的20%投入到环保设施中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驾车路线:全程约1898.9公里 ?1.5L排量的小车油费预计900元

起点:河南省

1.河南省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20米,直行进入政一街

2) 沿政一街行驶410米,过左侧的政一街游园,右转进入金水路

3) 沿金水路行驶220米,调头进入金水路

4) 沿金水路行驶30米,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1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金水路

6) 沿金水路行驶4.0公里,直行进入金水东路

7) 沿金水东路行驶8.7公里,直行进入郑开大道

8) 沿郑开大道行驶750米,朝G4/机场/新乡/武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互通立交

2.沿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互通立交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3.沿京港澳高速行驶122.0公里,朝鹤壁/濮阳/范县/S2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鹤壁立交桥

4.沿鹤壁立交桥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濮鹤高速

5.沿濮鹤高速行驶56.9公里,朝范县/北京/开封/G4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7.沿大广高速行驶237.6公里,朝任丘/北京/G45/G1811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大广高速

8.沿大广高速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9.沿大广高速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10.沿大广高速行驶7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11.沿大广高速行驶29.9公里,朝沧州/黄骅/G1811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2.沿匝道行驶700米,直行进入黄石高速

13.沿黄石高速行驶102.8公里,朝北京/济南/G2/G3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5.沿京沪高速行驶50.6公里,朝天津中心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唐山/S6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6.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津沧高速

17.沿津沧高速行驶11.7公里,朝滨海新区/唐山/S60/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官屯互通

18.沿王官屯互通行驶520米,直行进入滨石高速

19.沿滨石高速行驶20.1公里,过丹拉跨线桥,朝滨海新区/唐山/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长深高速

20.沿长深高速行驶.2公里,直行进入唐津高速

21.沿唐津高速行驶67.9公里,朝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2.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

23.沿京哈高速行驶500.5公里,朝哈尔滨/大连/丹东/抚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北李官互通

24.沿北李官互通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沈阳绕城高速

25.沿沈阳绕城高速行驶28.9公里,朝东北大马路/铁岭/长春/G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王家沟互通

26.沿王家沟互通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

27.沿京哈高速行驶253.8公里,朝哈尔滨/农安/一汽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8.沿匝道行驶2.5公里,直行进入长春绕城高速

29.沿长春绕城高速行驶43.3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

30.沿京哈高速行驶208.1公里,在京哈服务区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31.沿匝道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哈尔滨绕城高速

32.沿哈尔滨绕城高速行驶25.6公里,过汊河桥,在市(松北区)/太阳岛风景区/东北虎林园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松北立交桥

33.沿松北立交桥行驶880米,直行

34.哈尔滨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110米,直行进入世茂大道

2) 沿世茂大道行驶4.6公里,右转进入天元街

3) 沿天元街行驶470米,直行进入天元街

4) 沿天元街行驶130米,在第1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世纪大道

5) 沿世纪大道行驶3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哈尔滨市

油页岩开利用工艺进展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

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3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万吨,下降4.15%(表1-1)。

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941.2万吨,增长22.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9.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15.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4.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

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6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

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43.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

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23.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12亿吨,增长6.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同比增长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国际合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

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31.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

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目前,在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国对石油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

5.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

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

6.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项,获得授权61项。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

中石油与四川省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

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投资23.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油气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油气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量为1085.57亿吨,其中陆地934.07亿吨,近海151.50亿吨;地质量765.01亿吨,其中陆地657.65亿吨,近海107.36亿吨;可量212.03亿吨,其中陆地182.76亿吨,近海29.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气分布不均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在北方。这种油气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量30.7万亿立方米

3.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5亿吨,比2000年净增1.24亿吨。

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4.原油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罗斯的原油平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6.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雷光伦 李文忠 姚传进 孙文凯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作者简介:雷光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leiglun@163。

