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年古刹云门寺说明文

2.八大处有灵异事吗

3.北京寺庙有哪些

4.八大处公园的公园景点

5.十八罗汉功的十八罗汉功

6.金刚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十八罗汉贴金功德_十八罗汉贴金价格

一、风景区门票价目表(春节黄金周执行旺季价):

旺季:每年3月1日--11月30日普通票:190元优惠票:95元

淡季:每年12月1日--次年2月底普通票:140元优惠票:70元

二、进入景区的游客一律凭票入山,一人一票。

三、对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和僧尼持本人有效证件,门票实行全免;对教师、学生、现役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和皈依弟子持本人有效证件,门票按旺季价格实行半价优惠。

四、对身高1.2米以下儿童实行全免;身高1.2-1.4米儿童,门票按旺季价格实行半价优惠。

五、对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持本人有效证件,实行全免;对省级劳模、省级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持本人有效证件,门票按旺季价格实行半价优惠。

六、有效身份证件是指身份证、户口簿、教师证、学生证、老年人优待证、九华山皈依证、护照、驾照、港澳台同胞通行证、相关获奖证书。

二、九华山天台索道、百岁宫缆车票价

1、天台索道:普通票单程75元/人次,上下联票140元/人次,优惠票单程55元/人次。

2、百岁宫缆车:旺季普通票单程55元/人次,上下联票100元人次,优惠票单程40元/人次。

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学生、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执行优惠票价。

三、九华山花台索道试行价格为(索道淡旺季时间同九华山,目前景点不需另外购票,可凭九华山门票游览)

1、旺季普通票单程90元/人次,联票160元/人次,优惠票单程70元/人次;淡季普通票单程70元/人次,联票120元/人次,优惠票单程50元/人次。

2、对学生、现役军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身高1.2-1.4米儿童凭有效证件执行优惠票价;对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身高1.2米以下儿童实行免票

四、景区交通费(免费的景区交通大巴只可免费乘坐4次,凭九华山门票上车,免费搭乘有效期为3天)

1、门票中包含4次景区免费交通费,大巴车,有4个站点可免费乘坐1次:柯村站(进入景区)、九华街站、凤凰松站(天台索道)、迎仙桥站(百岁宫缆车),每个站点上车后有专人在门票上打孔

2、持优惠票或免门票的游客,坐景区大巴时,景区交通费为10元/人/次

3、门票上的4站点各1次的免费乘车孔打过了,或者门票超过3天有效期,坐景交都需另外付乘车费。费用同上。

4、乘车去99米大铜像、甘露寺、花台景区等,均需另外购景区交通票,票价各个乘车点不同。

5、景区大巴车按淡旺季,等候的时间也不同,淡季一般要半小时一班,旺季15分钟就会有一班。

九华山的著名寺院 (前面3个寺院是敬香一定要去的)

九华山的寺院有百余座(目前是124座),其中著名的有:

化城寺: 九华山开山寺,也是全山百寺之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名系出自《法华经》中释迦点石化城的故事。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诸葛节等为金地藏改建。它位于九华山心腹位置的九华街上,依山修建,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连东崖,西接神光岭,四面环绕如城。殿宇前后四进,随地势逐座升高,气势巍峨,绿树葱茏。寺前有一泓半圆莲花池,名月牙池,传说是当年金乔觉的放生池。寺门上高悬“化城寺”匾额。门楣、斗拱和梁柱上的木刻镂雕都很精美,特别是正殿天花藻井刻有九龙盘珠,为木刻中的精品。此外尚有竹根雕狮子、铜蟹、玉如意、银塔、玛瑙佛珠项链等古物。有一条镂花岩石质地的金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作品,刀法明快,造型精美。另一块经人工琢磨成的八音石,也是明代制品,敲击时能发出8种悦耳的音响,是和尚念经时敲击的法器。寺后有建于明代的藏经楼,内藏有完好的《涅盘经》,更保存有明代百岁宫无瑕和尚用自己身上刺出的血配以金粉,花了28年写成的《华严血经》。此外,楼上尚藏有贝叶经及上刻“地藏利生之宝”字样的金、玉、铜质佛印多种。

月身宝殿: 始建于唐代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是金地藏王墓地上的塔形庙宇。古代月字与肉字相通,故又名“肉身宝殿”或“肉身宝塔”。殿前有81级台阶,佛教有“九九八十一难”之说。顶有天桥,桥南侧有“盘石常安”四字镌刻,桥北侧刻着“神光异彩”四字。殿呈方形,高十数丈,雕梁画栋,气势雄伟。殿中央有宝塔一座,七层八面,高17米,布满神龛,置金地藏肉身塑像100多尊。地藏的肉身趺坐在塔内。

天台寺: 位于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巅,坐北朝南,木石结构,硬山顶。全寺由3组民居式殿堂组成。该寺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耸的悬崖峭壁来隐蔽,既防风寒,又十分坚固。它的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石洞,进深4.2米,其东、北两则为对峙的悬崖,径直可入大殿2楼;转折向南,沿墙外过道往“捧日亭”或“青龙背”。大殿(亦称万佛楼)宽10米,深13米。殿后有偏门通往观音殿、客房和云水堂。寺周景点众多。该寺是九华山最高的建筑,建筑面积1540平方米。属全国重点寺院。

另外最著名的是只园寺,百岁宫,甘露寺,东岩寺等四大丛林。皆以化城寺为中心。

祗园寺: 位于化城寺以东的东岩西麓,面向九华街头,初建于明代。前后五进,殿宇轩昂,为九华山最大寺院。寺前铺石板道,石板上刻有莲花、金钱图案。正殿名为大雄殿,高13丈,重檐画栋,上覆金**琉璃瓦,金碧辉煌。殿内供奉三尊大佛,端坐莲花台上,均高2丈有余。殿后塑海岛观音像。寺内屋宇很多,回旋曲折,宛若迷宫。厨房内有8口大锅,俗称千僧灶,最大一口直径一丈有余,可见当时僧侣之多、规模之大。

百岁宫: 又名万年寺,可从祗园寺后攀石级上该寺。也可坐缆车上山。登上百岁宫,凭窗远眺,磨盘峰、五老峰、太古岭、凤凰岭历历在目。寺内供奉的是明代万历年间于九华山坐化的无瑕和尚贴金肉体坐像。也可坐缆车上山

甘露寺: 甘露寺是游人上山见到的第一座庙宇, 它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二圣殿至九华街上山的途中,距“定心石”不远。前后两殿,建在两个台基上,一暗一明,一高一低,布局新颖有趣。甘露寺的来历,有一传说:清康熙皇帝的玉林国师受康熙之派遣,曾两次来到九华祭拜地藏菩萨。第一次来到半山腰的定心石时,见这一带苍松傲穹、幽篁蔽天,东有龙瀑天池之景,西有龟山晓雾之悦,就认为此处很适宜建一座大的寺庙。第二次来,听说卧虎洞主禅僧洞安愿遵此意建庙。便亲自去卧虎洞探访洞安,鼓励他建庙。说来奇巧,就在破土动工的那天清晨,天空普降甘露。众人大悦。朝廷闻之,赐名“甘露寺”。甘露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九华山佛学院”就设在寺内。

东岩寺: 位于化城寺以东约1500米,分为山上与山下两所寺院。东岩上院毁于1933年的一场火灾,现存下岩寺为五层建筑,内部雕刻华丽,今辟为九华宾馆。附近有晏坐岩、地藏洞、清代钟楼、天池、龙女泉、闵公墓、太白书堂遗址等名胜古迹,以及明代王守仁(王阳明)手书“云深处”石刻。

此外还有这些有名的寺庙

旃檀林禅寺: 坐落九华街西南。砖木结构。由4座厅堂式民居和宫殿式大雄宝殿组合而成。东为僧房和斋房,敞厅堂,3层楼阁,有内落水小天井。西为云水堂,敞厅4开间,2层楼,小天井。僧房和云水堂之间为前厅,内用板壁隔成弥勒殿和韦陀殿,进深20.5米,殿两则是两层楼阁。厅前有狭长形封闭院落,石板铺面,后为四落水天井。其正南对大雄宝殿,殿高18米,宽11.5米,深15.5米,歇山大顶飞檐翘角。大殿西侧是花厅,两层楼,名“山中天”。寺内梁栋、门窗、佛龛雕刻精美。旃檀林系清末建筑,建筑面积2849平方米,属全国重点寺院。

大悲殿: 是旃檀林于1988年重建山门后扩建的新殿。此殿由旃檀林主持慧深和尚发宏愿而建,整个工程设计仿古典雅,雄伟壮丽,主楼高达六丈三尺,殿堂正中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金碧辉煌。整个工程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据说,在此殿上正梁后,曾多次出现类似佛菩萨的白色光团。这是九华山近年来第一次出现的神奇光团,人们称之为“佛光”。现九华山佛教协会设在此寺,这里是大型佛事活动的场所之一。

五百罗汉堂: 与百岁宫相映生辉的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堂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为宫殿式结构,与百岁宫配套协调,形成一个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筑群。五百罗汉堂供奉五百尊罗汉,整个堂内于姿百态,气势壮观。百岁宫五百罗汉堂是目前我国四大佛山所仅有,它的兴建,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新景观。

慧居寺: 原名“慧庆庵”。坐落天台山西麓、中闵园东。始建于清代,清末住持僧仁琳扩修。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充寮房,安单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1982年重修殿宇。年所有佛像上漆、贴金。该寺背倚高山,面临竹海,环境十分幽美。建筑面积541平方米。寺内十八罗汉及菩萨塑像造型优美,神态逼真。为全国重点寺院。

