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份:尿素、豆粕、油价马上要下跌?3个好消息确定了!

2.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

3.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4.对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你有什么看法?

5.国内油价调整新消息,今晚油价或迎年内第七涨,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6.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的主要学术贡献

美国油价屡创新高的原因_美国油价上涨

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将在8月6日实施,但最先受到此消息影响的却不是油市,而是。。。

伊朗里亚尔一天内暴跌12.5%

美国将在8月6日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随着制裁的日期越来越近,引发了伊朗民众对经济危机深化的担忧。伊朗民众加速在抢购美元,推动该国汇率屡创新低。美元兑里亚尔在周日狂飙至100000,触及历史新高,上次类似的情况发生还是在6年前。

据伊朗汇率监测网站Bonbast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伊朗美元买入价高达11100拖慢(Toman),即111000里亚尔(Rial),再度刷新历史低位。拖慢是伊朗民间通用的货币单位,1拖慢等于10里亚尔。较周六的500跌逾12.5%,当地一位匿名交易员声称汇率属实。

里亚尔四个月内贬值超过50%

在2018年3月份,里亚尔对美元就曾首次突破50000关口,也就是说,从三月到现在,里亚尔累计贬值50%。从4月开始,伊朗官方加速取措施阻止汇率的崩溃。由于银行拒绝以较低的汇率出售美元,伊朗在6月份被迫启动二级市场缓解美元荒,为非石油产品的进口商提供兑换便利。但这项举措并没有带来多大作用,无奈之下,伊朗总统鲁哈尼更换了央行行长,将汇率统一为42000里亚尔兑1美元,并对外汇交易施加限制。但这些举措还是没有晚会伊朗民众对经济的信心。甚至随着金融制裁的来临,情况越来越糟糕。

法国24电视台指出,由于伊朗国民对长期经济衰退感到恐慌,购入美元已经成为了相对安全的储蓄方式或里亚尔继续贬值的投资方式,因此,里抛售里亚尔的交易仍然活跃。

尽管伊朗官方固定汇率也有所下调,但是远不及汇率下调的幅度。按照最新买入价计算,美元较伊朗官方定价溢价超过150%。这意味着那些享有特权、能够以官方汇率购买美元的交易者能够轻松获得154%的收益。

再加之,伊朗的隐含年通货膨胀率已飙升至203%,是自201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几乎是官方通胀率10.2%的20倍。此时的伊朗经济十分脆弱,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此前,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声称要对伊朗进行制裁,将经济制裁调至“最高级别”。对伊朗的石油制裁期限为180天,将在11月4日结束。特朗普曾发表推特,要求盟国禁止进口伊朗原油。目前已有很多为避免受到二次制裁,纷纷退出伊朗市场。Again Capital合伙人John Kilduff指出,一旦该禁令生效,将影响伊朗240万桶/日原油的销售,导致原油市场的供应在今年年底减少100万桶/日。

而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在一周后的8月6日生效,其中涉及与买卖美元、黄金和贵金属交易以及金属、煤炭和工业相关软件的贸易协议等相关的内容,这将迫使许多外国实体暂停与伊朗的商业活动,导致伊朗经济进一步恶化并影响该国石油出口。

届时伊朗原油出口遭受影响,有人认为,即使沙特增产,也弥补不了伊朗原油的缺口。原油供应紧缩,油价将会大涨。

5月份:尿素、豆粕、油价马上要下跌?3个好消息确定了!

国际坐标细定位—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SWOT分析

2004年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 亿吨,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40%。近年来,作为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实施主体,虽然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CNOOC)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其“走出去”之路却屡屡遭遇坎坷和曲折。SWOT系统分析法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对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和弱势(Weaknesses),以及企业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合适的战略选择。用SWOT法分析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

内在条件

中国石油企业

具有的五大优势(S)

(1)信誉与品牌优势。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都以“中国”冠名,作为国有控股骨干企业,其信誉和品牌优势十分明显。据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2003年世界 500强公司排名,CNPC和SINOPEC分别名列第69、70位,同时两家公司也分别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一、二位。而CNOOC位居中国企业 500强第38位,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逐步从单纯的上游公司转变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能源公司,并进入世界500强。

(2)资本与融资优势。从2000年4月到2001年2月,CNPC、SINOPEC和CNOOC相继在境外成功上市,这不仅表明中国石油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而且有利于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投资资金,扩大国外油气勘探规模,提高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水平。在2003年“亚洲企业1000”排行榜中,虽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只排在第20位和第28位,但是它们被认为是最赚钱的公司。

(3)一体化经营优势。1998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大重组,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沿进行产业链延伸,原有的勘探、开发、炼制、运输、国内销售和对外贸易分割的体制已为三家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国家石油公司所取代,真正成为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并逐步与国际上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接轨。这不仅增强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为其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国际化经营的初步基础和经验。中国石油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其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在思想观念、精神风貌、石油地质理论创新、勘探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走过十多年国际化经营之路的CNPC已经开始进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阶段,而紧随其后的SINOPEC和CNOOC近年来也加快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它们在参与海外不同规模、不同合作模式项目的开发、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从事跨国经营的宝贵经验。

(5)中国石油企业还拥有一支素质相对较高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石油专业技术力量。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弱势(W)

