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百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不是洛克菲勒?

2.自驾游有些什么乐趣呢?求大神帮助

3.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龙船节的传说

4.请问“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在哪里下载?

5.2019-11-23

6.世界上最出名的商人?

临河一35号油价_临河柴油价格

一· 历史上清油河的“典故”

清油河在“五代”以前,原名叫“柳林河”,系以其街外河边十里柳林而得名。五代后期,宋朝开国元勋郑子明曾在此住,时以打油卖油为生;因他打出来的油清香明亮而远近闻名,故此,人们便将柳林河改名为“清油河”了。郑子明:姓郑,名恩,号子明、乳名黑娃;自小父母双亡,十多岁时只身来此,以打油卖油为生。他在这里与赵光胤相遇并结拜为兄弟,又和陶三春不打不成交而定下了终身;流传下了许多活生生的故事:

——郑子铭与“倒挂油”及“普峪河口”。郑子明虽脸黑似漆,却生得身材魁伟、力大无穷、性格豪爽 ;为人厚道、直率、好打抱不平。他在清油河打油期间,命苦时不济,虽然他打出的油清香明亮质量极好,但是,在生意场上却屡遭厄运。起先,他担油出卖,总是顺清油河而上,要送到洛南县境内的‘黄家村集市 ’,来回三百余里 ,他一根铁扁担挑着二百多斤重的两只大油篓 ,竟两天一趟;一次,当他担油走到腰庄小花岔石碥上时,遇着从黄家村转来的同伙人,告说油价大跌,他十分懊恼,生气地将油担往石碥上重重一撂,油从倾斜的篓中溢淌了出来,流了一地;当大家赶忙去帮他扶油篓时,神奇般地发现:油篓竟深深地陷进入了岩石中,怎麽也拔不出来;郑子明自己也觉得诧异,当他亲自把油篓拔出后,在这坚硬完整的岩石上就留下了深深的‘油篓坑印’和‘流淌的油印’。他在此歇息了一会,就沮丧地担起油担,同大伙一起倒转回来了。此后,人们就将这里称作“倒挂油”;‘油篓坑’与‘油印’至今如故,成为人们流传的佳话及观赏的古迹。

此后,郑子明就又顺河而下,将油担送到毛河口下的丹江码头,从那里装船水运至襄樊、武汉;在一次正装船时,忽然,突起大风,江浪汹涌,几乎将船颠翻,致篓中香油溢泼流淌了一口岸。从此,人们就称这个码头名为“泼油口”;后日子久了,便被误传成今天的“普峪口”了。

——“磙子岭”、“油篓沟”和“油槽宝石”。一次,郑子明担油去龙驹寨,上到一山岭头在放担歇息时,后面一只油篓因没搁稳而滚到山下去了,他寻来一百来斤重的圆扁石,用铁扁担在中间捅出一洞孔,型如石磨,用绳系挂于扁担的一头,配着剩下的那只篓,担着继续前进;从此,这山岭便叫“滚子岭”;岭下的山沟就叫“油篓沟”了。

同这些地名一起留下的文物古迹,现只有郑子明打油的“油槽”和“压油石”了。“油槽”系由整石凿制而成,长2.80米,宽1.23米,厚33公分;四周边沿高6厘米,宽18厘米;槽溏略向流油嘴一头倾斜,油嘴从槽头中间向外突伸,状如;“压油石”亦由整石凿成,长0.8米,高、宽各为0.56米,略呈长方体,几个人才能抬得动,可郑子明当年用它压油,仅一人两手一端就举起来了;压油石和油槽系同一花岗岩石质,十分坚硬,千余年来一直被视为清油河的“镇街之宝”,民国八年,洪水冲走了清油半边街,然槽石岿然未动,1998年“7.9”、“8.25”两次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连续袭击了清油河,十多米高的浪头,几乎冲毁了大半条街,但槽石分寸未移,丝毫无损;现被列为“历史文物”,清油人亦以此而引以为荣;凡来清油河者,大都要好奇地去看一看和摸一摸。

——在清油河,郑子明同赵匡胤、柴荣三结义。

赵匡胤在京都汴梁大闹‘勾栏院’后出逃避难,先去随州投靠父亲的好友董宗本,时逢董已出征关西,刚好姑父也在关西任职,他就从随州经商於之地前往关西,在‘武关古道’途中,遇见推车去关中贩卖雨伞的柴荣,二人便结拜同行;途径‘陡岭关’时,遭遇‘山大王’董龙、董虎劫持,两厢厮杀了起来,董氏兄弟边战边退,将匡胤诱致‘九岩寨’和‘羊角寨’下的九曲十八弯中,匡胤被伏寇围困。正在危难当头,适值郑恩在河中洗油篓,不慎油篓被水冲走,郑恩脱下衣服,仅缇一兜肚,下水追捞油篓,直追到‘月亮湾’;但见九曲十八盘里尘土飞扬,只听得杀声震天,他便顺手从河边拔起一棵枣树,横扫直冲杀进重围,打败了寇匪,救出了匡胤。随又一同前去陡岭关见柴荣,时值柴荣推伞车退至黄土坡躲歇;三人见面甚为庆幸,即插盟结义为‘八拜弟兄’。时柴荣二十岁距首,匡胤十九次之,郑恩十八岁为小。这就流传下了‘两龙一虎,患难与共’的佳话。

——‘打瓜园’,郑恩三春喜联姻。

在清油河街下不远处,有一个大湾套,在弯套的下前方,有一座孤石山,活象一只卧在地上的雄狮,人称‘青狮’;青狮后是一极其秀美雅静的山坳,内中有一陶家庄;庄主名叫陶洪,原本是关西有名的三军教头,因厌烦乱世、淡泊功名而告老还乡,颐享天年。膝下有一独生女儿,名叫陶三春;三春自幼丧母,从小随父学兵法、习骑射,精通十八般武艺,善使一对‘齐眉棒’,无人能敌。一天,父亲出游访友,她同丫环及家院守庄,忽闻报:有一黑贼在偷瓜!三春急忙前去,见是一黑脸大汉,吃瓜不给钱还骂人,二人就打将起来,不大工夫,三春便将黑汉擒拿捆绑抬回了庄。这黑汉原来是郑子明!

原来,郑子明与赵匡胤、柴荣三人结拜后,一同前进到清油河街,住进驿馆客栈后,郑恩便去月亮湾取油篓,顺便洗了个澡;上得岸来,正觉得天热口渴的厉害,忽见到狮子山前瓜园里,睡了满地的大西瓜,他干渴难奈,便疾步走进园中,顺手摘下一个大西瓜,一拳打开就送进了嘴里,只觉得满口生津、周身沁凉;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第二个瓜也将吃完;心想:再带几个回去给二哥他们吃,岂不更好!正当准备动手再摘时,忽听一女子厉声叫道:“住手!哪里的偷瓜贼?”郑恩嬉皮笑脸地说:“乐子(自称口语)吃了你几个瓜,那能算偷?”三春误以为郑恩自充‘老子’,怒道:“你这黑贼偷瓜还骂人?找打!”郑恩虽然力气大,但拳脚工夫那敌得了三春?况根本就没心理准备,不提防挨了三春几铁拳,没战几个回合,就被三春反背摁倒在地,嘴上不服,身子却动弹不得。接着三春叫丫环拿来绳索,将郑恩手脚捆绑在一起,用杠子抬回庄,待爹爹回来发落。

却说赵匡胤在客栈等候多时,不见郑恩回来,有些着急,便出来寻找;在磨沟口遇见从武关访友回来的陶洪,二人原来彼此知名,现一见如故,陶洪邀匡胤到府上做客,盛宴招待;郑恩闻声喊“二哥救命!”匡胤一看此景很是吃惊,问及三弟何以至此?郑恩告之原委叫苦不迭;陶洪见二人称兄道弟,即命三春出来松绑,赔礼道歉,重新入席,尽兴畅饮。匡胤寻思着:三弟这等勇猛,竟被一个女子降服,可见三春何等了得!古言说:素缘天定,不打不成交,二人如能联姻,一则得到了一员巾帼猛将,二则三弟这‘楞头青’也有了管制约束,岂不是两全其美?遂向陶洪提出愿为媒妁之意。陶洪十分高兴,寻问女儿,三春心中自是满意,嘴上应道:“但凭爹爹作主,只等三年封王”。后柴荣登基当了后周皇帝,封匡胤为南宋王、郑恩为汝南王,遂为郑恩和三春完了婚。后来,陶三春挂帅,收刘三定,破南唐,解寿州之困,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油河与“三马”地。

