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化学中,常见的那些具有俗称 俗名的物质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2.化学物质的学名与俗称

3.黄金矿的区分

4.沙子里面薄薄的金片是黄金吗?

5.一些科学知识

高纯度愚人金价格_愚人金多少钱一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穿戴金饰品的人越来越多了,购买时,人们总想买纯一点的,全纯的叫足金即真金。真金金光闪闪,沉甸甸,比重19.3(克/厘米3),不怕腐蚀,千百年后其色纹丝不变。真金虽然闪闪发光,但闪金光的不一定是真金,如愚人金和人造仿金(如氮化钛等。)愚人金是指能闪耀金**的黄铁矿(FeS2)或黄铜矿(CuFeS2)的矿石,它们常以迷人的姿色愚弄缺乏矿物知识的人而得其诨名。愚人金、仿金跟真金色泽无二,真难辨。但它们一碰到试金石,其“庐山真面目”便暴露无遗。看来,试金石倒的神秘,其实,它不过是自然界极普通的石头,色呈灰黑,状如鹅卵,通称辉绿石或石英岩其化学成份主要是SiO2,硬度较大,因久经风化逐成鹅卵状。检验时,只要把受试物在试金石上一划,便原形毕露:黄铁矿划出的条痕是黑色的:黄铜矿划出的条痕是墨绿色的;而真金呢?在试金石上留下的划痕,再出其“庐山真面”-金**。“金无足赤”。天然黄金尚且不尽绝对纯,更何况黄金稀贵,所以,不少金饰品都是在金里添加一些铜、银,把它做成合金。人们选购时,这就面临一个如何鉴定黄金统一统一纯度,确定其成色(含金量)的问题。凭借试金石的“火眼金睛”,不仅能分辨黄金的真伪;还能识破黄金的优劣(以“K”为单位,以24K…100%为优;18K…75%为次;12K…50%为劣)这是因为不同成色的金饰品,颜色稍有差别。人们事先按比例精制出不同含金量的标准金条,一一在试金石上划出确知含量的色痕,再拿待测的金饰物在同一试金石上划痕,两相比较,最后由经验丰富的行家判定成色。此法简单位易行,但有一定的误差,必须寻找更精确的方法,选用“目光更为敏锐”的仪器。

高中化学中,常见的那些具有俗称 俗名的物质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比黄金浅的含金有多种成分。可能是多种金属和金,也有可能是铂金,铂金比黄金颜色淡,比黄金贵,不如黄金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也有可能是18K的黄金,这种黄金是含金量75%,他里面有铜合金,也有银合金,这种18K的黄金颜色也很淡。

化学物质的学名与俗称

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碳酸钠 [4-19-8](Na2CO3),分子量105.99 。化学品的纯度多在99.5%以上(质量分数),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国际贸易中又名苏打或碱灰。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还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

2、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3、氧化铁:俗称铁红,铁锈。

氧化铁(ferric oxide),化学式Fe2O3。又称烧褐铁矿、烧赭土、铁丹、铁红、红粉、红(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等。,易溶于强酸,中强酸,外观为红棕色粉末。

其红棕色粉末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作为催化剂,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可用作炼铁原料。

4、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氧化钙(calcium oxid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CaO,俗名生石灰。物理性质是表面白色粉末,不纯者为灰白色,含有杂质时呈淡**或灰色,具有吸湿性。

5、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

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

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液体石灰乳是一种建筑材料。氢氧化钙是一种二元中强碱(氢氧化钙在中学阶段被认为是强碱,而实际上其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因此在大学教材中被认为是中强碱),具有碱的通性,对皮肤,织物有腐蚀作用。

黄金矿的区分

硫酸盐类:

1.皓矾: znso4.7h2o

2.钡餐,重晶石: baso4

3.绿矾,皂矾,青矾: feso4.7h2o

4.芒硝,朴硝,皮硝: na2so4.10h2o

5.明矾: kal(so4)2.12h2o

6.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7.胆矾、蓝矾:cuso4.5h2o

8.莫尔盐:(nh4)2so4.feso4.6h2o

二、矿石类:

1.莹石:caf2

2.光卤石: kcl.mgcl2.6h2o

3.黄铜矿: cufes2

4.矾土:al2o3.h2o、al2o3.3h2o和少量fe2o3 、sio2

5.磁铁矿石: fe3o4

6.赤铁矿石:fe2o3

7.褐铁矿石: 2fe2o3.3h2o

8.菱铁矿石:fe2co3

9.镁铁矿石:mg2sio4

10.苏口铁: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

11. 白口铁:碳以fec3形式存在

12.高岭石: al2(si2o5)(oh)4 或(al2o3.2sio2.2h2o)