(1)企业管理不成熟。三大石油公司在总体上缺乏一个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作为国内的竞争对手,对于如何在跨国经营中形成合力、一致对外尚缺乏清晰思路。同时,中国的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还不完善:有的母公司给予海外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不足,使之坐失良机;有的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放任自流,导致其国际化经验难以落实国内母公司总体经营战略。此外,由于国有投资主体自我约束机制不强,境外公司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2)国内基础压力大。中国目前探明石油可储量52.8亿吨,剩余石油可储量22.5亿吨,人均可量只有10吨,居世界第37位;而且 2002年中国的油气储别只有14.8和40.6,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6.3和60.7(据BP能源统计)。上个世纪中期发现的油田,现在普遍进入高含水期(地下水含量超过80%),开发成本上升,产量减少,效益下降。而且十年来新发现的油气田,多处于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地区,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国家和石油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这表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任重道远。

(3)资产结构不合理。中国石油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2003年中国炼油厂开工率不足80%,然而,国内石油巨头却竞相新建或扩建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厂。同时,有关数据显示,CNPC的勘探开只占资本支出的61%,SINOPEC只有40%,而西方石油公司这方面的平均支出则为70%。在国内原油产量不足的情况下,三大石油企业如若不能在海外获取更多份额,将难以提高抵御国际石油市场风险的能力。

(4)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外跨国石油公司都是在占有石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控制的石油量占加工总量的比重往往都在50%以上,甚至超过 100%。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不惜斥巨资进行石油勘探开发,但很多项目大多位于储量日渐减少的地区,或者是西方大型石油公司不愿光顾的低回报的小油田。此外,由于中国石油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成品油和相关产品环保标准和质量相对较低,加之原油综合生产成本高,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不强。

(5)不大熟悉国际环境。石油作为战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而且常常与国际环境和产油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连。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不过十多年,缺乏一支外语好、既懂经营业务又熟悉国际法律的高素质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而且各公司对大国争夺石油的格局及其影响、产油国政治局势的走势、各国法律的特征和运用、地方文化与风俗关系等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处理技巧。

外部环境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机会(O)

(1)全球石油量和可储量呈现增加趋势。在目前高油价条件下,有不少人对世界石油的基础和前景持悲观看法。应该看到,自从石油工业诞生百余年以来,石油即将耗竭的论断一直不绝于耳。但是,这些言过其实的论断总是不断被历史事实所否定。其实,对世界最终可的石油量的评估总是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修改、调整和提高。这表明,中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2)中国加入WTO后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入世不仅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在WTO多边贸易机制内享受国民待遇,而且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更便捷地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企业技术更新、装备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石油经济全球化和石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一种“集体安全”,为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一定条件。

(3)中国与大多数产油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的今天,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和平外交政策受到世界各国普遍赞扬。中国在和平共处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上大多数产油国都建立了良好外交关系。特别是与中东、北非、中亚和俄罗斯等“世界石油供应心脏”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不断发展,从而为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4)中国经济外交和能源外交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巨大而稳定国内市场,为中国发展与产油国之间的“大经贸”关系和开展经济外交创造了的有利条件。近年来,中国通过石油外交为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由于世界石油的不平衡分布,许多石油国出于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考虑,都竞相实行对外开放,每年有数百个石油勘探开发的招标和双向谈判机会。这就为中国的能源外交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外在条件。

(5)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地震技术的发展使深海石油开、复杂地形地貌等地区石油勘探开成为现实。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和电讯技术的自动钻井系统、智能完井系统、油气人工举升技术、井下油水分离技术以及油田开发中的地震可视化技术等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所有这些,都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构建了较高的技术平台。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威胁(T)

(1)同业对全球油气控制权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美国及欧洲石油巨头几乎垄断了全球4/5的优质石油,中国企业要想进入它们的“势力范围”并不容易。中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与周边石油消费大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的竞争和冲突将不可避免。中国石油企业其在国际市场的油气拓展的有利空间可能被不断挤压。

(2)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缘政治压力和风险较大。中国在海外的石油投资和石油进口主要集中于中东、北非、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地区和国家。目前中国进口的石油一半以上来自中东,由于该地区民族和宗教矛盾尖锐、领土纷争较多,政局最为动荡不定。而且由于伊拉克战争后美英等国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中国石油企业进入该地区或从该地区进口石油,不仅要处理较为微妙的大国利益关系,而且会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

(3)石油霸权主义的威胁与海上运输生命线的安全隐患。过去,石油一直是大国争霸的重要对象,现在大国势力仍然在博弈全球优质油气。特别是美国,其能源战略目标就是利用其军事、经济的优势建立一个多重结构的全球石油霸权体系。为此,美国不仅垄断了大量的石油,而且控制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石油通道,例如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以便对其他国家进行制约。而中国60%的进口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等海上路径的依赖十分严重,这势必对中国海外石油运输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4)“中国石油威胁论”不断抬头。近年来,美国等国家有意忽视伊拉克战争引起的油气地缘政治动荡、美欧大石油垄断资本减少投资和限制产量等因素对世界油价波动的根本性影响,却不断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说什么中国石油过度进口造成了世界油价上涨、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日本等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中国可能取军事手段维护石油安全,从而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等。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拓展屡遭干扰、排挤的多个事例,证明“石油威胁论”制约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5)全球石油供应安全风险依然存在。石油作为战略商品,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属性。全球石油供应链和价格形成机制除了受市场经济规律影响外,往往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制约,以致于石油价格在某种情况下常常表现为所谓的“政治价格”。13年以来的30年间,世界石油价格的多次暴涨由政治引起的。2004 年油价持续走高的事实表明,一旦主要国际石油市场出现“风吹草低”,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或供应链暂时中断的风险就可能出现。

