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原油是跟踪的布油还是美油,谁知道,告诉一下

2.现货原油知识:原油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3.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4.什么是主权基金、对冲基金

5.关于迪拜的一个问题

6.美国操控石油价格的方法及其影响!!

石油基金大涨_石油基金对冲油价

如果放开油价用价格杠杆降低需求,但这会产生不可收拾的通胀

进口越强劲,“倒挂”越强烈。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消息,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攀升,特别是今年2月中旬以来涨速加快,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企业加工和进口亏损严重,大部分地方炼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供求矛盾突出。

今年4月初,中石化集团公司总裁在香港业绩发布会上说,中国石化2008年前3月所生产的汽油每吨亏损人民币2162元,而柴油每吨亏损超过3000元。

中国对石油价格是否涨价一直面临着国际上不断加大的压力,要求其削减石油补贴。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实行价格管制措施,人为地刺激了石油需求。

但中国的学者并不认为,是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油价过快上涨。主因是美国四大投行在石油期货市场的操作,导致过快的增长。欧佩克很多成员国也这样认为。

6月22日,在沙特举行的国际石油大会上,欧佩克很多成员国把油价上涨归咎于地缘政治因素和几大投行的投机行为而致,表示应该取行动遏制“炒家”。欧佩克轮值、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哈利勒认为,现在全球油价的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基本面无关。

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加大,导致了油价上涨。这样的不同看法,导致大会很难取得一致性意见。

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报告称,较高的石油价格会给那些仍然寻求通过补贴,来保护其消费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繁重的负担。中国不得不提高油价遏止倒挂,同时还不得不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油价还会疯涨吗?

尽管成品油价格调整部分地缓解了中国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倒挂矛盾,但是中国成品油涨价尚不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国际油价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金融资本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兴风作浪。

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后资本大量向外驱赶,其中有相当多的资本从金融市场到了商品市场,推高了商品市场的价格,而石油期货就在其中。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投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石油企业规模很大,金融机构非常渺小;现在正好反过来,一个对冲基金就能达到上千亿,能控制石油公司的股票流通。

对这次中国突然宣布对成品油提价,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是在冒通货膨胀的险。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涨10%,将导致广义CPI通胀率上升0.3%到0.4%。

自去年7月以来,由农产品价格推动的中国通胀水平持续走高,今年4月CPI达到8.5%。如果放开油价将推动新一轮通胀高潮,并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尤其是提高了化肥、农药、收割、运输等成本,粮价若不随之上涨则可能引发抛荒危机,为明年的物价埋下“弹”。但是,燃油补贴也要付出巨大的财政代价,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已放开燃油价格,印度在近期削减了燃油补贴,将汽油和柴油价格提高了10%左右,毫无疑问,这将面临更大的通胀危机。

中金公司研究部报告亦认为,本次调价之后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水平接轨仍有60%上调空间,但是比起一次性到位的大幅上调,通过目前这种分步调价方式乃是最优做法。这样既可逐渐理顺能源价格,又能在国际油价可能的回落过程中起到避免超调的作用,未来这一分步改革进程应继续。

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发言人最近接受媒体访时也表示,中国石油有进一步提价的可能。看来石油近期下降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南方原油是跟踪的布油还是美油,谁知道,告诉一下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现货原油知识:原油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南方原油基金的投资策略是用FOF的方式,通过投资海外市场原油ETF来被动地跟踪原油价格。用这种模式主要是根据现行的QDII基金的管理办法,基金尚不能直接投资于与实物商品相关的衍生品。海外市场原油ETF主要跟踪的是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Crude Oil),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和BRENT(布伦特原油)原油价格,在操作方式上大多用投资于这两类商品的期货合约,并在交割前进行换仓。

南方原油基金的投资组合只选择海外跟踪原油价格的ETF,因此与油价的相关性更加紧密。通过对过去五年原油价格数据进行回测,南方原油基金跟踪基准的年化误差为5.8%,与原油价格的相关系数达到98.1%。

南方原油基金属于QDII基金,通过将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在银行换成美元,实现资产的境外投资。