摘 要:常规油气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对石油的需求,在诸多非常规油气中,油页岩以其巨大的 储量和开发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页岩油是油页岩的主要用途之一。通过对油页岩开利用技术的研究,指出了生产页岩油的两条途径,沿着这两条途径,介绍了油页岩的开工艺,地面干馏方法和原位开技术。描述了油页岩的露天开和地下开法。利用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影响页岩油干馏产率的加热温度、加 热时间和加热速度等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500℃左右为宜;加热时间达到1h即可;加热速度对 油产率影响较小。比较了抚顺发生式炉、基维特炉、佩特洛瑟克斯炉、葛洛特炉和塔瑟克炉等地面干馏设备 的处理量、运转率和油产率等指标,分析了各干馏设备的特点和适用性。阐述了壳牌ICP技术、埃克森-美 孚ElectrofracTM技术、IEP燃料电池技术、PetroProbe空气加热技术和Raytheon的RF/CF技术等油页岩原位开 技术的原理和工艺特点,指出了原位开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综合、集成和应用为基 础,实现油页岩开的大规模化、低成本和高效益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

关键词:油页岩;页岩油;开工艺;地面干馏;原位开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Oil Shale Production

Lei Guangln,Li Wenzhong,Yao Chuanjin,Sun Wenkai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55,China)

Abstract: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production can not meet the domestic demand,among many of the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oil shale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uge reserves and advantages in development.Shale oil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uses of oil shale.Based on the study of oil shale mining and usage,two ways of shale oil production were put forward,along with which,oil shale mining,retorting and in-situ mining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The open-pit mining and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were describe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ale oil recovery were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al simulation,including heating temperature,heating time and heating rate.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best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ime were 500℃and 1h,while the heating rate has little influence.The treatment capacity,activity rate and shale oil recovery of oil shale retorting equipments were compared,which consist of Fushun retorts,Kiviter retorts,Petrosix retorts,Galoter and ATP retorts.The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situ oil shale mining technologies were described,including ICP,ElectrofracTM,IEP fuel-cell technology,PetroProbe's air heating and Raytheon's RF/CF technology.Based on the permeation,combination and lication of high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oil shale in-situ mining were Large-scale,low-cost,high efficiency.

Key words:Oil shale;Shale Oil;mining and usage;open-pit mining in-situ mining

引言

早在1830年,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油页岩的开发和利用。1890年以后,由于石油工业的迅速发 展,油页岩工业迅速萎缩。我国对油页岩的利用始于1928年。20世纪50~60年代,页岩油曾是我国 合成液体燃料的三大支柱之一。1960年以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开使我国的油页岩工业 的进入停滞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2008年7月国际油价曾达到149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另一 方面,国内石油供应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 “瓶颈”,按国内油气和生 产能力,未来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石油进口量将不断增多,对外依存度提高带来的风险也将日益加 重。在保证液体燃料供应的诸多办法中,页岩油是一种较现实的石油替代能源。据国土部统计,我 国油页岩预测7200亿吨,折算为页岩油的预测476亿吨[1]。因此,大规模的油页岩勘探开发 对于缓解国内油气供需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油页岩的开工艺主要包括:露天开、地下开、原位开等方法。其中页岩油的制取主 要有两条途径:(1)把油页岩矿开到地上,然后进行地面干馏;(2)用地下加热技术使油页岩在地下 干馏,然后出页岩油[1,2]。本文沿着这两条途径,介绍了油页岩开工艺的现状,并指出了今后的发 展趋势。

1 油页岩开工艺

1.1 露天开工艺

露天开是指先将覆盖在矿体上面的土石剥离,自上而下把矿体分为若干梯段,直接在露天进行 矿的方法。露天开必须考虑的首要条件是油页岩的埋深,一般不超过500m。另外还必须考虑剥比,即覆盖于页岩层上就剥离的岩土量与可以出的页岩量之比,是露天开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油页 岩层较薄,而覆盖于其上的岩土又较厚,即剥离比很大,即使油页岩埋深较浅,油页岩开费用也会 很高。

露天矿开的主要工序有:岩层穿孔、爆破、岩土和油页岩的装、岩土和油页岩的运输。对坚硬 岩石、中硬油页岩用钻机钻孔进行爆破,以利于挖掘。如没有坚硬的地层,可能不需要对其穿孔和爆 破。岩土和油页岩的装可以用单斗挖掘机、轮斗挖掘机、吊斗挖掘机等剥设备。当前露天开油页 岩,对于覆盖层薄、油页岩层厚、剥比不大的矿区,在中国不同情况下,每吨油页岩约需开费用 40~80元。