古拜经台: 古拜经台在天台峰下,距观音峰约2华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绕寺而过。 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佛教称金地藏“大愿菩萨”)。因为“拜经”较通俗易记,所以都称它“古拜经台”。 拜经台大雄宝殿,1994年重建,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重檐歇顶,框架结构,造型庄重、浑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贤,后面海岛观音,两旁十八罗汉。 从大雄宝殿旁上石阶十余步,即到金地藏拜经遗址。上筑敞厅式瓦屋一间,高约二丈,宽丈许,供有金地藏坐像。右边墙壁上嵌有“古拜经台”字样的碑刻一方。地面突出一块长方形岩石,上有凹下的脚印。传说,当年金地藏就在这块凸出的平台上拜经,这方岩石即是跪拜时的垫脚石,因而留下了足印。以前在伏虎洞苦修的和尚,效金地藏拜经、拜《华严经》几十年,也在地板上磨出了凹痕。

九华山七尊肉身菩萨:

1、甘露寺-慧成和尚肉身-

2、通慧禅林-仁义师太肉身

3、旃檀禅林(大悲楼)-明净和尚肉身

4、肉身宝殿-地藏王菩萨

5、地藏禅林-慈明和尚肉身

6、百岁宫-无暇和尚肉身

7、青阳烟霞园(九子岩)景区大兴肉身殿-大兴和尚肉身(中国建国后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

九华山旅游必去景点

化城寺:九华山最古老的寺庙,现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

肉身宝殿:供奉金乔觉肉身的地方,金乔觉即为地藏菩萨。

百岁宫:供奉无瑕真身(应身菩萨)的地方。

天台寺:九华山最高的寺庙,天台晓日景点所在地,晴天在山顶可以看到长江。如果游玩天台景区的话,需准备一天的时间。

大花台:最美不过花台景,到九华山一定要来花台看看美轮美奂的九华景!

凤凰松:号称天下第一松。

天然睡佛:据说是由已圆寂的仁德法师首先发现的,而且跟仁德法师神似。出百岁宫上观景台可见到。

99米地藏菩萨大铜像:中国最高的露天大铜像。

九华山餐饮

九华山是佛教名山,以素食为主。九华素菜历史悠久,一直为游人香客津津乐道。原料多取本地所产的竹笋、百合、黄精、石耳、木耳、银耳、黄花菜、地心菜、马兰头、豆苗、椿苗蕨菜等山珍野味,配以冻粉、豆腐、面筋、新鲜蔬菜、素油制作,有上百个品牌,凡荤菜亦尽有之,如素鸡、素香肠等分清炒、清煨、清炖,还有果杂四类,均以清淡为本色,青丝绿叶,间色分明,天然野味,香、脆、鲜、嫩并重,营养丰富,久食不腻。

九华山名菜主要有“九华三耳”(木耳、石耳、银耳)、“凤凰烧鸡”、“天台双冬”、“冰山雪球”、“双龙戏珠”以及“佛珠肉”、“素鸡”、“素香肠”等佛家名菜。

推荐二个餐饮地方,都在九华街上

1.祗园寺附近的上客堂宾馆里去吃素斋,菜做得很美,也很可口,价位也还可以。我和朋友点了3个菜,1个汤,总共花了124元,吃到撑。那里周末提供自助餐,58元/人。非周末只能点餐。

2.九华街上的特色徽菜馆(徽菜名菜:“符离集烧鸡”、“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葫芦鸭子”、“腌鲜桂鱼”、“火腿炖甲鱼”、“毛峰熏鲥鱼 ”等。)

另外,如果吃素斋的话,也可以去庙里。

特产:

禅悦林九华素饼是青阳县禅悦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出产的

黄精:1.开盒即食,休闲佐茶。2.用温水浸泡洗净,配以猪肘、仔鸡或黄鳝、鱼等煮食,制作药膳。3.直接泡茶或浸酒饮服、增强体质。

竹笋:系九华山名产,九华山中各商店和农户均有出售。

石耳:多年生植物,生长在高山悬崖之上,是一种真菌和藻的复合有机体,是高级绿色食品,食用石耳免疫健体之功能。

葛粉:九华山野生植物葛藤,根部富含淀粉,榨洗出白粉即为“葛粉”。其性凉、味甜,洁白如玉,有清心明目、消火健身功能

冰姜:主要原料是生姜的白糖,经过9道工序制成,是人们喜爱的佐茗食品,九华山一些商店和农户均有出售。从明代起,即为佛民贡品。其色白肉嫩,嚼之无渣,故名冰姜。其味香甜辣俱全,食之能生津开胃,祛寒解毒,清痰正气,是健身强体之佳品。

敬香旅游线路攻略: 寺庙通常是4:30开庙门 - 17:00关庙门此攻略以3天旅游为准(含路途时间)

千年古刹云门寺说明文

十八罗汉

作者:佚名 转贴自:浙江佛教 点击数:2446

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的,因此,先说十六罗汉。

佛经中讲,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们遵佛的嘱托,不入涅盘,常住人间,普度众生。最早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中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骺罗如是等十六诸大声闻----守护佛法,”但未列出其余十四人的名字。最早十六罗汉的名字,是从何处来的呢?是唐、玄奘法师译的《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中最早记载的。

“阿罗汉”有三义:

其一曰“杀贼”,杀灭烦恼之贼;

其二曰“应供”,谓应受人天供养;

其三曰“无生”,谓不在受生死轮回的束缚,已达不生不灭的境界。

十六罗汉的名称: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迦诺迦伐磋(“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迦诺迦跋厘惰奢(“举钵罗汉”)、苏频陀(“托塔罗汉”)、诺矩罗(“静坐罗汉”)、跋陀罗(“过江罗汉”、意思为贤者)、迦理迦(“骑象罗汉”、佛的侍者)、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戍博迦(“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半托迦(“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罗骺罗(“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那伽犀那(“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罗汉”)、伐那娑斯(“芭蕉罗汉”)、阿氏多(“长眉罗汉”、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罗汉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原本没有定型的形象。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

后来如王维、贯休、李公鳞、张僧鹞、仇英等著名画家都画过十六罗汉图。

十八罗汉是怎麽来的呢?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九”是吉利数,因此总认为“十六”没有“十八”(两个“九”)好,如“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唐朝以后,十六罗汉又被加了两个尊者,成“十八罗汉”。

最早知道“十八罗汉”的是北宋的苏东坡,他自民间得到蜀、简州、金水张氏所画之“十八罗汉图”,但十八罗汉的名字苏东坡却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统记》中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和第十八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与君徒钵叹尊者(《弥勒下生经》中记载)。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降龙伏虎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加上是钦定,从此十八罗汉便被规定了下来。

西藏认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龙罗汉,纳达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罗汉。

有些寺庙除十六罗汉外,另加上玄奘和弥勒,或错将第一尊者宾头罗跋罗惰奢分为二人再加庆友,有的将《因果见识颂》作者摩那罗多和《法住记》作者难提密多罗认为是降龙和伏虎,都不对。

五百罗汉:他们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指跟随佛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其二指参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三藏或第四次结集三藏的五百比丘,其三指言五百罗汉为五百大雁所化(见《贤愚经》),其四说五百罗汉的前身是五百蝙蝠(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其实,在任何佛经中都没有记载五百罗汉的名号,“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

至于五百罗汉怎麽到中国以及他们的名字----略!不过,由于五百罗汉人数众多,面孔一时难以分清,以至有些人借机混了进来,硬充罗汉。如成都宝光寺的罗汉堂内,康熙和乾隆分别被塑为奢夜多尊者和直福德尊者。

在佛教中,罗汉所证的果次于佛和菩萨,因此地位也比他们低,他们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的。

罗汉的修行非常好,所以是“金身”,但从普度众生的角度来考察,就很难说了。

因此,菩萨的地位要比他们高的多。菩萨为了入世救世,有时甚至牺牲自我,不计个人得失,是这些“小乘”罗汉不能比的。在很多的佛经中,释迦牟尼佛经常呵骂阿罗汉,说他们是“焦芽败种”,自私自利,是应该向菩萨好好学习的。

八大处有灵异事吗

云门寺位于湘乡市汽车站西南,步步高的对面,占地约十亩。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十八罗汉殿和观音阁。

 刚进门,就来到了天王殿,殿内有一尊佛像,佛像周边是四大天王。

 从天王殿出来后,左边的殿堂内传来一阵阵念经声,走近一看,原来是许多老人跟着法师在喃喃念佛。右边的殿堂则是法师们的'食堂。

 再往前走就到了大雄宝殿和三圣殿。在三圣殿的前坪有一个香炉,香炉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像,每尊罗汉姿态各异,表情不一,有的手探向耳内,有的沉思,有的静坐,还有的……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沉思真是栩栩如生。这十八罗汉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在百年前,曾有一位高僧云游四方,募化几十年,直到须发全白才筹集到这十八罗汉的资金。那些能工巧匠刀刻斧凿又花去了整整五年的时光。只可惜现在罗汉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经地这十八罗汉殿就到了观音阁。一进门就看到一尊巨大的观音佛像,她全身贴金,直立在莲花宝座上,脚下还盘着一条长龙,衣带和冠饰似乎在飘动,额上佛痣清晰可见。上身千手,每手心内各有秀眼一只。其中有四双大手,或高捧佛祖,或合掌天书,或屈指掐算,或挥臂执戟。恍惚间,让人误觉这尊佛像对我微微一笑,云袖一拂,飞出寺庙,腾云驾雾而去……这一切都让人惊叹于能工巧匠们的鬼斧神工!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千年古刹云门寺,它古老而神奇。

北京寺庙有哪些

 一处长安寺

长安寺位于公园大门以南一里多地。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原名“善应寺”。后历经清顺治年间(1659年)、康熙年间(1671年)两度重修,规模日大,改称“长安寺”。长安寺倚翠微山,坐西朝东,红墙围绕,两进四合。入门便是一砖石景壁,上有"登欢喜地"四字。沿西向甬路前行,登数十级台阶为该寺山门殿。殿内供关羽造像,又称“关公殿”。向后分别为“大雄宝殿”、“大士殿”,大士殿前二株白皮树尤为醒目,虽历数百年沧桑却仍枝繁叶茂,在京城古木名树中占得一席。当年的长安寺曾是西山名刹。长安寺原有五百罗汉雕像,现已无存,据明万历年间史料对长安寺尚有:“寺中四松”最奇。门列天兵十,状极诡异,庑下有“五百罗汉”的记载,从中可见长安寺当年的地位和风貌。长安寺在“文化大革命”年间被毁,尚未恢复原貌,现今暂不对外开放。