战略对策

基于上述SWOT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的选择应是企业自身的优势(S)和弱势(W)、外部环境所包含的机会(O)和威胁(T)的相互匹配而成跨国经营SWOT战略矩阵: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并提出十个战略对策要点(见下表)。

综上所述,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实施国际化经验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依托国家力量和能源外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以实现国家石油安全为己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油气勘探开发和经营为龙头,以低风险竞争或竞争下的合作为纽带,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尽早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现代跨国石油公司。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农民兄弟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2022年一转眼已经来到4月下旬,随着春耕的全面启动,相信很多的农民兄弟已经开始在农田忙碌!相较于往年来说,在2022年对于咱们种地农民来说真的是挑战颇多!受到全球形势的影响,今年不仅仅是粮食涨价,农资、饲料、油价都在迎来稳步上涨!特别是农资和国内成品油价格屡创新高!这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在种地方面的投入!随着5月份日益临近,一直高涨的尿素、豆粕、油价能否迎来下跌?面对种地成本过高的问题,我们农民应该这么应对?今天老道就为大家重点收藏一下,尿素、豆粕、油价的相关趋势!有一系列利好消息,咱们农民兄弟必须心中有数!

5月份开始之后,一路高涨的尿素、豆粕、油价或将暴跌?咋回事?

老道说:现在距离5月份来临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根据目前春耕进程和农资、豆粕、油价趋势来看,在5月份之一路上涨的尿素、豆粕、油价或将正式迎来下跌!有3个利好消息,需要大家重点收藏!

利好消息1:尿素、化肥价格或将正式进入下跌周期;

老道说:今年尿素、化肥价格之所以迎来上涨,主要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另外就是因为粮价上涨,个别农资企业顺势涨价!而随着5月份的正式开始,现在国家已经启动一系列的调控动作!比如下发农资综合补贴,投放国家储备化肥等等!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发现,一直上涨的尿素、化肥涨价步伐已经放缓!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春耕备肥完成率持续提高,在需求减弱的影响之下,5月份农资、尿素价格很有可能就会迎来下降!

利好消息2:豆粕价格已经一改常态,呈现涨跌调整;

老道说:豆粕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今年度价格一度涨到5500元每吨!而进入到4月下旬之后,基层豆粕价格已经迎来涨跌调整!从豆粕实际收购价的情况来看,现在豆粕价格已经跌落至4800元每吨!相较于之前5500元的高价,现在豆粕价格累计跌幅已经达到700元每吨!随着基层生猪产能淘汰速度的加快,预计在5月份豆粕价格还将进一步回落的空间!

利好消息3:国内成品油价格5月份后将再次下跌;

老道说:进入到2022年之后,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大涨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了7连涨,在第8次油价调整启动之后,一路大涨的成品油价格每吨大跌500元以上!从长期趋势来看,老道认为油价大幅上涨与国际原油价格有关,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涨到100美元每桶以上,如果继续保持涨价这势必会影响全球成品油消费!按照物极必反的趋势来看,老道认为已经暴涨的原油价格在5月份很有可能会因为消费疲软等多边因素影响,再次回落!一旦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我国成品油价格自然也将顺势下调!

综合以上3个利好消息来看,老道认为在2022年国内尿素、豆粕、油价虽然已经开始大涨,但是随着5月份的日益临近,相信下跌周期也将顺势开始!对于咱们农民来说,这也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在这里,老道恳请大家一起行动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希望尿素、豆粕、油价能够尽快大跌!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昨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业内专家预测,今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1万亿元左右。

点评:新基建或将成为中国多方发力促发展的一大引擎。

2、再次见证历史,WTI油价跌至负数

由于“肺炎”疫情导致的用油需求暴跌、产油国不果断减产,令国际油价暴跌。而美国基准的西德克萨斯质原油期货5月期货合约到期交割更是令大型交易商纷纷平仓,一度将油价下砸到令人惊掉下巴的-40美元一桶的价格没启。有分析师悔腔表示,由于美国页岩油企业的产油成本较高并背负巨额债务,若需求碧察衫和油价得不到改善,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面临破产危机。

点评:油价暴跌本质,依然是需求不振,金融手段已不足以“拯救”它。在宏观环境大幅承压的当下,各国如何携手抗击疫情、恢复秩序,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

3、自动驾驶出租车在长沙全面开放免费试乘

近日,百度宣布开放Apollo?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长沙用户通过百度地图、百度APP“Dutaxi”程序即可一键呼叫,免费试乘。

点评:出租车、网约车司机要紧张了吗?

4、汽车主题填色本让隔离生活更具“色彩”

长期居家隔离生活容易让家长和孩子身心俱疲,为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奥迪、福特、奔驰、日产等汽车制造商以及多位艺术家近期推出了生动有趣的填色绘本,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探索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点评:品牌忠诚度要从娃娃抓起。

5、宾利赛事部门将出征赛

宾利汽车赛事部门将首次出征2020赛季SRO?GT系列赛。据悉,该赛事涵盖6回合比赛,与现实中的GT世界挑战赛赛一致。自2014年起,宾利汽车赛事部门就曾在GT世界挑战赛赛赛场屡获佳绩。届时,宾利厂商赞助车队和客户车队将参与Pro组别的竞逐,职业游戏玩家将向Silver组别赛事发起挑战。

点评:专业赛车背景选手和你比赛,刺不刺激?