清油河向东,依次是“试马寨”、“捉马沟”、“党马店”三个街镇,这‘三马’地名,亦系郑子明与赵匡胤的故事所留传下来的。

自当赵匡胤在宴席上提媒,陶洪许定了三春与郑恩的婚事后,就客留他们在庄上。数日,又送给郑恩一匹乌雕宝马,教他们在这里学骑术;一日,先由郑恩坠蹬骑着,匡胤牵缰绳,行走至双庙岭黄土坡下一村寨时,换由赵匡胤来试骑,不料宝马挣脱缰绳,顺着大路朝东跑去,二人哪里追得上?当此马跑到虎坡上边时,正逢店家披红挂彩、敲锣打鼓、抬花轿的迎亲队伍,马儿被挡拦后,又调头往回跑,当跑至老君山下时,正好碰着前来追赶的俩东家,郑恩和匡胤将马捉住,兴高烈地牵着回了家。从此,人们就将宋太祖试马的村寨称之为“试马寨”,即今之“试马镇”;挡马处的街店被叫作“挡马店”,后多称“党马店”,现党马乡即以此得名;老君山下捉马处定名为“捉马沟”,即如今的捉马沟街;这“三马”地名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从未更改。

——“京娘洞”与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京娘原籍蒲州人氏,家住解良县小祥村。从小随父四处行医,以针灸和中草药偏方为民医伤治病。一天,她与父亲走散,只身从曹营空树耙到清油河来,途中不幸被两个响马强人所掳,一个叫‘满天飞’张广,另一名‘着地滚’周进,二贼皆企图娶京娘做压寨夫人,相争不让,然又恐伤了和气,就先将京娘囚禁于河东‘清油观’寺庙中的降魔殿里,命观主小心看守,只等再掳着漂亮姑娘,便好一同完婚。

且说赵匡胤与郑恩、柴荣结义后,从清油河一同来到了关中,见到处都张贴着悬赏捉拿赵匡胤的 “通缉榜文”,他只得与大家分道扬镳,只身上了华山,在那里与陈抟老祖赌下棋,不料一局未赢,输掉了“华山”;遂又经商山来到清油河,当时,在清油河东有一座大寺院,名叫“清油观”,其叔父赵景清为此观观主,赵匡胤来这里探望叔父;这日偶感风寒,正在寺庙中养病,忽听到女子哭泣声,匡胤问及叔父方知其详情,随即解下神煞棍棒,打烂了降魔殿的门窗,救了京娘出牢笼,当晚二人结为同姓兄妹,乘天黑躲藏于一山洞中;天亮后,他扶京娘骑上马,亲自絷缰策鞭,千里送京娘回蒲州老家。

当过了‘武关’走到瓜子沟口时,人马皆渴了,见路边有一口井,匡胤就去提水,可是没有绳竿和桶,只见他两手扳住井台往旁一摁,井身神奇地倾斜了,井水就从井口里溢流了出来,他手捧甘泉喝足后又饮了马儿,方爽快而去。从此,人们就将这里称叫做“扳倒井”了;至今井还在、名依然。

后来,经‘赤松林 ’打死了‘着地滚’周进,又在 ‘龙驹岗’杀了‘漫天飞’张广,并且收归了‘千里脚’陈名,为京娘报了劫持之仇,为清油观扫平了祸根,为当地除了大害,显现了英雄本色和气概。因之京娘对他由敬生爱,不断地向他表露情感;她先是故意将绣鞋蜕脱掉落马下,指望匡胤在给她穿鞋时,能触摸金莲送情传意,不料匡胤竟是用马鞭将绣鞋挑起,送至她面前,让她自己穿上,京娘心中感到好一阵失落;继而,她又佯称腹痛,匡胤就抱扶她下马,不一会说好了,又抱扶她上马,过一会说又痛了 ,就又抱扶她下马,这反复一上一下 ,她便于与他勾肩搭背、身体偎贴,显得万般旖旎;夜宿时她一会言寒一会又道热,又只得为她添衾减被,其软香温玉尽显,可匡胤毫不动心;眼看一两天就要到家了,京娘不好开口表露心情,不由急得在夜灯下落泪长叹。匡胤见状问及原因,她壮起胆说:“深闺弱女,遭贼劫困,蒙兄救命,无以报恩,如不嫌弃,许配终身”。匡胤断然拒绝道:“顶天立地男子,只有动恻之心,不图施恩望报!况同姓兄妹岂能**?”京娘又道:“不敢为妻妾,甘愿做奴扑,能伺俸终身,方得心安服”。匡胤怒道“救人是本份,相送为意气,尚若徇私情,与响马何异,真心变意,世人作笑蒂。” 京娘愧曰:“妹明兄志,无比敬佩,今生不能报恩德,来世当衔环结草。”

不一日,终于寻到了小祥村,赵员外一家团圆万分庆幸,举盛宴招待赵匡胤;酒席上,京娘父兄见匡胤仪表堂堂,想到少年男女千里同行,日夜相处,岂能无情?不如许配良缘;然而,当一提起此事,匡胤便雷霆,掀翻酒桌,拉马出门,扬长而去。京娘美梦破碎,觉得不仅自己遭受到不白之冤,而且毁了匡胤的英名,便悬梁自尽了。 后来,赵匡胤登基做了宋太祖皇帝,思念京娘兄妹之情,遣人前去查访,得知原委后,嗟叹不已,遂敕封京娘为“贞义夫人 ”,立祠小祥村;并命‘有司’在清油河京娘当年藏身之山洞处建庙。这就是“京娘洞”和“京娘庙” 的来历,史为《清油八景》之一。 (注:以上系收集当地广泛流传的故事和亲听“老辈子”讲传历史而整理。——笔者)

二·历史上的清油河街。

“清油河”的名字已有一千多年了,而清油河街的历史,就更加久远而无籍可考。秦、汉时期,便是“武关古道”上的一座名街,历朝历代皆在此设有“驿站”名“青云驿”;有史以来,这里便是北通关中与晋陇,南达荆襄及豫鄂的通衢之要塞。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历为兵家必经之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7年),刘邦欲“先到为君”,而率部绕道商於之地,屯兵阳城富水,继经青云驿(即清油河)攻武关、破蓝田、出古晓关(即今之牧护关)直取咸阳,先霸王而占领了关中;五代时,宋太祖赵匡胤反复多次辗转于此;明末,闯王李自成率义军三洗河南,在清油河大战“李蛮人”,留下了“万人坑”;清代康熙四十五年(1706),朝廷就在此设防,驻扎了绿营兵;民国时期,亦驻扎有警备队和张辅臣的国民兵团;1944年,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从河南溃败退驻商南时,司令长官汤恩伯就将司令部设在清油河锏场。

民国时,清油河街为商南县永清区镇公所所在地,建有完全小学一所,成为西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享有盛名的“单面长街”,一派繁华景象。据说,清油河原本也是双面街,民国八年,一场特大洪水冲走了其东边临河的一面街,至此就形成了单面街。在这条街上,中有纸坊沟盛家开的“茂盛祥漆行”和“骡马店”,上有李家的“三和魁”和“三和森”杂货铺,下街有孙家的“恒丰俊”商行;还有“常仁协烧锅”“兴发宏染坊”;以及诸如各种杂货店铺、油坊、酱醋坊、当铺、旅店、饭馆、货摊和门面,鳞次栉比。每逢农历三、六、九日,是清油河的“集会”,每年古历的四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九日,是清油河的“古庙会”;届时,要供摆三天“斋宴”,演唱三天大戏;邻省周边县四乡头的生意人,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聚集于此,商贾云集,有买有卖的,进行物资交流和交换;有上庙烧香拜佛的,有走亲访友的,有观光旅游的,有看热闹的,等等。仅“支锅子”蒸馍、煮米汤、炸麻花、炖豆腐、粉条、糊辣汤、烩狗肉、羊肉、猪肉、牛肉及其下杂水的“小吃摊儿”,就摆了好几里长阵;由此可见其繁荣景象和热闹程度! 清油河街原系临河而建,街后是数百亩大平地,不仅土壤肥沃且属“夜潮地”,其中尤以‘八亩坑’和‘三十亩坑’最为有名,盛产水稻和;这里长出的,不仅个大,而且卷心瓷实,质嫩味脆,故民间流传有一句口头禅:清油河的——远近闻名!因此,清油河的籽远销数省地。