除了紧盯油价以及美元资产两大特点之外,南方原油基金也有助于实体企业来对冲原油成本。在低油价的环境中,炼厂的盈利普遍较好;未来随着油价的复苏,地方炼厂等实体企业将重新面临原油成本增加带来的炼油毛利下降以及化工产品价差收窄等问题。

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

2、宏观经济(政策法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主要是美元,利率等)

3、国际政治因素(地区争端,战争)

4、相关市场的联动性(黄金,外汇(主要是美元),股票)

5、投机活动和国际游资 ,

6、心理因素(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

通常认为都是以上因素 还有一种观点 是老师傅说的 相当精辟 ;真正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东西记住只有一个:资金。 资金是否进入了原油市场或者资金是否从原油市场抽离。资金可以分类为:供求的资金、炒作资金、避险资金。 1、供求资金,就是需求,市场上的正常需求。2、 炒作资金,一旦价格超过了供求关系,偏离了正常价值。或者一个超常波动的出现都是供求资金的进出造成的。

什么是主权基金、对冲基金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 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 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 ,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 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 让经济萧条^_^

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6.0l万吨,同比增长 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 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

?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

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

?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

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 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

其次是OPEC继续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 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

第三是探明可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新的石油将更加困难。

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

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

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

一是世界油气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占世界的70.2%。

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

三是世界石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

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 30美元/桶。

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

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

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

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 6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

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

关于迪拜的一个问题

主权基金又称主权财富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国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主权基金之所以现在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们近期发展势头迅猛,并且主力并非发达国家,而是一些因油价上涨获益匪浅的中东产油国和拥有大量外贸盈余的新兴市场国家。

1990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只有约5亿美元,但来自渣打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基金,现有资金规模约为2.5万亿美元,其中规模最大的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公司资金总额已接近9000亿美元。

从资金规模上来看,主权基金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全球主权基金的规模将扩大至12万亿美元,几乎占到全球金融资产的10%

对 冲 基 金(Hedge Fund)

举个例子,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

又譬如,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劣质股,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劣质股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 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对冲基金 hedge fund。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属于免责市场(exempt market)产品。对冲基金名为基金,实际与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资理念有本质区别。这种基金用各种交易手段(如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进行对冲、换位、套头、套期来赚取巨额利润。这些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防止风险、保障收益操作范畴。加之发起和设立对冲基金的法律门槛远低于互惠基金,使之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保护投资者,北美的证券管理机构将其列入高风险投资品种行列,严格限制普通投资者介入,如规定每个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应少于100人,最低投资额为100万美元等。另为:hedgie

美国操控石油价格的方法及其影响!!

国际市场流动规则。首先金融市场监管问题,在现在的市场上,是审慎监管不足,还是监管过度。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对于对冲基金的投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起大落,已经引起国际收回的关注。 德法主张严加监管, 美英发对, 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还主张放松安然后制定的,《萨克斯法》。结果是放纵了对冲基金的疯狂的投机行为,“成就”了这次次贷危机。

残酷的事实证明,金融自由化, 不是随心所欲,不是自由放任。监管不到位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严格的审慎监管应该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同步。监管不是干预。

而且最近有观点认为,某些国际金融机构的CEO应该绳之以法。次贷泡沫的制造者与欺诈没有什么不同,把虚拟的财富当作财产卖给投资人,应该负法律责任。

如果把泡沫产品定义为“财产”, 就得保护产权。泡沫破灭,“财产”“消失”了, 应该有人负责。投资者应该负责,泡沫制造者更应该负责。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制裁和约束那些始作俑者。维护公平的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

是否要加强泡沫的前瞻性监管,而不是泡沫破灭以后花巨大的代价包括不顾巨大的道德风险去救。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今无法判断。泡沫形成过程中把泡沫刺破, 而不是等到泡沫膨胀的巨大无比爆破, 让损失降到最小。过去格老年代主张不要管泡沫, 说也不知道泡沫什么时候形成。事实是,等到泡沫形成以后,局面就不可控了。是否应该创新思考监管思路。