二处灵光寺

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最初称“龙泉寺”,金世宗年间(1162年)改称“觉山寺”,明宣德年间(1428年)恢复龙泉寺旧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扩建后改为“灵光寺”。

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铜胎贴金造像,重3300千克。为泰国僧王赠送的礼物。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院西南有一金鱼池,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扩建,原为寺内放生池。池畔有辽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画像千佛塔”,

此塔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寺内僧人在清理旧塔基时发现了供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的石函。北行过一回廊为原卧游轩、居士院及方丈院。现方丈院中有1958-19年所建佛牙舍利塔,高51米,分7层。塔中二层舍利阁内以纯金七宝塔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一颗(据记载是南朝高僧法献西行求法,有于阗请回,初供奉于南齐都城建康,隋朝被供奉于大兴即今天的西安,唐朝末年被送至辽南京即今天的北京,辽道宗年间供奉于“招仙塔”塔基内)。2000年中国佛教协会新建了玉佛殿和已故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影壁。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仅存两颗,使灵光寺成为全世界佛教僧众顶礼膜拜的地方。

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因其地处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一说虎头、翠微、青龙)而得名。三山庵创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于乾隆年间重修。山门殿三间,正对山门是大殿五间,内供释迦牟尼塑像。清雍正、乾隆年间有高僧达天通理禅师曾在此研磨禅理。著书立论,一时名噪遐迩。

四处大悲寺

大悲寺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1033年)原名“隐寂寺“。该寺坐西朝东,正对山门有古楸两株。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古竹两池,青翠欲滴。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雕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栩栩如生。其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发出绕梁香气。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内供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此殿前两株参天古银杏树,粗有数圈,枝繁叶茂,树龄高达八百余年。

五处龙泉庵

龙泉庵又名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明仁宗洪熙乙己(1425年)始建“慧云禅林”。清顺治二年(15年)于该地发现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清道光年间两处合二为一,为龙泉庵。全庵共有五个院落,分为上中下三层,除主殿龙王堂外,还有卧游阁、听泉水榭、妙香院和华祖院。整个院内松高柏巨,如云蔽日,夏日里凉爽异常,极宜消暑。此庵山门小巧,入山门即得一方池,泉水不断从池中龙口出流出,注入池内。该泉名曰“龙泉”,四时不涸,泉水经化验为天然高锶矿泉水。池左有听泉小榭。上方为龙王堂;北院原称慧云寺。该院"龙泉茶社"历史悠久,在京城影响颇大,四季开放,以甘冽泉水泡出的名茶别有一番滋味,回头客极多,夏秋时节尤甚。

六处香界寺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年),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名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中路行进,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张牙舞爪,故称“龙松”。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弥勒佛)和韦驮。拾阶而上有正殿五间,名圆雄宝殿,殿前有石碑两通。其中左碑碑阳刻有“大悲菩萨自使真像”,相传为康熙年间重修寺庙时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阴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为康熙御笔。四进院落格局与三进相仿,正殿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五进院落为藏经楼。左路为一别院,仅精舍三间。右路为“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院内置景颇佳。

八大处冰川漂砾

在去香界寺的路上有一处冰川漂砾,形成与距今100万-200万年。1962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这处冰川漂砾,鉴定为第四纪冰川漂砾,并题字留念,19年建亭保护。

七处宝珠洞

宝珠洞位于平坡山顶,创建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 “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贴金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八处证果寺

证果寺是八大处寺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寺院。与二处至七处同处一山不同,八处位于卢师山(一说为青龙山)山腰处。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又传建于隋仁寿年间)。寺中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为京城所独有。证果寺坐北朝南,位于卢师山腰。山门石阶数十级。阶下竖有二碑,山门之上石额镌有“古刹证果寺”字样,为明英宗御笔。山门左侧有一深潭,名为青龙潭,传说为青龙出没之处。山门以北为大雄宝殿。殿前有铜钟一口,铸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钟身铸有《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字样隽秀,铸造精良。殿东为禅堂院。大雄宝殿以西有一院,院门为宝瓶形,青石制作。出此小院西门,有座重檐八角亭。亭北是一宽大的敞轩,内悬木制匾额,上刻“招止亭”三字。匾下嵌一碑,上刻《秘摩崖招止亭记》。敞轩以北为秘魔崖。此处一巨石自山顶凌空而出,突兀奇险。石上镌刻“天然幽谷”四字。旁侧有一洞,名“真武洞”,相传有卢师和尚在此修行,因其为民祈雨有验,御赐为“感应禅师”。

八大处公园的公园景点

北京有约50多个寺庙

法源寺

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最古的巨刹,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占地约6700平方米。始建于唐初。原名悯忠寺,明改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

该寺坐北朝南共四进院落。第一进有天王殿,内供奉布袋和尚和铜铸四大天王造像。第二进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两菩萨,为明初造像。抢厦梁上悬挂乾隆御笔“法海真源”匾。第三进有观音阁(又称悯忠台),陈列历代石刻,阁后为毗卢殿,供奉明代铜制五 方佛像,其中层为四方佛,佛面各向四方,上层为毗卢佛。再后是大悲坛,陈列唐和五代人的写经,宋、元、明、清版经文。四进为藏经馆,陈列东汉、东吴、北魏、北齐及隋唐石雕造像,其中以唐感享三年造像最为珍贵。法源寺历经火灾、地震及战乱破坏,多次重修但寺址未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拨专款二次修缮,并于此设置了中国佛学院和中 国佛教文物图书馆,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亚洲11个国 家和地区的佛教会议在此召开,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由日本回国在此展出。现该寺是北京地区佛教徒活动的重要场所。

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阜成门内大街东口,历代帝王庙以东,是北京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现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广济寺始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明天顺年间僧人普惠重修。明成化二年(1466)赐名"弘慈广济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整修,增建御制碑文匾额和御临米的"观音",并增塑了释迦牟尼等鎏金佛像。寺中旧有古树一棵,树旁立石碑上刻乾隆帝御制《铁树歌》。后因火灾该寺曾进行过多次重建和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和1972年曾进行过两次大的修整,使古刹恢复了往日的风彩,保持了宏伟肃穆的风貌。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山山腰,距市区45公里。潭柘寺始建于晋代(265-420)当时叫嘉福寺,唐代叫龙龙泉寺,金代重修之后称大万寿寺,元、明、清三代都有修建,清康熙重建赐名岫云禅寺。寺名历代更改不一,独潭柘一名,传久不衰。潭柘寺是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而得名。

北京流传着"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说法此寺之古,可想而知。 潭柘寺的建筑布局分为三格:居中的一路是佛殿-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在这组建筑内有许多古物和美丽的传说。如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的塑像。

据说妙严公主曾削发居此,每天早晚都要礼拜砖都快磨穿了,时间之久,由此可见;还有大雄宝殿东侧有棵古老的银杏树,俗称"帝王树",西侧与其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中路松树特别粗大,高入云霄,还有婆罗树,玉兰树和其他各种名贵花木。从后殿毗卢阁下望可俯瞰全寺景观。寺中龙王殿的廊子里还还有潭柘寺的一宝——石鱼。它是一条长约1.5米,重达75公斤的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的乐音。古人说它是南海龙宫的一宝,其实它是一块含铜量较高的陨石,原来的石鱼已被毁掉,现在的石鱼是复制品。

东路是行宫,清代皇帝游山到此休息。此路最为著名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杯亭了。亭内悬挂着乾隆帝亲笔写的"猗亭"横匾。南看象龙首,北看似虎头。引泉水入沟内,经曲折的水槽流出.流杯亭内水槽宽约10厘米,如将酒杯放入水槽,酒杯随水漂流,游人坐在不同位置可取杯引酒。这种流杯亭在北京共有四处,其中以潭柘寺和中南海的流水音最为有名。

西路是一些散落的径院有圆形,方形的佛殿建筑物,庄严美丽,最高处是观音殿,殿角系以铜铃,微风吹拂发出清脆的声音。

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香山东麓,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之庵。明正德十一年(1516)扩建改庵为寺。清乾隆十三年(1748)在原来的基础上兴建了金刚宝座塔、罗汉堂等。新中国成立之时,该寺殿早已破烂不堪;1954年人民政府大力进行整修并重盖了纪念堂,使寺内建筑焕然一新。

走进碧云寺雄立高台的山门后面,共左右各有明代塑造的两尊金刚力士像(俗称哼、哈二将)每个高4.8米。两侧配建钟鼓楼,正面就是天王殿,殿内原有四大天王像,高2.5米。传说他是弥勒的代身,所以后人塑像作为弥勒供奉,这尊铜弥勤佛像为明代制造。由天王殿入内,就是第二进院子,这是全寺的主体。主殿有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的塑像,还有唐玄奘取经的故事的雕塑等,殿是木结构明代建筑,内部的佛像,塑像和藻井都极其精美。

寺的南院主要建筑是罗汉堂,堂顶有五个小白塔(四周四座, 中间一座稍大些)。堂内紧紧地排列五百尊木制涂金的罗汉像和七尊佛像及一尊一尺多高的济公像。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男僧;二是常随释迦牟尼听法传的五百弟子。碧云寺罗汉堂 的五百罗汉依照乾隆帝亲自拟定的名单和顺序排列,每个罗汉前均立有漆金神牌,上面写着罗汉的名字。乾隆帝把自己也封为罗汉,起名为破邪见尊者。对于济公在罗汉堂内没有座位的说法是:他来迟了,五百个座位已占满,只好置身梁上。