最为引人注目和远近皆知的,莫过于清油河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单就这里密集的庙宇群来讲,就非常引人入胜。街南头是“火神庙”,街中有“娘娘楼”,街北为“关帝庙”,下边有何家湾“老爷庙”,对面分别为“陡岭观”、“京娘庙”和“清油观”,西边有“铁佛寺”及“四条岭庙”,北边依次是锏场“三官庙”、“团保庙”“老母垛庙”、“腰庄庙”和“琉璃庙”。琉璃庙系用琉璃瓦盖成的,庙下的“七盘磨”村名,就是当年在这里建有七盘水磨,专为琉璃庙上磨面而置,因此而得名。由此可见寺庙的规模及华丽程度。清油河的自然景观更是天设地造,鬼斧神工。首推《清油八景》,即:“陡岭旭日”清风度,“京娘庙洞”千古秀;“金钩挂月”映潭中,“狮象把口”江山固。“火炼金钟”列大小,“银灯金盆”立前后,“犀牛望月”澧甘泉,“青龙过江”摆尾头。名副其实、形象逼真而极有意境(另单列)。除此而外,诸如下街头有一棵“皂抱槐”,即在数围粗的皂角树干上,神奇地长出一株槐树来,形成了“下只一根干体,上生两种枝叶”的奇观。上街头有一“柏抱碑”,即:在关帝庙前,原立在一棵柏树下的石碑,因年长月久,被长粗了的柏树包进干体,形成了“柏抱碑”的景观。街中有镇街之宝——“压油石”和“石油槽”。是当年郑子明在这里打油留下的;顺河而上,依次有“蛇湾”、“二龙戏珠”、“万人坑”、“阎王碥”、“棺材石”、“猴登桩”、“鳖瞅蛋”、“刘家花屋”、“簸箕寨”、 “公母树”、“公母石”、“龙缠石”、“日月潭”、“牛心石”、“大花岔”、、“小花岔”、“倒挂油”以及“鸡冠寨”、“秦楚分界墙”等等,在这秀美的山水间,镶嵌着奇异的自然景点与人文景观,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三·清油河镇今之新貌。

清油河属于老革命根据地,1932年11月,红三军曾两进两出清油河;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到此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早在1935年5月19日,就创建成立了“刘家花屋苏维埃区”;当年6月5日,郑位三率部在清油河获得大捷,击溃国民党“铲共队”500余人;当时,清油河有三、四百人参加了红军和赤卫队,数十名清油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解放以来,清油河有了极大地发展与变化。解放初,永清区公所改设于试马寨,清油河系区辖乡,清油街为乡驻地;1956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后,清油乡便改为“清油人民公社”了;1958年永清区改为“大公社”后,清油公社随之改为“清油管区”了,1962年,又恢复了永清区和清油人民公社的体制;年,撤消了公社,仍恢复叫清油河乡。19年,实行撤区并乡,原沙坪乡(腰庄)及两岔河乡与清油乡合并成了今天的清油河镇。

清油河镇不仅是商南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全镇现辖11个行政村,124个居民组,共有3496 户13130农业人口。建有中学一所,小学11所,医院三所,合作医疗室20多个;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312国道”与“西合铁路”在这里交汇,并设有客、货两站,建有多座通讯发射塔,架设了电视光缆,通讯发达,交通方便。

清油河不仅气候宜人,而且土地肥沃、丰富;人杰地灵、得天独厚;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套路,已成为香菇食用菌基地、花生茶叶基地、药材基地和核桃基地,劳务业、商贸业及加工业齐头并进,经济成倍翻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迅速改观;真是村村通公路,户户有项目,处处是楼房,个个出门骑摩托,彩电冰箱家家有,自来水流进锅里头。 再看今天的清油河街,那真叫天翻地覆慨而慷,一扫旧颜着新妆,鸟枪换了炮,彻头彻尾变了样。1998年,“7.9”、“8.25”两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连续袭击了清油河,原本就很破旧的千年老街,经不起冲袭浸泡而倒塌得一片糊涂。灾后,县委、县批准了清油镇“重建新街镇”的方案,并派城建、土管等部门协同规划。当年冬季,组织全县会战,上从耀昌沟口下至洋桥头,修筑了一条十里长的‘路堤结合’工程,设计为能抗百年一遇的洪灾能力,在大堤内外栽植了两行“防护林”,造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继而,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起了一座十里长的两条合面新街,宽敞整洁的街道,楼房林立排列两旁,显现着现代化的气氛。接着,又在狮子山前,修建了“移民新村”;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招来八方宾客,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之盛世景象。千年古镇——清油河,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大放光芒!

近百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不是洛克菲勒?

终身难忘的“就业日”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他们这个家族是十八世纪从德国举家移民到美国的。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药贩子,这使他们家庭一次次搬迁,日子过得很不安定。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俄亥俄州一个草原小镇,第二年,15岁的约翰进了中心高中,同学们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里这样署名)。约翰是一个超群的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头是道。他有个密友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国会参议员兼共和党领袖;另一个朋友叫达尔文·琼斯,他们成了少年时代的三剑客。

约翰·D迷恋上了音乐,他甚至一度想当音乐家。当时他与父亲有个特殊的约定:借给父亲一小笔,但要收取利息。尽管这点钱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可是对生意上的事,他从来就不感情用事。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开始面对艰难时世,他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当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为三万。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人记账,便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喜出望外的洛克菲勒一步一跳走了出去。此后,一直到了老年,他仍记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午饭后他见到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是克利夫兰铁矿开公司的创办人,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洛克菲勒埋头于散发着霉味的账本里。他每天天刚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的是昏暗的鲸油灯。他说过:“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接过这项工作后仔细核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有一次,在隔壁办公的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管道铺设费账单,请他去付一下。他从中发现了几分钱的差错,洛克菲勒对这种大大咧咧的态度感到十分震惊。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房租,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南北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却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年年底,休伊特给了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头三个月的工钱,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之后休伊特宣布,这位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升到每月25美元,即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受一笔笔账目支配的。他发现数字十分简洁、可心,便把公司里的业务准则应用到个人的精打细算上。1855年9月开始上班时,他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称其为账本甲,在上面详细地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甲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五十多年后,当他拿出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时,睹物生情,几乎是老泪纵横。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甲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20岁时,捐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被提升为主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充满自信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数量尽管不大,但每次都有赚头。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提议他和自己成立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合伙商号,最初各投资2000元。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从父亲那里借来1000块钱,加上自己的钱,同克拉克在临河大街32号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年方18岁便进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的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证明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转悠。但是每当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便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安德鲁斯转而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的路,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经营,自己只管炼油方面的事。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用那些残余物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用废弃物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为他们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把它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是赌徒和,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

-买下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探石油像是在摸彩: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多数石油生产商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下,都想尽快把井里的油抽干,而没想建立一个工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首次宾州之行使他觉得,探油的结果实在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似乎既保险又有条理。没过多久,他进而建立了这样的信念: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十分钟情于账本,这使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隐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因为我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洛克菲勒看得出来,克拉克缺少胆略,欠了银行的钱便担心得要死,觉得这个冒失的年轻人会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孤注一掷,所以恼怒不已。1865年1月,在一个名叫皮特霍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油田,并很快魔术般地出现了城市。这成了洛克菲勒同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请克拉克再签一张借据,克拉克朝他发火道:“为了发展这个石油业务,我们一直在借钱,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企图吓住洛克菲勒,便威胁说要散伙;而洛克菲勒这时已决意摆脱克拉克和代理贸易业,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自己合作。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拍卖底价是500元,但很快涨到5万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元,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拍卖会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万元钱一并交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抓了一个头彩: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洛克菲勒同当年高中的同学,24岁的劳拉于1864年9月8日举行了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资金,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账本乙内的“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一向怀念这段时光,并且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埸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田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地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面临两难抉择

自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人们总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坚实。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也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自己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心惶惶的高级经理会上,有人甚至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业,转入一种更为稳定的行当。洛克菲勒听完这悲观失望的发言后,站起身仰天祷告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深信石油埋在地下应自有其道理。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莱玛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地钻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岁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那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那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1886年7月请来一位叫赫尔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学家,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那交界处大片土地全都买下来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洛克菲勒尽管一向行事谨慎,这时却显示出远见和胆量,他决定在莱玛石油上投下一大笔赌注。这遭到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钱进行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两年的风险。”他答应拿出300万元———相当于1996年的4700万元,“两年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的话,由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元买下莱玛的油田,还铺设了输油管道。那时这种“臭鼬石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把这些石油库存起来。到1888年存量达到4000万桶以上。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中没有单纯依靠化学家们,他还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做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终于,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铜去硫法在处理莱玛原油上取得成功,生产出了可供上市的煤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产。洛克菲勒恢复了活力,开始进行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州30万英亩的土地,从此成了该行业中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了镀金时代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众人批评的焦点。1888年美国大选时,反对各种托拉斯———包括石油、威士忌酒、糖业以及几十种其他行业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在许多地方爆发,迫使竞选两党在施政纲领中都严厉地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场越来越强的批评声中,洛克菲勒再次受到了的严格审查。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才领会到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有多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人员来到百老汇26号公司办公地,被告知洛克菲勒出城去了。他来到第54西大街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里,但不见客。为了防备这位大人物一大早溜掉,这位送达员在洛克菲勒家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他第二天天刚亮按响门铃时,却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导洛克菲勒如何对付纽约参议院的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同他打过招呼后,便歪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的样子。乔特试图就公司事务询问他的意见,洛克菲勒却滴水不露,这使乔特十分灰心。