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要重新修订。金融资本不能大规模金融以供求关系定价的商品市场。否则扰乱经济秩序,扰乱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适, 金融资本大规模的金融商品市场, 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均衡价格的基本价格形成机制,违背了经济学基本原理,极大的扭曲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芝加哥商品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下所作的调查显示, 近期石油价格上涨70%是由于投机资本的推动。这些金融证券资本即没有对石油的任何需求, 也不需要石油供给, 纯粹炒作价格赚钱。 所以投机资本有强烈的动机推动石油价格上涨。最近有报道, 芝加哥商品调查报告向上, 非行业交易持仓81%。

金融资本或者投机性资本运作的市场是一个资产市场, 不是一个一般商品市场。换句话说, 这类市场根本没有商品的效用特性, 不可能靠商品的使用效用的满足来达到供求平衡, 从而形成均衡价格。投机资本与商品市场不分开,经济学的基本价格理论的前提条件全部被破坏, 结果就是投机资本利用似是而非的需求供给关系, 不断推高价格。全球金融的新秩序的突破, 可能要从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相对分割开始。

商品市场, 包括大宗商品市场, 应该与纯粹投资性市场隔开, 允许对冲性质的资金进入。

比如中国要形成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汇率机制,就不能受即没有人民币需求,也不需要人民币供给的NDF市场预期的干扰。

金融资本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济活动, 金融活动对货币职能的需求属于“投机需求” 。投机需求不像一般商品需求, 效用是有限的能够达到均衡水平。商品供给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充分满足效用最大化需求以后,市场就会达到供求均衡,价格就稳定在供求的均衡的水平上。投机需求实际上是”赚钱需求”, “赚钱需求”的效用函数应该是趋于无穷大,是不存在找不到均衡价格的。

我们注意到,“投机需求”, 特别是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对人民币“投机需求”, 实际上根本没有对人民币的需求, 也不需要人民币的供给。NDF市场最终进行的是美元交易, 完全是一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价格上的“游戏”或者“”。

所以依靠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商品市场和汇率,融资本出除对冲需求的金融资本,应该限制大规模金融资本的进入,否则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一支证券化产品是分散风险的,一家银行证券化产品是在分散折价银行的风险, 所有的银行所有的都证券化, 上千家的机构,创造数万亿,数十万亿的证券化产品,产品市值超过GDP总量, 就不是在分散风险了。 特别是如果所有产品的持有人最后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 风险分散的空间是给定的。只是分割给各个部分的风险不同而已。结果是一个系统风险, 是整体市场的风险。

就像每单独一辆车的尾气排放都合格,但是三百万辆车的尾气排放就是污染。特别当排放的空间是给定的时候。

统计学中间有一个著名的结论,小样本和大样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大数定理,小样本是发散的,大样本是收敛的。单个“创新”的产品是达到所设计的目的, 但是规模不能无限放大。任何产品都应该有设计产能, 达到产能极限强行增加生产, 安全就要出问题。交易系统, 发生交易差错, 没有任何操作程序上的问题, 原因就是超过单位时间交易能量,交易信息的反馈延迟,是完全正确的操作导致了严重的失误。东京曾经几次发生突然停止交易的, 都与超过交易系统的最大设计容量有关。

这次次贷危机也是一次金融创新无风险的神话的泡沫。

有两个观念要转变。首先,金融创新, 还是要回到基本观念上,金融创新不能消除风险, 说的比较温和一点是只能管理风险, 说的比较直接一点是转嫁风险。所以一定要有金融产品创新的市场可以承受的转嫁风险总的容量的设置。金融创新超过市场容量, 就是创造系统风险, 创造市场风险, 制造金融危机。

其次,从金融创新的转嫁风险的基本作用出发,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所以衍生产品应该以对冲风险的目标推出,而不是十分合适从投资工具的目标推出。杠杆交易的特点, 放大资金,放大收益的同时,放大风险。

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的比较优势非常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推动金融自由化符合金融强势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和欧洲有巨大的动机全面推进金融全球化迅速扩张,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张。取爆炸式全球性的金融扩张。

所谓金融大爆炸的核心内容是推动新兴市场加速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包括,银行, 证券,保险,所有的金融领域, 放松外国金融公司准入门槛,放松资本管制,资本自由流动,最终实现国内金融体系全球化。

这种全面开花的,爆炸式的全球性的金融扩张对新兴市场式非常危险的。新兴市场的金融自由化过程,应该有序发展。渐进发展,不能超前,不能过激, 不能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跑。