五百罗汉堂的北面是普明觉妙殿。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其灵柩曾停放在此。1929年5月灵柩移往南京的紫金山中山陵安葬。他的衣冠封存在金刚座塔正台基的拱门内。1954年对这座殿进行大整修,辟为生平展览室。殿内有一座半身像,还存有一具当年苏联政府赠送的玻璃棺,殿内还有先生的遗嘱等资料。纪念堂两侧有两个展览室第一室陈列着先生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资料和照片;第二室陈列着先生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活动情况的资料和照片。

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距市区约2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此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

大钟寺

大钟寺位于西郊北三环路。原名觉生寺,因寺内有500多年前的永乐大钟而闻名与世,俗你大钟寺。该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门上青石匾额四周刻有9条穿云飞龙,正中为雍正御笔"敕建觉生寺"是建庙时的原物。寺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已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藏经楼、大钟楼及东西藏经楼、配殿等。

大钟在寺的后院钟楼上。楼高16.7米,上圆下方,四面有窗,铜钟相传为明代永乐年间姚广孝所铸,是600年前的古物。钟高6.94米,最大直径为4米,深0.7米,总重量为46.5吨,被誉为"中国钟王",钟声洪亮数里可闻,钟体内外铸有《华严经》全部80卷文字共23万之多,全用楷书书写,故又名"华严钟"。

现大钟寺内设中国古钟博物馆,馆内陈列古钟近百口,除永乐大钟外,其中还有最古老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钟。在大钟寺内的几个大殿内布置有《大钟寺历史沿革陈列》、《中国古钟发展简史陈列》、《中国铸造工艺发展简史陈列》、《永乐大钟历史沿革陈列》和《永乐大钟佛经铭文陈列》,两侧开辟为"钟廊",陈列历代古钟。

云居寺与石经山

云居寺位于房山区石经山,距市区75公里,是历史上的佛教胜地。云居寺又称西域寺,始建于隋大正年间。寺门朝东,寺的中路原为六进殿宇,最前面是天王殿,拾级而上是毗卢殿,殿的两侧是鼓楼和钟楼,再往上是释迦殿,旗檀殿,药师蓼和弥勒殿。在这些殿堂的两侧建有僧房、文殊殿和方丈院等附属建筑。云居寺的最高处是大悲殿,它与说法堂、藏经阁浑然一体,构成全寺规模最大的殿宇。

云居寺最为著名的是该寺对面的石经山所藏《房山石经》,是中国唯一的石刻大藏经。经文都刻在石板上,分别藏在九个岩洞内。《房山石经》始刻于隋,成于明,历时千年,堪你世界杰作。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

1961年,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后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经板库,并决定在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将石经重新回归地下,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

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广安门外北滨河路,建于辽代。天宁寺在北魏孝文帝时叫光林寺,隋仁寿二年改名弘业寺,唐代叫天王寺,以后历代都进行改建和修缮,寺的名称也更换了几次,到了明永乐二年(1404),才改名为天宁寺。

天宁寺塔是北京现存古典建筑中最古老的一个;也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据文献记载,这座塔隋代已有。但是,现存的天宁寺塔是辽代所建;个别细部还在明、清时重修过,这个塔经过900多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依旧完整美丽,实为今日北京最珍贵的建筑艺术遗物之一。

天宁寺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建于一方形砖砌大平台上,两层八角形基座,基座之上为平座,平座之上用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以上即十三层塔檐,檐下均施仿木结构的砖制双抄斗拱,各层塔檐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每层均系缀风铃,每逢风起,便发出清脆的铃声。塔顶则以宝珠形的"塔刹"而结束,"刹"即佛教的象征(1976年唐山地震时将塔刹震落)。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翠微山南麓。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正统八年(1443)竣工。这所庙宇规模宏大,以壁画精美闻名于世,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九铺壁画,其中佛龛背壁三铺是壁画中的珍品,绘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中间的水月观音画,半身裸露,肩披轻纱,胸佩璎络,屈右膝盘左腿而坐,右手臂轻置脖上,神态文静庄重。大殿两侧壁上是以莲花托体的如来,飞天等为主,并绘以大牡丹、月季、菩提、芭蕉等花卉为衬托,画面祥云缭绕,很象传说中的"梵天佛地"境界。殿后两侧是由帝后,天龙八部和鬼众等36个人物组成的"礼佛护法图",人物最高达1.6米,这些壁画是明代壁画的代表作,寺内除壁画外,还有寺史展览和其他壁画的照片150多幅。

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怀柔县城北7公里的红螺山之阳。寺西500米处曾有一泓泉水,名曰"珍珠泉"。据传泉中有两只大螺蛳,其色殷红,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光焰,红光熠熠,百里可见。红螺山,红螺寺便由此而得名。红螺死后,葬于寺内,并建两座宝塔以志纪念。

红螺寺始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改为"护国资福禅寺"。公元1663年康熙皇帝来此,建山亭,设御座,植果竹,寺庙规模扩大,当时寺庙地产3.65万亩,僧人300多,庙场占地方园4平方公里。解放后,这里曾设师范学校直至80年代初,近年来这里大力修整开辟为一处新的旅游景区,并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正门台阶两侧各有两株古槐,据说这四株古槐已有2000多年的树龄了,然而现在仍然挺拔雄伟,枝繁叶茂,主干大者直径达1.6米。此外寺内还有近千年的银杏树和平顶松、紫藤。每到暮春时节串串紫玛璃似的藤萝花挂满枝头,浓郁的花香溢满全寺,是北京地区绝景之一。红螺寺历代是佛教圣地,高僧频出,传说佛法超凡。据《念诵仪规》中记载13位西天东士历代祖师中第12位"红螺资福醒公大师"即出于此寺。

红螺寺又是为其他寺院培养方丈,住持的重地,因此,该寺远近闻名,香火极盛。 红螺寺环境幽雅,群山环抱,这里野生动物也较多,有狐狸、狍子、野兔、野鸡以及多种鸟类,寺南还建有红螺水库,可划船,游泳和垂钓。

大觉寺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花和环境的清幽而著称,寺庙坐西朝东,殿宇依山而建,自东向西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天量寿殿,大悲坛等四进院落组成。此外还有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龙王堂等建筑,寺内供奉的佛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阳台山清水院创 造藏经记》碑,为建寺之年始立,是寺中珍贵文物。大觉寺环境优雅,群山环抱,寺前平畴沃野,景界开阔;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一股清泉从寺后石隙注入,绕石渠淙淙而下,泉水清澈,四时不竭,院内有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花繁瓣大,色洁香浓,树龄300年上下,堪为 京城玉兰之最。还有一株高大而古老的 银杏树,俗名“白果王”,需六人方能合围,浓荫可蔽半个院落,据说已傲立千年之久。

古寺兰香,鼠李寄柏,碧韵清池,灵泉泉水

松柏抱塔,老藤寄柏,银杏树王,辽代古碑

号称大觉寺八绝。

雍和宫

雍和宫建于清康熙三十三(1694) ,是雍亲王胤真的府邸。乾隆九年 (1744)将其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 庙,成为格鲁派在北京地区最大的喇 嘛庙。

雍和宫内供有众多的佛像,造型优美,主动传神。 同时还保存有大量的唐卡、字画、服饰、民族生活用品、法物、法器等。尤其是释迦牟尼佛像和41幅《释 迦牟尼源流》唐卡等,均为珍贵文物。紫檀木雕刻的罗汉山;白檀木雕刻的弥勒大佛;金丝楠木雕刻而成 的旃檀佛龛,被誉为雍和宫内的木雕“三绝”.

妙应寺

妙应寺由寺院和塔院组成,寺院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和七佛宝殿以及西侧的配殿、厢房,塔院的红墙围成一个单独的院落,四角各建一座角亭。白塔位于院中央偏北,塔前建有《具六神通殿》。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 (公元1275年) ,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录奉敕主持修建,因塔身通体皆白,俗称白塔。塔体为砖石结构,通高50.9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底面积810 平方米;塔身为复钵体,塔刹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下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在“十三天”之上置一巨大华盖,周沿悬挂着36片带有佛像和佛字的华幔 ,下面各系一个风铃 ;刹顶为铜质鎏金空心的小型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戒台寺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位于北京西郊马鞍山上.距市区35公里,从潭柘寺去约有5公里山路。寺内有中国寺院里最大的戒台。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中的戒台并称中国三大戒台。戒台是佛教寺院向信徒传授戒律的地方,只有大的寺庙才设置。北京西郊的戒台寺始建于唐代(622年),旧称慧聚寺。辽代(916-1125)高僧法钧来寺开坛讲授戒律,在这里营造戒台。当时,准备皈依佛门的人纷纷来寺学习经文和戒律,事后到潭柘寺楞严坛进行考核,合格者准许出家,并能成为游方僧人。从此戒台寺名声大震。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又进行了修整,曾改名万寿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进行扩建,当时全国许多游人、僧人都慕名而来听戒。

戒台寺的正殿是大雄宝殿,前面是天王殿,后面是千佛阁。戒台殿在寺的西北院内。殿内巨匾是乾隆亲笔所题"树精进幢"。现在戒台是明代所建,成正方形,每边三丈长,一丈多高,共分三级,用汉白玉砌成,四周雕有莲瓣,浮云等图案,刻工十分精细。