重点关注:

首个受疫情冲击“倒下”的国家出现:阿根廷处在“事实违约”状态,目前无力偿还债务,提出全面债务重组。

对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你有什么看法?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也随之下降,由原来的92号油7.2元多降至5.3元多,降价达近两天多,是历史

上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可以趁机多囤些汽油,估计油价会在后续涨起来

国内油价调整新消息,今晚油价或迎年内第七涨,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房价受市场影响和整策调控的影响比较大,从目前的国情国策来看,中国房价不会在三年内下跌。

一、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

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除非城市化进程停滞,农民才不会进城。

二、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

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拿广州来说,几年前城区范围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今天已经扩大到380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此外,大拆大建还导致大量的拆迁性需求,并且都是小房换大房,普通房换高档房。不可能城市扩张后,却无人进驻,而成为一座空城,事实证明,城市扩张到哪里,人口就填满哪里。

三、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

大城市在几年前,都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的,当下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走上正轨,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进行调控,地方却不配合的根源所在。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产业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产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开发,是城市方向的引领者,房地产开发到哪里,城市就延伸到哪里。房地产的带动作用,是谁也不可低估的,几乎带动所有行业的发展,比如服装、化妆品等看起来与房地产无关,实际上服装和化妆品业的发展也有房地产的功劳,开发的大量服装和化妆品主题商城及专业市场,无不在推动其发展的车轮。离开了房地产,各行各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四、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说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单是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就是地方财政的支撑点,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的腰包就会囊中羞涩,减少了财政收入,就会影响到地方的行政力量、职权力量。所以,无论中央怎么调控,地方自有算盘,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公开支持房地产,便在暗中支持,这也是中央调控成为“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国家规定拿到预售证前不允许用排号、放筹、登记、预订等,除了一线城市基本做到外,象二、三、四线城市,基本没有实行,睁只眼闭只眼,实际在暗中支持房地产发展。

五、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

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阵,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中国刚富起来,由于长期以来的贫穷落后,加上文化底子薄,一旦手里有了几全钱,就“小农意识”高涨,摆阔比富,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不少国人手里有钱了,生活好了,生活方式便发生了质变,由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上升为享受人生,当前国人的享受意识日益增强。而宽大豪华的住房是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许多人开始换房,面积越换越大,档次越换越高。中国的奢侈消费令世界瞠目结舌,并且有风起云涌之势,这些富人买房,出手大方,一看到心仪的房子,就买下,而且多是一次性付款。因为他们有的是钱。

六、注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打压

业内人士会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未来的房地产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将走向何方,国家为什么老和房地产过不去?问这些问题的人,有一点他们完全没有弄明白,那就是国家究竟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调控房地产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许多开发商总认为国家在打压房地产,为此,一旦有了调控政策,便坐卧不安,感到迷茫。

国家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呢?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长期占用“超车道”行驶,严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几乎是翻着跟斗上涨的,不利于改善民生。中央调控的目的非常明确,只不过大家没有解读明白。注意,中央调控房地产,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控制过快”,控制暴利,真正意图是不要让房价涨得太快了,但可以合理上涨,是将房价控制在一起合理的上涨幅度,而不是要打压房地产,中央对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打压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仍然会一路凯歌,在五年内指望房价下降,无异于痴人说梦。当然,房价的波动是有的,短期下调后很快又会上升,主线上上升的。

七、通胀预期加大,带动房价上扬

CPI在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价格指数将直接反射到房价上。看看油价这几年攀升有多快,像滚雪球似膨胀。物价指数的走高,必然带动房价上扬,连萝卜的价格都在上涨,房价没有不涨的理由。不可能其他物价上涨,而独让房价下跌吧?要控制房价,就必须先稳定CPI,否则控制房价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八、地价猛涨,催高房价

大家只看到房价在飞涨,实际上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有报道说,十年前买下的地,至今未开发,光地价就翻了几百倍,比做开发还赚钱,又省事。地价是一年比一年高,象孙悟空翻筋斗似的。而地价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一小半,地价上涨,房价肯定上涨。用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也只会加速提升地价,人为把地价炒高,除非国家改变土地出让、流转形式,否则这一方式只会把地价不断推向高点。前些年出现的土地楼面价高过房价就充分说明了问题,面粉比面包贵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一些央企介入房地产开发,因为央企有背景,不缺钱,导致地王频现,这一切都成了房价上涨的背后推手。

九、建材价格攀升,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

除土地价格暴涨外,房地产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的上涨,成了房价上涨的一个幕后推手,成本增加,房屋售价无疑是会跟着增加的,并且房价的增加比成本增加的系数高很多。

可能有人会说,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不大,并且建材价格的上升,对房价的上海影响非常有限。诚然,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房价上涨中所形成的推动力是有限的,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到今天为止,房地产仍是暴利,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可匹敌的。并且房地产的规模效益明显,利润略高于其他行业一点点,都足以形成巨大的利润漩涡。