图1 长壁开法示意图

1.2 地下开工艺

油页岩的地下开是指通过井巷进入地下工作面进行掘,并将油页岩输送至地面。地下工作面是开油页岩的工作场 地,在工作面内进行油页岩的掘、装运,以及支护、空 区处理等工序。主要包括壁式开法和房柱式开法[1]。

1.2.1 壁式开法

壁式开法分短壁工作面和长壁工作面开。短壁工作 面长度一般在50m以下,多在小矿井用。长壁工作面较 长,一般为100m以上。图为长壁式开法的示意图。工作面 的上方和下方沿走向分别布置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构成回 工作面和区之间的通风、运输和行人通道。

1.2.2 房柱开法

房柱开法是指从区区段平巷每隔一定距离掘出矿房,进行油页岩矿开,并留下油页岩岩柱,以支撑顶板。矿柱为圆形、矩形或条带形,排列规则。通常矿房宽6~12m,矿柱宽3~6m。顶板稳固 性稍差,矿石价值低或开结束后空区作地下建筑物用时,用条带形连续矿柱。矿柱一般不再回 ,占总矿量的15%~40%。由于房柱式开法不够安全,应用越来越少。

2 油页岩干馏工艺

2.1 油页岩干馏影响因素

目前,页岩油的生产主要通过油页岩干馏实现。油页岩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温度为 450~550℃左右,使其热解,生成页岩油、页岩半焦和热解气的方法。影响页岩油产率的因素主要有加 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等。本文使用葛金氏干馏试验装置,以抚顺典型油页岩为例,对干馏的影 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2.1.1 加热温度的影响

粒度为1~2mm的抚顺油页岩,以5℃/min的加热速度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并恒温加热5h,然后测 定在该恒温温度下的页岩油产率。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恒温加热温度的升高,分解所得的页岩油产率不断增加。但当温度升高到 500℃以后,再进一步提高温度时,页岩油产率的增加就不显著了。这表明显当温度达到500℃并恒温 5h后,热解反应基本完成,生产页岩油所要求的温度并不高,约在500℃。温度过高会导致矿物质所含 的结晶水分解,从而消耗大量能量。故以获得页岩油为目的时,抚顺油页岩干馏的最终加热温度以 500℃为宜。

2.1.2 加热时间的影响

粒度为1~2mm的抚顺油页岩,以2℃/min的加热速度升温,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时间对页岩油 产率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2 加热温度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图3 加热时间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加热温度在375℃以前,页岩油放出量始终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 在450℃温度下,加热时间超过1h后,页岩油就不再释放出了。这表明有机质热解反应已经完毕。因 此,加热温度愈高,油页岩有机质分解速度愈快,达到最大页岩油产率所需的时间愈短。如果热解温度 在500℃以上时,则在很短时间内有机质热分解反应就能完全,而加热时间对页岩油产率没有明显影 响。所以最终加热温度是影响热分解反应的主要因素。

图4 加热速度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2.1.3 加热速度的影响

粒度为1~2mm的抚顺油页岩,以不同的加热速度加热至500℃,并保持1h,不同加热速度和页岩油产率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加热速度从2℃/min提高到20℃/min 时,其页岩油产率有微幅的提高,但幅度非常小。因此,在设计 干馏设备时,可以用强化干馏的方法,提高加热速度,使油页 岩很快地达到指定的最终温度。这可以大大缩短干馏时间,提高 效率。

2.2 地面干馏设备

油页岩的地面干馏主要是通过干馏炉实现。干馏炉的技术指 标主要有油产率、年开工率、适应性等。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炉型主要有:抚顺发生式炉、基维特 炉、佩特洛瑟克斯炉、葛洛特炉、塔瑟克炉[3~6]。干馏设备参数对比见表1。