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葱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显得格外清幽。寺中著名的树木有"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和罕见的"活动松",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整棵树的枝叶都会跟着摇动,好象一阵狂风正在袭来似的,活动松远在200多年前就已闻名,清乾隆皇帝在此还留下了一座"题活动松诗"的石碑。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又名卧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寿安山南麓,距市区20公里。唐贞观年间(627—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妙足”、“知足”。寺内原有唐代塑造的一尊檀香木卧佛。1320年元代硕德八刺(英宗)继位,在兜率寺的旧址上扩建。名昭孝寺,后改洪庆寺。1321年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铜像和12弟子的泥像。殿门横匾上书有“性月恒明”。意为月亮如佛性,光辉永照。明代重修过5次,英宗、宪宗、武宗、世 宗、神宗都到过卧佛寺,崇祯年间,改称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后,改今名,由于寺内供奉有一尊铜卧佛,故俗称卧佛寺。有人认为卧佛寺就是《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地上原型。寺坐北朝南,由3组并列院落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额题“智光重明”,四柱三楼灰筒瓦顶。牌坊过后是长百余米的坡道,坡降12米,两侧古柏4行。主要建筑有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建筑。楼后傍依山岗,由石级登上山顶,建有亭台,可俯览全寺。两侧围以廊庑、配殿、客堂和方丈室,把3座院落联结成一个整体,是中国佛寺早期的一种布局方法,这种平面布局在北京一带较少。寺内还栽有两株娑罗树。近处有樱桃沟景点。琉璃牌坊山门殿前耸立着一座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的正面额“同参密藏”。碑坊的背面额“具足精严”,均为清高宗御笔。牌坊后有一半圆水池,水池两侧有钟、鼓楼,上有石桥通山门殿。山门殿殿内有哼哈二将。

四大天王殿按佛经的说法,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刚,住须弥山。殿内所塑四天王像。四大天王各有一个从者,还各有91子,辅佐四大天王各守一方。四大天王殿还供有韦驮,为佛教守护神之一。居四大天王32将之首。自唐初以来,即被安置于寺院之中。三佛殿卧佛寺内最主要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得名。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即燃灯、释迦、弥勒。一谓三个佛世界的佛,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卧佛寺所供奉的就是后面这三世佛。在约1米高的须弥座上,三尊2.5米高的泥塑贴金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殿堂的两傍是彩塑十八罗汉。檀香木雕唐代卧佛像原在三佛殿,明末清初不知去向。三佛殿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像。卧佛殿面阔3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据歇山顶,两侧楹联为慈禧所书,殿中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卧佛。卧佛于元至治元年(1321)铸。佛身长5.d米,用铜25000公斤(25吨),铸铜用工7000个。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居右者是1734年所立,居左者是1749年所立,碑上刻有卧佛寺的简史。 配殿原有数十个大橱,皆藏着一卷一卷的经文,平时打封上锁,每年6月24日晾经时,才启封开锁。1966年佛经被毁。东路院原为寺憎起居处所,从前向后依次是大斋堂、大禅堂、霁月轩和清凉馆,均为四合院形式院落。最后有供奉寺内开山祖师的祖师院。西路院原为皇帝避暑行乐兼理政事的三座行宫院。最前边是一行宫,迎面是座假山,穿过假山、石桥、垂花门进入行宫正院。行宫也是采用四合院带回廊的建筑形式。沿廊北行,进入二行宫院,院内叠起纤秀的假山。再北边是以水作景的三行宫院,院内东西是外封内敞的游廊,正面为一背*山崖的敞厅,厅前是一个四方的鱼池。后分别称作“凌霄阁”、“万松亭”、“龙王堂”。

灵岳寺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灵岳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重建,称“白贴山院”,金称“灵岳寺”。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南向,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寺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殿内旧供奉四天王、韦陀、接引佛塑像。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殿内旧供奉一佛二菩萨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1954年拆毁。寺内现存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灵岳寺记》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灵岳禅林碑记》。

万佛堂孔水洞

万佛堂孔水洞位于房山区西北云蒙山南麓、河北镇万佛村西约200米处。万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创建于唐玄宗时期(713—756),原名龙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现存的万佛堂为3间无梁殿,歇山顶。门循上嵌 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石匾。殿内正面和两山墙下端镶嵌的 “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米,由31块长方形 汉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艺术的代表。孔水洞由人 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内有泉,可乘舟驶入。 离洞口不远的石壁上有隋唐时代的造像和刻经。造像高1米,宽2.5米,依岩开凿,总计6尊,与云岗、龙门石窟相似。1982年该洞一度干涸,曾出土动物化石、铁器和7条唐代金龙。万佛堂孔水洞的两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龛密布的花塔,辽代创建,通高约20米。右翼名叫“龄公和尚舍利塔”,创建于元代,为八角形七级密檐式,通高约18米。万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经早期刻经地点之一,在 “房山石经学”方面占有重要位置。为北京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宝应寺

宝应寺在宣武区登莱胡同29号。相传是唐刹。原有明万历中编修顾秉谦重修宝应寺碑及万历三十二年铜钟1口。寺旁有明司礼监王安墓。清末改为山东登莱义园。现四大殿及偏院仍在,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灵严寺

灵严寺位于门头沟区齐家庄乡齐家庄村。唐武德年间始建,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永乐年间为尼姑寺。寺北所踞山名金柱山。寺院南向,原有山门殿、钟鼓楼、太子殿、伽蓝祖师堂、大雄宝殿以及两厢配殿十数间,抗战期间被日军焚毁,只余大雄宝殿。殿的整体建筑体现元代手法和工艺。殿顶及山墙等经过清代改建。殿内旧供奉释迦佛像,两侧铜菩萨像4尊,佛前小佛像4排,多达50尊。殿 东侧塑刘备、关羽、张飞像,置于龛台内,西侧有如来佛龛,佛像背光上顶金翅鸟。灵严寺内现存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灵严寺记》碑。嘉靖六年(1527)《重修灵严寺碑记》。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顺义县城。又名龙兴寺,俗称东大寺。唐大历五年(770)以前建,寺内有唐代开元寺碑、金枢密副使王晦之碑。据《金史》列传记载:贞佑二年(1214),元兵围顺州城,王晦率兵团守,城破被杀。后人乃于其死节之处,刻石立碑。明清,寺庙内曾经是官府举行重要的礼仪之所。庙宇建置有山门、月台,大殿两进。后殿仍存。

崇效寺藏经阁

崇效寺藏经阁位于白广路西祟效胡同内。唐贞观元年始建,明天顺年间重修,嘉靖时于寺中建藏经阁。崇效寺更以育花著称。清初枣花出名,中叶以丁香后来又育牡丹,以墨牡丹闻名。现仅存一座明代建二层带楼廊的藏经阁。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凤翔寺

凤翔寺位于怀柔县城东南十里的仙台村内。唐朝始建。原名“仙圣传院”,金代时改为“凤翔寺”。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嘉庆年间,现存大殿。殿南向,面阔3间12米,进深7米,高约7米,硬山调大脊,5架梁,大殿建筑80平方米。左右各有耳房两间,东西厢房各有3间。院内有古柏两株,径近2尺。圭首方座青石的重修凤翔寺碑,立于大殿前面。东厢房北山墙处存有大钟一口,万历年铸成,高约1.3米。大门外有辽代经幛两尊。

万寿寺

万寿寺位于长河广源闸西侧,是京西著名古刹。建于唐朝,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重修,改名万寿寺。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跨院增修千佛阁和梳妆楼,成最后格局。寺分三路,中路为主体,西为行宫,东为方丈院,共占地31800平方米。中路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千佛阁及碑亭。两侧有配殿配房。天王殿东西侧有钟鼓楼,曾放永乐大钟(后移至大钟寺)。光绪时慈禧来往颐和园,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1934年前后,万寿寺的前部曾辟为东北难民子弟学校。年中路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西峰寺

西峰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岢箩坨村西。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永泉寺。寺内有胜泉池。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寺现存山门殿、天王殿以及两厢回廊禅房30余间。寺内有银杏一株,为元代所植。

十八罗汉功的十八罗汉功

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最初称“龙泉寺”,金世宗年间(1162年)改称“觉山寺”,明宣德年间(1428年)恢复龙泉寺旧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扩建后改为“灵光寺”。 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铜胎贴金造像,重3300千克。为泰国僧王赠送的礼物。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院西南有一金鱼池,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扩建,原为寺内放生池。池畔有辽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画像千佛塔”,

此塔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寺内僧人在清理旧塔基时发现了供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的石函。北行过一回廊为原卧游轩、居士院及方丈院。现方丈院中有1958-19年所建佛牙舍利塔,高51米,分7层。塔中二层舍利阁内以纯金七宝塔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一颗(据记载是南朝高僧法献西行求法,有于阗请回,初供奉于南齐都城建康,隋朝被供奉于大兴即今天的西安,唐朝末年被送至辽南京即今天的北京,辽道宗年间供奉于“招仙塔”塔基内)。2000年中国佛教协会新建了玉佛殿和已故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影壁。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仅存两颗,使灵光寺成为全世界佛教僧众顶礼膜拜的地方。

招仙塔和的传说

传说灵光寺内曾经有一位方丈,自接替老方丈的位置后,觉得修行得差不多了,慢慢地变得懒惰起来,先是出去享受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有时还把酒肉带回寺庙来,最后竟干起了调戏妇女的勾当,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方丈的无耻行为激起了一个胖和尚的愤怒,于是引发了一场正与邪的较量。

胖和尚为逼方丈就范,在山门一连打坐三天。方丈自知不是对手,不敢再待下去,三十六计走为上。他出寺庙后,一路小跑,不大功夫,已快到平坡山顶了。那胖和尚不是等闲之辈,马上追赶,不久便发现了那方丈的行踪,于是摘下腰间十三节宝鞭,随手向平坡山顶贯去,心中叫道:“看招!”,只见那宝鞭节节向前伸去,越伸越长,只听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巨石纷飞,那方丈早已不见了踪影。平坡山头黑气滚滚,久久不散,阴森恐怖。胖和尚一看便知那恶方丈肉身虽死,邪气犹存,阴魂游移不定。于是便转回寺中,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匣子,递给住持说:“此乃宝物,可避祸消灾,日后如遇灾难,你等将它放在一平坦这处,燃上三柱香,再连呼三声’神鞭太保’,我就会来。”说完飘然而去。