尽管建材成本对房价的推动不大,但不等于没有推动,成本增加,开发商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的,肯定要转嫁到房价中去,此外,建材成本上升,至少也给了开发商一个涨价的合理借口。

十、房子是保值增值的最佳投资

房子已不再仅仅是居住的,同时更是一种理想的投资产品。在银行利息式微、股市风险较大、黄金行情不稳等因素催动下,房子成了百姓最为保值增值的投资产品。从商品房诞生至今,可以说其价格行情一路高凑凯歌,只见升值,从未出现贬值的情况,即使有价格下措的时段,那也仅是短暂的,是市场的自然震荡,并不是房子本身的贬值造成的。

许多发达国家国民,财务性收入普遍高于中国许多倍,财产性收入是提高国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生财之道。许多已经买过房的人都享受到了房子巨大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这也正是许多有钱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买房的原动力,在中国,拥有5—10套房子的人并不少,而拥有2—3套房的人则比比皆是。房子超强的增值能力,像一样,令国人振奋。前些年出现的大批炒房团,也正是看上了房子的超强增值能力,并且大都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十一、“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

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这一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左右着国人。受这一陈腐思想的影响,国人在成年后,都为房而奋斗,所以产生了大批的房奴。每个人成年工作几年后,就想着要买房,千方百计赚钱,省钱,目的就是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想象,每个成年人都想买房,一些未婚女性也想买房,男人双方在结婚前都买了房,结婚后就拥有两套房了,当然这为数不多,按照这一现象,中国房价没有不上涨理由,因为刚性需求大。

十二、女人是房价上涨的帮凶

百姓都在骂房价太高,许多女人都参与到这个“骂战”中来,殊不知,女人自己成了房价猛涨的帮凶。中国女人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出嫁总是抱着一种“我把自己托付给你”的心态,自己把自己变成男人的附庸。更要命的是,女人们大都嫌贫爱富,要嫁就嫁个有房的人,如果听说对方没有房子,就会发出威胁:等你买了房再说,没买房别谈婚论嫁。这还算好点的,碰上犟的,连房也没有?分手,掉送就走人。中国男人受女性的这种“压迫”,就拚命去赚钱买房,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要娶个媳妇成个家生儿育女。许多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房奴,等到结婚后,女人与男人一起“房奴”,共同拚死拚活挣钱还贷。

女人这种思想,无疑成了推高房价帮凶,如果女人不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才恋爱结婚,那么,会有许多人不会加入到置业大军中去,至少会延缓。每个人恋爱结婚都要买房,中国有三四亿家庭,就需要三四亿套房,这还不算拥有多套房的和中途换房的,女人们无形中拉大了刚性需求。有大量需求,房子没有不涨价的理。

十三、媒体捕风捉影、大肆宣杨,搅混一池清水

房价上涨过快,媒体负有不可推卸责任。且不说国家稍有动向,就借题发挥,大肆炒作,唯恐天下人不知。当然,报道政策举措是没错的,但媒体往往不是报道那么简单,而以大篇幅、大版面进行连篇累牍式的宣染,还请来各路专家解读,本来是一项很平常的政策,经媒体这么一折腾,便弄得满城风雨,嘘唏不已。

媒体喜欢把目光投身那些有点名气、喜欢自我炒作的行业人士,比如任志强、潘石屹之类,只要他们稍一张嘴,媒体就一窝蜂路着上,不惜版面为其摇旗呐喊、擂鼓助阵。某个有点名气或者实力较强的房企降价或者涨价了,这原本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是市场营销手法,压根就不值一提,可是媒体却当成新闻焦点,洋洋万言进行讨论点评,硬是用高打蚊子,弄得全国上下炮声隆隆。

媒体具有舆论导向作用,能直接影响公众,媒体如此炮制,天下太平就成天下大乱了。媒体成了房价上涨吹鼓手。

十四、调控不合理,变相助涨房价

面对房价直线上升局面,面对百姓对房价过高抱怨,只得出面实施调控,然后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事方式是,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而没有在事前拿出一整套管理规范方案,总是在穷于应付,当房价高了,就调控一下,房价相对稳定了,就置之度外,这种行事管控方式,只会推房价,因为不是制订了一整套系统方案,而是临时加以调控,每次一调控,就把房地产推向了风口浪尖,将房地产从幕后拉到台前亮相,这能让房价下降吗?因为隔三差五地调控一下,弄得全民都在关注房价、讨论房价,这一关注、两讨论,房地产自然热度不减,并且还会不断升温,热起来了,价格没有不涨的理。当人们天天都在喊声“提高妇女地位”时,“妇女地位”就显然没有提高,而当人们不再喊时,妇女地位就已经提高了。当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百万个人、千万个人、亿万人都在关注某个人时,这个人想不出名都难,出名,身价能不暴涨吗?