13.正长石: kalsi3o8

14.石英:sio2

15.硼砂: na2b4o7.10h2o

16.脉石:sio2

17.刚玉(蓝宝石.红宝石): 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

18.黄铁矿(愚人金):fes2

19.炉甘石:znco3

20.智利硝石:nano3

21.滑石:3mgo.4sio2.h2o

22.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caco3

23.孔雀石:cuco3.cu(oh)2

24.白云石:mgco3.caco3

25.冰晶石:na3alf6

26.高岭土:al2o3.2sio2.2h2o

27.锡石:sno2

28.辉铜矿:cu2s

三、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3.天然气(沼气):ch4

4.液化石油气:c3h8,c4h10为主

5.焦炉气:ch4,co,h2,c2h4为主

6.裂解气:c2h4为主

7.爆鸣气:h2和o2

8.笑气:n2o

9.裂化气:c1~c4的烷烃、烯烃

10.电石气:c2h2(通常含h2s、ph3等)

四、有机类:

1.福马林(蚁醛): hcho

2.蚁酸:hcooh

3.尿素: (nh4cno)或 co(nh2)2

4.氯仿: ccl4

5.木精(工业酒精):ch3oh

6.甘油: ch2oh-choh- ch2oh

7.硬脂酸:c17h35cooh

8.软脂酸: c15h31cooh

9.油酸: c17h33oh

10.肥皂:c17h35coona

11.银氨溶液:[ag(nh3)2]+

12.乳酸:ch3-choh-cooh

13.葡萄糖:c6h12o6

14.蔗糖:c12h22o11

15.核糖:ch2oh-(choh)3cho

16.脱氧核糖:ch2oh-(choh)2ch2-ch3

17.淀粉: (c6h10o5)n

18.火棉,胶棉:主要成份都是[(c6h7o2)-(ono2)3]n 只是前者含n量高

19.尿素: co(nh2)2 nh4cno为氰酸铵.(互为同分异构体)

20.氯仿: chcl3

21.油酸: c17h33cooh

22.银氨溶液:[ag(nh3)2]oh

23.脱氧核糖:ch2oh-(choh)2ch2-cho

五、其他类:

1.白垩: caco3

2.石灰乳:ca(oh)2

3.熟石灰: 2caso4.h2o

4.足球烯: c60

5.铜绿:cu2(oh)2co3

6.纯碱(碱面): na2co3

7.王水: hcl,hno3 (3:1)

8.水玻璃(泡火碱) :na2sio3

9.小苏打:nahco3

10.苏打:na2co3

11.大苏打(海波):na2s2o3

12.盐卤:mgcl2.6h2o

13.雌黄:as2s3

14.雄黄:as4s4

15.朱砂:hgs

16.石棉:cao.3mgo.4sio2

17.砒霜:as2o3

18.泻盐:mgso4.7h2o

19.波尔多液:cuso4+ca(oh)2

20.钛:tio2

氯化钠;食盐 nacl氯化镁;盐卤 mgcl2*6h2o

碳酸钠;苏打.纯碱 na2co3

碳酸氢钠;小苏打 nahco3

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 naoh

氢氧化钾;苛性钾 koh

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h)2

高锰酸钾;灰锰氧 kmno4

氟化钙;萤石.氟石 caf2

二硫化亚铁;黄铁矿.硫铁矿 fes2

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 cuso4*5h2o

硫酸锌晶体;皓矾 znso4*7h2o

硫酸亚铁晶体;绿矾 feso4*7h2o

硫酸铝晶体;明矾 kal(so4)2*12h2o

硫酸钙晶体;(生)石膏 caso4*2h2o

硫酸钙晶体;熟石膏.烧石膏(caso4)2*h2o

硫酸钡晶体;重晶体 baso4

硫酸钠晶体;芒硝 naso4*10h2o

硫酸镁晶体;泻盐 mgso4*7h2o

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 na2s2o3

硝酸钾;智利硝石.火硝 kno3

硫酸钙和硫酸二氢钙;过磷酸钙(普钙) ca(h2po4)2和2caso4

磷酸二氢钙;重过磷酸钙.重钙 ca(h2po4)2

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 co和h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发生炉煤气 co和co2

二氧化碳(固体);干冰 co2

碳酸钙;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白垩 caco3

氧化钙;生石灰 cao

碳化钙;电石 cac2

碳化硅;金刚砂 sic

二氧化硅;石英.水晶 sio2

硅酸钠溶液;水玻璃.泡花碱 na2sio3

氧化铝;刚玉 al2o3

亚铁青化钾;黄血盐 k4<fe(cn)6>

铁氢化钾;赤血盐 k3<fe(cn)6>3

亚铁氢化钾;普鲁士蓝 k4fe(cn)6

碱式碳酸铜;铜绿 cu2(oh)2co3

漂; ca(clo)2和cacl2

王水; 浓hno3和浓hcl(1:3)

氧化砷;砒霜 as2o3

硫化砷:雄黄 as2s3

氯化汞;升汞 hgcl2

氯化亚汞;三仙丹 hgo

硫化汞;辰砂 hgs

沙子里面薄薄的金片是黄金吗?