外国的银行机构的适当比例的准入, 真正提供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产品,比如, 上市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的财务顾问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咨询服务,更灵活的汇率机制的改革,本币逐渐的完全可兑换, 等等。总之需要有序,需要加快的是国内金融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与金融开放的同步适非常重要的。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要保持主动的,可以控制任何外部冲击的地位。

如果不对这些问题重新思考,不但泡沫危机会一次一次制造出来,新兴市场国家会一次一次被动地危机冲击,为危机买单。更重要的是,不对制造次贷危机的原因和金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重新思考,继续沿着危机思路,新兴市场的金融发展, 就不是简单重复错误的问题,是制造危机,我们承担不起。要保护自己,建立公平的适合给发展阶段的国家金融业发展的国际金融体制,新兴市场要经济参加游戏规则的制定。像WTO的多边谈判协商,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一样,建立多边协商机制,考虑各国利益,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规则不能仅仅由强势国家和地区制定。

中国已经成功地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应该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震次贷危机的冲击。我们要研究自己的经验和次贷危机的教训,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和一些国家更好,另外一些国家不受伤害的金融大国. 内需拉动应提高粮食价格

《了望》记者:中国应如何在次贷危机中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提问:在次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取一些对策,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所谓金融创新是一直被金融行业所推崇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内,金融创新最重要一点就是衍生产品,是一种虚拟的东西。您曾说金融创新华尔街经济已经崩溃了,如果在这种前提下,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左小蕾: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中国如何去防范金融危机,我刚才说可能一直减震它的影响,它对中国的影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出口,因为外需。

这个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没有直接的办法,因为它是外部的问题,我们自己没有问题。

出口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影响,外需受到下降,那你用内需,从经济增长稳定来说,外需下降了,出口受到影响,那我们内需增加。

怎么刺激内需?这就有很多话题了,我今天在长安俱乐部说了这个话题,刺激内需主要刺激什么呢?

刺激一般消费,这一般消费主要是农民和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有很大成长空间。从城市来说一般消费品东西还是比较大程度的得到满足,如果你从提升消费角度来说,一定要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农村的。

怎么样提升他们的消费者水平呢?最关键他们的收入要成长,因为这些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很大的,你给他增加200块钱,他这200块钱都拿去买吃、买喝、买穿,城里人给他增加1000块钱,他未必拿出50块钱去,因为他基本消费已经满足。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农村低收入水平的收入。

那么怎么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呢?有资产补贴,还有农村教育全部免费,支出的减少也算收入的增加。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不够的。因为你不能永远补贴他,而且你对他生产资料的补贴,现在化肥、农药增长幅度非常大,你补贴赶不上它的上涨。所以种粮食不挣钱,你补贴他也不种粮食了,这样对粮食安全也有影响,你只有让他种了粮食才有长期、稳定的成长机制。

我们应该不管从哪个角度,鼓励他种粮食,提高他的收入,要把粮价收购价格提起来,提高的幅度要高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也就是化肥和农药、这些价格的上涨幅度,让他种粮食有钱赚,一定要这样子,这样农民的收入就会增长,农民的消费一定会增长,一定带来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外粮价收购提高了,那通货膨胀呢?我们说提升收购价格,到流动环节的时候,可以不要涨销售价。

比如收购价格提高两块钱,销售价格不提升还卖原来的价格,但是补他两块钱,钱从哪来呢?我们现在把油价提起来了,油价提起来不是把中石化补贴就减少,我们就拿这笔财政的资金来补贴流通环节食品和粮食的价格,因为食品价格和粮食价格在CPI中占非常大的比例,我们这样补贴以后CPI不会涨,通胀不会涨。

随着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增长,消费增长,经济也涨上去了,而且这种补贴方式从转移支付公平性上来说也是非常公平。粮食和食品每个人都要吃,从公平和效益上来说都是非常好,我说这一点希望被纳。次级贷危机对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可以取这种方式来弄。