1888年2月的一个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身穿外套,头戴礼帽,在乔特的陪伴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坐满了人的法庭上。乔特很快就发现他根本不必为其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于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还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有点思维混乱,像是迷失在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迷宫里。向洛克菲勒提问的是该委员会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平静,使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起草的托拉斯协议,公开了八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透露了公司当时拥有的700位股东。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列出了属于托拉斯的41家公司———其中有许多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这层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家与其竞争的炼油厂的名单,同时还述说了他与俄罗斯石油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动人故事。

但是,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如何出色,该委员会的报告还是称标准石油是“本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是原始的托拉斯”。洛克菲勒不得不大量捐钱,但他捐钱的速度总是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他创立了芝加哥大学,并以此最终确定了今后作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

但他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校长威廉·雷尼·哈珀终于说服他出席18年7月举行的建校五周年庆祝活动。这位赞助人表示不发表演讲,只想轻松地在校园里偷偷地欣赏一两个小时。这天,三千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进校园里,只有一个人身穿普通礼服,头戴丝质礼帽,走路时还像儿时一样,眼睛盯着地上。他走上台时,大家的双眼注视着这位深居简出的美国人物。第二天上午,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装参观了校园。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田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地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自驾游有些什么乐趣呢?求大神帮助

欢迎到奥利户外网交流!

-终身难忘的“就业日”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他们这个家族是十八世纪从德国举家移民到美国的。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药贩子,这使他们家庭一次次搬迁,日子过得很不安定。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俄亥俄州一个草原小镇,第二年,15岁的约翰进了中心高中,同学们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里这样署名)。约翰是一个超群的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头是道。他有个密友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国会参议员兼共和党领袖;另一个朋友叫达尔文·琼斯,他们成了少年时代的三剑客。

约翰·D迷恋上了音乐,他甚至一度想当音乐家。当时他与父亲有个特殊的约定:借给父亲一小笔,但要收取利息。尽管这点钱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可是对生意上的事,他从来就不感情用事。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开始面对艰难时世,他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当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为三万。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人记账,便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喜出望外的洛克菲勒一步一跳走了出去。此后,一直到了老年,他仍记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午饭后他见到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是克利夫兰铁矿开公司的创办人,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洛克菲勒埋头于散发着霉味的账本里。他每天天刚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的是昏暗的鲸油灯。他说过:“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接过这项工作后仔细核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有一次,在隔壁办公的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管道铺设费账单,请他去付一下。他从中发现了几分钱的差错,洛克菲勒对这种大大咧咧的态度感到十分震惊。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房租,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南北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却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年年底,休伊特给了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头三个月的工钱,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之后休伊特宣布,这位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升到每月25美元,即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受一笔笔账目支配的。他发现数字十分简洁、可心,便把公司里的业务准则应用到个人的精打细算上。1855年9月开始上班时,他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称其为账本甲,在上面详细地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甲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五十多年后,当他拿出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时,睹物生情,几乎是老泪纵横。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甲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20岁时,捐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被提升为主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充满自信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数量尽管不大,但每次都有赚头。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提议他和自己成立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合伙商号,最初各投资2000元。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从父亲那里借来1000块钱,加上自己的钱,同克拉克在临河大街32号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年方18岁便进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的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证明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转悠。但是每当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便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安德鲁斯转而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的路,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经营,自己只管炼油方面的事。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用那些残余物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用废弃物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为他们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把它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是赌徒和,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

-买下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探石油像是在摸彩: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多数石油生产商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下,都想尽快把井里的油抽干,而没想建立一个工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首次宾州之行使他觉得,探油的结果实在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似乎既保险又有条理。没过多久,他进而建立了这样的信念: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十分钟情于账本,这使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隐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因为我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洛克菲勒看得出来,克拉克缺少胆略,欠了银行的钱便担心得要死,觉得这个冒失的年轻人会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孤注一掷,所以恼怒不已。1865年1月,在一个名叫皮特霍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油田,并很快魔术般地出现了城市。这成了洛克菲勒同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请克拉克再签一张借据,克拉克朝他发火道:“为了发展这个石油业务,我们一直在借钱,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企图吓住洛克菲勒,便威胁说要散伙;而洛克菲勒这时已决意摆脱克拉克和代理贸易业,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自己合作。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拍卖底价是500元,但很快涨到5万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元,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拍卖会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万元钱一并交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抓了一个头彩: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洛克菲勒同当年高中的同学,24岁的劳拉于1864年9月8日举行了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资金,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账本乙内的“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一向怀念这段时光,并且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埸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田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地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面临两难抉择

自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人们总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坚实。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也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自己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心惶惶的高级经理会上,有人甚至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业,转入一种更为稳定的行当。洛克菲勒听完这悲观失望的发言后,站起身仰天祷告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深信石油埋在地下应自有其道理。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莱玛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地钻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岁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那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那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1886年7月请来一位叫赫尔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学家,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那交界处大片土地全都买下来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洛克菲勒尽管一向行事谨慎,这时却显示出远见和胆量,他决定在莱玛石油上投下一大笔赌注。这遭到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钱进行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两年的风险。”他答应拿出300万元———相当于1996年的4700万元,“两年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的话,由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元买下莱玛的油田,还铺设了输油管道。那时这种“臭鼬石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把这些石油库存起来。到1888年存量达到4000万桶以上。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中没有单纯依靠化学家们,他还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做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终于,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铜去硫法在处理莱玛原油上取得成功,生产出了可供上市的煤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产。洛克菲勒恢复了活力,开始进行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州30万英亩的土地,从此成了该行业中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了镀金时代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众人批评的焦点。1888年美国大选时,反对各种托拉斯———包括石油、威士忌酒、糖业以及几十种其他行业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在许多地方爆发,迫使竞选两党在施政纲领中都严厉地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场越来越强的批评声中,洛克菲勒再次受到了的严格审查。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才领会到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有多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人员来到百老汇26号公司办公地,被告知洛克菲勒出城去了。他来到第54西大街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里,但不见客。为了防备这位大人物一大早溜掉,这位送达员在洛克菲勒家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他第二天天刚亮按响门铃时,却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导洛克菲勒如何对付纽约参议院的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同他打过招呼后,便歪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的样子。乔特试图就公司事务询问他的意见,洛克菲勒却滴水不露,这使乔特十分灰心。

1888年2月的一个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身穿外套,头戴礼帽,在乔特的陪伴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坐满了人的法庭上。乔特很快就发现他根本不必为其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于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还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有点思维混乱,像是迷失在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迷宫里。向洛克菲勒提问的是该委员会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平静,使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起草的托拉斯协议,公开了八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透露了公司当时拥有的700位股东。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列出了属于托拉斯的41家公司———其中有许多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这层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家与其竞争的炼油厂的名单,同时还述说了他与俄罗斯石油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动人故事。

但是,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如何出色,该委员会的报告还是称标准石油是“本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是原始的托拉斯”。洛克菲勒不得不大量捐钱,但他捐钱的速度总是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他创立了芝加哥大学,并以此最终确定了今后作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

但他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校长威廉·雷尼·哈珀终于说服他出席18年7月举行的建校五周年庆祝活动。这位赞助人表示不发表演讲,只想轻松地在校园里偷偷地欣赏一两个小时。这天,三千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进校园里,只有一个人身穿普通礼服,头戴丝质礼帽,走路时还像儿时一样,眼睛盯着地上。他走上台时,大家的双眼注视着这位深居简出的美国人物。第二天上午,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装参观了校园。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