十五、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一套房子,通过在住了七至八年后便会换新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家庭)在买了一套新房子后,七八年后,又成了业主,其中还附开投资炒房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享受意识得到加强,住了七八年后,新房就成旧房了,人们便再次换新房。加上城市以摊大饼的方式快速扩张,即使你不换,可能也会在城市发展中被新规划拆迁。现代社会,指望一套房住几十年,是很不现实的。这从某个侧面,加大刚性需求。

十六、腐败性需求拉高房价

所谓腐败性需求,就是那下政界官员、公务员因腐败而收入丰厚,在三四线城市,许多居民几乎都买不起房,附了那些做生意做得比较好的以及企业老板,三四线城市的白领收入有限,仅靠工资很难在短期内买得起房,据了解,在三四线城市,大部分都是公务员、文教卫系统在买房,这些人为什么买得起房?光靠工资收入,也同样买不起,但他们却成了买房的主力,从表面判断,只能说是腐败致富,一些人通过腐败积累了不少财富,这些人不但买一套,而且买两套三套甚至更多,这种腐败性需求,无疑带动了房价的上扬,他们为高房价做出了较为明显贡献,要真正降房价,打击腐败性需求,可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十七、开发商不可能降价,房价只会走高不会下跌

其实道理非常浅显,如果开发商降价,就更没人会买,因为买家看到开发商降价,心里就想打起算盘,终于降了,这一降可能就会降很多,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起不来。买房也和买股一样,是买涨不买落的。今天开发商降价了,买家不会买,会等明天再降,明天还不会买,赊等后天再降,如此,买家永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市点。会一直观望,因为在降价时买,他们总担心今天买了,若明天继续降了,就吃亏了。

开发商是做经营的,对这种道理了如指掌,知道降价换不来销量,就只有死扛,再说了,开发商普遍对房地产的前景十分看好,是不可能降价的。除了极少数资金十分困难的开发商,不排队降价的可能,但即使有部分开发商降价,也不可能引发降价潮。所以指望房价下跌,无异于痴人说梦。

十八、有房百姓支持房价上涨

虽然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叫得最响的声音,是想买房置业一部分百姓,整天在高喊房价太高,以至让媒体也跟着“发喊”,从而影响到了,所以就出来进行行政干预。

但是,另一个群体也是不容忽视,尽管声音叫得不响亮,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小,这个群体就是已经买了房的有房一族。这个有房群体并不希望房价下跌,反而盼着房价上涨,因为如果房价下跌,那他们的房子就贬值了,而房价上涨,他们的房子就升值。而有房一族显然比无房一族更具实力,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高于无房一族,并且有房一族还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操控权,至少民间的有钱一族以及公务员和在机关工作的非公务员群体,基本都有自己的住房,而这些人都是拥有一定“操控”能力。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能力”来阻止房价下跌。

十九、媒体支持房价上涨

房地产稍有动静,媒体便声嘶力竭地大肆鼓噪,只要哪家楼盘开始降价促销了,媒体就立即进行大篇幅炒作,本来降价促销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营销手段,可媒体就爱“闹事”,添油加醋地一炒作,没有问题也成了问题,不是新闻也给强行弄成了新闻。如果国家出台了关于房地产的一些政策,那媒体简直就像上战场一样全力以赴,调动大师人马、腾出大量篇幅,为房地产让路。媒体的嗅觉比狗还灵敏。

别看媒体如此这般神经质似的疯狂,这完全是为了一时快感需要,是为了第一时间抓新闻,出猛料。实际上,最不希望房价下降的是媒体,甚至媒体比开发商还担心房价下降,为什么呢?

这里先看一个数据:广州日报每年的广告总收入约在18亿左右,其中70%是房地产广告。南方都市报相差也不大,全国其他地方的大型、名牌纸媒也大都相似。一些房地产专业网站的收入,也普遍好于其他行业的网站收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房地产不行了,这些媒体的收入不仅仅是腰斩,而几乎去了三分之二,那他们的日子会比房奴还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媒体最不想看到房价下跌,房地产不行了,开发商日子固然不好过,但开发商可以转移投资方向,选投其他行业,而媒体还是媒体,不可能关门转投其他行业。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的主要学术贡献

2021年5月14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根据国际市场上的行情,预计本次汽柴油上调118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每升上调0.09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0元。

目前92#汽油的油站价为6.76元/升,本次调价后将上涨到6.85元。至此国内油价已经达到七连涨,预计用不了多长时间,油价将再次进入7元时代。油价节节攀升,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国际油价整体为上涨趋势。

从今年以来,随着疫苗的研发成功并大量运用,世界多个主要国家的疫情有所缓解,随之带来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也可一见端倪,而石油需要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油价应声而涨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必将带动国内油价的上涨,这是很正常的经济现象。

国际形势变化。

近段时间以来,中东的局势不断恶化,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带再次大打出手。我们知道,世界石油的主要储藏地就位于中东,而巴以之间的冲突肯定会对石油的生产销售带来严重影响。

物以稀而贵。根据市场定律,在石油需求不变或者增加的情况下,当石油产出少了,就会造成市场供小于求的局面,那带来的必定是石油价格的上涨。

中石油中石化的运营成本。

国内主要的原油供应企业非中石油中石化莫属。众所周知,这两家企业都是国字号企业,规模宠大,而石油在运回国内后,也需要进行生产提炼、运输、存储及销售等环节,都需要成本。巨大的成本压力最终会体现在油价价格上,这也使得国内成品油价屡创新高的原因。

今年以来,国际上的很多原材料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而石油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材料,出现价格上调也就不奇怪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本次上调的幅度不大,加满一箱油的价格要比之前多5元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社会选择理论方面,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阿罗提出的,而且阿罗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做出了创新性的解答。