自古以来黄金就等于尘世财富的象征。楼主可以去正规的贵金属饰品店购买。那里有详细介绍,小弟不才,希望楼主好运。

下面是COPY的。希望对你有用。

鉴别黄金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简单地介绍一些鉴别方法。但最好还是去金店!

(1)看颜色:黄金首饰纯度越高,色泽越深。在没有对金牌的情况下可按下列色泽确定大体成色(以青金为准则。所谓青金是黄金内只含白银成分);深赤**成色在95%以上,浅赤**90--95%,淡**为80--85%,青**65—70%,色青带白光只有50--60%,微黄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通常所说的七青、八黄、九赤可作参考。(2)掂重量:黄金的比重为19.32,重于银、铜、铅、锌、铝等金属。如同体积的黄金比白银重40%以上,比铜重1.2倍,比铝重6.1倍。黄金饰品托在手中应有沉坠之感,金饰品则觉轻飘。此法不适用于镶嵌宝石的黄金饰品。

(3)看硬度:纯金柔软、硬度低,用指甲能划出浅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黄金饰品比成色低的柔软,含铜越多越硬,折弯法也能试验硬度,纯金柔软,容易折弯,纯度越低,越不易折弯。

(4)听声音: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抛掷,会发出叭哒声,有声无韵也无弹力。的或成色低的黄金声音脆而无沉闷感,一般发出“当当”响声,而且声有余音,落地后跳动剧烈。

(5)用火烧:用火将要鉴别的饰品烧红(不要使饰啡刍?湫?,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如表面仍呈原来黄金色泽则是纯金;如颜色变暗或不同程度变黑,则不是纯金。一般成色越低,颜色越浓,全部变黑,说明是金饰品。

(6)看标记:国产黄金饰品都是按国际标准提纯配制成的,并打上戮记,如“24K”标明“足赤”或“足金”;18K金,标明“18K”字样,成色低于loK者,按规定就不能打K金印号了。目前社会上不法分子常用制牌号、仿制戳记,用稀金、亚金、甚至黄铜冒充真金,因而鉴别黄金饰品要根据样品进行综合判定来确定真和成色高低。

黄金饰品成色的准确鉴别常用方法有两种。

(1)试金石法:选择质地细腻的黑色试金石,用含金量不等的标准试金片(对金牌)在试金石上划出痕迹,再将所要鉴定的金饰样品在同一试金石上划痕,滴上浓硝酸去掉杂质,找出留在试金石上的痕迹与所划的试金片痕迹对比,找出与饰品样品一样的色度,对照样品金的标准度,即为所要测定金饰样品的准确含金量。

(2)化学法:又称试剂点试法。黄金不溶于单独的硝酸、硫酸和盐酸之中,而银、铜等成分均能与硝酸起化学反应而被溶解。取金饰样品。将硝酸点在某一部位,如是黄金则不会变色,如是银制品,则会生成氧化银而变黑;如是铜制品,生成二价铜盐而冒绿色泡沫。对含金量在95%以上的金饰品,用硝酸点试,表面变化很小。

一些科学知识

沙子里面薄薄的金片是黄金,不过纯度不高,而且量太少了。

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岩石被北风摧毁,金子从脉中分离出来,沿着水的沉淀物,自然沉淀在沙子中,沉积在河底或沙砾下面的含金层。沙金的特征是:颗粒的大小不同,大的如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

混合金特点

混合金意味着黄金不仅含有银,还含有铜、锌、铅、铁等金属。根据所含金属的种类和数量,小混金、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k金是指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黄金。

一般来说,K金的比例越高,颜色越绿,铜的比例大,颜色呈紫红色。根据早期解放时期中国每年K4.15%的标准计算K-GOD。

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

· 动物的构造

自然界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从肉眼看不到的原生物到庞然大物的蓝 鲸,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有的动物只有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全部生命活动,这种动物叫单细胞 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绝大多数动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再由器官组成系统,才能完成整 个动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与形态、结构相同的同伴组合在一起,担负着 共同的机能,就形成了组织。高等动物体(如人体)一般由四大组织构成, 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主要起保护、分 泌、吸收和排泄作用;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和提供营养等多种作用; 肌肉组织主要由收缩性很强的肌细胞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运动;神经组 织是组成脑、脊髓的基本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使动物各部 分的活动协调起来。

一种组织还需要与其他组织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一定的生命活动。不 同类型的组织联合起来,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可以相对独立地从事某种活动。