那恶方丈的妖魂整整飘了九九八十一天,附在他那腐烂的白骨之上重新修练,修成了白骨精。又干起了邪恶勾当。灵光寺一带的年轻女子,不是死去就是失踪。官府和寺中高僧四处寻访,都杳无踪迹,谁也没有办法。

一天,那个小和尚突然想起了胖和尚留下的小宝匣,他跟住持一说,住持觉得这也倒是个办法。这天夜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子时,住持带领众僧来到院中,把小匣放在金鱼池旁一块平整地方,燃起三柱高香,快燃尽时,众僧人一连三遍齐呼:“神鞭太保!”猛然间,东边天上腾出万道霞光,照得大地一片光亮,紧跟着,一声霹雳炸响,众僧仰头望去,见一胖和尚脚踏祥云、手持宝鞭立在空中,只见那胖和尚手中宝鞭一扬,顿时山石滚滚,一股黑气从乱石中窜出直扑胖和尚,胖和尚又把宝鞭一抖,缠住黑气,轰隆隆一声巨响,那黑气不见了,一具白骨片刻间化为灰烬。再看那山上,阴森森的怪石不见了,满山绿草碧树,只剩下一块不大好看的顽石,远远望去酷象一只虎头。

再说那和尚,降服了白骨精,落下云头来到众僧跟前,说明了事情的原委。那住持问:“以后如果再发生此类事情该怎么办呢?”胖和尚答道:“莫要忧虑,把此鞭留在寺中,便可镇住妖邪。”说完,他把宝鞭抛向空中,宝鞭呼呼旋转,放射出万道金光,十三节宝鞭化作一座十三层宝塔,那小匣在地上慢慢旋转放出七色光芒,化成塔基。塔身不偏不倚正落在塔基之上,霎时,宝塔上空祥云缭绕,仙乐飘飘。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座宝塔叫作招仙塔,据说,只要招仙塔不倒,邪恶说不能再抬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协会在国家拨款支持下,特在二处灵光寺北院建起佛牙舍利塔。新塔 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佛牙供奉在塔身殿堂内的七宝金塔中。19年6月25日,中国佛协在灵光寺隆重举行了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

佛牙舍利是佛教圣物,也是我国珍贵文物,许多外国元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经常来此朝拜,瞻礼佛牙舍利。

塔前有对联两幅。一曰:“九界众生离永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念佛法,下不能普利群萌。”一曰:“法身常驻,长耀灵光辉万古;舍利应真,永留圣迹福群生。” 大悲寺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1033年)原名“隐寂寺“。该寺坐西朝

东,正对山门有古楸两株。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古竹两池,青翠欲滴。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雕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栩栩如生。其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发出绕梁香气。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内供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此殿前两株参天古银杏树,粗有数圈,枝繁叶茂,树龄高达八百余年。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年),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名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中路行进,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张牙舞爪,故称“龙松”。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弥勒佛)和韦驮。拾阶而上有正殿五间,名圆雄宝殿,殿前有石碑两通。其中左碑碑阳刻有“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相传为康熙年间重修寺庙时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阴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为康熙御笔。四进院落格局与三进相仿,正殿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五进院落为藏经楼。左路为一别院,仅精舍三间。右路为“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院内置景颇佳。

敬佛碑传说

一天清晨,康熙帝在院子里散步,他顺着杜鹃雀跃的身影移动着脚步,突然脚底下一软,便跪了下去。康熙觉得磕着的膝盖很疼,而院子里都是土地,磕一下不至于如此疼痛,于是就命人挖挖看地底埋了什么东西。四五个随从赶紧找来工具挖掘。起初,随从们并无收获,可挖着挖着,突然挖出了一块石碑。这块碑上雕刻着“大悲菩萨自传真像”,其像用浮雕和线雕混合刀法镌刻而成,风格独特。康熙皇帝见了很高兴,命令太监准备笔墨,泼墨挥毫,在碑阴写下“敬佛”两个遒劲有力的尺幅大字,并命人将它立于寺庙前。据有关专家考证,确认此碑为唐代遗留下来的珍品。到八大处旅游的人见到这块敬佛碑,就会情不自禁地询问它的来历,于是敬佛碑这个传说就被传播开来。 在去香界寺的路上有一处冰川漂砾,形成与距今100万-200万年。1962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这处冰川漂砾,鉴定为第四纪冰川漂砾,并题字留念,19年建亭保护。

摩崖谷

在去证果寺的路上,可探访摩崖谷,摩崖谷有数座明朝石佛造像,因地势险峻,草木掩映,游人罕至,直到2001年才被发现,并开辟为景区,有“九处”之称。

金刚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一、直立,两足分开与肩等宽。左手叉腰,右手自然下垂。舌尖紧抵上腭。

二、吸气。吸时要缓慢、深长,胸部自然挺起。

三、全身气力集中于右手和右手臂。右手紧贴右腰,掌心向左,指尖向前,推移到少腹下,然后指尖上翘,沿腹中线向上推移到两眼中间,直到与头顶平齐。手向上顶的同时,头向两侧轻轻摆动。

要领:

1、顶气主要是把全身之气运向头顶百会穴。

2、练时思想高度集中,意守头顶。

3、姿势正直,头部摆正,两颏稍向内收。

4、初练时有头闷、脸面发胀发红等现象;这是正常情况,练半个月后就会消逝 一、两足分开,呈内八字形,半蹲成马步式。两手自然下垂。舌尖紧抵上腭。

二、吸气。吸时少腹内收,胸部挺起,两臂左右分开成一字形,手指并拢,掌心向上。

三、两手臂向内前方作圆弧,并向胸前砍去(手掌砍落处应在两乳连线中点下1寸半的位置上)。

四、在掌砍胸前的同时,配合喷气,气从鼻腔中喷出,喷气时少腹向外挺出。

要领:

1、喷气是本功法的关键。它使全身肌肉运动并强烈收缩;使胸腔扩张,气血充盈。

2、动作时力量要集中在两臂和手掌上。

3、姿势为含胸拔背,不可挺胸凸肚。

4、初练时砍掌不要用力太猛,要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否则会有胸部隐痛的感觉。

5、练功过程中偶然出现耳鸣,两眼内角流泪等情况,是正常现象,不必顾虑。

一、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两手心轻轻贴在两侧胸前。舌尖轻轻抵在上腭。  二、吸气。吸时应缓慢、均匀。少腹自然挺出。两手在吸气的同时贴身向少腹部推移。  三、当两手推到少腹时,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把气吞下去。  要领:  一、头部和胸部放松,气沉丹田,使气血下行。  二、特别强调用意不用力。全身肌肉必须完全放松,两眼微闭,思想集中,意守丹田。  三、练功过程中会有打嗝、放屁、肠鸣等情况,这是气在运行的反应,属正常现象。  总之,作顶气、喷气操练时要求用力,作吞气操练时要求用意不用力。

注意事项

一、练功前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深呼吸操、太极拳等均可;练功后慢步3~5分钟,使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二、顶气、喷气、吞气三种动作的操练顺序,可按个人情况自行安排,但三者的操练量要保持基本相等。

三、每次练功时阆保持在40~60分钟左右,也可按具体情况安排时间,但一般不要少于30分钟。

四、练功时要“地门缩闭”(肛门括约肌上提)。

五、练功后切勿用冷水擦洗或喝饮凉水。

六、忌食味精、辣椒及其他有刺激性食物。

七、练功期间要保证充分营养及睡眠时间(8小时以上)。

八、遗精、滑精、性生活后,当天不要练功。

九、训练反应:

按上法一至三步练功40~60天后,出现气在全身周流的感觉;并感到头顶百会穴发痒,指尖和全身发胀,少腹内似有温水流动。感到全身轻快,似有用不尽的力气,如一日不练,就感到全身不适。如果有内伤或关节炎,此时病变部位会出现红肿、紫斑,这是内气攻动,陈伤外出的反应,是病邪驱除的表现,再继续练功,就会消除。 十八罗汉功练到一定时间(大约280-300天左右,相当于十月怀胎),就要练封口,就是行家们所说的收口,可以坚固和提高硬气功的功力。操作:

一、与练功同样,将腰带扎紧,站在封口需用的重物前。两手用力握拳,大拇指向前,两臂下垂伸直。两腿开立约一尺四寸宽。

二、架式摆好后,开始吸气,吸气时小腹用力并内收。胸部自然凸出,憋气。同时腰下弯、膝下蹲,伸手将重物慢慢提起。此时将气从鼻孔缓缓放出,并将重物慢慢放回原地。

要领:

1、腰带要扎紧,以防伤腰(伤腰即行家所谓“炸桶子”)。

2、舌尖紧抵上腭,地(肛)门缩闭。

3、用力集中在两手臂和腰部。

4、封口用的重物因人而定,最好是练功者刚刚勉强能提起,如再重一点就提不起来了。

5、练封口时如实在太累,可暂停。暂停时间不得超过呼吸十次的时间。可停数次。

6、练封口要连续练十天,不可间断,间断则重来。十天中前五天每天练三十六次。后五天每天练十八次。

7、练封口要在清晨进行,封口前不能吃东西,不可大小便。

8、练封口期间严禁性生活。

9、重物:练封口的重物最好长形而有把可提,如盖房用的水泥预制板,中间有若干圆孔,将圆形木棒穿入,露出两头,便于手提,重物高度与练功者膝关节等高。

训练反应:

练封口的头五天可感到全身发胀,手臂酸痛,困乏无力。以后五天,反应渐渐减轻。练过十天后,会出现力气倍增之感,似乎有用不尽的力气,一吸气,一用力,提物、使劲感到力量充沛。这是封口的良好效应。

(编者:佛门十八罗汉功可使人练得浑身是胆,一身正气,在武功中属内壮功,能减肥健美;属“命功”修练术,可使人健康长寿,对精神萎靡、体质衰弱、低血压者有立竿见影殊效,非一般现代体育锻炼可比,阅者不妨一试) 运气之法,练运气可结合具体硬气功表演项目。