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龙船节的传说

CD里大声地播着音乐,嘴里哼着各种风格的曲调,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路边风景或是抻抻腿、伸伸腰以解旅途之疲惫。这种想唱就唱、想停就停的恣意也只有自驾旅行中才能体会得到。相比旅行团,自驾游的费用也许可以高出两三倍,但换来的是无比的自在,其中的乐趣随之被无限放大。 想停就停 开车自助游当然是件刺激的事情。一路上可以随处欣赏路边的风景,如果想停下来了,也不用去在意旁人的眼光,打着灯把车靠在路边就是了。要是反感了高速路的空洞与乏味,可以选择国道甚至是乡间小路。傍晚,在月亮的陪伴下,打着大灯,行驶在山间小路上,听着发动机的嗡嗡声,看着两侧时密时疏的村庄,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偶尔泥泞的道路让车子变得缓慢而摇晃……在黑漆漆的夜里,对于一个异乡人绝对是种挑战,同时也有着探险的刺激感。 想吃就吃 一路走来一路吃应该是旅途愉快的一种表现。江浙好像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小吃,无论是在路边摊看到了,还是在饭馆里注意到,都忍不住想尝它一尝。朱家角的扎肉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浓浓的酱汁里泡着一块块用粽叶扎好的肉,虽然看起来很油腻,但是一口下去,肉香嫩、汁香甜,让整个味蕾都感觉浸到了幸福里。在同里,到处都在卖一种名为“袜底酥”的小薄饼,听说是同里的特色。小小的饼只要4毛钱,大概有一两厘米厚,酥、脆、香而且不干,即使吃上两三个也不会发腻。而在西塘,最喜欢的便是那馄饨老鸭煲了,这是西塘的一道土菜,据说是烧窑工发明的。老鸭煲趁热吃最好,鸭汤很是鲜美,而且煲了很长时间的汤又特别有营养。另外,西塘水边有一家“三味酒楼”,这里的臭豆腐特别受欢迎。外焦里嫩、臭中带香、香中有臭,配上甜面酱和辣椒汁的咸辣,真的是回味无穷。 想玩就玩 推荐一:西塘 与同里相比,西塘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镇子,但却是一处会让人忘记时间的地方。这里的廊棚和是造就其名气的重要元素。临河近千米的街道被古旧的廊棚遮住了大部分,顶上悬挂的在微风中摇摆,配合着水中悠然自得的摇橹船,无论是在沥沥小雨中还是晴空下,都能感受到一份惬意。临河人家也常常在河边摆起桌椅,做着自家的小买卖,热情而周到。往来的游客时常坐下来小酌畅谈,彼此之间也早已经模糊了地域、身份的界限……另外,虽然是古镇,但是在西塘可以玩的很晚。即使是十一点多,还有店铺开门纳客,而且早有名气的陈家老宅也经营着酒吧,“明清食代”饭馆后的那条小巷里也有一个新开的酒吧,感觉都很不错。 提醒:西塘其实还是一个相对人少的旅游景点,因为不是很大,所以旅行团一般都会在上午或者下午到访。自由行的游客到西塘的最佳时间为傍晚四五点钟,安顿好住宿后就可以尽情游览了。毕竟西塘最美的时候是在傍晚,点亮的、波光嶙嶙的水面、不绝于耳的丝竹声、吱呀作响的摇橹船、店家的招呼声、游客的欢笑声等等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绝对有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 推荐二:千岛湖 千岛湖是一个自然风光很美的地方,素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称。千岛湖的水特别清亮,风起的时候湖水拍打着岸边,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让人不知不觉有种身处海边的感觉。坐在悠闲的大游船上或者刺激的快艇上,望着层层叠叠、若隐若现、大大小小的岛屿,绝对放松而惬意。千岛湖上的岛屿都不是很高,爬起来也非常轻松,即使不想走路,也有滑杆让你体验挑夫那矫健的身姿和快捷的步伐。 提醒:千岛湖离城区较远,所以如果要玩得彻底,需要提早开车出行。千岛湖景区六点就开始营业了,而且上午下午分别为AB两条线路游览,这是不可选择的。售票处有两种票,游艇票50元/张,游船票45元/张;游艇可以随时出发、速度快,大游船船满走人、不待客,速度相对慢些,所以一定要看好相应的售票窗口。另外,去往景区的路上会有很多立有“售票处”标牌的小摊,比较乱,最好不要购买。 旅游贴士 距离 开车从北京到江浙也是一段不近的距离。如果开到无锡,1100多公里的距离大抵要开11个小时,凌晨五点从北京出发,傍晚时分便可到达。因为江浙地区的各个城市相距都不远,最远的也就相差100多公里,近的则只有几十公里。如果选择高速路或者快速路的话,开车1个多小时也就到了。以无锡到苏州为例,几十公里的距离只用了20分钟的车程;而从苏州到同里,在顺畅的国道上也只需40分钟车程。 费用 自驾游前一定要盘算好身上的银子,无论是汽油费、过路费、住宿费、饭费还是景点的门票,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 1、汽油费 以一辆2.5排量、百公里油耗大致在12升油、需要加号油的轿车为例,7天的行程中一共加了10次油,8次号油和两次93号油,共花费1495元。其中各个地区的油价会有略微不同,相差几分钱。 2、过路费 去程:大羊坊收费站出发经过天津外环,走京沪高速,路过5个收费站,共缴费500元 行程: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的费用,共400元 返程:同样走京沪高速,花费425元 总计1325元 3、住宿费 7天的住宿,除了西塘的新新宾馆,其他酒店全部为4星级以上,总体花费2670元。其中有的酒店不提供早餐,所以还需另付38元至68元每位不等的早餐费,或者选择到外面吃早餐。 4、餐费 在外地想要吃好或者去名餐馆吃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去苏州的得月楼两个人吃300元,无锡的哈哈大酒店花去155元等等。按照这种吃法,一路算下来餐费大概1000多元。

请问“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在哪里下载?

导读: 龙船节是盛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诸省水乡地区的群众性节日。那么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龙船节意味什么?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现在,大家随我一起走进龙船节,去了解下龙船节意味什么喝龙船节的传说吧。

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风俗”:“重安江由秉入清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控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是日男女极其粉饰,女人富者盛装锦衣,项圈、大耳环,与男子好看者答话,唱歌酬和,已而同语,语至深处,即由此定婚,甚至有时背去者”。清(同治)徐家翰《苗疆闻见录》:“(苗人)好斗龙舟,风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7月相关阅读推荐》》

荐: 2015年7月放安排时间表

荐: 2015年7月份节日大全

荐: 2015年7月黄道吉日一览表

龙船节是什么时候?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

龙船节意味什么?

龙舟竞渡是苗族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从该项活动的观赏价值来看,它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朴的信仰,同时,追叙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当时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历进的精神。

龙船节的习俗

竞渡前,乡亲们要给各龙船赠送礼品——鸡、鸭、鹅、猪。有的把礼品放在船上,有的挂在船头。

时到中午,三声号炮一响,数十只披红挂彩的龙船在吆喝声中破浪前进。锣鼓声、鞭炮声、呼啸助威声此起彼伏,把整个节日推向高潮。胜利者最后可得一面锦旗。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炮。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船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斗牛、斗雀、吹笙、青年男女对歌、游方、踩鼓等民俗活动,一直进行到深夜,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2019-11-23

-终身难忘的“就业日”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他们这个家族是十八世纪从德国举家移民到美国的。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药贩子,这使他们家庭一次次搬迁,日子过得很不安定。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俄亥俄州一个草原小镇,第二年,15岁的约翰进了中心高中,同学们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里这样署名)。约翰是一个超群的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头是道。他有个密友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国会参议员兼共和党领袖;另一个朋友叫达尔文·琼斯,他们成了少年时代的三剑客。

约翰·D迷恋上了音乐,他甚至一度想当音乐家。当时他与父亲有个特殊的约定:借给父亲一小笔,但要收取利息。尽管这点钱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可是对生意上的事,他从来就不感情用事。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开始面对艰难时世,他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当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为三万。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人记账,便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喜出望外的洛克菲勒一步一跳走了出去。此后,一直到了老年,他仍记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午饭后他见到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是克利夫兰铁矿开公司的创办人,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洛克菲勒埋头于散发着霉味的账本里。他每天天刚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的是昏暗的鲸油灯。他说过:“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接过这项工作后仔细核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有一次,在隔壁办公的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管道铺设费账单,请他去付一下。他从中发现了几分钱的差错,洛克菲勒对这种大大咧咧的态度感到十分震惊。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房租,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南北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却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年年底,休伊特给了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头三个月的工钱,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之后休伊特宣布,这位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升到每月25美元,即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受一笔笔账目支配的。他发现数字十分简洁、可心,便把公司里的业务准则应用到个人的精打细算上。1855年9月开始上班时,他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称其为账本甲,在上面详细地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甲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五十多年后,当他拿出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时,睹物生情,几乎是老泪纵横。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甲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20岁时,捐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被提升为主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充满自信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数量尽管不大,但每次都有赚头。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提议他和自己成立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合伙商号,最初各投资2000元。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从父亲那里借来1000块钱,加上自己的钱,同克拉克在临河大街32号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年方18岁便进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的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证明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转悠。但是每当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便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安德鲁斯转而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的路,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经营,自己只管炼油方面的事。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用那些残余物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用废弃物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为他们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把它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是赌徒和,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