单独的器官仍然不能构成动物体,它们需要排列起来,完成相同的生 理活动,这样就形成了系统。动物的口、食道、胃、肠等器官以及各种消 化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消化系统,才能共同完成消化食物的工作。高 等动物体有许多系统,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等,这些系统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各自执行不同的生理机能,并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完成整个生命活动。

· 动物的体温

当你用手摸鸡或哺乳动物的身体时,会感到热乎乎的;可是摸到鱼类、 青蛙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身体时,却感到冷冰冰的。前一类动物的体 温因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称恒温动物或温血动物。后一类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 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叫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除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随 着外界生活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天,蛇的体温清晨是25℃,可是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却猛升到40℃。变温动物体内虽则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 机制,但有办法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在气温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它们 会把自己隐藏起来,以减少温度的影响。如昆虫、爬行动物等,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往往不大活动,要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热身体,才能恢复活力。 鱼类、两栖类动物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进行冬眠,以躲过寒冷环境的 影响。像海参、蜗牛等变温动物,总是通过夏眠来躲避高温环境的影响。

恒温动物的身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鸟类体温一般在37.0—44.6℃范 围内,哺乳类动物一般约为25—37℃,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恒温 动物体内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如发达的呼吸循环系统,厚厚的皮毛, 发达的汗腺等,而且每种动物又都有各自独特的保持恒定体温的巧妙方法。如生活在严寒南极的企鹅、海豹,有浓密而厚实的羽毛和厚厚的脂肪能抵 御严寒;生活在热带的大象却早、晚活动,中午“避暑”,通过皮肤辐射散热,也通过皮肤渗透水分和四只大脚掌与温度较低的地面接触来散发热 量,同时大象非常爱洗澡,用鼻子向身上喷水,巧妙降温。生活在热带的 猴子,会利用长长的尾巴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散热,冷天又能用它 的尾巴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人们常常看见在炎热的夏日狗伸着长舌喘 气,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只能通过长长的舌头散发体内热量。

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需要通过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所以 恒温动物的食量比冷血动物多。鸟类每天要吃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 才能保持恒温。重量相等的猪与大蟒蛇,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 物质的话,蛇只要一份就够了。

· 动物的血液

一般动物的血液都是红的,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铁 元素的血红蛋白,铁元素与其他化合物形成复合物呈现红色。但是,并非 所有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一些低等动物,如软体动物中的河蚌、田螺。 节肢动物中的对虾、沼虾等的血液中含血青素,血液是无色透明的,节肢 动物中的鲎的血液中含有铜元素,因此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些动物的血 液中都没有血红蛋白。

高等动物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微**的液体,血细胞 悬浮在血浆中 。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哺乳动物的凝 血细胞又叫血小板)。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执行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机能。血 红蛋白很容易和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它又很容易分解,当红细胞 随血液流到各组织中时,把各种营养物质,如氧气、蛋白质、糖、脂肪运 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把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送到 肺、肾、皮肤然后排出体外,使动物能及时地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血液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白细胞是防护卫士,能把外来微生物和 体内坏死组织吞噬分解掉,以保护机体。血小板参与血液的凝固,当动物 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在血小板参与下伤口很快凝固。

· 动物的耳朵

耳朵是听觉器官。动物都有听觉器官,但长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水母,又叫海蜇,能听到人听不到的次声波 。它的伞形边缘长着像 “耳朵”似的感受球,感受球里含有钙质的平衡小石。当风暴来临时,会产生一种次声波,水母靠这块小石早就听到了,于是赶紧逃之夭夭。

许多昆虫的“耳朵”生长的位置都很奇特。苍蝇的听觉器官长在翅膀 基部的后面;蝈蝈和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节上;而蝉的“耳朵” 却长在肚子下面 。昆虫中只有蟋蟀、蚱蜢、蝗虫、蝉和大部分蛾类才有 “鼓膜”那样的听觉器,可是它们并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腿上或身躯两侧。

鱼类有较好的听觉,也能利用声音来传递消息。鱼只有内耳,藏在头 骨里面。鱼的侧线也有“听觉”作用,是鱼类的特殊听觉器官。两栖类的青蛙,耳朵已经分化成鼓膜、中耳、内耳等,因此听觉较为灵敏。蛇的耳朵和鱼类相似,只有听骨和内耳,所以蛇不能听到空气传播的声音,只能 听到地面振动的声音,“打草惊蛇”就是这个道理。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耳廓,能各自接收通过空气、地面或水里等 传来的声波振动。蝙蝠、耳狐、土狼的耳廓很大,能够收听到极轻微的声 音。猫的耳朵也很灵敏,当它打盹时,总爱把耳朵贴在前肢下方的地面, 一旦有老鼠走动,它就会立即惊醒。空中飞行的蝙蝠,也是一种哺乳动物。 它在夜晚捕捉昆虫,不靠眼睛,而是靠一双能“看见”东西的耳朵。科学 家经过研究才明白: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看”东西的。然而大自然是奇 异的,尽管蝙蝠具有高超的辨声能力,但是有些昆虫,如夜蛾仍然能逃避 它的追捕。夜蛾依靠胸腹间的一种奇妙“耳朵”——鼓膜器,能在30米外 “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并且迅速作出判断而从容逃走。如果把蝙蝠 称为“活雷达”的话,那么夜蛾具有高超的“反雷达”装置。