—、油锤贯顶

1.先将腰带扎紧,做“顶气”二十次(“顶气”练法见本刊二卷四期,以下“吞气”同),然后两腿交叉盘接在地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

2.将红砖(机制砖)2-3块放在百会穴上(头顶正中)。

3.开始运气。练顶气,将气向百会穴顶去,顶气同时两手用全力抱紧,头颈向下紧缩。

4.当顶气顶到脸面发胀,气似已憋不住时的瞬间,用八磅铁锤短促而迅速的击打头顶上第一块砖。

5.击打时运气者要有准备。如运气者大喝“一、二、三”,喊“三”时击锤者猛击,可以更好发挥运气之功力。

6.开头几次击打要轻,随功力加深而逐渐击力加重。

注意事项:

1.顶气时必须牙齿咬紧,两眼紧闭。

2.砖要选干燥的,与头顶接触面要平整光滑,如砖面粗糙,可在头上垫一块毛巾。

3.砖击碎后,不可骤然出气过猛。应该将口微张,小腹用力向内吸气,此时气会自然徐徐呼出。如果呼气过猛,可能会引起头晕、眼花,甚至坐立不稳而晕倒。

4.击后头微感震动、头皮微痛或发痒,是正常现象;如头皮破损、耳鸣、眼冒金花,是不正常的,应休息一段时间(一周左右)方可再练。

二、腹压千斤

1.先将腰带扎好,不能太紧,与平时系腰带的松紧相仿。做“吞气”二十次。

2.仰卧地上或两条条凳子上(凳子下条放在腰下,一条放在背部),两手十指交叉抱后脑,头微向前倾。

3.由他人将石板(一般用水泥预制板或其他平面重物)放在胸腹部,重物压下的同时吸气(不吞下),小腹用力。练习时重物应逐渐加码,当感到下眼(肛门)和眼睛发胀时,就不能再加。

4.负重时间过久,可以换气。但应注意气从口中徐徐放出,最多只能放出一口气的四分之一,然后用鼻子进气。

注意事项:

1.重物放置部位,上至锁骨下,下至耻骨联合上,不可过长,也不要太短。

2.放置重物时要掌握平衡,轻轻松手,不可突然松手,更不可拖拉。

三、空腰开石

1.运气法同上。然后仰卧于两条长凳上,腰部悬空并稍向上挺起呈桥形,将石扳放在腹部,吸气,小腹用力。

2.用8磅铁锤迅速猛击石板表面。当下锤时瞬间,小腹发功(即爆发迸力),两目紧闭。锤击时要有默契,作好准备,一般可喝“一、二、三”为号。

注意事项:

1.石板一般应选用长形厚薄均匀着,重量约150-300斤左右,不可太重。厚度在15公分以下。

2.击石时用毛巾遮住两目,以防碎石伤及。

四、颈绕钢筋

1.将腰带扎紧,作“顶气”、“吞气”各二十次。然后马步站立,将钢筋从右绕后项伸到左肩,两手握住钢筋一头,并下弯到胸前,另一头由配合者握住,站在右前方。

2.两手紧握钢筋,两臂向胸部夹紧,头面后背紧缩,脸微向上仰。吸气,向头顶微用劲,当感到脸部微胀时,憋气,并开始缠钢筋(顺时针转身,同时将钢筋环颈项绕圈)。

3.初练时缠1-3圈,且不可太紧。以后可渐加多圈数和紧度。

注意事项:

1.钢筋选8公分左右直径者,应有适当长度。

2.缠绕时不能太快。

3.缠绕时决不可换气,否则很危险。

4.配合者应使缠绕的钢筋要在同一平面,不可时高时低, 一、练本功必须有轻验丰富的硬气功师指导,不可自己盲目瞎练,以防发生不测。

二、练功时要精神集中,身体不适或精神不佳时不要练。

三、不要急于求成、急于表演。功夫不到成熟程度,决不可冒险逞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问题一:金刚菩提有什么寓意 一瓣:带走你的罪恶,给家庭增添财富,满足你的渴望,让你远离危险,带给你好的习惯。(如果能做到一心向善,所有功能在40天内生效)

二瓣:如果你是家长,它能保佑你的孩子,减轻你的压力。(在各种工作中,非常有益于女性)

三瓣:有益于教育,让你思维保持清晰,带给你知识和好的想法。(有益于小孩子和学生)

四瓣:保证你不受疾病的困扰,帮你避开天灾。越大的四瓣越好。(喝它泡出的水,将它带在身上,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五瓣:给家中创造平静的环境,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可代表宇宙时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象征着事物一种完美存在的状态。(诸大圆满)

六瓣:对生意上有很重要的帮助,增加钱财。(对做生意十分有利)

七瓣:带给你成功,增加你的金钱和声望,保佑立足于不败之地。(对开公司的人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帮助游荡的人找到稳定的工作)

八瓣:控制你的脾气,带给家庭平和的气息,给与你力量。(有利于控制你的脾气)

九瓣:给你自信,促进财富和知识。(特别适合懒惰和情绪低落、悲伤者)

十瓣:带给你名声,得到社 会的尊重。(适合于社交工作者)

十一瓣:解除痛苦和忧伤,给儿女们带来快乐。(适合于没有丰富家产的人)

十二瓣:减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和意外。(对身体弱的人又特别的功效)

十三瓣:帮助减少罪恶,使你变得有力量,给你带来财富。

十四瓣: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带来快乐,保证你不受任何灾难的侵袭。(人类的保护神)

十五瓣:GUARI.SHANKAR(印度土语)代表丈夫长寿,提供内在的平静。(特别对满婚姻有帮助同时增加财富)

十六瓣:GANESH.RVDRAKASH(印度土语)给与你成功,促进生意的发展。(对经商人有特效,将此物供奉,放在放钱的地方)

十 七瓣:PANCH.MVKHI.MALA(印度土语)(对高血压、心脏病和受鬼神骚扰的人有特效时时刻刻受他保护)

金刚菩提子 盘红效果(2张)

十八瓣:EK.MVKHI(印度土语)与一面有相同的功效。

十九瓣:SINCHA(印度土语)它是所有中最神奇有效的一个。(供奉和戴在身上都可以得到它的保佑)

二十瓣:KAMLAKSH(印度土语)可以制造许多神奇特效。(供奉或佩带在身,可以得到上述所有的神奇保佑,十四天内生效)

二十一瓣:BRAHMA.VISHNV.MAHESH(印度土语)由三个单独的自然组成,它被认为是宇宙的制造者―三个神就在其中。在所有种类中它最神奇,世界较难找到。

问题二:金刚菩提子1至11颗各代表什么意义 一颗指一味蕴:梵文Eka―rasa―skandha意译,经量部所立的一种无始以来一味延续之细微

意识,以作回的主题,谓其具有受.想.行.识四蕴.辗转和合,转成一味,近于婆罗门教所说的

回主题神我。

两颗:调和之数(本没有两颗的解释,但是自本人修行来未见两颗之数,一般在讲究上,一

对的一般都是调和之数,类似阴阳成双的意思,这里本人自行加上了)

三颗指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四颗指四缘: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五颗指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六颗指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叫六门。

七颗指七妙法: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及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

八颗指八:八正道也。

九颗指九世:过去.未来.现在各具三世,合为九世。

十颗指十利: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

十一颗指十一力:谓阿弥陀佛加持念佛行者之十一种力用。及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

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

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等,以此十一力故,尽除一切魔事。

十二颗指十二因缘

十三颗指十三力:一因力。二缘力。三意力。四愿力 。五方便力。六常力。七善力。

八定力。九慧力。十多闻力。十一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十二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即成就

正念.正观六通三明之力。十三如法调伏诸众生力

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十五颗指十五尊:真言行者身上应安布之十五尊

十六颗指守护般若经及其持诵者之十六尊夜叉善神。

十七颗指十七净土。

十八颗意义与一百零八相同为便于携带,遂六分之为十八,寓大于小而已。

十九颗指十九说法:观世音菩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十九种身以说法。

二十颗指二十力:谓菩萨所具足之十二种利用。

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二十二颗指二十二门。

二十四颗指二十四愿:阿弥陀佛之别愿。

二十五颗指二十五菩萨:谓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

二十七颗指二十七贤圣:谓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

二十八颗指二十八祖:禅宗所传指二十八位祖师。

二十九颗指二十九种庄严。

三十颗指三十种外道

三十一颗指三十一色:合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共为三十一色

第2/3页

三十二颗指三十二法器。

三十三颗指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象。

三十四颗指三十四心断结。

三十五颗指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

三十六颗指三十六部神王:又作三十六善神。(三十六颗,与一百零八意义相同,但是

便于携带,遂 三分一百零八颗为三十六颗,)

下三十七颗指三十七道品。

四十颗指四十位:为梵网经卷上所说之菩萨修行阶乘。

四十一颗指四十一位。

四十二颗四十二贤圣。

四十八颗指四十八使者:密教之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四位

鬼王之身,称 四十八使者。

四十九颗指四十九重如意殿:指兜率天上如意宝珠铸造之四十九重宝殿。

五十颗指五十法。

五十一颗指五十一心所

五十二颗指五十二位。

五十三颗指五十三尊: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加贤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萨。

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阶位,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和四