表1 油页岩干馏设备比较

中国抚顺式发生炉处理量小,相对于实验室铝甑的油收率较低,处理块页岩,工艺不太先进,但是 为成熟的炉型,能处理贫矿,操作弹性好,有长期操作经验,而且投资少,建设快,适用于小型工厂。抚顺式炉虽然单炉处理量小,但可以将20台炉合为一部,则一部炉每日油页岩处理量也可以达2000~ 4000吨。

爱沙尼亚基维特炉处理量大,处理块页岩,相对于铝甑的油收率不太高,是成熟的炉型,投资中 等,适用于中型厂。

巴西佩特洛瑟克斯炉处理量大,处理块页岩,相对于铝甑的油收率高,产高热值气,是成熟的炉 型,投资高,适用于大中型厂。

爱沙尼亚葛洛特炉处理量大,可以处理颗粒页岩,相对于铝甑的油收率高,产高热值气,但结构较 复杂,维修费用高,是基本成熟的炉型,据报道年运行7200h,可用于大中型厂。

澳大利亚塔瑟克炉处理量很大,可以处理颗粒页岩,油收率高,产高热值气。页岩油经过加氢,质 量好,投资高,但尚不太成熟,2004年停运前运转率仅为50%,大中型厂可考虑得用这种技术。

3 原位开技术

原位开技术是指用地下加热干馏的方式,使油页岩在地下干馏,然后把产生的页岩油气导出到 地面的技术。按照油页岩层受热方式的不同,可将油页岩原位开技术分为传导加热、对流加热、辐射 加热3类技术。目前比较先进的原位开技术如表2所示[7~9]。

表2 原位开技术表

3.1 壳牌ICP技术

壳牌ICP(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技术是唯一经过现场实验的原位开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 通过电加热器将热量传递给地下油页岩矿层进行加热和裂解,促使油页岩中的干酪根转化为高品质的油 气,再通过生产井将油、气出到地面(图5)。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首先,建立冷冻墙,防止地层水 流入开区、防止油气产品散失。其次,将电加热器装入加热井内对油页岩层加热。最后,出干馏油 气,并监测水文、地质、温度、压力和水质等参数。

图5 ICP技术示意图

ICP技术特点:(1)ICP技术加热热均匀,加热温 度低,可开发深层、低含油率油页岩;(2)建立的冷 冻墙,可以保护地下水;(3)加热工艺复杂,故 障多,收率低,成本高。

壳牌公司从19年开始在科罗拉多州马霍甘尼 进行了多项实验。2004~2005年一个试验区的结果表 明,升温速率2℃/d,2004年5月开始出油,2004年 12月出油达到最多,然后减小,至2005年6月出油 终止。共计产油250t,为铝甑的68%。

3.2 埃克森-美孚ElectroFracTM技术

埃克森-美孚ElectrofracTM技术先利用平行水平井对页岩层进行水力压裂,向油页岩矿层的裂缝中 填充导电介质,形成加热单元。导电介质通过传导把热量传递给页岩层,使页岩层内的干酪根热解,产 生的油气通过油井到地面上来(图6)。

图6 ElectrofracTM技术示意图

ElectroFracTM技术特点:(1)用了压裂技术增加了页 岩层的渗透性,可开致密性油页岩;(2)生产副产品 碳酸钠,提高了经济效益;(3)用平面热源的线性导热方 式,有效地提高了热效率;(4)没有保护地下水,容易造成 水污染。

3.3 IEP燃料电池技术

利用高温燃料电池堆的反应热直接加热油页岩层,使其 中的有机质热解产生烃气,然后导入到油井,被抽到地 面上来。除了部分气体作为燃料被通入燃料电池堆外,其 余大部分烃气经冷凝后获得石油和天然气。另外,在启动 工艺装置预热油页岩时期,需要向燃料电池中通入天然气作为启动燃料。工艺正常运转后,能量 自给自足。