高等动物的耳朵,如家兔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 廓与外耳道,能够集音;中耳包括鼓室、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 可把鼓膜接收的声波加以扩大和传播到内耳。内耳有三个半规管和一个耳 蜗管,起到感音与平衡的作用。耳蜗管接受声波,由听神经传导至大脑皮 层,引起听觉。

· 动物的鼻子

动物的鼻子不仅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嗅觉器官。警犬所以能跟踪罪犯,就是靠一个对气味非常敏感的鼻子。

一般说来,嗅觉灵敏的动物,鼻子往往长而突出,鼻孔大而潮润,表 面密布嗅觉细胞。如生活在美洲中部的巨型三趾食蚁兽,鼻子仅次于大象, 嗅觉特别灵敏,平时善于在土堆瓦砾中寻找蚂蚁为食。相反,嗅觉不灵敏的动物,鼻子小而干燥,嗅觉细胞少,灵敏度差,捕食主要靠眼、耳帮忙, 鸟类就是这样。

不同的动物,嗅觉的灵敏程度差别很大。鱼的鼻子是两个凹陷的孔, 嗅觉细胞主要集中在鼻腔里,在黑夜里寻找食物主要靠嗅觉。鲨鱼的嗅觉 极其灵敏,可以在几千米外嗅到血腥味并立即赶往有血的地方。狗的嗅觉 特别灵敏,能够辨别1千多种不同物质的气味。

动物的鼻子构造不同,功能也不一样。鲨鱼的鼻子通过灵敏的嗅觉, 可以作为捕食器官。水獭两个鼻孔具有盖子的作用,可以开关,使气体自 由进出,又不至于呛水。大象的鼻子有坚韧的肌肉可以随意伸缩,成为战 斗的武器。水牛的鼻子在炎热天气会渗出汗滴,起着散发热量的调温作用。 狗的鼻子可以作为探测器。蝙蝠的鼻子可发出两万赫兹以上的声波,好像雷达一样。海鸟的鼻子是海水的淡化器,可以长期生活在海上,不为淡水 水源所烦恼。

有些低等动物,如昆虫,虽然没有鼻子,却有灵敏的嗅觉。如蜜蜂可 以闻到距离遥远的花香,赶去蜜。

· 动物的四肢

低等无脊椎动物没有四肢,或只有很简单的附肢;高等脊椎动物的四 肢坚强,运动非常有力。

鱼的四肢是鳍状的,前肢是一对胸鳍,后肢是一对腹鳍;胸鳍主要起 转换方向的作用,腹鳍主要背、臀鳍保持身体平衡。

两栖动物有强有力的五趾型附肢。青蛙的前肢短,后肢粗而长,趾间 有肉膜叫蹼。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爬行、跳跃。

鸟类的两条腿是一对后肢,它的前肢演变成为翅膀,能在天空翱翔。 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双腿强健有力;而耐寒冷的鸟——南极企鹅, 双翅已转化成鳍状而失去了飞行能力,后肢也变成了适于冰川上行走和水 中游泳的两只脚。

哺乳动物大多具有典型的、发育完备的四肢,能灵巧自由地运动,快 速地奔跑。跑得最快的猎豹,百米速度仅为3.2秒。

哺乳动物的四肢变化很大。澳大利亚的袋鼠后肢非常强壮,长度约为 前肢的五六倍;蝙蝠的前肢变成皮膜状的翼,能适应空中飞行。生活在海 洋中的鲸类,前肢变成鳍状,后肢基本消失。而海豹四肢却变成了桨状的 鳍脚,后鳍脚朝后,不能弯曲向前,成了主要的游泳器官。

· 动物的爪

爪,是动物进化到一定的时候,才由皮肤的表皮角质层演变而来的。 爪的出现,对动物的生存和御敌都有一定作用。

爬行动物中的避役,生活在茂密的丛林中。它所以能在树干上爬行, 除了尾巴的帮助外,指(趾)端的锐爪起着重要作用。还有蜥蜴、龟、鳖等 爬行动物的爪,都是对爬行生活的适应。

鸟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使它们的脚和爪也变得 多种多样。猛禽类的猫头鹰、秃鹫等,脚强壮而有力,趾端有锐而钩曲的爪,利于捕杀动物。攀禽类的啄木鸟、杜鹃等脚很强壮,趾端有锐利的爪, 能稳当地抓住树干。