比较先进的经济理论学者都主张,各种架构中的经济行为,都是在有限的选择方案中从事本质上理性的抉择。例如,家庭从不同种类的财货组合中做选择,这些组合乃是它们在当前的物价水准以及可支配所得下能够负担得起的范围。而厂商方面,除了在固定的产出水准下就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做出选择,也要在不同的生产水准间做出选择。认为选择行为是理性行为的经济学者,诸如霍特林、希克斯以及萨缪尔森等都认为,对各种不同的选择方案,选择者可以排列先后顺序。在一组可供选择的可能方案中,不论是技术上可行的各种生产方式,还是家庭在预算限制下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从事选择的人都会从中选出顺序最高的方案。

当我们说这些选择方案是按照偏好排列顺序时,其涵义相当明确。第一,任何两组选择方案都可以相互比较,选择的人可能会偏爱其一,或对两者的喜好程度一致。第二,方案的排列顺序有一贯性。设有A、B、C三种方案,如果对A的喜好大于B,而B又大于C,则我们会认为A与C比较时,必然是A较受青睐。这项特性称为传递性。

虽然这项选择理论最初是用于经济分析,但显然在许多其他领域也都可以应用。霍特林、冯·诺依曼、摩根斯坦以及熊彼特,都曾主张将这套理论应用到政治选择方面,如对候选人的选择以及对法案的选择等等。投票可视为将个别选民对候选人或其政见的偏好加总,而汇集为所谓的社会选择。  阿罗最初是在经济架构之中面对这个问题的。阿罗观察到,大企业并不是个人,而(至少在理论上)应该要能反映出众多股东的意志。可以确定的是,股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也就是将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取决于未来的营运状况,而股东对未来的状况可能会有不同的预期。设公司必须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做选择时,每一位股东都会各自根据对利润的预期而排列各项投资方案的优先顺序。不同的股东可能会有不同的预期,因此他们排列出来的投资方案顺序自然可能大相径庭。阿罗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用由公司制定的正式投票规则。如有A与B两种投资政策,被选上的必定是大多数股东所支持的一种。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碰到两种以上的选择方案。为了简单说明起见,设有A、B、C三项方案。最自然的做法,就从三者当中选出一个大多数股东认为优于其他两者的方案。用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所考虑的是公司政策,我们也许可以说,该公司能把所有的投资方案排列顺序,再选出最好的一项。然而,由于公司的决策不外是反映股东的想法,公司所排出的优先顺序,应该是按照某些股东的偏好而建构出来的。如大部分的股东都支持第一案,而反对第二案,就可以说公司偏好第一案。 后来阿罗发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A受到的支持率高于B,而B又高于C,但A和C相比较时,反而是C的支持率比A略高。换句话说,多数决投票,并不一定会具备传递性。

在此以选举为例来说明,如有A、B、C三位候选人,同时也有三位选民。第一位选民对候选人的偏好顺序是A优于B,B又优于C。我们设个别选民对候选人的顺序排列存在传递性,则第一位选民偏好是A优于C。设第二位选民的偏好顺序是B优于C,C又优于A,因此他对B的喜好应胜于A。而第三位选民的偏好顺序是C优于A,A又优于B。那么对第一位选举人和第三位选民而言,都是A优于B,因此在实行多数投票的情况下,A和B之间的选择将是由A获选。同样地,第一位和第二位选民都认为B优于C。如果传递性存在,则A应该会胜过C。但实际的状况是,第二位及第三位选民却都较偏好C而不是A,所以产生无传递性,有时也称为投票的矛盾。当然,这种无法传递的特性不必然会产生,而要看投票人的偏好而定。重点是,两两相比的多数决投票制度,并不能保证整个社会能产生出一个排列顺序。

阿罗认为这样的观察一定也有其他人做过。但不管如何,这种想法确实使阿罗放弃这方面的研究,转而投入其他的课题。

后来,阿罗又不经意地注意到投票的问题。阿罗发现,在某些特殊但非完全不自然的条件下,阿罗先前发现的投票的矛盾可能不会发生,阿罗认为这值得撰文探讨。但阿罗在着手之际看到一本期刊,发现其中有篇英国经济学者布拉克的文章,提出了和自己相同的想法。其实布拉克和阿罗所发现的结果,在过去的150年来随时都可能被提出,而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几乎在同时想到,这真有点巧合。

对科学研究者而言,率先发现是一项激励,反之,结果可预知,则令人泄气。因此,阿罗再度放弃有关投票行为的研究,转而探讨一些重要但较不具吸引力的课题,不过没有什么进展。但是,就在几个月之后,阿罗偶然被问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足以显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值得重新研究。当时,新的赛局理论被应用到军事与外交的冲突上。在这项应用中,国家被视为理性的行为者。然而,既然国家是由偏好顺序不同的个人所集结而成,那么上述的观点如何能成立呢?因为根据个人先前所做的研究,如果用两两相比的多数决投票,那么根据人们的偏好顺序,不一定能导出整个国家的优先顺序。 是否可能找出其他的方法加总个人的偏好顺序,以形成社会的偏好顺序呢?也就是说,在不同方案间所做的选择具有传递性。经过长久深入的思考,阿罗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加总个人偏好顺序而产生社会选择,而且社会选择也符合某些非常自然的条件,总会存在一些个人偏好顺序,让社会选择不具传递性,就像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