IEP燃料电池技术特点:(1)传导加热温度分布均匀。用固体间热传导传递热量,大大提高了热 量分布均匀性和利用效率;(2)利用流体压裂制造 裂缝,提高油页岩层孔隙度和渗透率;(3)能量自 给自足。该工艺不仅能量自给自足,还可向外部 提供电能。每生产1桶油,发电174kW · h; (4)操作成本低。操作成本大约为30美元/桶。若 将副产品电能和天然气计算在内,成本可降为14 美元/桶;(5)环保。由于该工艺不是通过燃烧反 应来发电,而是通过电反应来发电,几乎不产生 NOx、SO2等有害物质(图7)。

图7 IEP燃料电池技术示意图

3.4 PetroProbe公司的空气加热技术

该工艺流程先将压缩空气与干馏气通入燃烧器进行燃烧,加热到一定温度,消耗掉部分氧气,然后 通入到油页岩地层中加热油页岩使其中的有机质生成烃气,最后把生成的烃气带到地面上来。出的烃 气冷凝后得到轻质油品(图8)。

PetroProbe公司的空气加热技术特点:(1)通入的高温压缩空气在地层中可压裂油页岩,增加油页岩 的孔隙度,使生成的烃气很容易地从油页岩地层中导出来;(2)该工艺有4种产品:氢气、甲烷、轻油、 水。产生的部分轻质烃气通入燃烧器进行燃烧,加热即将通入地层的空气,能量自给自足。产生的CO2 等气体又被打回油页岩矿层中,污染小,可开发深层(深可达900m)的油页岩矿;(3)开后的油页岩 仍能保持94%~99%的原始结构完整性,避免了地面塌方。

3.5 Raytheon公司的RF/CF技术

Raytheon公司的RF/CF(Radio-Frequency/Critical Fluids)技术是将一项利用射频加热和超临界流 体做载体的专利转化技术(图9)。其工艺流程为:先将射频发射装置置于地下油页岩层中,进行加热,然后把向页岩层中通入超临界CO2把热解生成的烃气载到油井,被抽到地面上冷凝,回收。冷凝后 的CO2又打回地层中循环利用。

图8 空气加热技术示意图

图9 RF/CF技术示意图

RF/CF技术特点:(1)油率高。每消耗一个单位的能量有4~5个单位的能量被生产出来,相对 于ICP技术的3.5个单位,更具有经济效益;(2)传热快,加热周期短,只有几个月;(3)用于油页岩 开时,生产的石油含硫低,还可通过调节装置来生产不同的产品;(4)可用于开油页岩、油砂、 重油等,环保,无残留物质渗透地下水层;(5)选择性加热,可使指定加热目标区域快速达到目 标温度。

4 结论

(1)目前页岩油的制取途径主要有开-地面干馏工艺和原位开技术。前者技术比较成熟,后者 还处于实验验证阶段。

(2)实验研究表明:油页岩干馏温度约为500℃为宜,干馏时间为1h即可,加热速度对页岩油产 率影响不大,工业生产中可以用强化干馏的方法,提高加热速度,使油页岩快速达到指定的最终温 度,提高效率。

(3)目前地面干馏设备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处理量小,运转率低,油产率低等问题需要进行进一 步优化。

(4)以大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综合、集成和应用是当今原位开 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钱家麟,尹亮.油页岩——石油的补充能源[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2]陈晨,孙友宏.油页岩开模式[J].探矿工程,2010,37(10):26~29.

[3]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开发利用动态[J].中外能源,2008,13(1):11~15.

[4]韩晓辉,卢桂萍,孙朝辉,等.国外油页岩干馏工艺研究开发进展[J].中外能源,2011,16(4):69~74.

[5]Bumharm A K,Mcconaghy J R.Comparison of the acceptability of various oil shale processes[R].26th Oil Shale Symposium,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06.

[6]刘志逊,高健,赵寒冬,等.国内油页岩干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1):45~49.

[7]方朝合,郑德温,刘德勋,等.油页岩原位开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2):78~80.

[8]刘德勋,王红岩,郑德温,等.世界油页岩原位开技术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9,29(5):128~132.

[9]James W Bunger,Peter M Crawford,Harry R Johnson..Is oil shale America's answerto peak-oil challenge[J].Oil&Gas Journal,2004,8: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