最复杂而多样的爪,是哺乳动物的兽类。穿山甲的爪是向后弯的,像 一把锄头,善于挖掘。树懒的爪呈钩状,适于钩住树枝。猫和狗等动物的 爪既锐利又能屈伸,运用自如。牛、羊、马等兽类的爪变成了蹄,供运动 之用。所以长着蹄的动物一定是食草动物,没有像食肉动物的利爪。老虎、 狮子等猛兽的爪主要用来捕捉食物和防御敌害,所以特别锐利。

· 动物的生存竞争

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往往为了争夺食物、空间、配偶或其他需要而 发生激烈的竞争,结果总是优者生存,劣者淘汰。 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在捕食动物和被食动物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 豹子的主要食物之一是羚羊。身强体壮、善于奔跑的豹子捕食的机会多, 食物也就丰富;而体力差、奔跑慢的豹子常常因得不到食物而挨饿,甚至 饿死。同样,反应灵敏又善于奔跑的羚羊,被捕食的机会就少,生存下来 的希望就大;而体弱多病又不善于奔跑的羚羊,自然就成了豹子的食物。 这样,留下来的必然身强力壮,这叫“适者生存”。 很多弱小的动物为了生存,不被其他动物吃掉,逐渐进化形成许多防 御本能。甲壳动物的坚硬甲壳,刺猬身上的利刺,以及有些动物身上的毒 毛、毒腺、臭液等都是很好的防御武器。当然,有些动物的防御武器同时 也是捕食的工具。 在动物的生存竞争中,保护色的拟态对它们躲避敌害,保护自身安全, 维持种族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动物的体色和环境很接近。生活在沙 漠中的沙鸡、沙狐、沙蜥的体色,几乎都是沙土色;竹叶青蛇的体色和竹 叶子的颜色十分接近;树蛙、鹦鹉和许多昆虫的体色几乎都是绿色,很难 发现它们。 拟态中最著名的例子要数竹节虫了。它好像树枝,不易察觉。还有尺 蠖,它的体态和颜色与真正的树枝相差无几;更有趣的是,尺蠖静止在树 上不动时,常摆出树枝的姿态,以乱真。 动物的生存竞争使它们之间保持着自然的动态平衡,这对于生物的进 化和物种的延续都具有重要意义。

· 动物的行为进化

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指的是形态结构方面的进化。实际上动物的进化还应该包括行为方面的进化, 只是对这方面研究较少。 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胎生、哺乳,但并非所有哺乳动物全是 这样。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具有接近爬行动物而又不同于高等哺乳动物的特 征。最典型的就是鸭嘴兽。鸭嘴兽的生殖方式很特殊,不是胎生,而是卵 生。刚孵出的幼兽,全身无毛,由母兽用乳汁来哺育。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比起鸭嘴兽来要进步得多。它们不再 是卵生,而是胎生了。但是,由于幼仔在母体中发育不完整,只好出生后 在母亲的育儿袋中再哺育一段时间。虽然有袋类表现出一定的高等哺乳动 物特征,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原始的。 高等哺乳动物由于具备了完整的养育后代的条件,胎儿在母体中发育 完全后再出生,有真正的胎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由此可知,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哺乳 行为是不断进化的 。在结构 的进化中伴随着行为的进化。 人们常见到鸭有用嘴梳理羽毛的习惯动作。但不同的鸭类,梳理的作 用是不同的。比较冠鸭、野鸭、水鸭、鸳鸯等四种雄鸭,就会发现冠鸭梳 理动作缓慢有力,起到清洁身体的作用;野鸭常常梳理翅下的那块鲜明的 羽毛,梳理作用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水鸭的动作更为简单,只在 翅上的明亮地方略为梳理一下;动作最简单的是鸳鸯,它只是象征性地碰 一碰翅上鲜明的长羽。从四种鸭梳理羽毛的行为可以看出,梳理已由清洁 身体向炫耀自己的方向发展了。 动物形态结构的进化是动物行为进化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割。进化的结果总是有利于动物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有利于动物种族的发展。

· 动物的相关相克

生物学家发现,鼠害严重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蛇类被大量捕 杀。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平衡关系,它们彼此既相关又 相克。如果人为地打破生物之间的这种平衡,必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白蚁和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往往出现大兵团作 战的场面。结果常常是黑蚁战胜白蚁,白蚁损兵折将,活着的只好纷纷撤 离逃命。这就启发人们用黑蚁来防治毁坏建筑物的白蚁。山雀和啄木鸟是 一对好伙伴。山雀喜欢飞到啄木鸟那儿,在地上吃食啄木鸟啄出的虫子; 啄木鸟由于专心敲啄树皮,很容易遭老鹰偷袭,而山雀只要看到老鹰一出 现,就会突然安静下来,这等于给啄木鸟发出信号,让它赶快躲起来,以 防老鹰的袭击。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一切食物的循环都是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 来完成的。图中表示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楚看出动物彼此既相克 又相关。狐狸是令人讨厌的动物,但倘若没有狐狸,兔子、田鼠、刺猬的 数量必然剧增;而这些动物所食用的田间植物和果实必然大量减少,甚至 有被吃光的可能。这样,整个生态环境就被破坏了。反过来,如果狐狸的 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兔子、田鼠、刺猬就会减少,而那些田间植物等就 会越来越茂盛,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在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相关相克是很微妙的。人们研究它,掌握其 中的奥秘,可以更好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