善根。

五十五颗指五十五善知识:又作五十五圣。

五十八颗五十八戒:合称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戒与四十八轻戒。

六十颗指六十华严。

六十二颗指六十二见。

六十四颗指六十四眼: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只眼。

七十颗指七十空性论。

七十二颗指七十二天:乃合太山府君.......>>

问题三:金刚菩提子手链包浆是什么意思 盘玩的金刚菩提子表面与空气氧化形成的一层皮壳~

问题四:金刚菩提子怎么盘 盘是什么意思 1.金刚的挑选: 要谈金刚的挑选我们首先要知道金刚的品种。金刚的品种可以按纹路分,可以按形状分,也可以按瓣数分 而金刚的形状是跟他的瓣数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首先我们说纹路 ,金刚的纹路有好几种,我大致给他们分成了主要三种:1)细纹 2)粗纹 3)锯齿纹 。金刚的形状一般5---8瓣为正圆分高桩.矮桩和“管家帽”,9---12瓣为椭圆,13-----23瓣为元宝型我们叫他“元宝金刚”,23瓣以上多为香蕉圆叫做“曾帽金刚”。如果您一般都挑选 2.0CM以下的 只挑选您喜爱的形状.纹路和瓣数就可以了(2.0以下最多8瓣),但要说明一点粗纹的上色快 ,锯齿纹上色相对要慢而细纹的上色为最慢。如果您挑选2.0CM以上的 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弄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大金刚的裂纹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里要说明一点,所有木类和籽类的最低含水量应该占自重的15%-----20%。换言之就是说存放或盘玩的最低第环境湿度不能小于它们自身的湿度,湿度一旦小于15%----20%就要抽籽的水分,就会造成籽的开裂。很多金刚的开裂是因为下树后期的保养问题造成的。因为金刚的表皮和果肉与核桃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金刚有着天然的贯穿孔,这等于加快了金刚子的抽水速度且无形中加大了金刚开裂的比例。所以我们在挑选金刚的时候要明白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要纹路或者要个头那么别的方面就不能太苛求。挑选金刚主要还是要整挂籽大小.形状均匀,纹路基本一致,色差不要太大。2.金刚的清理与保养: 挑选出您喜爱的金刚后怎样清理和保养是保证您的爱串今后盘玩出来品相好坏的关键,很多玩友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实操经验 我只谈自己的观点。1.干凿 :顾名思义就是用利器一点一点的扣持,我的工具是一大,一小两把三角锥。表面的赃物,果肉用刃剔刮,孔里的用三角尖钻 。这样清理的好处是不怕油阴,不怕水裂但太费劲2.水洗:将金刚直接泡在水里半天后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清理干净,清理完后阴干,程度以表面还原了色泽为准马上用细毛刷子涂油刷匀,记住要多刷几次要刷匀,然后用吸附力强的纸巾逐一沾干多余的浮油,就可以装塑料袋密封了。这样清理有几个好处:1)省力.干净彻底。2)水泡后可以直接观察子的颜色,籽沉水色红为高密度好籽留下,子漂浮且颜色基本不变为糠籽,密度不够淘汰 而且金刚本身的裂纹也会闭合,密封后也不会开裂。到了5月份空气中的暖湿气流不断增加再拿出来盘玩一夏天也基本定型了 可以基本解决裂纹的问题(大开裂效果不好)。缺点是不好掌握火候到容易造成开裂,所以这个办法是个双刃剑,大家用时要谨慎。3.用油:其实我所说的用油是用最便宜的,水了吧唧擦手用甘油和开塞露。闷上20分钟用硬毛刷和钢丝刷就可以清理的很干净了。优点是干净省时,可以同样观察籽的色泽和密度,好籽密度高是不会阴皮的,反之淘汰。同样起到裂纹合闭的作用。清理完后同样用纸巾沾干浮油封存。缺点也明显,如果要是大价钱买来的淘汰起来会很心疼的 所以也要谨慎使用。4.盘玩:至于盘玩我就不想多说了,大家主要还是要多用刷子刷(最好干刷)记住夏天润色,冬天上光的道理。还有就是多清理了。关于小金刚的盘玩 这个是我们盘玩金刚最为重要的,也是最见功力的步骤。为了达到漂亮的效果,很多朋友都是想尽办法,多少有些急功近利的感觉。我说点我个人的建议和感受,虽然我玩这东西也不过2年不到的时间,但也走过弯路,吃过亏。说几点,给新朋友参考吧。1.清理完干透的籽不要马上贴身佩戴。我见过很多朋友贴身带的,我自己的第一串也是贴身带,先不说金刚对于你身体皮肤的伤害,单说金刚干透后,密度肯定不如湿润的......>>

问题五:送人金刚菩提子代表什么意思 佛教为何钟爱金刚菩提,因为金刚菩提质地坚硬,与大罗金刚刚正不阿相辅相成,金刚代表坚韧,也有驱邪的意味

问题六:金刚菩提子十二粒寓意是什么 一颗指一味蕴:梵文Eka―rasa―skandha意译,经量部所立的一种无始以来一味延续之细微意识,以作回的主题,谓其具有受.想.行.识四蕴.辗转和合,转成一味,近于婆罗门教所说的回主题神我。

两颗:调和之数(本没有两颗的解释,但是自本人修行来未见两颗之数,一般在讲究上,一对的一般都是调和之数,类似阴阳成双的意思,这里本人自行加上了)  三颗指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四颗指四缘: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五颗指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六颗指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叫六门。  七颗指七妙法: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及知法.知义.知时.知足.知自.知众.知尊卑。  八颗指八:八正道也。  九颗指九世:过去.未来.现在各具三世,合为九世。  十颗指十利: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  十一颗指十一力:谓阿弥陀佛加持念佛行者之十一种力用。及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等,以此十一力故,尽除一切魔事。  十二颗指十二因缘  十三颗指十三力:一因力。二缘力。三意力。四愿力。五方便力。六常力。七善力。八定力。九慧力。十多闻力。十一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十二正念.正观诸通明力,即成就正念.正观六通三明之力。十三如法调伏诸众生力  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十五颗指十五尊:真言行者身上应安布之十五尊  十六颗指守护般若经及其持诵者之十六尊夜叉善神。  十七颗指十七净土。  十八颗意义与一百零八相同为便于携带,遂六分之为十八,寓大于小而已。  十九颗指十九说法:观世音菩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十九种身以说法。  二十颗指二十力:谓菩萨所具足之十二种利用。  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二十二颗指二十二门。  二十四颗指二十四愿:阿弥陀佛之别愿。  二十五颗指二十五菩萨:谓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  二十七颗指二十七贤圣:谓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  二十八颗指二十八祖:禅宗所传指二十八位祖师。  二十九颗指二十九种庄严。  三十颗指三十种外道  三十一颗指三十一色:合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共为三十一色  三十二颗指三十二法器。  三十三颗指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象。  三十四颗指三十四心断结。  三十五颗指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  三十六颗指三十六部神王:又作三十六善神。(三十六颗,与一百零八意义相同,但是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为三十六颗,)  下三十七颗指三十七道品。  四十颗指四十位:为梵网经卷上所说之菩萨修行阶乘。  四十一颗指四十一位。  四十二颗四十二贤圣。  四十八颗指四十八使者:密教之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四位鬼王之身,称四十八使者。  四十九颗指四十九重如意殿:指兜率天上如意宝珠铸造之四十九重宝殿。  五十颗指五十法。  五十一颗指五十一心所  五十二颗指五十二位。  五十三颗指五十三尊: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加贤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萨。  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阶位,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和四善根。  五十五颗指五十五善知识:又作五十五圣。  五十八颗五十八戒:合称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戒与四十八轻戒。  六十颗指六十华严。  六十二颗指六十二见。  六十四颗指六十四眼: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只眼。......>>

问题七:送人金刚菩提子代表啥意思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他对你有好感,送个礼物

问题八:几瓣的金刚菩提寓意好~都有什么说法 百度都有,我就不给你复制了。正常8瓣的能配成一串就相当不易。那些10瓣11瓣的我根本都不看,全是粉压的或者是粘的。文玩还是得看品相。文玩无贵贱,人心有高低。您说是这个理儿不?若对您胃口,请采纳

问题九:金刚菩提手串103颗代表什么意思 103颗的佛珠手串并不符合佛珠形制,是不如法的没有特别的含义。

据所注佛珠数量如下

念珠分别有四种  上品最胜及中下

一千八十以为上  一百八珠为最胜

五十四珠以为中  二十七珠为下类

另有七十二颗与三十六颗之数,并没有103颗的佛珠,包括十八颗的珠子所谓的十八罗汉都只是后世杜撰而来,经文并无记载。建议去看下老牌佛珠如意藏的珠道文章,希望可以帮到你。

问题十:金刚菩提108颗什么意思 佛珠一般由108颗念珠组成,在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用其他颜色或大小的珠子隔开,称为:隔珠或数取。一般来说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数量可以采用1到3颗不等,并且不计算在108颗之内。54颗的佛珠要在第27颗前加隔珠,27颗、18颗的佛珠则要在每9颗加一粒隔珠。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稍大的一些珠粒或者饰物,也可用金刚结代替,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

在佛珠的开始处的母珠上又附有2根粗带子,在每根带子上又串有十枚小金刚环或十颗小珠,以十颗为一串,如同算盘。采用十进位,代表佛教十波罗密。即:施、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戒。

佛珠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母珠(佛头)代表:佛宝;贯串整串珠的绳子代表:法宝;小珠代表:僧宝。。。

一串佛珠共有:2佛、4如来、4涅磐、8菩萨、6波罗密、4天王、29天、1四天王子、1杭珠弟子、1地神、18地狱、1师长、1施主、28星宿组成,共108颗。

它的意义是:1为善财童子、2为爱染明王、3为不动明王、4为善密童子、5为地藏菩萨、6为释迦牟尼佛。

挂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挂在颈项上的念珠。使用挂珠很有讲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主持者及当家师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师父才可挂珠子。念珠的须子,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挂在左边;主持大和尚须广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可以挂念珠的。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以佛、道教为主要宗教的中国,戴手珠的习惯来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称作佛珠、数珠等,是人们在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着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就能生诸种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让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国民间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习惯,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挂珠三大类。念珠也称作佛珠、诵珠、咒珠、数珠等。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亦有视乎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1080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饿鬼、XX、修罗、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

1......>>