中国创新是这样的,我们不能一竿子把它打死了,创新不对了,不是这个意思。我刚才说了,要对规模加以限制。

最开始衍生产品的发展不是以投资品的概念推出来的,70年代衍生产品有很大的发展,它是为了防范汇率和利率变化的风险。所以很多的衍生产品在那时候诞生,它是冲着怎么帮着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利率风险这样的思路产生的,所以基本是对冲性质的产品,那个产品实际上是不赚钱的。但是它能够保证贸易企业不会亏损,很长时间里面华尔街产品是这样发展的。

但到了21世纪,说得好听一点是蓬勃发展,说得不好听衍生产品开始疯狂发展。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要防范衍生产品风险。

我们的股指期货推出的思路也不太对,因为我们这个市场是单边市场,只有市场上涨才能赚钱,市场下降不能赚钱,所以我们推出看空机制——下跌的时候大家也能赚钱。

但股指期货作为一个投资品推出来的风险很大。最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防范风险,最初的时候散户不能进去,为什么不能进去?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在很长时间里面这个产品就是防范风险。

我们的市场很初级,我们的投资者还要不断地成熟,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特别要小心,我们创新不要创风险,一定要防范风险。绝对不是我们不要创新,我是说不能神话,可以分散风险但不能神话,事实证明你把它神话了会造出来大风险。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经济学家太理性。

内需拉动应提高粮食价格

《了望》记者:中国应如何在次贷危机中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提问:在次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取一些对策,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所谓金融创新是一直被金融行业所推崇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内,金融创新最重要一点就是衍生产品,是一种虚拟的东西。您曾说金融创新华尔街经济已经崩溃了,如果在这种前提下,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左小蕾: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中国如何去防范金融危机,我刚才说可能一直减震它的影响,它对中国的影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出口,因为外需。

这个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没有直接的办法,因为它是外部的问题,我们自己没有问题。

出口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影响,外需受到下降,那你用内需,从经济增长稳定来说,外需下降了,出口受到影响,那我们内需增加。

怎么刺激内需?这就有很多话题了,我今天在长安俱乐部说了这个话题,刺激内需主要刺激什么呢?

刺激一般消费,这一般消费主要是农民和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有很大成长空间。从城市来说一般消费品东西还是比较大程度的得到满足,如果你从提升消费角度来说,一定要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农村的。

怎么样提升他们的消费者水平呢?最关键他们的收入要成长,因为这些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很大的,你给他增加200块钱,他这200块钱都拿去买吃、买喝、买穿,城里人给他增加1000块钱,他未必拿出50块钱去,因为他基本消费已经满足。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农村低收入水平的收入。

那么怎么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呢?有资产补贴,还有农村教育全部免费,支出的减少也算收入的增加。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不够的。因为你不能永远补贴他,而且你对他生产资料的补贴,现在化肥、农药增长幅度非常大,你补贴赶不上它的上涨。所以种粮食不挣钱,你补贴他也不种粮食了,这样对粮食安全也有影响,你只有让他种了粮食才有长期、稳定的成长机制。

我们应该不管从哪个角度,鼓励他种粮食,提高他的收入,要把粮价收购价格提起来,提高的幅度要高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也就是化肥和农药、这些价格的上涨幅度,让他种粮食有钱赚,一定要这样子,这样农民的收入就会增长,农民的消费一定会增长,一定带来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外粮价收购提高了,那通货膨胀呢?我们说提升收购价格,到流动环节的时候,可以不要涨销售价。

比如收购价格提高两块钱,销售价格不提升还卖原来的价格,但是补他两块钱,钱从哪来呢?我们现在把油价提起来了,油价提起来不是把中石化补贴就减少,我们就拿这笔财政的资金来补贴流通环节食品和粮食的价格,因为食品价格和粮食价格在CPI中占非常大的比例,我们这样补贴以后CPI不会涨,通胀不会涨。

随着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增长,消费增长,经济也涨上去了,而且这种补贴方式从转移支付公平性上来说也是非常公平。粮食和食品每个人都要吃,从公平和效益上来说都是非常好,我说这一点希望被纳。次级贷危机对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可以取这种方式来弄。