由于受过逻辑的训练,阿罗能清晰地阐述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复杂性。不过,阿罗并没有使用到任何高深的数理逻辑概念。

这项研究成果迅速引起各方注意。另外一项附带的收获是阿罗由一些人士来函得知了早期相关的文献。事实上,多数决投票的矛盾,早在1785年就已由法国人孔多塞侯爵提出,但尔后就不见后续探讨的文献。大约在1860年时,有人曾考虑到投票的矛盾,对如何在牛津办理选举提出建议,不过,这些建议方案并未出版。当时一位名为道奇生的数学家曾宣扬过这些方案。

社会选择理论与经济选择理论的平行发展相当重要,但它与过去的研究则甚少直接关联。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

一般均衡理论所演绎的观点看似简单,却不易理解。在经济体系内,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这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得克萨斯州及波斯湾地区发现了石油,油价变得非常低廉,许多家庭在能源的消费上,由煤改成石油,因此减少了对煤的需求,连带也降低了煤矿工人的就业水准。炼油厂迅速扩张,雇用了更多的劳工。同样地,由于炼油涉及复杂的化学过程,产生对炼油机器设备的需求,从而又导致对专业化学工程师以及钢铁的需求。油价便宜了,汽车的购买与使用也更为普遍。没有铁路经过但公路可达的观光地区,开始涌入大量的旅客,铁路运输却开始衰退。这里每一项变动,都会引发其他的变化,而这些后续的变化又回过头来影响石油的需求与供给。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上面的例子有其特殊的意义,也就是任何一项产品的需求是受到所有其他产品价格的影响——包括劳动力与资本服务的价格,也就是工资与利润。同样地,任何一项产品的供给,包括劳动力或资本的供给,也是受到所有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种产品与劳务目前的价格水准呢?在经济学上常用的说就是均衡的概念。现行的价格,就是使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的价格。这样的说,就像经济学里许多其他的说或自然科学的说一样,实际上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精准,却是非常有用的近似说法。如果和那些过分夸大均衡存在的观点比起来,把这种近似说法完全弃置不顾反倒更背离真实。

经济上的一般均衡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1874年率先提出的。不过,当时要运用此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仍有困难,而且数学训练不足的经济学家也很难理解。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学界才重拾这项研究,其中又以希克斯所做的精辟阐释与推动居功至伟。阿罗于12年与他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

但是,还有一项有待解决的问题。一般均衡理论主张,各项商品的价格,是由解一大组方程式而求出的,每一条方程式都代表个别商品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然而,这些方程式是否必然有单一解存在?如没有,那么一般均衡理论不可能永远为真。事实上,在1932年,一些德国经济学家的研究即指出,这些方程式不一定有一个有意义的解释。维也纳的银行家史列辛格在大学时主修经济学,之后也一直对经济学的发展相当关注,他认为前述的困难主要是源于某项细微的误解,其实一般均衡的存在应该可以证明。他聘请瓦德这位年轻的数学家来研究这个问题。瓦德提出一般均衡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这些条件并不容易解释)存在的证明。事实上,对比后来的相关研究,他们设定的条件似乎太过苛刻。即使如此,整个证明的过程仍是相当困难的。 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浩劫也影响了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史列辛格原本坚信奥地利不致沦入的魔掌,等到噩梦成真,他随即自杀身亡。而瓦德则逃过此劫,并且来到了美国,他的兴趣也转移到数理统计。他正是阿罗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阿罗也不知自己是如何得知一般均衡存在与否这个有待解开的问题。阿罗曾问过瓦德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他只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由于某一领域的发展而促成了另一个领域的发展,在科学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当时,赛局理论正迅速发展。数学家纳什证明的一项理论,就与竞争性均衡存在与否的问题有许多相通之处。阿罗借用并修正纳什所发展的数学工具,终于能说明什么样的条件界定下的一般均衡的方程式组将会有解。

其实,这里头并不只是数学的问题而已,还牵涉到怎样更清楚地说明一般均衡系统。正如史列辛格已经做过的部分努力,有必要将所做的设更进一步地弄清,在这项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

从前面的说明,大家应当可以了解,能证明均衡的存在,是因为经济学及数学这两门学科的理论不断进步发展,而阿罗当然也不是惟一提出证明的学者。事实上,就在阿罗着手撰写研究成果之际,阿罗得知德布鲁——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独立地获得基本上相同的研究成果。于是,他们决定联合发表研究结果。就在他们的论文公之于世之前,经济学家麦肯西也发表了一篇论文,走的是类似的但不完全一样的路线。

在科学的世界里,重复发现其实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原因也大同小异。由不同动机所带动的相关领域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些困难的问题。这些发展既然公诸于大众,所以各方学者都能加以运用,重复发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一项新的发现,能够成为第一位发现者或是跻身首批发现者之列,当然颇令人满足。不过至少就一般均衡理论来说,即使没有阿罗的投入,它的发展也不致有什么不同。

尽管一般均衡的存在理论看来相当抽象化及数学化,但日后却变得相当有用。除了促成一般均衡理论在特定经济问题上的应用,也让大家对所谓“一般均衡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认识到,某一项特定的经济变动将会造成比最初变动更为深远的影响。史卡夫更指出,如果把证明的方法做适当的修正,可以找出如何实地求出一般均衡系统的解。这一方法已经被应用到许多不同的政策问题上:关税、公司所得税、社会措施的改变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