· 动物的通讯联络

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能够真正单独地生活。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各有 自己的方式。蚂蚁的集体生活,靠特殊的“化学语言”保持联系。 蚂蚁的“化学语言”称为激素,它是由蚂蚁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到体 外的一类化学物质。蚂蚁在觅食时,把激素散布在来回的路上,同伴根据 激素的气味,就知道到哪里去觅食。一同前去的蚂蚁都散发出气味,使来 往的路上成了“气味长廊”,成群蚂蚁就是沿着这条长廊而忙碌地搬运着 食物。蚂蚁还能利用气味辨别谁是同族,谁是异族。如果误入异族巢穴被 发觉,它的命运就悲惨了。 猩猩靠声音互相联络,它看到树上结有果子时,便大声呼啸,告知同 伴前来分享;当它遇到敌害时,也会发出号叫,请同伴前来救援助战。 昆虫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同类,或对其他动物进行警告。蝉的腹部 有气室,气室的一边是鼓膜,气室中空气的流动使鼓膜发生振动而吱吱不 停地叫。蝗虫用后肢摩擦翅膀发音,蟋蟀又用双翅相互擦击发出叫声。 动物接受信息靠眼睛,而比较容易被眼睛接收的是色彩和动作。雄孔 雀开屏的色彩鲜艳,往往是作为信息引起雌性的注意,同时也是对其他雄 性的一种警告。 蜜蜂以“跳舞”为信号,告诉同伴一块去蜜。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 茨经过细心的研究,发现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圆 舞”和“镰舞”两种形式。工蜂回来后,常做一种有规律的飞舞。如果工 蜂跳圆舞,就是告诉同伴蜜源与蜂房相距不远,约在100米左右 。工蜂如 果跳镰舞,则是通知同伴蜜源离蜂房较远。路程越远,工蜂跳的圈数越多, 频率也越快。

· 动物的聪明才智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随着身体结构的不断完善,大脑的重量也在不断 增加,智能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等哺乳动物,常常有一些令人费 解的奇妙行为。 在动物界中,最聪明的要数黑猩猩了。人们在一间空屋的天花板上悬 挂着一串香蕉,地上放有几只空木箱。黑猩猩想吃挂得高高的香蕉,但又 拿不到。于是它会把木箱叠起来,然后爬上木箱取下香蕉。这种行为和思 维在动物界是高级别的。 黑猩猩还会利用简单的工具。为了防止手伸入蚁穴被咬伤,它会用细 长的草棒去钓蚁穴里的白蚁吃;还能用棍棒作杠杆扩大土蚁群的入口。有 人还见到过一只母黑猩猩用小树枝剔牙。 海豚也很聪明,它的智能与黑猩猩不相上下。有些技艺,猴子要训练 几百次才能学会,而海豚只要20次就能学会。经过特殊训练的海豚,还可 以帮助人们打捞沉海的遗物,给水下作业人员传递信息和工具,甚至携带 炸毁敌人军舰。如果按照脑占身体重量的百分比来衡量动物智能的高 低,那么海豚仅次于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有些动物的智能是与动物的记忆力联系在一起的。大象是一种智慧动 物,并有一定的记忆力。在印度,曾有一妇女正在屋中缝衣服,忽然发现 一只大象将长鼻子伸进了窗口。这位妇女很害怕,随手用针刺了一下象鼻 子。大象痛跑了。过了很久,这只大象又回来了,并足足吸了一鼻子水, 还是从窗口伸进去,把水喷在那个妇女身上。似乎大象对过去的事还念念 不忘,寻找机会报复。 在动物中,狗、海狮、熊等都很聪明,通过人们的精心训练,它们的 智能可以不断提高,可以做各种杂技表演。但是,就像动物种类之间有差 异一样,不同种动物的智能也有差异。