中国创新是这样的,我们不能一竿子把它打死了,创新不对了,不是这个意思。我刚才说了,要对规模加以限制。

最开始衍生产品的发展不是以投资品的概念推出来的,70年代衍生产品有很大的发展,它是为了防范汇率和利率变化的风险。所以很多的衍生产品在那时候诞生,它是冲着怎么帮着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利率风险这样的思路产生的,所以基本是对冲性质的产品,那个产品实际上是不赚钱的。但是它能够保证贸易企业不会亏损,很长时间里面华尔街产品是这样发展的。

但到了21世纪,说得好听一点是蓬勃发展,说得不好听衍生产品开始疯狂发展。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要防范衍生产品风险。

我们的股指期货推出的思路也不太对,因为我们这个市场是单边市场,只有市场上涨才能赚钱,市场下降不能赚钱,所以我们推出看空机制——下跌的时候大家也能赚钱。

但股指期货作为一个投资品推出来的风险很大。最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防范风险,最初的时候散户不能进去,为什么不能进去?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在很长时间里面这个产品就是防范风险。

我们的市场很初级,我们的投资者还要不断地成熟,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特别要小心,我们创新不要创风险,一定要防范风险。绝对不是我们不要创新,我是说不能神话,可以分散风险但不能神话,事实证明你把它神话了会造出来大风险。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经济学家太理性。

p.s 我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材料..但是很想帮你额..就瞎搜来着...

这种东西也许真的应该自己去总结八...建议你多看看一些对迪拜问题的评价

然后结合中国的情况..看看能不能自己总结点什么..反正这种事因为只有你才会有这种想法...虽然我想帮,,,也就只能帮你查一些资料了

其实这种资料笨鸟你也能查的到的八...我知识面也不很广..也没有接触到这个金融方面的问题呢...抱歉拉..我尽力了

美国操纵石油市场有三种手段。第一,美国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量。最近5年尽管油价很高,但美国石油巨头的开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第二,美国的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毫无疑问,在那里定调的是美国人,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来操纵油价。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说,推翻萨达姆1年后就可每天向市场提供300万桶伊拉克石油,3年之后可达到500万桶,而现在伊拉克石油的出口只有150万桶,甚至低于萨达姆执政时期的出口量。也就是说,美国不需要过多地出口伊拉克石油。美国人不愿意动用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现在已经储存了7亿桶,准备增加到10亿桶。这意味着,美国每天要按高油价购买数十万桶石油,这对油价有什么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第五美国充分运用自身影响力和主导性,以市场作用调侃市场、调侃价格、调侃技术、调侃心理。例如,在国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低利率和疲软股价中,美国将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招募到国际石油市场,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转移至石油市场。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仅吸引了国际汇市上的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而对美元贬值产生助力,而且并没有导致美国因进口原油造成巨大损失,其中核心在于美元效应。因为美国的进口商能够运用期货市场对冲油价上涨的影响,相反美国还凭借金融优势在油价上涨中大赚了一把。如美国花旗银行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前10天悄然进入欧洲美元市场,维持了110亿美元的空头头寸,大量对冲在石油价格上涨中做多原油期货做空美元。

中国石油大学刘林教授研究认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元事实上承担了全球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三大职能。”从交易来看,全球4/5以上的外汇交易以及超过一半的出口是以美元来计价的。从储藏来看,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2/3是由美元来充当的。从计价来看,在当前的国际石油交易中,几乎100%是以美元计价的,每年全球的石油贸易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

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所取的低利率和弱势美元政策,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泛滥,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原油价格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每桶147美元。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油价又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 “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流动性泛滥和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原油价格暴涨; 而金融危机导致流动性不足,当流动性不足时,实体经济衰退,石油市场又会受到美元计价机制的影响,导致原油价格暴跌。” 石油价格的暴涨与暴跌看似扑朔迷离,背后其实是美国根据国内经济利益和全球利益的需要在操控着油价。

虽然美国没有宣布美元与石油直接挂钩,但美国通过垄断像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计价权,保证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这就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与石油美元定价机制之间最本质的关系。首先,美国财政部可以几乎不花成本狂印美钞,在全球市场购买石油,美国输出美元这一虚拟符号,换取到的是真金白银的石油。这是美国和美元的特权,这种特权正是通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实现的。其次,美国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利益和全球利益的需要来影响和控制油价。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任何国家只要购买石油,就必须要美元,这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利率调整和美元汇率政策影响和操纵国际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