-买下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探石油像是在摸彩: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多数石油生产商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下,都想尽快把井里的油抽干,而没想建立一个工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首次宾州之行使他觉得,探油的结果实在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似乎既保险又有条理。没过多久,他进而建立了这样的信念: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十分钟情于账本,这使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隐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因为我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洛克菲勒看得出来,克拉克缺少胆略,欠了银行的钱便担心得要死,觉得这个冒失的年轻人会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孤注一掷,所以恼怒不已。1865年1月,在一个名叫皮特霍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油田,并很快魔术般地出现了城市。这成了洛克菲勒同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请克拉克再签一张借据,克拉克朝他发火道:“为了发展这个石油业务,我们一直在借钱,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企图吓住洛克菲勒,便威胁说要散伙;而洛克菲勒这时已决意摆脱克拉克和代理贸易业,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自己合作。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拍卖底价是500元,但很快涨到5万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元,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拍卖会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万元钱一并交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抓了一个头彩: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洛克菲勒同当年高中的同学,24岁的劳拉于1864年9月8日举行了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资金,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账本乙内的“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一向怀念这段时光,并且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埸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田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地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面临两难抉择

自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人们总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坚实。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也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自己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心惶惶的高级经理会上,有人甚至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业,转入一种更为稳定的行当。洛克菲勒听完这悲观失望的发言后,站起身仰天祷告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深信石油埋在地下应自有其道理。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莱玛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地钻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岁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那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那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1886年7月请来一位叫赫尔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学家,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那交界处大片土地全都买下来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洛克菲勒尽管一向行事谨慎,这时却显示出远见和胆量,他决定在莱玛石油上投下一大笔赌注。这遭到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钱进行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两年的风险。”他答应拿出300万元———相当于1996年的4700万元,“两年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的话,由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元买下莱玛的油田,还铺设了输油管道。那时这种“臭鼬石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把这些石油库存起来。到1888年存量达到4000万桶以上。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中没有单纯依靠化学家们,他还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做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终于,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铜去硫法在处理莱玛原油上取得成功,生产出了可供上市的煤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产。洛克菲勒恢复了活力,开始进行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州30万英亩的土地,从此成了该行业中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了镀金时代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众人批评的焦点。1888年美国大选时,反对各种托拉斯———包括石油、威士忌酒、糖业以及几十种其他行业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在许多地方爆发,迫使竞选两党在施政纲领中都严厉地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场越来越强的批评声中,洛克菲勒再次受到了的严格审查。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才领会到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有多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人员来到百老汇26号公司办公地,被告知洛克菲勒出城去了。他来到第54西大街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里,但不见客。为了防备这位大人物一大早溜掉,这位送达员在洛克菲勒家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他第二天天刚亮按响门铃时,却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导洛克菲勒如何对付纽约参议院的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同他打过招呼后,便歪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的样子。乔特试图就公司事务询问他的意见,洛克菲勒却滴水不露,这使乔特十分灰心。

1888年2月的一个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身穿外套,头戴礼帽,在乔特的陪伴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坐满了人的法庭上。乔特很快就发现他根本不必为其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于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还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有点思维混乱,像是迷失在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迷宫里。向洛克菲勒提问的是该委员会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平静,使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起草的托拉斯协议,公开了八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透露了公司当时拥有的700位股东。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列出了属于托拉斯的41家公司———其中有许多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这层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家与其竞争的炼油厂的名单,同时还述说了他与俄罗斯石油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动人故事。

但是,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如何出色,该委员会的报告还是称标准石油是“本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是原始的托拉斯”。洛克菲勒不得不大量捐钱,但他捐钱的速度总是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他创立了芝加哥大学,并以此最终确定了今后作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

但他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校长威廉·雷尼·哈珀终于说服他出席18年7月举行的建校五周年庆祝活动。这位赞助人表示不发表演讲,只想轻松地在校园里偷偷地欣赏一两个小时。这天,三千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进校园里,只有一个人身穿普通礼服,头戴丝质礼帽,走路时还像儿时一样,眼睛盯着地上。他走上台时,大家的双眼注视着这位深居简出的美国人物。第二天上午,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装参观了校园。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

世界上最出名的商人?

1、一层稀薄的像纱一样的乳白色的气流,在麦梢轻轻荡漾着。

2、灰色的浓雾弥漫了大地,好像在掩蔽着自然界所起的变化的神秘一样。

3、树林披上一层薄雾,好似漂浮起来一般

4、又一阵雾来,又是全山孤清。明亮的水帘,飞溅的瀑群,渐渐隐没了,朦胧的黛色后面是一片高挂的水响。衣衫上沾染了几点雾珠,峰头老衲的钟声时浑时越。仰望九华,除了留梦,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把这份胜情揽在怀里,于云端挥手,指间尽是朵朵清凉的雾花。

5、庐山的雾。有时如袅袅的轻烟。有时如万顷波涛卷来,有时轻盈如羽衣,有时沉凝如灰铅

6、动荡的雾霭,仿佛融雪的春潮,袅袅升入天空,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

7、这天早上,爸爸送我去上学。一出门,迎面扑来一股清冷潮湿的空气。啊,下雾了。

8、清早起来雾很大,苍穹像比一层厚厚的纱包裹着,米以外的物体朦朦胧胧,看上去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由于雾太大了,汽车只好在公路上象蜗牛一样慢慢爬行。

9、动荡的雾霭,沉重地卷到那里渡到那里,在暗沉沉的田野里奔腾而过,仿佛融雪的春潮,或者袅袅升入天空,稀薄蔚蓝作螺旋状,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

10、人说,看雾即如读诗,雾不仅仅给我的情绪涂上了一层色彩,又让我品读着这首意境高远,含蓄深厚的小诗。我也曾多次穿梭于我的人生之雾中,也曾迷了方向,而困顿迷惘。

11、那雾如冉冉欢起的袅袅轻纱,飘逸曼妙

12、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虽然不真实,但感到很美,情绪很舒服。也许雾能够考验我们的感情。当我们眼睛对面前的事物决定失误时,心灵的眼睛务必要清醒。

13、起风了,那相对平静的雾海滚动起来,雾浪一个又一个地慢速翻滚着,犹如慢镜头中大海的汹涛。那雄狮骆驼孔雀老虎,被风打散,卷着漩儿,打着传儿,依依恋恋地飘起来,飘起来。

14、灰色的浓雾弥漫了大地,好像在掩蔽着自然界所起的变化的神秘一样

15、雾像个顽皮的精灵,在施展魔术,挥动着那块奇幻的纱幕来迷惑人。

16、平原的远村.有一缕轻纱似的雾,但这雾气是透明的,像是流荡水银

17、雾很飘渺。在雾中找到方向的才是世上的强者。在道路上奋勇前进的才是勇者。人生犹如在大海中奋勇搏击。冲出心灵的绳索,就会到达生机勃勃的彼岸。

18、记忆中家乡的晨雾,像是天地间轻柔的仙子.它用朴素的白衣轻裹又如同梦娜丽纱那美丽的微笑般,若隐若现似幻似真.她笑迎早起的每一个人,亲吻每一寸沾带露珠的泥土润物无声。摘自:短美文

19、清晨的雾,感觉近在咫尺,总让我有一种伸手触摸一把的冲动.如真这么做了,却又只是徒劳.人行走在雾色当中,远外朦胧得看不着方向.天,灰沉沉的,似与地之间更为之亲密无间起来.

20、夜雾慢慢淡了,颜色变白,像是流动着的透明体。

21、茫茫的大雾如烟如涛.浩荡似水,将群峰岩石履盖得严严实实。宛如新娘的头巾。

22、雾在江面上如同挂起了一层纯自的罩纱,夜航的小船挂着红灯,时隐时现,好像是失眠者勉强睁开的眼睛

23、雾像个顽皮的精灵,在施展魔术,挥动着那块奇幻的纱幕来迷惑人。

24、一阵一阵迷雾的巨浪像羊毛团般沉重地涌来,把太阳遮着。

25、重重浓雾,像雪堆似的从一个个山头崩落,像瀑布似的从两峰间的凹部翻滚下来表达爱的句子

26、山顶的一团灰雾,在落日的余辉照耀之下,像一顶灿烂的似地放射着异彩

27、隔断了众人与我的是漫天的雾。任是高屋崇楼,如水的车辆,拥挤的行人;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自我行走时摇荡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28、大雾漫天,遮天蔽日,分不清东南西北,辩不明四面八方,顷刻感受到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我

29、雾在江面上如同挂起了一层纯自的罩纱,夜航的小船挂着红灯,时隐时现,好像是失眠者勉强睁开的眼睛。

30、每一次薄雾的日子,便是我憧憬和希冀的日子,在雾中我的情绪总是忐忑不安而充满了好奇。

31、动荡的雾霭,仿佛融雪的春潮,袅袅升入天空,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

32、粘湿而冷酷的寒雾缓缓飘来,翻滚起伏,互相追逐,好像险恶的海面上的波涛。

33、浓浓的雾扯起它宽大的白袍子把一架大山全给罩了起来。

34、河道的远方,蒙蒙的雾气,荡漾着一抹幽蓝。

35、到处漫着一层湿雾。粘粘渍,不大干净。

36、一阵一阵迷雾的巨浪像羊毛团般沉重地涌来,把太阳遮着。

37、天随渐渐白了起来,雾也更为浓郁了.大团厚实的白色和着雾气腾升着,迷漫了整个路面.眼光只能锁定在数步之外,已难知前方之物.起雾的晨曦空气格外清鲜,我和妹妹深深浅浅地呼吸着这田野的氧气.