· 动物的疆域领地

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安居乐业,不让别的动物入侵。 鸟类对自己的领地特别重视,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几乎每只雄鸟都要 占有地盘,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有其他鸟类偶然进入它的领土,雄鸟先是 警告、恐吓,随后就是一场激烈的格斗,直至有一方退让为止。当一只鸟 被敌害杀死,它所空出的领地很快会被附近流浪的另一只鸟所占据。 鱼类、哺乳类也常占有领地。有一种淡水鱼,雄鱼在繁殖季节,总是 围着淡水贻贝游动。雄鱼常把贻贝厚厚的外壳看成是自己繁殖后代的理想 场所,贻贝移动到哪里,雄鱼就跟到哪里。当同种雌鱼将卵产在贻贝的外 套膜腔内,雄鱼立即前去授精。授精以后,雄鱼继续承担保卫任务,直到 受精卵发育成小鱼,离开贻贝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倘若有条雄鱼企图占 领这个贻贝,那么,这个贻贝的占领者便会发出强烈的警告,迫使入侵者 退让。 雌雄老虎各自都占有一定的领地,平时互不往来,只有在繁殖季节才 住在一起。交配后又分手,各自重返“家园”。雄虎保卫自己的领地是极 其认真的,若发现其他雄虎擅自侵入,必将拚个你死我活,所谓“两虎相 争,必有一死”,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与动物之间争夺配偶和食物有着密切联系。动 物因配偶捍卫领域是为了繁殖,因食物而占领一定的区域也是为了繁殖, 所以,延续种族是动物占有一定地盘的根本原因。

· 动物的耐饥渴力

行走在沙漠中的骆驼,能在缺水情况下行走45天之久。这是因为它在 适宜的时候吃了大量的食物,并能把驼峰内所贮存的脂肪进行分解,利用 代谢中产生的水来满足体内对正常水分的需要。生活在沙漠中的沙蜥,是 通过改变体色来控制体温,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的。清晨,它的肤色开始 是黑的,当气温上升时,皮肤变成沙土色,来反射过多的热量,减少水分 蒸发;到了黄昏,皮肤再度变色来适应身体内对水分的需要。因此,沙蜥 的耐渴本领也是很强的。 耐饥的动物很多。蝙蝠的耐饥本领在兽类中是有名的,食量同样也很 大。林中益兽棕山蝠能连续捕食30只金龟子,一次吃下的食物竟达体重的 1/3;热带的大蝙蝠却能连续饿48天,在饿到35天时,仍能疾飞如初。 冷血动物的耐饥本领更强。鳄鱼数月不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龟、鳖 饿上一年多也无关紧要。人们曾做了一个实验:一条蟒蛇整整饿了两年零 九个月才死去。不给食,又不喂水的蝮蛇平均能活78天,个别能活到107天。 冬眠的动物同样贪食耐饿。在冬眠前,它们都要进行一番紧张的准备工作。 从夏天开始,就大吃大喝,以扩充体内的能量库存,特别是皮下脂肪的积 累,为它们度过不吃不喝漫长的冬天作好准备。 臭虫所以不容易被灭绝,与它的耐饿能力大有关系。臭虫的寿命一般 不到两年,但它空腹一年多也不会饿死。即使饿得像枯叶一样薄的臭虫, 一旦有吸血的机会,一口气可以吸血7毫克。 动物有了这种忍饥耐渴的能力,就可以在食物不足或干旱等恶劣环境 条件下生存。同时,动物还能将这种能力遗传给后代,使它们的子孙后代 也具备这种特性。这对于动物自身的发展和种族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 动物的寿命长短

各种动物的寿命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它们个体之间的寿命也有很 大差异。如生活在波罗的海的鲱鱼,最长寿命只有10年,而生活在挪威沿 海的鲱鱼,寿命可达25年。 人们公认动物中寿命最长的要数海龟,在我国民间也流传有“千年龟” 的说法。沿海渔民视它为吉祥之物,常把捕获的海龟送回大海。在英国的 伦敦动物园里,饲养着一只至今已活了300多年的海龟 。在爬行动物中, 鳄鱼的寿命也较长,一般能活60年左右。 在哺乳动物中,寿命最长的要算大象,大约能活70多年。黑猩猩和类 人猿能活50—60年。家畜中最长寿的是驴,它能活到50岁。而有些小型哺 乳动物却是短命的,如啮齿类中的小动物最多只能活3年左右。 鱼类也有老寿星。据有关文献记载,狗鱼可活200多年;鲤鱼的最高年 龄可达300岁;有一种白鲟可活100年以上。寿命最短的鱼要数透明的鰕虎 鱼,它从出生到死亡,只能活一年。还有我国出产的银鱼、玉筋鱼也只能 活一年。 在现存的动物中,寿命最短的要算一些原生动物了,它们往往只能活 几天,甚至几小时。如草履虫、纤毛虫、变形虫等等。 动物的寿命受气候、温度及天敌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有规律 的。动物寿命的长短依不同种类而异,并与个体大小有关。同时,动物的 寿命也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状况有关,即使是同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 中,它们的寿命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