38、看着这么美丽的景象,我开始怀疑起我的眼睛来。这是雾?简直就似1条流淌在山间的嘛;分明就是一个温情的女子,依偎着她的山大哥;显然似一个婀娜的舞者,尽情地发挥她的多才多艺。她挥舞着她的飘带,慢慢地向山顶舞来。

39、近了,我能闻到她的清香了;近了,我能听到她的呼吸了;近了,我能感觉到她沁人心脾的拥抱了。我陶醉了!似乎我随她一齐向更高的地方飘去,去迎接温暖的阳光。

40、平原的远村.有一缕轻纱似的雾,但这雾气是透明的,像是流荡水银。

41、高原处处飘起白色的朝雾,犹如有生命的物体,正在以它奇特的流动方式,贴着地面在扩展开去

42、山峰屋字篱笆和草垛都蒙在一望无涯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绡里,显得飘渺神秘而绮丽

43、云雾,像鹅绒般轻轻地飘流着

44、雾好像一座模糊的户外着的庞大的绝壁.又像一道从海里升起的高墙。

45、又厚又重的雪雾.白茫茫的,天连着地,地连着天,什么都看不见。

46、雾是一种期盼,是一种顾盼,它积蓄着喜悦,积蓄着激动,更积蓄着期望。

47、一股雾气在顿河上空腾起.移动着,顺着白石灰岩山峰的斜坡展开去.像条灰色的没有脑袋的青蛇一样钻进了悬崖里。

48、雾不仅仅美化了环境,美化了人们的感觉,还启边着人们的想像。

49、雾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好象都被迷迷蒙蒙的雾笼罩着,分不清天和地的界限,看不清道路树木和人影。往日竖立在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此刻只能看见楼房的阴影,时而清晰,时而朦胧,仿佛转眼之间,高楼奇迹般地消失了一样。远处树林之间的雾,时而聚合,构成一片白色的雾海;时而散开,像一朵朵在空中开的雾花。这浓浓的大雾,夹带着水气,把一颗颗水银珠,轻轻地戴在人们头发上,让人有一种潮湿的感觉。微风吹拂,那雾推着雾,一忽移动,一忽停滞,一忽凝聚,一忽散开

50、清晨,浓雾弥漫。依照医生的嘱咐,我在湖滨悠闲地散步。耳边只闻鸟鸣,百啭千声,都看不见它们玲珑身影。一团团微带寒意的浓雾不时扑在脸上,掠过身旁。平日那装着耀眼的高压水银灯泡的路灯,这天显得那么暗淡无力,在翻腾缭绕的雾气中闪烁迷离。我仿佛正走进一个童话世界。

51、雾海茫茫,群山似浮动着的岛屿,太阳好像雾海中的航标灯。

52、白色的奶气似的雾露封合起来,湿冷腻滞地在水面弥漫

53、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个极厚而又极宽大的窗帘。我的视线全被雾挡住了,好象在空间里就只有眼前这么大。我们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窗,在人们的身边脚下缭绕。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

54、雾逐渐浓厚,遮掩了天.遮掩了远处的海平线,甚至连船都给遮掩了,什么都隐没在白茫茫的雾里。

55、雾与云的结合能够说是苍天赐给我们最美丽的景致。山的尖端,云雾缭绕,山好似已经冲进了云霄之中,这景致,比画更有灵气,比诗更具诗意,看上去是迷茫的,近一点,有清晰了,我们置身其中,连空气都被雾感染了大半,在呼吸的顷刻,你会充分地感觉到――雾的气味比花更浓,更馥郁,更自然。

56、雾蕴藏着一种奇迹,云开日出便能绽放出出奇不意的惊喜。

57、我信步徘徊于晨雾中,欣赏着雾的变幻莫测,心上便涌上一种舒适感,一种享受,一种极其朦胧而又优雅的享受,我不敢深呼吸,害怕打扰了这份独特的静。

58、村庄被雾霭弥漫着,好像是浸沉在水里。

59、清晨,浓雾弥漫,它微带寒意,翻腾缭绕

60、清晨当整座城市都躲藏了起来时,我才发现现这精灵来的悄无声息。氤氲的雾渴似一层乳白色的轻纱,神秘,朦胧而迷离。一种阳生和现实离你远去的感觉油然而起,这肃穆与恍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一种仙境,那是一种即可触摸又可想象的境界。

61、太阳升起了,雾色不再灰暗,转而发红。发蓝,红蓝相接的地方是粘稠的紫色。

62、出门时,大雾渐渐浓起,似乳汁样,笼着万物,朦朦胧胧。迎面驶来一辆车,走过一位挑担的菜贩,他们从何处来,又向何方去?街上的一切都神秘着,一切都放缓了步子,缥缥缈缈,钻雾而来,隐雾而去,似一方仙境乐土!

63、我轻踏在沾满了露珠的田间小径上,大雾轻吻着我的脸颊我的头发,带来了几许清爽与些许清凉,丝丝透过单薄的衣服渗入肌肤,钻入我的心底,有如一缕清泉轻轻淌过.

64、夜雾慢慢淡了,颜色变白,像是流动着的透明体。

65、黄昏的雾气,在枯瘦的白杨中闻浮过.仿佛细纱挂在树枝,却比细纱还要自,还要透明

66、山顶的一团灰雾,在落日的余辉照耀之下,像一顶灿烂的似地放射着异彩。

67、一切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此刻浓雾的上方。

68、不一会儿,大雾把我们团团裹住,我们大雾中摸下山来。回头望去:那雾还没有散尽,山峦迭翠,莽莽苍苍,雾霭好像给它们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又如那皑皑白雪。真是:无山不飞云,无云不绕山。这次,我们虽没有见到日出,但却欣赏到了白云山雾海的壮丽多变,让我感叹于这大自然的有心。

69、悄无声息的晓雾,拉不开。扯不碎,一切景物都迷迷茫茫,似真似。

70、田野尽头,烟雾缭绕,如在梦中

71、大雾模糊了,通向前方的路和房屋.阻碍了我的视线.就连高大的树也很难一下看到树梢.大树立在雾中央,有点惹人幻想.抬眼望去,一切都变得那么温文尔雅.它就这样安安静静矗立大道两侧,享受着雾的恩泽享受着和风的吹拂.那未来得及凋谢的老叶上,蒙上了一层轻烟般的白雾,由底部轻起随风起落.置身在这样的深雾之中,就好似与世隔绝般安静,有几分诗人曾曰:“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美妙意境.

72、雾的美在于它以自我的神奇掩盖了景致的缺陷,掩盖了实物的不足。也许世界原本就不真实,不清晰吧。

73、一团奶似的云雾掠着青草漫过来。

74、太阳刚刚升起,临河的村庄上空笼罩着一层透明的水雾,像是把小村罩在玻璃里一样

75、白色的奶气似的雾露封合起来,湿冷腻滞地在水面弥漫。

76、雾笼罩了大地也包括天空的星星太阳月亮。以至整个系和宇宙。雾未散的时刻,我在观望,它在升腾蔓延至每个人的眼球,我正成为了它的第一个侵入者。正因我迷恋雾,我欣然发觉,雾是我心中的居所,它让我的思想与心灵不再飘摇。

77、晨雾像挂在空中的千万条待染的白纱,缓缓地摆动着,在朝阳下变幻奇异的色彩。

78、温暖的雾的最后的波浪时时展开,桌毡一样平铺着。

79、这种雾不是一片一片的。是整个的。除了你自我的身体,其余的全是雾。

80、那雾气好像从地壳中喷出,滔滔不绝从谷底升起。到半空便如海潮.一阵之后一阵扑向石林。

81、缥缈透明的自雾织成一笼巨大的自帐子,严严实实地罩下来。

82、庐山的雾。有时如袅袅的轻烟。有时如万顷波涛卷来,有时轻盈如羽衣,有时沉凝如灰铅。

83、太阳出来了,雾悄悄地退走了,我眼前豁然开朗起来。汽车加大马力,跑得更快了。我们呼吸着大雾沐浴过得空气,心理觉得十分凉爽。

84、乳白色的展雾,像纱幔一样轻轻飘敖。东方显出了朦胧的光亮

85、随着时刻的推移,雾渐渐淡了,像一层乳白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周围的事物也魔术般地出现,街道两旁的楼房又恢复了往日的雄姿,路旁的花草树木又重现了昔日的风。关于爱的名言

86、山顶上,笼罩着流动的像纱一样的,不知是云是烟是雾的淡淡的气流。

87、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88、雾,灰白色的。浓浓的雾,在校园中流淌着流过梧桐的时候,带走了最后的金黄;流过湖面的时候,遮掩了最后的荡漾;流过心窝的时候,掩盖了最后的清晰,带来了迷茫

89、又厚又重的雪雾.白茫茫的,天连着地,地连着天,什么都看不见。

90、河道的远方,蒙蒙的雾气,荡漾着一抹幽蓝

91、茫茫的大雾如烟如涛.浩荡似水,将群峰岩石履盖得严严实实。宛如新娘的头巾

92、缥缈透明的自雾织成一笼巨大的自帐子,严严实实地罩下来。

93、来到楼顶向山脚望去,果然有好大的雾!只见山顶清新明朗,山脚无影无踪。她在两山之间,沟壑之上。我也好象置身于云之上山之颠了。

94、山顶上,笼罩着流动的像纱一样的,不知是云是烟是雾的淡淡的气流

95、温暖的雾的最后的波浪时时展开,桌毡一样平铺着

96、浓浓的雾扯起它宽大的白袍子把一架大山全给罩了起来。

、一股雾气在顿河上空腾起.移动着,顺着白石灰岩山峰的斜坡展开去.像条灰色的没有脑袋的青蛇一样钻进了悬崖里

98、出门,细细的朦朦的湿气扑面,那脸上轻柔的绒毛似乎都不堪承载,盈盈笑倒。睫毛伴着轻柔的水珠,清凉的感觉润到心底。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美丽,披了满身的雾气匆匆行走,行走在雾气里。

99、雾海茫茫,群山似浮动着的岛屿,太阳好像雾海中的航标灯。

100、那雾气好像从地壳中喷出,滔滔不绝从谷底升起。到半空便如海潮.一阵之后一阵扑向石林

101、在雾中,真实隐去了,而真实的自我也在雾中变得飘忽,变得温柔了。

102、悄无声息的晓雾,拉不开。扯不碎,一切景物都迷迷茫茫,似真似。

103、茫茫大雾笼罩大地.似下着一场细到极致的温柔的雨

104、晨雾像挂在空中的千万条待染的白纱,缓缓地摆动着,在朝阳下变幻奇异的色彩。

105、一层稀薄的像纱一样的乳白色的气流,在麦梢轻轻荡漾着

106、太阳升起了,雾色不再灰暗,转而发红。发蓝,红蓝相接的地方是粘稠的紫色。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他们这个家族是十八世纪从德国举家移民到美国的。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药贩子,这使他们家庭一次次搬迁,日子过得很不安定。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俄亥俄州一个草原小镇,第二年,15岁的约翰进了中心高中,同学们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里这样署名)。约翰是一个超群的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头是道。他有个密友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国会参议员兼共和党领袖;另一个朋友叫达尔文·琼斯,他们成了少年时代的三剑客。

约翰·D迷恋上了音乐,他甚至一度想当音乐家。当时他与父亲有个特殊的约定:借给父亲一小笔,但要收取利息。尽管这点钱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可是对生意上的事,他从来就不感情用事。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开始面对艰难时世,他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当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为三万。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人记账,便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喜出望外的洛克菲勒一步一跳走了出去。此后,一直到了老年,他仍记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午饭后他见到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是克利夫兰铁矿开公司的创办人,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洛克菲勒埋头于散发着霉味的账本里。他每天天刚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的是昏暗的鲸油灯。他说过:“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接过这项工作后仔细核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有一次,在隔壁办公的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管道铺设费账单,请他去付一下。他从中发现了几分钱的差错,洛克菲勒对这种大大咧咧的态度感到十分震惊。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房租,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南北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却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年年底,休伊特给了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头三个月的工钱,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之后休伊特宣布,这位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升到每月25美元,即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受一笔笔账目支配的。他发现数字十分简洁、可心,便把公司里的业务准则应用到个人的精打细算上。1855年9月开始上班时,他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称其为账本甲,在上面详细地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甲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五十多年后,当他拿出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时,睹物生情,几乎是老泪纵横。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甲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20岁时,捐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被提升为主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充满自信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数量尽管不大,但每次都有赚头。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提议他和自己成立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合伙商号,最初各投资2000元。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从父亲那里借来1000块钱,加上自己的钱,同克拉克在临河大街32号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年方18岁便进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的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证明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转悠。但是每当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便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安德鲁斯转而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的路,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经营,自己只管炼油方面的事。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用那些残余物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用废弃物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为他们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把它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是赌徒和,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

-买下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探石油像是在摸彩: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多数石油生产商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下,都想尽快把井里的油抽干,而没想建立一个工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首次宾州之行使他觉得,探油的结果实在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似乎既保险又有条理。没过多久,他进而建立了这样的信念: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十分钟情于账本,这使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隐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因为我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洛克菲勒看得出来,克拉克缺少胆略,欠了银行的钱便担心得要死,觉得这个冒失的年轻人会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孤注一掷,所以恼怒不已。1865年1月,在一个名叫皮特霍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油田,并很快魔术般地出现了城市。这成了洛克菲勒同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请克拉克再签一张借据,克拉克朝他发火道:“为了发展这个石油业务,我们一直在借钱,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企图吓住洛克菲勒,便威胁说要散伙;而洛克菲勒这时已决意摆脱克拉克和代理贸易业,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自己合作。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拍卖底价是500元,但很快涨到5万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元,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拍卖会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万元钱一并交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抓了一个头彩: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洛克菲勒同当年高中的同学,24岁的劳拉于1864年9月8日举行了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资金,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账本乙内的“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一向怀念这段时光,并且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埸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田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地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面临两难抉择

自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人们总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坚实。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也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自己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心惶惶的高级经理会上,有人甚至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业,转入一种更为稳定的行当。洛克菲勒听完这悲观失望的发言后,站起身仰天祷告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深信石油埋在地下应自有其道理。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莱玛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地钻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岁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那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那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1886年7月请来一位叫赫尔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学家,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那交界处大片土地全都买下来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洛克菲勒尽管一向行事谨慎,这时却显示出远见和胆量,他决定在莱玛石油上投下一大笔赌注。这遭到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钱进行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两年的风险。”他答应拿出300万元———相当于1996年的4700万元,“两年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的话,由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元买下莱玛的油田,还铺设了输油管道。那时这种“臭鼬石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把这些石油库存起来。到1888年存量达到4000万桶以上。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中没有单纯依靠化学家们,他还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做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终于,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铜去硫法在处理莱玛原油上取得成功,生产出了可供上市的煤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产。洛克菲勒恢复了活力,开始进行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州30万英亩的土地,从此成了该行业中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了镀金时代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众人批评的焦点。1888年美国大选时,反对各种托拉斯———包括石油、威士忌酒、糖业以及几十种其他行业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在许多地方爆发,迫使竞选两党在施政纲领中都严厉地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场越来越强的批评声中,洛克菲勒再次受到了的严格审查。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才领会到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有多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人员来到百老汇26号公司办公地,被告知洛克菲勒出城去了。他来到第54西大街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里,但不见客。为了防备这位大人物一大早溜掉,这位送达员在洛克菲勒家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他第二天天刚亮按响门铃时,却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导洛克菲勒如何对付纽约参议院的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同他打过招呼后,便歪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的样子。乔特试图就公司事务询问他的意见,洛克菲勒却滴水不露,这使乔特十分灰心。

1888年2月的一个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身穿外套,头戴礼帽,在乔特的陪伴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坐满了人的法庭上。乔特很快就发现他根本不必为其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于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还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有点思维混乱,像是迷失在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迷宫里。向洛克菲勒提问的是该委员会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平静,使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起草的托拉斯协议,公开了八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透露了公司当时拥有的700位股东。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列出了属于托拉斯的41家公司———其中有许多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这层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家与其竞争的炼油厂的名单,同时还述说了他与俄罗斯石油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动人故事。

但是,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如何出色,该委员会的报告还是称标准石油是“本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是原始的托拉斯”。洛克菲勒不得不大量捐钱,但他捐钱的速度总是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他创立了芝加哥大学,并以此最终确定了今后作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

但他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校长威廉·雷尼·哈珀终于说服他出席18年7月举行的建校五周年庆祝活动。这位赞助人表示不发表演讲,只想轻松地在校园里偷偷地欣赏一两个小时。这天,三千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进校园里,只有一个人身穿普通礼服,头戴丝质礼帽,走路时还像儿时一样,眼睛盯着地上。他走上台时,大家的双眼注视着这位深居简出的美国人物。第二天上午,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装参观了校园。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